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

2021-01-14 如風輕似雲淡

什麼是體制內的人,什麼是體制外的人?體制內的人一般是指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國企職工等,是擁有「鐵飯碗」的人,工作和收入相對穩定。體制外的人,就是指私企打工、自主創業、自由職業者等,收入和工作不很穩定,隨時都可能失去「飯碗」的人。

曾經和一位女老師聊到相親之類的話題。女老師說:「我們學校的女老師,大部分都嫁給了公務員、老師、醫生、國企職工,只有兩三個女老師,嫁給了老闆。那些嫁給老闆的女老師,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的丈夫是誰,好像低人一等。」

這位女老師說的話,雖然不代表所有人的觀點,但也反映了一個現實問題,就是「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事實上,體制內的女人,和體制外的男人結婚,相對來說,概率要小一些。

體制內的女人,嫁給體制外的男人,覺得沒有面子。

五年前,我們村裡的木匠結婚,我參加了他的婚禮。在婚禮上,我才知道,他的老婆是鄉中學的女老師,教語文的。那天,鄉中學的老師也來了很多,坐了兩桌子。我聽到有的老師說:「這個女人,真的沒眼光,居然和村裡的木匠結婚了,要錢沒有錢,要長相沒有長相,圖什麼呢?要是嫁給公務員多好,指不定還能夠想辦法把她調到縣城去教書呢?」也有人說:「一個女老師,嫁給一個農民,這輩子是毀掉了,太沒有出息了。」

大部分的人,對於女老師 嫁給木匠的事情,是不看好的,都替女老師感覺「惋惜」,就像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可是,木匠也有自己的優勢,他有一門手藝,靠自己的勞動能夠賺錢。並且木匠在縣裡辦了一個家具廠,生意好得很,月收入有兩三萬,相對於體制內的月工資幾千塊,那是有天壤之別的。

很多體制內的女人,覺得自己奮鬥了很多年,才擁有一個「鐵飯碗」,需要一個比自己更厲害的男人,才配得上,否則就是「嫁錯了人」。體制外的男人,也許有錢,但是不穩定,說不定哪天就事業垮臺了,就變成了窮人。而體制內的男人,雖然工資不高,但是不愁吃不愁穿,總是會越過越好。

還有,體制內的女人嫁給體制外的男人,就是沒有面子,她看到身邊的女人,個個都是嫁給「門當戶對」的男人,而自己卻「與眾不同」,心都涼了。還有,體制內和體制外隔著一堵無形的牆,導致夫妻兩人缺少共同話題,也缺少共同的朋友,無形之中,就變成了兩個世界的人。

體制內的女人,習慣了有規律的生活和工作,也慢慢失去了拼搏的勇氣。

體制內的工作和收入,相對來說,更加穩定,沒有什麼風險。作為女人來說,一份穩定的工作,會讓自己有滿足感。多年的工作,會讓女人和體制外的生活,越離越遠,也失去了外出闖蕩的勇氣。

因為自己過得衣食無憂,所以她希望找來的另一半,也是如此,兩個人這輩子,就真的是平平安安過日子,再也不要擔心風風雨雨了。

俗話說:「心安是福。」當一個女人嫁給體制外的人,雖然有錢花,但是每天過得提心弔膽,她就覺得不夠幸福,以為自己就嫁錯了人。真正能夠嫁給體制外的男人,還辭去工作,和男人一起創業的女人,少之又少。

我的朋友梨花,今年四十一歲,是公務員;她的丈夫也是公務員,學建築設計專業的。前年,梨花的丈夫 覺得工資太少了,加上父母都在深圳做生意,他就辭職去了深圳,應聘到一家建築公司當技術員,年薪五十多萬。梨花的親戚朋友,聽說她的丈夫「打工」去了,都苦口婆心勸梨花,要好好管教一下丈夫,別讓他越混越差,別把家庭都弄丟了,別過負債纍纍的生活。

上個月,梨花也辭職了,和丈夫一起去了深圳,她在一家電子廠當報關員,年薪十六萬左右。夫妻兩個人還在深圳買了房子。但是梨花的親戚朋友,還在為梨花兩口子感覺到惋惜,擔心他們在深圳混不下去,甚至還有親戚打電話,要梨花趕緊回來上班,別做發財夢了。

相對安逸的體制內生活,讓很多人失去了鬥志,失去了抵抗風險的能力,要是哪一天離開了體制內,就天天活得「戰戰兢兢」。也就是這樣的生活狀態,讓 很多女人,不願意嫁給體制外的男人,她擔心家庭有風險。

有人說:「體制內的人,慢慢就會失去創業的能力。」

真的是這樣,很多人在社會上打拼的事實,是生活的強者,也是某個行業的佼佼者,但是進入體制內,就慢慢失去了拼搏的能力,甚至連離開體制內的想法都沒有了。

尤其是女人,能夠進入體制內,她覺得是幸運的,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跳出去了,不願意面對人生風雨了,就是嫁給一個體制外的男人,她都不敢,都覺得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有的女人,和體制外的男人結婚了,後來覺得自己沒有安全感,或者沒有面子,就離婚了。那些能夠堅持把婚姻過到頭的女人,都是「勇氣可嘉」,或者是思維模式轉變了,更加看透了社會現實。

