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二級市場今年聞得是酒香,看的是半導體璀璨煙火的即逝。在集成電路、消費電子、通信系統、光伏發電、照明應用、大功率電源轉換等領域廣泛應用的半導體,三個月以來於二級市場經歷了起起落落:九月漲,十月靡,十一月瘋。
年關將至,《華夏時報》記者統計8月底到11月底,半導體及元件板塊百餘只個股漲跌幅情況,找到跌幅排前的個股並復盤。它們中有的是親戚盤踞控股,有的是因為元老級別員工舉報,一天辭職四高管,還有的是業績一虧就是四年,正押寶重要業務等翻身……在起落的行情變化間,它們悲多喜少。
那何時悲少喜多?在政策加持、國際變化情況影響下,明年半導體板塊又到底是旺火,還是「虛火」?對此,《華夏時報》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研究人員。
末尾選手是非多、恩怨多
根據同花順(300033)iFunD數據統計,從8月19日至11月19日區間內,百餘只半導體及元件概念個股中,跌幅最大的前五隻分別是南亞新材(688519.SH)、芯原股份(688521.SH)、丹邦科技(002618)(002618.SZ)、滬矽產業(688126.SH)、紫光國微(002049)(002049.SZ),跌幅分別為-42.57%、-36.62%、 -34.23%、-31.74%、-30.98%。
位居首位的南亞新材主要從事電子電路基材的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為覆銅板和粘結片,公司於今年8月登陸科創板,IPO募集資金用於「年產1500萬平方米5G通訊等領域用高頻高速電子電路基材建設項目」和「研發中心改造升級項目」,預期能為公司帶來82%的產能增長。
根據今年的三季度報告顯示,該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總營收14.5億元,同比增長12.35%,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943.4萬元,同比下降17.1%。此外,公司毛利率為15.6%,也出現了同比下降,且經營性現金流下降了80.4%。公司解釋稱,隨著南亞新材料科技(江西)有限公司的陸續投產,經營規模逐步擴大,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實現了12.35%的增長,但受新冠疫情影響,家電、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下遊行業需求降低,公司產品整體毛利率略有下降。
據了解,覆銅板是製作印製電路板的核心材料,印製電路板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載體,覆銅板及印製電路板是現代電子信息產品中的重要部件。由於覆銅板的原材料電子銅箔、玻璃纖維布和樹脂的價格近期呈上升趨勢,或將影響南亞新材的盈利。此外,記者注意到,該公司是親戚盤踞控股模式,招股書稱存在9位實際控制人。
圖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情況,來自其招股書
芯原股份方面,該公司主營為一站式晶片定製服務和半導體IP授權服務,被譽為「中國晶片IP第一股」,今年8月18日上市首日市值已經高達700億元。該公司今年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61億元,同比增長11.6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8556.15萬元,同比擴大277.06%,每股收益為-0.1900元。該公司前三季度毛利與較上年同期均實現上漲。但記者留意到,本月初,該公司對投資者表示:「在全球新冠疫情爆發的大背景下,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穩定增長,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61億元,同比增長11.60%。預計公司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的累計淨利潤仍可能為虧損。」
數據顯示,該公司成立19年來,累計虧損近16億元。但記者了解,公司的主營業務在半導體技術研發中佔據重要地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在國產替代趨勢下,沒有IP,基本就沒有晶片。信達證券方競在研報中也指出,芯原股份已形成了「GPU+CPU」的組合拳,未來在國產替代大潮中,重要性越發凸顯。
丹邦科技股價在過去近三個月裡震蕩下行。11月18日,丹邦科技在深交所互動易上表示,「公司的股價受多方面影響,公司肯定會努力經營,盡一切可能贏得公司市值的向上,也提醒您投資注意風險。」
看似溫情的回覆背後是該公司陷入深深漩渦的處境。9月22日,丹邦科技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深圳丹邦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擬在未來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方式,共減持上市公司不超過3287.52萬股,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6%。過了不久,10月8日,丹邦科技的元老級員工鄒盛和、王李懿在網上公開了此前向中國證監會及深圳監管局提交的舉報函件,實名舉報丹邦科技實控人劉萍及其配偶譚芸、丹邦科技董事劉文魁及其配偶存在重大信息不披露、欺詐發行、侵佔上市公司財產的違法犯罪行為。又過了一周,實控人劉萍辭去總經理職務,董事劉文魁,財務負責人鄧建峰,董秘、副總經理莫珊潔,公司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陳東東在一天之內都提出了辭職。對此,深交所向公司下發關注函,公司在回應中做出了大量解釋,並稱「此次管理層的調整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產生負面影響」。
據季報顯示,丹邦科技在今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07億元,同比增長1.29%,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達625.94萬元,同比減少162.02%。
