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公務員怎麼保持離開體制內的能力?

2021-01-14 騰訊網

很多人都有「幹一行,恨一行」的煩惱,所以每年高考後,大姐大哥叔叔阿姨們,勸高考學子們別考什麼,也才會有,知乎熱榜上的各種專業別去考的問答,比如化工和機械是重災區。

其實,我們嚮往美好的生活,的確是值得去追求的,且社會的欲望總量是在增加的,也才會有「不平衡」一說。

但是,想法、追求到能夠實現的鴻溝如此之大,不得不小心自己有踏雷踩坑的危險。

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是:你在本地區本行業本部門鄉鎮,是否可以做到前20%甚至前10%。

如果,你的回答不是,甚至是後20%。我建議你別想了。

因為你在本行業都做不到前20%,卻想要跨行業去做到更好,你覺得可能嗎?

在另外的行業,別人有積累,有經驗,而你卻無經驗,甚至零基礎,你想要超過他們,你覺得可能嗎?毫無依據的讓人去轉行,這不是扯嗎?

其實這裡面蘊含著一個邏輯是,每一個行業,只有做到最前面的20%甚至10%,才會有更好的收益。我們改行到其他領域,不是奔著這個而來的嗎。

如果你是到另外的行業還是後20%甚至10%,幹嘛去轉行啊。不要用情懷和理想來搪塞,人,活著是要吃飯的啊,再前進一點,是要體面的啊。

那麼是不是基層就無望了呢?

我想,基層工作還是有希望能讓自己出彩的,六個字:

讓自己更值錢。

很多人都在吐槽基層的辛苦,但是卻沒有認真的想想,我在基層可以收穫什麼?

那些看不見的東西,你注意沒有?

01親和力

02感染力

03領導力

04自我管理能力

05規則意識等

而這些都是在各個行業都是需要的,如果你沒有在基層這個地方,做到前20%,就是這幾個方面要加強的地方。

如果你真的想離開基層,或者說,在暗暗的積蓄自己離開的能力,除了以上五點需要注意外,以下五個方面,需要加強訓練自己。

一、基本的辦公能力

很多人都以為自己會,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在淺層的學習和使用。如EXCEL到達了什麼級別?如PPT能熟練使用嗎?

二、至少掌握一門程序語言

很多人,又要開始笑了,程序語言有什麼用,我又不開發軟體。計算機最大的功能是把重複的勞動做下去,為什麼我們的超算這樣厲害,是因為我們有巨量的需求:石油,天氣等領域需求巨大。對個人而言,就是提高自己的效率。計算機給我們最大的好處是批處理。

不要想到去學多麼高深的東西,就是把Python學好就不錯了。

這個對於你今後在任何行業,提高自己智能化處理水平有很好的作用。

三、寫作能力

寫作可以說是今後最基本的能力。

從寫作本身來看,是連接學習思考表達的有效武器,是個人思考的最後表現。加上現在網際網路的發達,各種信息的傳遞:如微信對話,微博回復等,都是要有基本的寫作能力。

深一層來講,大會講話,與公司層面領導溝通等,都需要你以寫作為基礎的。

四、考證

太多證件需要考試,我覺著要選擇,適用範圍最廣的來考試。如財務和法律方面。你的證書適用範圍越多,你的選擇會越大。

最近我們這兒查出了一個案子,在一起招標案上,有個嫌疑人被調查,不查不要緊。

一查,發現這個人是一個鄉鎮財政所得人,但是他卻在省上的專家庫裡面。

原來他因為家庭貧窮,只上了中專。但是他學習特別好,卻不喜歡交際。從參加財政工作以來,他就埋頭參加各種考試,建築、安全、會計,審計等各種證書都有,數年下來,他成為專家庫的一員。辦案人員感嘆道:學霸啊。

作為我們參加工作的基層人員,不可能有那樣的精力去考各種證件,選擇使用最為廣泛的即可。

五、爭取各種獎勵榮譽

不要小看體制內的榮譽。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有一個年輕的女幹部因為兩地分居,想調走又難,但是辭職後,又怕找不到工作。算是幸運吧,她抱著沒有希望的希望,瞞著單位去應聘工作。

對方看了她的條件,覺得一般,問她是否獲得了什麼獎勵?她是團委書記,獲得了市級的優秀團委書記。看到招聘的表情,她以為無望。

可是,幾天後,通知她去上班,一問才知道,公司覺得她能夠取得這樣的榮譽,至少可以證明她是具備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而且認為從體制內出來的人,沒有犯錯,在體制內密集的教育下,她的會吸收不少,基本的素質在。

