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延遲退休!「打工人」關心的都在這裡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爭議多年的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在中央「十四五」規劃中被一錘定音。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我國退休制度實施70年來最大的一次變革。可以預期,新退休方案將展現出與現行強制退休政策不同的面貌。

雖然距公布最終方案還需一些時日,但官方已經通過一些渠道透露出了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基本原則,即小步慢走、彈性實施、強化激勵,堅持統一規定同自願選擇相結合。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一項重大社會經濟政策,是對國家、企業和家庭養老責任的再調整。這項改革的影響面有多大?為什么女性應該先行一步?什麼是彈性退休?出臺延遲退休只是為了應對「養老金危機」嗎?第一財經整理了延遲退休改革十個問題,並請相關專家和業內人士做了解讀。

第一問:

為什麼延遲退休要堅持小步慢走?

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下稱《學習輔導百問》)提到,延遲退休將會堅持小幅逐步調整,以減少社會震動,爭取更多支持。

因為延遲退休會改變人們的就業和退休行為,影響人們的收入水平、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採取逐步提高的方式,能夠將它對人們生活行為方式的影響降到最低。

華中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孫永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延遲退休方案需儘快出臺,不能一拖再拖,但還是應採取小步慢走的方式,以防範對勞動力市場產生劇烈衝擊。這是一項非常複雜的改革,關係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需早行動,慢慢走,留一個較長的過渡期,去化解各種矛盾。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認為,漸進式改革的方向不會變,但由於這項改革此前因各種原因耽延太久,在退休高峰即將到來之時,小步慢走來不及了,建議採取漸進式的「分步快走」。

第二問:

延遲女性的退休年齡為什麼成為共識?

由於女職工退休年齡過早(女工人50歲,女幹部55歲),在延遲退休上,女性先走一步或是比男性步伐更快一些,也是一種符合現實的政策選擇。

從全世界範圍來看,高齡女性老年人口佔比不斷提升,是老齡化的一大趨勢。與老年男性相比,老年女性的存活優勢明顯,聯合國最新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 2019》數據表明,在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中,老年女性的比例超過六成,超高齡老年群體中該比例則超過七成。

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高於男性,而長期以來,我國退休制度中,女性的退休年齡比男性低了 5~10 歲,年齡差居世界第一位。

基於此,專家普遍認為延遲退休應該從女性做起,但至於是否男女同步則尚未達成共識。《中國發展報告2020》認為應將女性職工退休年齡逐步提升至55歲,用5~10年時間將全額領取養老金的年齡逐步提升至65歲。楊燕綏和孫永勇則認為可以男女同時調整,但女性調整的頻率可以更快一些。

第三問:

男女是否一定要實現同齡退休?

從國際的情況來看,男女同齡退休的國家佔多數。聯合國2002年對166個國家的調查數據顯示,有64.74%的國家和地區實行了男女同齡退休制度,2015年這一比例進一步上升到66%。

據第一財經了解,實現男女同齡退休是業內比較主流的建議,理由是現在的工作條件已經比以往有很大的改善,重體力等不適合女性的崗位大幅減少,同時老年女性預期壽命和生存質量也高於男性。

此外也存在不同的意見,孫永勇認為,考慮到女性和男性的差異,不一定要追求男女同齡退休。

第四問:

延遲退休會對就業產生擠出效應嗎?

延遲退休對就業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影響,學界並沒有統一的認識。長期以來,由於擔憂延遲退休會對就業產生擠出效應,相關部門在這項改革上慎之又慎,延遲退休方案的亮相時間也一再耽延。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魯全認為,西方延長退休年齡的實踐和實際效果都並沒有證明其對就業市場會產生顯著影響,因為就業崗位不是通過一個人退出就業市場而產生的,而是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

楊燕綏也認為,就業市場內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崗位,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崗位,相互交叉很少,所以延遲退休擠佔年輕人崗位的情況並不突出。

不過從現實中來看,延遲退休對體制內崗位還是有明顯影響的,因為體制內單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要通過老一代退休才能給新一代騰出崗位。

第五問:

為什麼應該區分「提高退休年齡」和「領取養老金年齡」?

第一財經在採訪中了解到,下一步延遲退休的改革中很有可能像世界上很多國家一樣,制定一個標準的法定退休年齡來作為領取養老金的年齡,至於人們是否退休,則要尊重個人意願。

孫永勇表示,退休指的是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進入休養狀態,它本質上是指退出勞動力隊伍,而領取養老金只是為退休者提供經濟支持的一種手段。退休與領取養老金並非總是一致的,突出表現就是很多人一邊領取退休金,一邊幹著另一份工作。

楊燕綏表示,計劃經濟時代退休了就去領養老金, 所以人們就把退休年齡等同於領取養老金的年齡,但國際上沒有法定退休年齡這個概念,只是規定標準的領取養老金的年齡,由人們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按照標準時間領,還是提前領,或是延後領。

第六問:

實行彈性退休制度後,提前退休會吃虧嗎?

