易建聯成功接受手術,這種傷普通人也常見,上個月這裡做了9臺手術!

2020-12-05 騰訊網

點 擊 邵 逸 夫 醫 院 星 標 我 們

8月15日晚,CBA總決賽,廣東隊力克遼寧隊奪得本賽季的總冠軍。但讓人憂心的是,中國男籃隊長、著名籃球運動員易建聯在第三節最後1分鐘搶籃板時,無對抗受傷,他在右腿後蹬發力後突然停下了腳步,隨即倒在地上捂著自己右腳後跟,痛苦不堪。據廣東電視臺體育頻道《體育世界》報導,易建聯傷情為跟腱斷裂

經常看籃球的球迷

一定知道跟腱斷裂有多嚴重

可以說,在所有傷病中

跟腱斷裂是最能摧毀職業球員的一種

2013年4月13日,科比同樣是在一次無接觸的過程當中導致跟腱斷裂

2019年6月,杜蘭特遭遇跟腱斷裂

「昨晚我也看了這場比賽,阿聯當時無對抗情況下倒地,我就判斷很可能是跟腱斷裂。因為他常年高強度運動,跟腱反覆受到外力衝擊,存在勞損和鈣化。」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骨科李宏燁主任醫師坦言,對於運動員來說,遭遇跟腱斷裂,是「毀滅性」的打擊,特別是大齡運動員,要面臨手術到癒合,到康復,到完全恢復運動功能的漫長過程,很多時候,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會因跟腱斷裂而終止。

什麼是跟腱斷裂?

跟腱斷裂是如何引起的?

運動愛好者該如何預防?

今天聽李宏燁主任醫師聊一聊

跟腱是下肢力量最強大的肌腱

行走、運動都和它有關

跟腱是什麼?李宏燁主任醫師介紹,跟腱是人體最粗最大的肌腱之一,對機體行走、站立和維持平衡有著重要意義。腳踝往下踩,需要跟腱收縮發力,像我們日常的行走、彈跳、跑跳等,都跟腱有直接關係。

當跟腱被過度拉伸,超出肌腱承受能力,或跟腱部位遭遇切割傷,就會發生跟腱斷裂。李宏燁主任醫師表示,跟腱斷裂高發於年齡在18-40歲的男性,運動員等從事劇烈活動的人員。據國外數據統計,每年每十萬人群中大約有6-18人發生跟腱斷裂。

「正常的跟腱斷裂,及時進行手術修復完2個半月可以正常行走,8個月後可以恢復簡單的運動,但運動能力都會打折扣,並且跟腱斷裂後,患者的心理障礙也起碼需要一兩個月時間去慢慢調整。」李宏燁主任醫師說,但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導致跟腱癒合不良,引起提踵(抬後腳跟)無力,甚至上下樓等活動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扣籃下地後聽到左腳後跟「啪」一聲響

26歲男生跟腱斷裂

26歲的小林(化名)身高1.82米,體重190斤,是個體育運動愛好者,打了十多年籃球,平均每周要打籃球2-3次,但一向不大重視下肢力量的訓練,運動前後也不注意熱身和拉伸。

7月的一天傍晚,他和朋友相約打籃球,打球過程中,他一個跨步起身跳躍投籃,落地時,他突然覺得有人狠狠踢了他一腳,並伴隨著「啪」的一聲。倒地後,他環顧四周,並沒有人碰到他。

緊接著劇烈的疼痛襲來,他的左腳後跟瞬間腫了起來,無法著地也無法行走。以為是扭傷了,他沒有重視,讓朋友們送他回家後,拿了冰塊冷敷。

沒想到,睡了一晚起來,疼痛愈加厲害,腳後跟也更腫了,家人借了一輛輪椅,推著他找到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李宏燁主任醫師門診。

李醫師先給小林做了一下查體,發現他的左腳後跟跟腱處有凹陷,壓痛明顯,基本可以判定是跟腱斷裂了。隨後,踝關節跟腱核磁共振和肌骨B超進一步證實了李醫師的判斷,小林的左腳後跟跟腱馬尾狀斷裂撕開

「小林本身體重較大,再加上他運動前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導致了跟腱鍛鍊受傷。」李醫師解釋。

隨後,小林被收治入院,第二天,李醫師為小林行跟腱修復手術,通過微創手法,在小腿後部切一個1.5釐米大小的切口,用比頭髮絲還細的針,進行跟腱斷端的修復,以恢復跟腱受傷前的連續性。