或許你本來想著如何讓你更值錢,在下功夫。

內在的積蓄總是會被別人發現,有天,要提拔你了,你是糾結還是扭頭就走呢?那時,你才會發現,很多的力量已經在你的身上,你才會發現,你覺得什麼對你是最重要的。

人就是在不斷的攀登中,發現自己心中的熱望。

對我們普通人來講,一輩子做好一件事情,已經很不容易。原來的過往,都是序曲而已。

希望,你能夠更快的找到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在面對各種選擇茫然,甚至都想要。

請記住,把自己當成普通人,而不是天選之子,心中自會有種淡定。

相關焦點

  • 都想考公務員 有人卻離開體制內考教師
    公務員是行政編制,而教師是事業單位編制,兩者想要進入,都需要通過考試,考入之後,都是旱澇保收的鐵飯碗。面對公務員和教師這兩個職業,很多人比較糾結不知道如何選擇,大多是是女生,拋開愛好來說,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選擇公務員還是教師,雖然一般只聽說過教師辭職考公務員,但是很少聽說有公務員辭職考教師的。
  • 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
    什麼是體制內的人,什麼是體制外的人?體制內的人一般是指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國企職工等,是擁有「鐵飯碗」的人,工作和收入相對穩定。體制外的人,就是指私企打工、自主創業、自由職業者等,收入和工作不很穩定,隨時都可能失去「飯碗」的人。曾經和一位女老師聊到相親之類的話題。
  • 在體制內上班的中年男人,並不輕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多人初中畢業時,選擇了讀中專,就是因為畢業後,可以國家包分配工作,成為體制的人。現在,很多年輕人考公務員,也是為了一份體制內的工作。剛剛進入體制內的時候,真的舒了一口氣,覺得可以鬆懈下來,好好享受「朝九晚五」的工作,可以好好度過周末的好時光。可是,你越來越發現,事情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一切的煩惱,還在後面排隊。
  • 省直機關公務員十年經驗分享:什麼人可以在體制內脫穎而出
    臨行之前,她特意來向我家報喜,有意讓我傳授自己在體制內工作十年的經驗和建議。  這個親戚普通二本畢業,在企業工作兩年,去年聽從父母建議考回了老家。從她的身上,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2010年剛畢業進入單位的時候,我是既驚喜又惶恐,對於全新的體制內工作那是兩眼一抹黑,在沒有任何人的指點和幫助下,用較長的時間才真正適應和勝任這份別人看來是簡單、輕鬆的工作。
  • 這一屆95後,迷戀體制內:今年985,211畢業湧進了編制
    如今的體制內的準入條件已經大不相同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成為了很多想要進入體制內的優秀學子的心聲,而他們也正是這樣地去做的。很多時候,你以為別人是混進體制內的,實際上,體制內的日子也並不好混。
  • 在「體制內」工作是什麼感覺?網友:很有面子,好處太多了
    網友:我家都是體制內的,我爸媽,我和我老公,我老公哥哥和嫂子,沒有什麼感覺。一樣朝九晚五,發不了大財,但是也餓不死。網友:我和我老公都是體制內的,還在一家單位,兩個人工資加起來1萬出頭房貸,老公一人的公積金就夠按揭了,我的公積金都沒用。車貸還差一年還清,加上平時兩個人的年終獎和福利,日子過得還算小康,我們很知足,寶貝女兒剛滿三歲,正在準備二胎中。
  • 錢多又輕鬆的公務員工作,有哪些?
    曾經被嘲諷的死工資和體制內,如今被無數人重新惦念:哎呀,真香! 這想法本身沒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些人單純地將「體制內」3個字視為永久飯票。我這幾年有個很深的感觸啊: 體制內不會拖垮你,只想把體制內當做避風港,才會拖垮你。
  • 本期話題:夫妻兩個都在體制內是什麼感受?看完之後我酸了
    本期話題:夫妻兩個都在體制內是什麼感受?    網友:體制內年輕的時候顯示不出來什麼  網友:說體制內不好的,出來給私企幹呀,分分鐘讓你懷疑人生,整天淨事,還害怕被開除,整天提心弔膽的,還愁著這工作能不能養老。  網友:我就一個問題,體制內上班看到退休的樣子,有什麼不好?羨慕我們私企看不到退休的樣子?
  • 同樣是體制,公務員看起來比事業單位更高級?體制老人:確實如此
    同樣都是體制,同樣的吃國家飯,都有不差的福利待遇,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看起來好像沒有多大差別。但是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就是覺得公務員要牛一些,事業單位要差一些,感覺公務員更高級。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一位體制內的老人說出了真相。
  • 在體制內工作,一定要遠離「加班文化」
    「加班文化」這個詞,一度是公司專屬,是體制外的職場專屬,其實,在體制內的一些單位,也有一些「加班文化」存在,突出表現在單位上下,都以加班為榮,加班多,就是工作努力,不加班,就是工作態度不端正,這就是加班文化的主要表現。