有人說:「眼光太高,圈子太小,磨磨唧唧,孤獨終老。」這句話很現實,如果一個女人不願意跳出自己的圈子去看圈外的生活,那麼就會被某個圈子困住,就會形成慣性思維,寧願一個人過日子,也不願意到圈外去找對象。

其實,作為女人,根本沒有必要看不起體制外的男人,真正混得好的男人,都是事業有成的男人,都是經歷過風風雨雨的男人。嫁給體制外的男人,還是嫁給體制內的男人,都隨緣吧,擺正心態,幸福自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在體制內上班的中年男人,並不輕鬆
    作為女人,一份穩定的工作,衣食無憂,就很好了。但是男人不同,男人是家裡的頂梁柱,要是沒有錢,就無法撐起這個家。在體制內上班的中年男人,並不輕鬆,有些無奈。1.體制內的工作不是想像的那麼輕鬆。一天上班八小時,還有周末,也有節假日,看起來不錯。事實上,卻不是這樣的,加班加點是常事,你還不能提加班工資的事情,就是有一點點加班費,都是少得可憐。
  • 兩口子都在體制內工作,生活過得怎麼樣?
    找對象,都講究「門當戶對」,體制內上班的女人,多半想嫁給體制內的男人,一方面是兩個人都有穩定的工作,以後的生活,不要擔心沒有收入來源,一方面是看到身邊的人,大多數是這樣過日子,自己也和他們差不多,覺得很有面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體制內的人在一起,有太多的相似之處,符合人與人交往的基本規則。和自己層次不同的人在一起,會活得很累。
  • 小縣城裡的體制內剩女: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擇偶難」群體
    「剩女」這個詞早就在年輕人的口中流行了起來,只是對於這個詞的概念,大家還只停留在北上廣等因為競爭壓力大遲遲沒有結婚、後來有了高收入卻沒有適合結婚對象的三十歲左右的女人身上。而現在,小縣城的體制內剩女可一點也不比一線城市的剩女少。中西地區,很多小縣城裡,多得是三十歲還沒有結婚的女人。她們並不是找不到結婚的對象,只是因為多種因素,她們遲遲沒有結婚。
  • 怎麼看體制內和體制外,各自的利弊情況
    走向社會選擇體制工作是選擇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應該是一個難題,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段,看法都不一樣。問題來了,什麼是體制內?什麼是體制外?概念弄清楚,才能說事情。體制內就是在國家正式編制內的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大中專院校、研究機構、社會團集內工作,體制內就是在吃皇糧的單位工作。體制外就是在私企、民企、外企、農村(含農民工)、國外工作。
  • 為什麼在體制內上班的人,往往都很少發朋友圈?
    說起體制內上班,很多人往往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公務員和國企事業單位的上班族,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人一般都有哪些特徵呢?1.比如能說會道,因為一般體制內上班族很多人都要跟寫公文材料和開會發言打交道,所以工作久了,自然在口才和寫作能力方面都有所鍛鍊和提升。
  • 體制內4000,體制外16000,應該怎麼選擇
    今天有位小夥伴諮詢我,他陷入了抉擇之中,一面是高校的工作崗位,屬於體制內的,但是一個月也就4000多。另一份工作程式設計師,每月16000。這個現象小編相信不是少數,今天就來說說。其實這個沒有辦法一概而論,因為情況差別太大,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價值。有很多高校的崗位雖然工資低,但是可以做其他的培訓或者生意,順利的話每年也有幾十萬的受益,而且接觸的人脈會好一些。
  • 為什麼體制內的人總嘲笑體制外的人,看過你就明白了,天高任鳥飛
    為什麼體制內的人總嘲笑體制外的人工作不夠好,以體制內更穩定。18年企業平均離職比例為19.7%,而全國公務員離職比例只有0.06%,兩者相差了300倍。第二體制內福利待遇更好,五險一金足額繳納各種補助,補貼佔到了工資的1/4以上。
  • 我,30歲,體制內,不想在單位待下去!很迷茫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這樣提問:我,30歲,不想在體制內待下去,不知道是繼續這樣還是找一個擅長的領域發展。對於這個問題,我有比較深的體會,因為同樣是在體制內,這種念頭我也有有過。不想在單位待下去,要麼就是覺得在單位上受到了委屈。比如可能了被領導和同事排擠、欺負,有可能是體制內的這個大環境限制了你的自由和才華,缺乏挑戰性。在一些人看來,機關單位的工作雖然穩定,但比較枯燥和單一,一輩子看到頭,沒有什麼挑戰性,因此對機關單位的工作不感興趣,覺得呆在機關單位比較壓抑。至於說到收入的話,反正機關單位就是每個月的固定工資,餓不死但也高不到哪裡去。
  • 從看體制內和體制外的朋友圈,我發現了有趣的現象
    網友一 我是體制內,但是我會曬美食,偶爾一些跟工作無關的吐槽,還有家庭生活,還有自己是靈魂段子手,以及一些工作上的東西,偶爾會幫親戚朋友賣一些貨
