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退休和體制外退休當然差距很大的:
第一,歸屬差別。體制內退休,並沒有推動社會化管理,實際上你基本上還算這個單位的老職工。尤其是很多單位都有一定的老乾黨支部,主要就是做好本單位退休人員的黨員關係管理和信息溝通服務,尤其是有些困難和問題可以求助原單位。在體制外退休,一般只能求助社區、公安部門甚至民政局了。
第二,待遇差別。體制內退休養老金高,這是不爭的事實。儘管2014年10月已經實施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但是由於相應的過渡期存在,以及體制內的繳費基數確實高,還有職業年金差距。體制外一般參保繳費都是按最低基數繳納,絕大多數企業都沒有年金待遇,養老待遇差距是很難彌補的。
第三,福利待遇。體制外的人退休以後實施社會化管理,相應的福利待遇都是一些通用的。體制內退休,一些獎金福利甚至都跑不了的。前些年一些地區的退休老人都可以領取精神文明獎和創城獎之類的獎金待遇。像一些退休機關事業單位老人還有住房增量補貼、房租補貼、提租補貼等待遇。
體制內算是非常穩定的單位,一般又被稱為鐵飯碗,混日子是比較簡單的。體制外的競爭更激烈,但是更容易掙得更高的收入。比如說,像華為等公司人均月薪5.7萬元,騰訊8萬元,小米3.88萬,阿里3萬元,而且很多好公司還有高額的年終獎待遇。所以,有的人說,最穩定的家庭搭配工作是夫妻兩人一個高科技公司,一個公務員。
不過,國家也在努力破除體制的區別。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就是一種鮮明的做法,至少養老待遇上可以有效銜接了。如果是企業按照300%基數繳費退休,待遇不見得比公務員低。國家也在完善公務員的調任和遴選制度。最終,我們國家會形成流動自由、用工靈活的機制,體制的障礙會慢慢的破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