與丹邦科技在消息面上的「大戲」相比,市場對於滬矽產業的關注點是它「何時業績不再虧損」。根據該公司的三季報顯示,儘管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3.07億元,同比增長22.12%,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達到173.69萬元(上年同期該項數值為4650.83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也達到了2.07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增加4999.75萬元)。根據該公司2016至2019年財報,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分別為-9081萬元、-9941.45萬元、-1.03億元及-2.37億元。
滬矽產業主要從事半導體矽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涵蓋300mm拋光片及外延片、200mm及以下拋光片、外延片及SOI矽片,主要應用於存儲、邏輯IC和功率器件領域。此外,滬矽產業通過私有化收購原全球第八大半導體矽片企業Okmetic、入股全球最大的SOI矽片企業法國上市公司 Soitec。對於虧損,該公司解釋稱,主要原因為公司300mm半導體矽片業務仍處於產能爬坡階段,固定成本持續增高,從而影響毛利。據了解,國內300mm半導體矽片長期以來依賴進口,是我國半導體產業鏈最為薄弱的一環。從招股書以及公告中,《華夏時報》記者發現,滬矽產業已從研發、用資等各個方面發力300mm半導體矽片業務。
圖為滬矽產業近年來的營收、獲利情況
主營集成電路與電子元件製造的紫光國微為紫光集團旗下核心公司,是國內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上市公司之一,近期因為紫光集團的事件被波及,13日早盤觸及跌停。11月19日,深圳中電國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紫光國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稱將共促國產半導體發展。據悉,兩家公司將在此次合作中積極發揮各自技術、業務與資源優勢,在智慧晶片、晶體晶振等領域展開全面深化合作。
根據同花順iFu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半導體板塊過半數個股業績實現增長。其中,整體營業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平均增幅近1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平均增幅約為36%。
半導體「虛火與旺火」之辯
跌幅最大的幾隻個股跑在半導體賽道上,或許不被注意,但在這三個月裡,半導體板塊投資者交易之熱情,炒作之風之燎原,卻是有目共睹。
從7月中旬到9月,半導體板塊累計下跌約20%左右,整體熱度不高。但到了9月初,受一則「我國擬將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寫入『十四五』規劃」的坊間消息刺激,半導體板塊表現強勢,氮化鎵、光刻膠等及其他相關概念板塊活躍。9月4日當天,申萬電子行業漲幅為0.53%,在申萬一級行業中位居第一。而後,隨著9月份主力資金的退出,又引發了半導體板塊的下滑。在本月初,半導體及元件板塊又迎來大抬升,個股整體飄紅,多隻個股漲停,行情席捲各大媒體頭條,投資者為此「顱內高潮」,當前,半導體又看似進入回調,「偃旗息鼓」。
今年迄今,半導體指數有約50%的漲幅。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或研究人員看來,國際關係、政策扶持、投機心理等多個因素共同堆出了這把「旺火」。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華夏時報》對記者表示,美國對中國高科(600730)技產業的打壓激起了民族上下抵抗之心,國家對半導體扶持的政策得到了輿論和市場空前的重視,自主創新的熱情感染了大多數投資人,引起了導體板塊的瘋長。「二級市場上的炒作是不可避免的,這種炒作更多的是利用了時事形勢和民眾愛國熱情,一旦掀起輿論大潮,大家都會被裹挾進去。」
天風證券(601162)顯示,「國產替代」是當下時點的半導體板塊邏輯。但「國產替代」下的「成長性」應優於「周期性」考慮。
半導體及元件板塊行情的波動讓追高的投資者痛心疾首。有資深投資者認為,「半導體晶片方向不適合長線。」創道投資諮詢合伙人步日欣則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股市走勢)主要還是因為短期炒作資金心理預期過高造成的,一窩蜂關注半導體,必然導致股價大漲,短時間內獲利退出,又導致股價回落。「美國大選、國產替代,只是導致市場關注半導體的原因,最核心原因還是二級市場投機心理過高造成。
在上述兩位人士看來,半導體行業應該儘可能要避免像二級市場那樣,被炒作與被刺激。
「市場預期太高了,(二級市場的表現)超出了整個行業正常的發展邏輯」,步日欣認為,半導體行業不像一些新興行業一樣,能夠短時間內有飛躍式的發展,是一個基礎行業,市場規模是由下遊整體市場需求決定,所以不能像二級市場炒作一樣,期望半導體產業也大起大落。
半導體分有封測、設計、設備、材料、IDM等五大細分板塊,下分更多子板塊。步日欣坦言,很多股票只是概念而已,宣布布局半導體很容易,能夠做出成果卻很難,這不是一個靠錢就能堆出來的產業。看半導體概念,得看上市公司是否有產業基礎,至少是橫向縱向延伸進入半導體領域,否則跨界布局半導體,大概率是在蹭概念。
年關將至,半導體行情會再次回暖嗎?張孝榮稱,近期走勢來看,整個半導體板塊起伏在比較合理的空間內波動,短期內如果沒有重大的利好或者利空消息的刺激,這個趨勢不會有太大改變。
而針對明年及之後更為長期的時間範疇來看,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我國十四五規劃即將落地,堅定創新驅動發展,規劃提出「瞄準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等科技方向,推動高校科研發展,企業產業鏈上下遊融通創新。
與此同時,記者帶著對於企業對於行業下一步如何看待的疑惑,採訪了半導體產業鏈上的部分上市公司。公司在港股上市,計劃將半導體業務剝離回歸A股上市的塞晶科技董事長項頡對《華夏時報》記者說:「從資本市場來講,對半導體科技企業的投資熱度方興未艾。大環境對企業也是前所未有的友好。」據了解,該公司主打功率半導體器件研發與製造,已布局多年。
明年半導體到底是旺火,還是「虛火」?「二級市場方面,大概率會藉機炒作一輪,但是否會有政策因素介入引導和化解習慣性的瘋漲之勢,有待觀察。」張孝榮如是說道。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