術後3天,小林出院,接下來,他要面臨的是1年以上的康復鍛鍊。「患者術後,先是支具固定一個半月,之後更換行走靴一個月,之後可以正常行走。待到術後三至四個月時,可以適當加強下肢力量訓練,八個月後可以恢復簡單的運動,比如慢跑等。但想要恢復打籃球,起碼要休息1年以上,並且運動水平和能力也不會恢復到受傷前了。」李醫師坦言。

一個月做了9臺跟腱斷裂修復手術

打籃球、打羽毛球受傷最多

「近年來,隨著全民運動的興起,跟腱斷裂的發病率在日益上升,尤其是在運動人群中。」李醫師說。

上個月,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骨科共做了9臺跟腱斷裂手術,男性患者7人,女性患者2人,年齡最小的25歲,最大的38歲。這其中,6人是因為打籃球引起的跟腱斷裂,還有2人是打羽毛球、1人打拳擊引起。

25歲的娜娜(化名)怎麼都想不到,好好的打羽毛球,一次扣殺,讓自己的跟腱斷裂了。娜娜打羽毛球五六年了,每周至少要打一次。7月的一個周末,她和朋友約了打球。前一天,因為工作忙,娜娜沒有休息好,晚上也沒睡好。雖然有些疲勞,但她覺得通過運動恰好可以消除疲勞,第二天還是正常赴約了。

「事情發生得很突然,剛好有個球過來,我跳起來準備扣殺,突然右腳跟一陣痛,還聽到很響的斷裂的聲音。」娜娜說,右腳落地的當下她就倒在了球場上站不起來了,右腳後跟一按就痛。

隨即,她被送到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骨科,確診為跟腱斷裂,進行了修復手術。

「醫生說以後恢復好還是有可能重返羽毛球場的,但是這次受傷後我有心理陰影了,怕下次再斷,以後可能要換遊泳來鍛鍊了。」正在進行康復鍛鍊的娜娜仍心有餘悸。

李宏燁主任醫師說,跟腱斷裂一般有兩種治療方式,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如果跟腱斷裂部位更多偏向肌肉,或者跟腱部分撕裂,斷掉三分之一的,可以保守治療。但跟腱完全斷裂,目前國際上流行的,都是通過修復手術治療。「特別對於年輕人來說,手術後恢復更快康復也更好。」

遇到急性跟腱斷裂怎麼辦?

制動 冰敷 第一時間上醫院

跟腱斷裂時,可能會有腳後跟被人踢了一腳的感覺,能聽到跟腱斷裂的聲響、出現疼痛、出血、活動障礙等,面對這種情況該怎麼辦?李宏燁主任醫師給出建議——

1

立即停止運動,制動休息,防治二次損傷或損傷加重;

2

有條件的馬上拿冰塊冰敷,找不到冰塊,也可拿冰飲敷在患處,起到鎮痛、消腫的作用,防止進一步出血;

3

儘快就近到醫院急診就診,耽擱的時間越久,康復的時間也越長。

運動前要熱身、拉伸

養成科學運動的習慣

「當下大眾的運動意識越來越強,但運動也要循序漸進,遵循科學,不能盲目。」李宏燁主任醫師提醒,跟腱損傷其實是可以預防的。

他強調,首先,運動前一定要熱身,要對跟腱進行充分的拉伸。其次,身體偏胖的人、長期沒運動的人最好減點兒肥再打球。第三,不要太疲勞,尤其是小腿肌肉發硬時最好休息一會兒。第四,要加強下肢力量鍛鍊,注意運動姿勢。

李宏燁

主任醫師

專長:手足部畸形,微創治療手足部慢性疼痛及後期功能重建;皮膚及骨缺損修復。

門診時間:

慶春院區:

周二下午(專家)

下沙院區:

周二上午(名醫)

周一上午(足踝專科)