目前我國實行的是強制退休制度,當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必須強制退休,僱主有權利終止勞動者的工作。強制退休制度雖然便於統計和管理,但因為沒有考慮到個體差異,不利於個體能力的發揮。

因此,尊重個人意願實行因人而異的彈性退休制度在這次改革中贏得了更多的共識,比如實行領取養老金「早減晚增」計劃,越延遲退休獲取的養老金越多,從而給老年人更多可供選擇的機會。

《學習輔導百問》中也提出了彈性實施,強化激勵。孫永勇認為,彈性退休就是允許提前或是延後退休。為了減少制度推行的阻力,可以儘量少做減法,多做加法。比如,一個女職工現在55歲可以退休的話,如果把退休年齡提高到60歲,她的養老金應該提高;但如果她還是選擇55歲退休,養老金也不減少。

第七問:

這項改革的影響面有多大?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改革不僅會影響到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職工,也會影響到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居民。

現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已經實現了男女同齡「退休」,即在年滿60歲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如何進行調整領取養老金的年齡也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第八問:

延遲退休對於勞動者帶來的不利影響有哪些?

提高法定退休政策涉及到國家、企業和家庭養老責任調整,該政策在很多國家推行時都曾出現反對的聲音。

有研究顯示,提高法定退休年齡影響正在工作的人群,特別是臨近退休的工作人員利益。對個人來講,提高法定退休年齡1年,少領一年養老金,還得多繳1年社會保險費,綜合損失較大。如果晚退休1年裡失業了,無力繳納社會保險費,個人和家庭基本生活還會受到影響。在受此影響的人看來,提高法定退休年齡是將養老責任由國家轉移到家庭。

然而,在老齡化的衝擊之下,養老保險基金面臨著「增收減支」的巨大壓力。提高費率和增加國家財政補貼最終都是將負擔轉移到企業和個人的身上,相對而言,延遲退休年齡是老齡化背景下的最優選擇,因此,提高法定退休年齡成為國際上應對老齡化的通行做法。

第九問:

出臺延遲退休是為了養老金的收支平衡嗎?

魯全表示,延長退休年齡的原因並非是「養老金危機」,從國際上的經驗來看,當年德國延長退休年齡的時候,養老金是有大量結餘的。事實上,延長退休年齡是為了平衡代際關係,現在我國勞動力初次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齡變晚了,人們的預期壽命也延長了,這才是導致養老金收支壓力的主要原因。

孫永勇也認為,在提高法定退休年齡上,不能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放在首要位置。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確實有助於改進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的財務狀況,但這只是應對挑戰的各種手段中的一個,僅僅依靠它不足以徹底扭轉局勢。

第十問:

延遲退休會促進哪些行業的發展嗎?比如家政、保姆、託幼等。

由於我國對三歲及以下兒童與老年人護理方面的公共服務基本上是空白的或是不足的,當前退休人員中很大一部分人要承擔這方面的責任。延遲退休之後,家庭在這方面的需求能否社會化並帶來這些行業的大發展也是一個廣受關注的問題。