  • 拒絕加班和996的年輕人,目前最好的選擇,就是選擇體制內工作
    體制內工作這條路,越來越擁擠國內頂尖高校北大的畢業生有超過75%的人選擇了體制內的工作,體制內工作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一度被認為是那些學歷一般,普通二本學生的主戰場,如今,高學歷的高材生也逐漸參與到這場角逐中來,對於求職個體來說,無疑是加劇了競爭。
  • 2020年寧夏公務員面試怎麼學_寧夏公務員面試班
    例如:廣州亞運會期間市政府推行免費公交地鐵導致人滿為患,一周後取消,對此你怎麼看?   二、名言俗語類   名言俗語類主要以觀點形式出現,包括古代現代名言警句、領導人語錄、社會普遍看法、焦點人物焦點言論。主要考查考生對觀點的理解分析能力,題中觀點或者單一,或者對立,或者多元,考生需要從中選擇一種觀點進行闡述。
  • 網民稱公務員隊伍應「擠出」寄生蟲 留下奉公者
    「收入7年沒漲,職級7年沒變,能力是『聽話加寫報告』,社會關係是『領導加同事』。」近日,廣東、上海等地一些公務員辭職,迅速成為輿論焦點,也讓這一不少青年豔羨的職業,暴露出了「硬幣的另一面」。  過去一年,在中央「八項規定」厲行下,有人慨嘆:「為官不易」,也有人擔心:「有能力的年輕人都走了,誰來當公務員?」
  • 廣東省考2020_廣東公務員考試基層工作經歷什麼意思
    廣東省考2020_廣東公務員考試基層工作經歷什麼意思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廣東省考,2020廣東省考,廣東公務員考試,廣東公務員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原創】體制內,一定要去爭更高的位置嗎?到底有什麼意義?
    40年前,在高度計劃的經濟體制下,權力即一切、領導即親爸。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體制內工作是社會的絕對主流,房子、糧票、肉票都是單位分配,甚至結婚也要經過組織批准。 你想辭職去做生意?不存在的,那個時候沒有市場這個概念;你想躺平當個普通職工?那每個月的糧食配額可能都養不了家。
  • 體制內單位究竟有什麼魔力?看完這篇就懂了
    聽說在山東,不有三,不考研(研究生)、不考編(事業單位)、不考公(公務員)。大多數父母都極其想讓孩子吃上「國家飯」,但孩子卻又特想逃離體制內,認為「外面」的待遇更好,發展更高。老一代的人認為,穩定是工作最重要的因素,但放到年輕人的眼裡,就變成了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 基層公務員:去年績效獎金都沒發 沒存到錢很丟臉
    春節期間,《國際金融報》記者先後與十多位在二三四線城市工作的各級公務員聊過天。與大梅的說法有些類似,他們的反饋普遍是「福利少了一些」、「生活清淡了」或「不用再想著怎麼給領導拜年和送禮了」。  也許,正如一位在某縣城打拼了30多年的老企業家農曆二十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所感慨的那樣:「前幾年,少部分公務員的日子確實太好過了。」但他同樣坦承,「現在『高級一些』公務員的狀態應該是回歸正常。
  • 小縣城裡的體制內剩女: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擇偶難」群體
    而現在,小縣城的體制內剩女可一點也不比一線城市的剩女少。中西地區,很多小縣城裡,多得是三十歲還沒有結婚的女人。她們並不是找不到結婚的對象,只是因為多種因素,她們遲遲沒有結婚。漸漸地,小縣城體制內的剩女也成了社會上的一個嚴重問題。據調查和統計,這些三十歲左右還遲遲不肯結婚的女孩,從事的職業大部分都是教育、醫療、公務員。為什麼小縣城體制內的剩女越來越多呢?造成這一社會現象的原因都有哪些?
  • 為什麼在體制內上班的人,往往都很少發朋友圈?
    說起體制內上班,很多人往往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公務員和國企事業單位的上班族,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人一般都有哪些特徵呢?1.比如能說會道,因為一般體制內上班族很多人都要跟寫公文材料和開會發言打交道,所以工作久了,自然在口才和寫作能力方面都有所鍛鍊和提升。
  • 怎麼看體制內和體制外,各自的利弊情況
    走向社會選擇體制工作是選擇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應該是一個難題,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段,看法都不一樣。問題來了,什麼是體制內?什麼是體制外?概念弄清楚,才能說事情。體制內就是在國家正式編制內的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大中專院校、研究機構、社會團集內工作,體制內就是在吃皇糧的單位工作。體制外就是在私企、民企、外企、農村(含農民工)、國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