來源:浙醫在線

經邵逸夫醫院綜合編輯整理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出處

歡迎分享

點讚鼓勵

在看擴散

相關焦點

  • 妻子做近視治療手術卻被摘除晶狀體 兩個月四上手術臺 丈夫質疑...
    「悄悄」去做眼科手術30歲的陳女士在主城區一家公司上班,同事們都說,她把眼鏡摘掉過後,確實靚麗了不少。可這件事,在陳女士心裡一直是一個心結。事情還要從去年9月13日中秋節說起。陳女士的丈夫魏先生當天中午要去參加朋友的婚禮,而陳女士則要和閨蜜外出。
  • 一名美國士兵接受了世界上首例最全面的陰莖移植手術,手術很成功
    據美國科技媒體 The Verge 4 月 23 日報導,一名美國受傷士兵成功接受了陰莖和陰囊移植,這是世界上首例最全面的陰莖移植手術。手術於 3 月底進行,全程 14 個小時,到目前為止,該美國士兵生命體徵平穩,出於隱私保護並未透露傷者姓名。現在他已經可以四處走動了,這個星期就可以出院。
  • 昨晚易建聯受的傷,對運動員是毀滅性打擊!專家:打籃球、羽毛球的最多
    但讓人憂心的是,中國男籃隊長、著名籃球運動員易建聯在第三節最後1分鐘搶籃板時,無對抗受傷,他在右腿後蹬發力後突然停下了腳步,隨即倒在地上捂著自己右腳後跟,痛苦不堪。新華社圖 據廣東電視臺體育頻道《體育世界》報導,易建聯傷情為跟腱斷裂。今天上午,著名籃球評論員蘇群也確認,易建聯跟腱斷裂的消息是真的。 經常看籃球的球迷,一定知道跟腱斷裂有多嚴重。
  • 成功手術改造「石女」身心
    成功手術改造「石女」身心  能做一個完整的女人,是她們最大的心願,哪怕只有一天也好。專家稱,這些「石女」們外觀與常人並無不同,但她們天生少了陰道這個女性生殖器官,目前只能通過手術重建陰道,讓她們身體和心理都得到救治。
  • 一來就站上手術臺 一年做了百餘臺手術
    他是華西醫院教授,他選擇來到康巴高原援藏一年,只為實現高原群眾「大病不出州」的願望—8月11日,記者見到陳哲宇時,身材魁梧的他剛做完手術。儘管非常疲憊,但陳哲宇還希望再做幾個手術,因為「在月底就要離開甘孜了」。
  • 寵物蟒誤吞燒烤鉗 成功接受手術恢復健康
    受傷寵物蟒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鏡報》5月14日報導,近日,澳大利亞的獸醫給一條身形龐大的窩瑪蟒做了一起高難度的手術,成功將其誤吞的燒烤鉗從體內取出。雖然蟒蛇具有反芻食物的本性,但為避免鉗子鋒利的邊緣傷到內臟,獸醫決定通過手術將其取出。幸運的是,手術進行得十分順利,蟒蛇也在逐步康復階段。  (原標題:澳寵物蟒誤吞燒烤鉗 成功接受手術恢復健康)
  • 成功做了上萬臺手術的中科大教授當選美國ACS Fellow
    此次劉連新教授成功入選,充分肯定了他在國內外外科學專業取得的成績和對促進學科整體進步付出的努力。熟練地掌握普通外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並且對普通外科的疑難雜症和危重症治療有獨到的見解和想法,熟練開展腹腔鏡肝切除術、複雜肝癌的切除手術、肝門膽管癌根治術、肝移植手術等。
  • 「手術狂人」楊慶:一年能做1000臺手術,敢於挑戰醫療極限
    手術狂人「楊一槍」楊慶做的射頻消融手術效率高、找靶點準,經常一槍就解決問題,因此楊慶有個綽號叫「楊一槍」,他也因此名聲在外,找他做手術的人非常多。這些患者,最遠的來自美國,國內新疆、青海、寧夏、廣西也不少見,更不用說雲貴川渝陝和西藏。最多的時候,楊慶一年能做1000多臺射頻消融手術。
  • 俄羅斯獸醫給一隻寵物蟑螂成功做了卵鞘摘除手術……WTF??!!
    說到這裡,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這種秘魯巨型蟑螂是怎麼產卵的,雌性蟑螂不是直接將卵產出,而是會產出一種叫做卵鞘的組織,將卵產在卵鞘中,卵鞘不會直接脫離母體,而是縮回雌蟑螂體內,一直等待裡面的小蟑螂孵化,這種方式被稱為卵胎生。
  • 美少年成功接受世界首例陰莖縮小手術(圖)
    近日,在成功接受了世界上第一例陰莖縮小手術後,他的生活終於回歸正常。據悉,該少年擁有尺寸異於常人的陰莖:長度約7英寸(約17.8釐米),周長竟然達到10英寸(約25.4釐米),形似一個葡萄柚。碩大的生殖器給該少年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他不能參加任何競技類的體育運動,不能和喜歡的女孩嘿咻,甚至在穿褲子時也時常遭遇困難。同時,體積巨大的生殖器還影響到他正常的血液循環。
  • 世界換頭手術的成功,為什麼不給霍金做換頭手術?原因其實很簡單
