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很久沒聯繫的學姐突然發微信給我。
說實話,由於已經一年沒聯繫了,我還真有點不知道該找些什麼話題,來繼續這次談話。
可漸漸地我發現……是我多慮了……
從那一條一條四五十秒的長語音中,我了解到,她從國企離職了。
原因是不想再任人擺布,然後她現在最後悔的,就是在國企浪費掉的那四年。
一
她是我高中的學姐,後來考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大四的時候去了北京實習。
她說她很喜歡北京,最後卻還是選擇了回到家鄉。
據說離京前一晚,在酒吧和一眾在北京相識的朋友喝得爛醉,說是要埋葬自己的青春。
其實說起我的家鄉,它沒那麼差,也是個新一線城市,各種娛樂,城市建設,也比北上廣差。
但差距還是有的,而且這幾年經濟確實不景氣。
她回來也是因為家裡有親戚是某國企的領導,幫她安排了一個職位。
工資兩千多,周末雙休,管中午飯,六險一金。指著這樣的工作致富是不可能了,但它勝在穩定,福利待遇好。
永遠不缺人削尖了腦袋想往裡鑽,有些人更是寧可花錢,卻苦於沒有門路。
我學姐入職之後,調過兩次崗,一次是不喜歡這個崗位,一次是因為和上級發生口角。
雖然是有關係的,可到底也是不能支撐她再調崗第三次,所以在第三個崗位,雖然工作比較忙,但只能硬著頭皮做下去。
由於工作性質偏財務,且媽媽就是個會計。學姐在她媽媽的要求下,考了兩次初級會計師,均沒能考上。
再後來,我們倆的聯繫變少,再聯繫的時候她已經離職了,成了某公司的HR。
二
我學姐現在做HR的公司,偏向於銷售型,人員流動性還是挺大的。
她目前的職位是招聘主管,但工資其實相當於其他公司的專員,只有兩千多。
工作內容倒是很全面,幾乎快要囊括了人力資源六大模塊的全部內容。
聊到最後,她照常和我吐槽了我們城市的就業環境差,既不適合打工,也不適合創業。
我本來想反駁,最後還是咽了回去。其實沒有一個時代,一個地區,可以完全阻隔人們向上的路,只是可能現在想要在事業上有一定建樹,是要比從前難了。
她勸我說,家裡如果有門路,最好還是進體制內,她是實在待不下去了,關係不夠硬,工作都是她做,升職卻輪不到她,覺得壓抑,也太累。
現在就是用時間換空間,想要多學東西,學會了總歸是要辭職,換公司的。
她的話雖然前後矛盾,但也不是不能理解。
國企確實有很多弊端,比如官僚主義重一些,升職不只看能力,也不能指望著它發家致富。
而上升空間和工資漲幅比較大的體制外工作,則也有它的缺陷,比如不穩定,壓力大,福利可能不完善。
如果想要全然的好處,那真的很難,多數時候,只能做出抉擇,選擇自己最想要的,並且增強自己的綜合實力,使自己能夠配得上心目中的好工作。
不管是選擇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工作,都是個人選擇,沒有哪條路更好,只有哪條路更適合。
如果想要進入體制內,唯一的忠告,也只能是不要總是想著報那些流水線培訓班。不如找一個輔導老師有國企面試官經驗的,他們比那些流水線上的培訓老師更懂體制內面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如果想要在體制外打拼,就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也不妨找一個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師諮詢一下,好過一個人像是一個無頭蒼蠅一樣亂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