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制內」工作是什麼感覺?網友:很有面子,好處太多了

2021-01-14 少小一家子

在「體制內」工作是什麼感覺?

網友:感覺很幸福啊,公積金高的出奇,買兩套房子,年終獎加起來十來萬,可以出國旅遊,退休了還有退休金。兒女也對自己很好,雙休天可以一起休息,陪家人出去遠足,而且有共同話題,無論是在人前還是人後,都很有面子,好處太多了。

網友:我家都是體制內的,我爸媽,我和我老公,我老公哥哥和嫂子,沒有什麼感覺。一樣朝九晚五,發不了大財,但是也餓不死。

網友:我和我老公都是體制內的,還在一家單位,兩個人工資加起來1萬出頭房貸,老公一人的公積金就夠按揭了,我的公積金都沒用。車貸還差一年還清,加上平時兩個人的年終獎和福利,日子過得還算小康,我們很知足,寶貝女兒剛滿三歲,正在準備二胎中。

網友:我的朋友,我的交際圈基本都是體制內,沒有工作輕鬆的,可能跟行業有關吧,以我自己為例,一周六天班是常態,沒有完整休過五一、十一過年的假期,就連下夜班都不能休息仍然要連著上班。

網友:在體制內工作其實有很多身不由己的地方,很多事情有太多的限制和約束,不能很好的發揮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對於渴望自由的人確實不太適合。與我而言他只是一份工作,我只要認真的完成,並且充分的利用工作機會去鍛鍊和提升自己,獲得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與體制內外無關。

網友:體制內的工資絕對是撐不著也餓不死的,特別是我們這樣的基層人員,唯一的好處就是不會拖欠工資,每個月工資準時到帳,可能是因為工資的穩定性,體制內人員無論是申請信用卡,還是貸款都是銀行的優質客戶。

網友:兩口子都是體制內的,老公公務員月薪4000那樣,我是小學老師3500那樣,沒出過旅遊過,想去旅遊都是假日高速免費情況下,衣服沒有過500的,包沒有過300的,老公夏天買兩襯衫一件80,孩子絕對不讓他在體制內工作,自己拼出去吧。

網友:怎麼說呢,兩夫妻是體制內,無權的那種。老實工資,吃喝是沒問題,按揭車房也壓力不大,老了有退休金。比農民工下崗職工強點,但我兒子堅決不考公務員,他說穩定,穩定受窮。自己闖深圳去了,祝他成功吧。