    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解疑惑2017年11月17日海外媒體報導,義大利都靈高級神經調節小組的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卡納瓦羅(Sergio Canavero)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被他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實施,參與此次手術的專家小組表示,目前他們可能已經成功找到了頭顱移植手術中重新連接脊椎、神經、血管的方式,這次手術共花費了18小時時間。
  • 33歲肺部腫瘤患者 接受手術機器人切除手術 醫生室內看「大片」
    其實啊,這個長著四個臂膀的鋼鐵俠,是某腫瘤醫院剛剛引進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是一臺醫生不用再親自操作手術器械,靠電子數據就能指揮機械臂手術的高科技產品。據該腫瘤醫院胸外科肺部病房的主任介紹,這臺手術機器人,能夠做非常精準切除手術,即使再小的腫瘤,它也都能發現到。
  • 腦死亡患者捐出心臟、肝臟和肺 3臺器官移植手術同時進行
    1月11日晚,3臺器官移植手術,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同時進行。一名腦死亡患者,同時成功捐獻了心臟、肝臟和肺。與之對應的,3名因心臟、肝臟和肺部疾病,生命走到終末期階段的患者,擁有了新的活下去的希望。
  • 當初和狒狒做「心臟交換」手術的女孩,手術成功後,她活了多久?
    不僅如此,人類如今還能做到器官移植,能通過手術的方式將個體細胞或器官植入到另一個個體之中,以此代替原已喪失功能的器官。這是一技術的誕生,大大推進醫療技術的進步,也大大延長了人類的壽命。一般來說,進行器官移植是要進行配對檢測的,要是移植器官與接受移植者存在不匹配的情況,那麼移植手術是無法進行的,就算是勉強進行了,最後接受移植者也會出現「排斥現象」,使得器官無法正常運作。按理來說,器官移植只能在人與人之間進行。但是,你知道嗎?曾經有一個小女孩和一隻「狒狒」做了心臟交換手術,而且手術還成功了,那麼她手術後還活了多久呢?一起來看看吧!
  • 世界首例成功的「換猴頭」手術,後來怎樣了?
    承受著這種痛苦的他一直想著,要是能換個身體就好了。在聽說了瓦雷利·多諾夫的事情之後,專家表示願意幫助他實現這個願望,幫助的途徑就是進行換頭手術。然而,塞爾吉·卡納瓦多醫生並沒有把握一個人能夠做成功這個手術,於是他就聯繫了中國的醫生。
  • 9歲「大頭娃娃」接受縮顱手術 頭顱成功縮短7釐米減重3公斤
    這名9歲孩子成功接受縮顱手術。 圖/記者 金林紅網時刻6月17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張樹波 通訊員 劉莉 石榮)「爺爺,回家。」6月16日上午,在湖南省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三病區,9歲的馬寶寶(化名)拉著醫生匡衛平的手,開心地笑起來。這名頭圍曾達到73釐米、超過同齡孩子近20釐米的娃娃,終於有希望恢復到正常孩子一樣大小了。
  • 醫院器官移植缺口大 每年做100臺手術500人排隊
    省醫院器官移植缺口恁個大 100臺手術 500人排隊苦等  領駕照登記器官捐獻意願有望年內實現 市交管部門:收到通知就執行  近日,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受訪時表示,我國有望在年內實現申領駕照時進行器官捐獻意願登記
  • 做過近視雷射手術就不能做其它手術了?眼睛最多能承受幾次手術?
    現在網絡發達,很多讀者也都知道了近視雷射手術的原理是切削患者的角膜,達到調整患者屈光狀態的目的。同樣的,既然切削了角膜,那麼患者的角膜厚度會比術前薄,有些患者就擔心是不是做了這個手術之後,就再也不能做其它的眼部手術了呢?
  • 英首例全植入式助聽器手術獲得成功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月9日報導,日前英國首例全植入式助聽器手術獲得成功。
  • 臺1350克巴掌嬰兒心導管手術成功 創亞洲紀錄(圖)
    原標題:臺1350克巴掌嬰兒心導管手術成功 創亞洲紀錄(圖)   中新網3月14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先天性心臟病採內科心導管介入治療,體重已經不是問題。晴恩爸爸說,知道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必須手術治療時心情相當煎熬,但看著孩子出生1個月只長了100克,才在醫師建議下舍外科手術接受導管治療,手術後孩子哭聲變宏亮,而且1個月增重1公斤,很慶幸當時做出對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