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制內工作,一定要遠離「加班文化」

2021-01-14 一枚公務員

「加班文化」這個詞,一度是公司專屬,是體制外的職場專屬,其實,在體制內的一些單位,也有一些「加班文化」存在,突出表現在單位上下,都以加班為榮,加班多,就是工作努力,不加班,就是工作態度不端正,這就是加班文化的主要表現。

但是,這種加班文化,在公司,或許是有好處的,是能夠給大家帶來價值,但是在體制內的這種「加班文化」,一定要自覺遠離。

因為,實事求是講,在體制內,除了極個別的單位之外,可以說絕大多數部門的工作量,是不需要通過加班來完成工作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個部門,有濃厚的加班文化的話,只能說明,這個單位的整體效率很低,或者說這個單位的風氣不正。

加班文化盛行的單位,會倒逼本單位的同志,成為低效能的人。因為,明明正常的工作時間能完成的工作,因為要適應這個加班的氛圍,會慢慢把正常的工作,拖到下班之後再做,從而讓自己顯得「合群」。

加班文化對公務員的家庭也是一種巨大的負擔,如果家庭中的一個人,處在一個加班文化濃厚的單位中,就會導致本身角色在家庭中的缺位,一方面,自己沒有盡到家庭的責任,另一方面,在孩子心中的缺位,也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一定的障礙。

因此,如果你是剛剛進入體制的公務員,發現本單位的加班文化特別濃厚的話,第一要做的事情,不是融入集體,而是看一看,有沒有調整崗位的機會,如果有的話,要趕緊離開這個所謂的「集體」。