相關焦點

  • 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
    什麼是體制內的人,什麼是體制外的人?體制內的人一般是指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國企職工等,是擁有「鐵飯碗」的人,工作和收入相對穩定。體制外的人,就是指私企打工、自主創業、自由職業者等,收入和工作不很穩定,隨時都可能失去「飯碗」的人。曾經和一位女老師聊到相親之類的話題。
  • 在體制內上班的中年男人,並不輕鬆
    人到中年萬事休,愛情越過越累,工作也是如此。一個人的歲數越大,能夠選擇的餘地就越小,常常是沒有了選擇,哪怕是咬緊牙關,也要活下去。小時候盼望長大,長大後盼望有好的工作。但是什麼 樣子的工作,才算好?如果你的農村出身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跳農門」,只要能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不再在土地裡尋找食物,就好了。
  • 兩口子都在體制內工作,生活過得怎麼樣?
    找對象,都講究「門當戶對」,體制內上班的女人,多半想嫁給體制內的男人,一方面是兩個人都有穩定的工作,以後的生活,不要擔心沒有收入來源,一方面是看到身邊的人,大多數是這樣過日子,自己也和他們差不多,覺得很有面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體制內的人在一起,有太多的相似之處,符合人與人交往的基本規則。和自己層次不同的人在一起,會活得很累。
  • 體制內的工作真的合適你嗎?看看吧,很多人都出來了!
    體制內工作到底有什麼?從古至今,體制內的工作一直都是鐵飯碗的代名詞。在體制內工作的人,仿佛天生自帶發光的光環。不僅家族裡的人可以雞犬升天,連那死去先人的祖墳都可以冒青煙。所以當今中國,仍有無數的年輕人擠破腦袋想進入體制內。
  • 從看體制內和體制外的朋友圈,我發現了有趣的現象
    網友一 我是體制內,但是我會曬美食,偶爾一些跟工作無關的吐槽,還有家庭生活,還有自己是靈魂段子手,以及一些工作上的東西,偶爾會幫親戚朋友賣一些貨
  • 【原創】體制內,一定要去爭更高的位置嗎?到底有什麼意義?
    40年前,在高度計劃的經濟體制下,權力即一切、領導即親爸。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體制內工作是社會的絕對主流,房子、糧票、肉票都是單位分配,甚至結婚也要經過組織批准。 你想辭職去做生意?不存在的,那個時候沒有市場這個概念;你想躺平當個普通職工?那每個月的糧食配額可能都養不了家。
  • 本期話題:夫妻兩個都在體制內是什麼感受?看完之後我酸了
    本期話題:夫妻兩個都在體制內是什麼感受?:體制內年輕的時候顯示不出來什麼,工資也不算很高,但是等大家都老了,人家的優勢就出來了,看病花錢少,還有高幹病房,養老金也多,優勢很大。  網友:說體制內不好的,出來給私企幹呀,分分鐘讓你懷疑人生,整天淨事,還害怕被開除,整天提心弔膽的,還愁著這工作能不能養老。  網友:我就一個問題,體制內上班看到退休的樣子,有什麼不好?羨慕我們私企看不到退休的樣子?
  • 在體制內工作,一定要遠離「加班文化」
    「加班文化」這個詞,一度是公司專屬,是體制外的職場專屬,其實,在體制內的一些單位,也有一些「加班文化」存在,突出表現在單位上下,都以加班為榮,加班多,就是工作努力,不加班,就是工作態度不端正,這就是加班文化的主要表現。
  • 在體制內,加班有哪「五宗罪」?
    任何一種職業,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加班現象,正常的工作做不完,加班做,也無可厚非。但是在體制內,有一種加班,是無謂的加班,加班不是因為工作沒做完,而是為了給領導造成一種「看我工作多努力」的假象。那麼,在體制內,這種無謂的加班,究竟有哪「五宗罪」呢?一、有害健康。
  • 省直機關公務員十年經驗分享:什麼人可以在體制內脫穎而出
    臨行之前,她特意來向我家報喜,有意讓我傳授自己在體制內工作十年的經驗和建議。  這個親戚普通二本畢業,在企業工作兩年,去年聽從父母建議考回了老家。從她的身上,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2010年剛畢業進入單位的時候,我是既驚喜又惶恐,對於全新的體制內工作那是兩眼一抹黑,在沒有任何人的指點和幫助下,用較長的時間才真正適應和勝任這份別人看來是簡單、輕鬆的工作。
  • 體制內單位究竟有什麼魔力?看完這篇就懂了
    聽說在山東,不有三,不考研(研究生)、不考編(事業單位)、不考公(公務員)。大多數父母都極其想讓孩子吃上「國家飯」,但孩子卻又特想逃離體制內,認為「外面」的待遇更好,發展更高。老一代的人認為,穩定是工作最重要的因素,但放到年輕人的眼裡,就變成了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 體制內幸福感排名,晉升還是漲薪,你的單位給了你什麼?
    同在體制什麼樣的單位叫做「神仙」單位,體制內幸福感排名,你能給你的單位打幾分?排名第一「神仙」單位按勞分配,幹得好就會有回報。晉升看能力而不是看資歷,領導給力,下屬積極。整個部門良性競爭,整個部門力往一處使,下屬能看到希望,生活奔頭。
  • 怎麼看體制內和體制外,各自的利弊情況
    走向社會選擇體制工作是選擇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應該是一個難題,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段,看法都不一樣。問題來了,什麼是體制內?什麼是體制外?概念弄清楚,才能說事情。體制內就是在國家正式編制內的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大中專院校、研究機構、社會團集內工作,體制內就是在吃皇糧的單位工作。體制外就是在私企、民企、外企、農村(含農民工)、國外工作。
  • 拒絕加班和996的年輕人,目前最好的選擇,就是選擇體制內工作
    體制內工作這條路,越來越擁擠國內頂尖高校北大的畢業生有超過75%的人選擇了體制內的工作,體制內工作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一度被認為是那些學歷一般,普通二本學生的主戰場,如今,高學歷的高材生也逐漸參與到這場角逐中來,對於求職個體來說,無疑是加劇了競爭。
  • 2019年近一半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是因為穩定?學霸們說出了實話
    很多網友表示不理解,認為清北畢業生這些年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應該有更大的抱負,而不是畢業後就進入體制內養老。這些網友覺得,這不但埋沒人才,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持有這種想法的網友不在少數,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對體制內工作的認識,還停留在過去的印象中。
  • 在體制內 你必須學會拒絕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領導和同事會把額外的工作交給你做。比如領導把不屬於你分工範圍內的工作交給你,而你本身分工範圍內的工作已經不堪重負了。比如同事可能會讓你幫忙寫個人述職材料,幫忙整理檔案,幫忙值班,幫忙把一些數據錄入電腦的業務系統等等。
  • 在體制內,是當「雞頭」好,還是當「鳳尾」好?
    當「雞頭」的優劣:在比較低的單位、地區當一把手,好處是在自己管轄範圍內,自己的自主權比較大,自己可以把自己的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真真正正的付諸實踐。在雞頭的位置上,一個地區,一個系統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努力,出現了很大變化,一個地區的人民,可能會因自己的決策變得更富有,這些,都是可以寫進一方史書的功績。但「雞頭」的劣勢也很明顯。
  • 體制內安逸,體制外高薪,到底哪個更適合生活?
    我朋友就是在體制外,繁華大城市,怎麼說他羨慕我工作輕鬆無壓力,不用加班;我羨慕他工資高,在大城市可享受到各種吃喝玩樂,不用吃飯喝酒應酬。但是,他現在也想考體制內,他每天回到家裡都是9點多,回到家稍微弄一下就差不多11點多要睡了,經常把任務帶回家裡做,他說很累,沒有自己的時間做其他事,幹設計身體也越來越差了,好幾次通宵都感覺自己熬不下去了,沒辦法,設計就幾乎是這樣。我在這唯一好處是地方小,上下班十分鐘,空氣好,環境還行。真的我想去繁華大都市,可又怕吃苦,怕養不活自己,學校裡那些知識都忘了。
  • 在體制內工作是種什麼體驗?工作10年我明白了這個道理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體制內十年,我由一個憤世嫉俗的熱血青年變成了一個「瞻前顧後」的中年大叔。時光荏苒,不知不覺在體制內工作了十年多了。十年的青春韶光,可謂是一個人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而我的體制內十年,一直躬耕在基層。
  • 體制內4000,體制外16000,應該怎麼選擇
    今天有位小夥伴諮詢我,他陷入了抉擇之中,一面是高校的工作崗位,屬於體制內的,但是一個月也就4000多。另一份工作程式設計師,每月16000。這個現象小編相信不是少數,今天就來說說。其實這個沒有辦法一概而論,因為情況差別太大,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價值。有很多高校的崗位雖然工資低,但是可以做其他的培訓或者生意,順利的話每年也有幾十萬的受益,而且接觸的人脈會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