  • 準退休的人,知道體制內和體制外退休差別有多大麼,進來了解一下
    體制內退休和體制外退休當然差距很大的:第一,歸屬差別。體制內退休,並沒有推動社會化管理,實際上你基本上還算這個單位的老職工。尤其是很多單位都有一定的老乾黨支部,主要就是做好本單位退休人員的黨員關係管理和信息溝通服務,尤其是有些困難和問題可以求助原單位。
  • 在體制內 你必須學會拒絕
    比如領導把不屬於你分工範圍內的工作交給你,而你本身分工範圍內的工作已經不堪重負了。比如同事可能會讓你幫忙寫個人述職材料,幫忙整理檔案,幫忙值班,幫忙把一些數據錄入電腦的業務系統等等。如果你每次都答應下來,自己累得要死不說,假如哪一天你實在是工作比較多,沒辦法幫他的忙,你幫習慣了,有一次不幫,他反而生氣了,好像你幫他的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一樣,好像你不幫就是欠他的一樣。
  • 嫁給什麼樣的男人,以後就是什麼命,其實早已註定
    之前在電影《春潮》中看過的一句話,「不想嫁給爸爸那樣的男人,不想做媽媽那樣的女人,不想生自己這樣的孩子」,至於原因莫過於不想因為自身的因素,影響到下一代,所以這一個觀點也就導致,自身什麼樣的性格,那麼就註定了今後的生活是什麼條件。
  • 體制內的男女關係論,絕了!
    ▲長按識別二維碼或前往圖中包含的公眾號添加關注推薦理由:體制內、職場內的二十年老江湖,帶你洞悉職場規則,分享體制內智慧,在這裡發布滿滿經驗和乾貨,一起進步成長。▲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推薦理由:體制內人員都在關注的圈子,這裡有體制熱點、官場職場資訊。
  • 體制內如何混得更輕鬆?
    老秘書說 體制內有四種人: 爬蟲、跳蟲、混蟲和仙蟲。 爬蟲是一心想往上爬, 追求仕途升遷的; 混蟲就是在體制內混日子的, 對升遷提拔沒有什麼興趣; 跳蟲是想往更高的平臺走的, 比如遴選考走或者跳出體制;
  • 體制內人員加班有加班費嗎?有什麼法律依據嗎?
    提起加班,很多人深惡痛絕,一方面在於自己不想加班,另一方面在於很多時候往往是被動的義務加班,沒有加班費。體制內加班也是常態,體制內人員加班有加班費嗎?二、特別說明1、體制內的公務員是不適用《勞動法》的,因為勞動法是調節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關係的法律,而公務員不是給個人單位勞動,而是執行公家公務,因此公務員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勞動者。2、公務員不適用《勞動法》,適用的是《公務員法》,《公務員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
  • 體制內單位究竟有什麼魔力?看完這篇就懂了
    大多數父母都極其想讓孩子吃上「國家飯」,但孩子卻又特想逃離體制內,認為「外面」的待遇更好,發展更高。老一代的人認為,穩定是工作最重要的因素,但放到年輕人的眼裡,就變成了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那麼,體制內外的工作究竟有什麼區別呢?除了待遇,還有別的因素嗎?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具體說一說。1.體制是個啥?
  • 體制內外互懟的背後,隱藏的是認知盲區
    圓圈以外的事物,就是認知盲區,如果以圓圈內的知識,去判斷圓圈外的未知事物,往往是錯誤的決定。這會導致我們處理矛盾、解決問題,人為製造困難和矛盾,阻礙於我們的能力提升和職業發展。02認知盲區受環境制約回到體制內外的話題。
  • 在體制內工作,一定要遠離「加班文化」
    「加班文化」這個詞,一度是公司專屬,是體制外的職場專屬,其實,在體制內的一些單位,也有一些「加班文化」存在,突出表現在單位上下,都以加班為榮,加班多,就是工作努力,不加班,就是工作態度不端正,這就是加班文化的主要表現。
  • 拒絕加班和996的年輕人,目前最好的選擇,就是選擇體制內工作
    體制內工作這條路,越來越擁擠國內頂尖高校北大的畢業生有超過75%的人選擇了體制內的工作,體制內工作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一度被認為是那些學歷一般,普通二本學生的主戰場,如今,高學歷的高材生也逐漸參與到這場角逐中來,對於求職個體來說,無疑是加劇了競爭。
  • 能讓男人迷戀的女人,往往掌握了霍桑效應
    在現實生活中,什麼樣的女人最迷人?想必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回答。俗話說,青菜蘿蔔各有所愛,每個男人喜歡的女人類型也都會各不一樣,但最終能夠讓一個男人死心塌地愛上的女人,往往都是聰明有大智慧的,而一個女人之所以能夠讓一個男人著迷,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因為她掌握了霍桑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