相關焦點

  • 拒絕加班和996的年輕人,目前最好的選擇,就是選擇體制內工作
    但是今年不是因為來了疫情,再加上一刷手機,動不動就是996加班壓榨,大廠優化高齡員工,以及身邊的好朋友對於大家眼裡看似是好工作的吐槽和埋怨,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都選擇上岸,讓原本對於體制內工作無感的他,瞬間感受到了莫名的危機感。每天看著公司的人走了又換,換了又走,雖然還沒輪到自己,但是越來越覺得體制內的工作是自己目前最好的選擇。
  • 在體制內,加班有哪「五宗罪」?
    任何一種職業,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加班現象,正常的工作做不完,加班做,也無可厚非。但是在體制內,有一種加班,是無謂的加班,加班不是因為工作沒做完,而是為了給領導造成一種「看我工作多努力」的假象。那麼,在體制內,這種無謂的加班,究竟有哪「五宗罪」呢?一、有害健康。
  • 體制內人員加班有加班費嗎?有什麼法律依據嗎?
    提起加班,很多人深惡痛絕,一方面在於自己不想加班,另一方面在於很多時候往往是被動的義務加班,沒有加班費。體制內加班也是常態,體制內人員加班有加班費嗎?二、特別說明1、體制內的公務員是不適用《勞動法》的,因為勞動法是調節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關係的法律,而公務員不是給個人單位勞動,而是執行公家公務,因此公務員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勞動者。2、公務員不適用《勞動法》,適用的是《公務員法》,《公務員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
  • 在體制內上班的中年男人,並不輕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多人初中畢業時,選擇了讀中專,就是因為畢業後,可以國家包分配工作,成為體制的人。現在,很多年輕人考公務員,也是為了一份體制內的工作。剛剛進入體制內的時候,真的舒了一口氣,覺得可以鬆懈下來,好好享受「朝九晚五」的工作,可以好好度過周末的好時光。可是,你越來越發現,事情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一切的煩惱,還在後面排隊。
  • 體制內4000,體制外16000,應該怎麼選擇
    今天有位小夥伴諮詢我,他陷入了抉擇之中,一面是高校的工作崗位,屬於體制內的,但是一個月也就4000多。另一份工作程式設計師,每月16000。這個現象小編相信不是少數,今天就來說說。其實這個沒有辦法一概而論,因為情況差別太大,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價值。有很多高校的崗位雖然工資低,但是可以做其他的培訓或者生意,順利的話每年也有幾十萬的受益,而且接觸的人脈會好一些。
  • 兩口子都在體制內工作,生活過得怎麼樣?
    找對象,都講究「門當戶對」,體制內上班的女人,多半想嫁給體制內的男人,一方面是兩個人都有穩定的工作,以後的生活,不要擔心沒有收入來源,一方面是看到身邊的人,大多數是這樣過日子,自己也和他們差不多,覺得很有面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體制內的人在一起,有太多的相似之處,符合人與人交往的基本規則。和自己層次不同的人在一起,會活得很累。
  • 從看體制內和體制外的朋友圈,我發現了有趣的現象
    網友一 我是體制內,但是我會曬美食,偶爾一些跟工作無關的吐槽,還有家庭生活,還有自己是靈魂段子手,以及一些工作上的東西,偶爾會幫親戚朋友賣一些貨
  • 「比起『窮忙』更可怕的是『瞎加班』!」三步讓你減少不必要加班
    其實並非所有同事都是有工作要做的,只是部分同事確實是需要加班完成工作任務的。譬如像華為這樣的企業,已經形成了自己主動加班的文化。但對於部分企業來說,很多人常規性加班是因為人員不足,工作量比較飽和,需要加班才能完成,這種情況在一些小型的私企會比較常見。
  • 「職場乾貨」「996」、「715」,加班文化真的值得鼓勵嗎?
    職場新人被畸形的 「加班文化」 所裹挾,為了表現得 「上進」,明明無事可做,也要耗在工位上,假裝很努力。看看郵件,刷刷新聞,營造勤奮工作的假象。這時的加班,純粹只是 「磨洋工」,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浪費公司的辦公資源。真不如勇敢一點,向無意義的加班果斷說不。
  • 【原創】體制內,一定要去爭更高的位置嗎?到底有什麼意義?
    40年前,在高度計劃的經濟體制下,權力即一切、領導即親爸。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體制內工作是社會的絕對主流,房子、糧票、肉票都是單位分配,甚至結婚也要經過組織批准。 你想辭職去做生意?不存在的,那個時候沒有市場這個概念;你想躺平當個普通職工?那每個月的糧食配額可能都養不了家。
  • 體制內安逸,體制外高薪,到底哪個更適合生活?
    我朋友就是在體制外,繁華大城市,怎麼說他羨慕我工作輕鬆無壓力,不用加班;我羨慕他工資高,在大城市可享受到各種吃喝玩樂,不用吃飯喝酒應酬。但是,他現在也想考體制內,他每天回到家裡都是9點多,回到家稍微弄一下就差不多11點多要睡了,經常把任務帶回家裡做,他說很累,沒有自己的時間做其他事,幹設計身體也越來越差了,好幾次通宵都感覺自己熬不下去了,沒辦法,設計就幾乎是這樣。我在這唯一好處是地方小,上下班十分鐘,空氣好,環境還行。真的我想去繁華大都市,可又怕吃苦,怕養不活自己,學校裡那些知識都忘了。
  • 程式設計師降薪進了移動,被領導約談勸退,原因:加班太少工作不飽和
    前言:體制內工資低、福利完善、壓力小、有退休工資養老。部分私企或許工資高、福利中等、壓力大、無退休工資靠年輕攢錢才行。如果你有的選,你會怎麼選?關於這個在國內爭論不休的話題,確實很難有最理想的答案,畢竟千人千面,有說好的嗎,必定就有說不好的。
  • 在「體制內」工作是什麼感覺?網友:很有面子,好處太多了
    在「體制內」工作是什麼感覺?網友:感覺很幸福啊,公積金高的出奇,買兩套房子,年終獎加起來十來萬,可以出國旅遊,退休了還有退休金。兒女也對自己很好,雙休天可以一起休息,陪家人出去遠足,而且有共同話題,無論是在人前還是人後,都很有面子,好處太多了。
  • 2019年近一半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是因為穩定?學霸們說出了實話
    二、體制內的工作到底有什麼吸引力,能夠引得天之驕子蜂擁而至?此次北大畢業生進入體制內之所以能夠引起這麼大的反響,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要知道,放在幾年前,進入體制的名校生並不多。名校生的出路,大部分是選擇出國,或者進入超一線的大公司、跨國公司等。
  • 體制內的男女關係論,絕了!
    ,帶你洞悉職場規則,分享體制內智慧,在這裡發布滿滿經驗和乾貨,一起進步成長。▲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推薦理由:體制內人員都在關注的圈子,這裡有體制熱點、官場職場資訊。也能融入到體制內學習、工作、生活相關圈子,與來自全國公職人員交流體制心得。
  • 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
    什麼是體制內的人,什麼是體制外的人?體制內的人一般是指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國企職工等,是擁有「鐵飯碗」的人,工作和收入相對穩定。體制外的人,就是指私企打工、自主創業、自由職業者等,收入和工作不很穩定,隨時都可能失去「飯碗」的人。曾經和一位女老師聊到相親之類的話題。
  • 遠離「過勞」,生命之花才能盡情綻放
    工作壓力大、加班常態化導致的過度勞累、健康透支,正威脅著不少人的生命。「過勞死」已不再是某一行業的特有現象,並且呈年輕化趨勢。(3月12日《工人日報》)   我國《勞動法》明確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
  • 「加班」就一定是在奮鬥?你和企業的不同答案
    網際網路企業的員工過勞問題時有被報導,因為長時間工作過度勞累而發生的猝死事件也有不少。在正常上班和過度勞累上,很多企業確實需要拿準這個平衡點。1月3日晚,網傳拼多多公司一名98年出生的員工因加班猝死。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但是在奮鬥的同時也要合理安排時間,要講求效率不能蠻幹,還要有合適的方向。「以命換錢」的方式並不可取,也不是正確的工作觀念。現在很多網際網路企業把所謂的「996」「007」這種加班思想包裝成「企業文化」,企業把這種文化鼓吹為奮鬥,是優秀員工的一項基本素質,使旗下的員工不得不在這樣的工作方式中去證明自己。
  • 「強制休假」拿什麼抗衡加班文化
    不少網友對推行強制休假制度表示支持,但也直言擔心無法改變「996」的工作模式。業內專家認為,強制休假的新規出臺有一定示範效應。(11月10日 《工人日報》)健康是根本,是人最大的財富。地方性健康法規的出臺,對於更好地保障勞動者身心健康,無疑有積極作用。然而,其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實,是否僅具象徵性意義,仍有待細則的完善。
  • 體制內十幾年,換過4個單位,9個處室,灑淚總結的25條忠告,看完頓悟!
    作為一個過來人,你會給那些剛入體制的人哪些忠告或建議呢?工作十幾年,換過四個單位,九個處室,就個人的一些理解談談。1.遠離鄉鎮。2.遠離女人多的地方。3.在體制內,工作能力不是第一位,社交能力才是第一位。4.對分外之事,要學會和敢於說「不」。5.永遠愛護和同情弱勢群體,力所能及地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