第一財經採訪的專家表示,這種需求確實存在,但能不能轉化為有效需求並向社會購買服務,還是由人們的收入水平決定的。從目前我國的收入水平來看,這種需求轉化的程度不高。

相關焦點

  • 十問延遲退休!打工人關心的都在這裡
    什麼是彈性退休?......小編整理了有關延遲退休改革你所關心的10個問題一起來看看!01為什麼延遲退休要堅持小步慢走?長期以來,由於擔憂延遲退休會對就業產生擠出效應,相關部門在這項改革上慎之又慎,延遲退休方案的亮相時間也一再耽延。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魯全認為,西方延長退休年齡的實踐和實際效果都並沒有證明其對就業市場會產生顯著影響,因為就業崗位不是通過一個人退出就業市場而產生的,而是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
  • 延遲退休引熱議!延遲退休後,有人吃虧,有人受益,你是哪類?
    文:Jarvan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幾十年的時間,一半的時間在吃飯睡覺,剩下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工作。很少有人不用工作,而絕大多數人工作就是為了活著,很少一部分是為了夢想,但是無論什麼樣的工作都會有個盡頭,很多人都會憧憬著自己老了之後的退休生活。
  • 退休總人數將減少?官方13字解釋「延遲退休」,要退休的注意了
    無論是企業職工,還是事業單位職工,對於養老金的增長問題都非常地關注。作為居民們求職的重要考察依據之一,2021年的養老金怎麼變,是很多人心中的最關心的問題之一。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以及2020年的「黑天鵝」事件,很多人開始擔心自己今年的養老金會不會因此減少。
  • 事關延遲退休!
    實行延遲退休會影響年輕人就業嗎? ■ 老齡化的時間表已不允許延遲退休政策一拖再拖。 當前應儘快出臺延遲退休的具體方案和時間表,以應對2023年開始的退休高峰。
  • 延遲退休消息頻出,但越來越多人卻想早點退休,如何面對?
    因為經濟學家馬光遠的一席話,最近關於延遲退休的話題又再度引起公眾的熱議,實際上,延遲退休的話題已經討論很多年了,但顯然實施起來並沒有那麼容易,阻力不小。而最新傳出的消息是延遲退休一定會實施,關鍵是怎麼實施、什麼時候實施的問題。
  • 清華教授李宏彬:延遲退休好過增加稅收
    第三個問題提給李宏彬先生,在老齡化社會和社保壓力之間有一個巨大的相關性,老齡化社會是必然要到來的,社保壓力也是一個必然會出現的現狀,這中間唯一的平衡方式就是延遲退休嗎?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採納?因為延遲退休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不太願意。  李宏彬:首先感謝主辦方,也感謝建章。回答一下你的問題,無非有三個選擇,要麼就延遲退休,要麼就收稅,要麼就減少福利。
  • 延遲退休定了!70/80/90後退休年齡明確
    延遲退休的最新消息來了!人社部在回復網友問題時稱:推遲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由於延遲退休是項重大社會政策,不同行業、不同群體還有一些不同看法,人社部將進行深入研究論證,適時提出方案建議。
  • 已板上釘釘的延遲退休,意味著什麼?
    近日,多位學者表示,「十四五」期間實施延遲退休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兒。這意味著熱議多年的延遲退休,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延遲退休與我國老齡化現狀有什麼關係?男女退休年齡是否要調成一樣?何為「漸進式」延遲退休?就業市場中「35歲歧視線」怎麼破?思客為你一一解答。1為什麼要延遲退休?
  • 新退休年齡計算公式,算算自己幾歲能退休,延遲退休可能是必然!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新退休年齡計算公式,算算自己幾歲能退休,延遲退休可能是必然!今年人社部負責人再次提及:針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適時研究出臺延遲退休年齡等對應時間,延遲退休再一次被推入風口浪尖上。我們都明白隨著人類勞動強度的降低以及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壽命在延長老齡化的來臨,延遲退休可能是必然。
  • 延遲退休還沒定,提前退休卻來了?真的假的?
    「退休」、「養老」一直都是老百姓重點關注的話題!提前退真的來了?最近一篇標題為《「提前退休」真的來了,這個省7月1日起施行》的文章就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和熱議!​其實我國對於提前退休政策,早在1978年就建立了,然後在1999年又重新修改,進一步規範。而今年山西省出臺的《企業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管理工作實施辦法》,是進一步又規範了提前退休的政策,讓程序更加公開合理化,避免一些人鑽空子,而並不是說實施了一個新的提前退休制度。
  • 延遲退休真的要來?專家:女性延遲10年,養老金就能增加上萬億!
    除非你有足夠的積蓄,否則就別想著提前退休了。  根據中國現行規定,男性退休年齡為60歲,女性退休年齡為50歲(其中女性幹部為55歲)。所以年輕人很難在30歲「退休」。不僅如此,在我國延遲退休已經被提到很多次了。長期以來,延遲退休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焦點。想必大家都對中國的退休年齡有所了解。事實上,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男性60歲、女性55歲的退休年齡要早得多。
  • 延遲退休已定!我國延長退休年齡真的好嗎?
    導語:延遲退休大勢所趨!要「漸進式」,也要「分類式」! 在過去的2020年,「延遲退休」這一話題引發了大家激烈的討論。近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實施」二字,標誌著延遲退休將從此前的研究層面變為現實。
  • 「延遲退休」將這樣推進 →
    「撫養比下降意味著繳錢的人少了,領錢的人多了,如果持續下去,不採取積極應對措施,會對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壓力和挑戰。」他說。現行法定退休年齡「不適應」我國當前預期壽命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規定已經執行多年。
  • 人社部:適時建議延遲退休 - 瀟湘晨報數字報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答覆網友提問時說,「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均壽命的不斷延長,相應推遲退休年齡,應該說是一種必然趨勢」,目前,人社部正在對退休及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適時提出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的政策建議。    這一表態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經濟學家馬光遠對於延遲退休的看法引來巨大爭議,他到底說了啥?
    包括延遲退休後的家庭生活安排,養老安排,延遲退休延遲的不僅僅是年齡,而且會打亂退休生活安排。另一層含義體現的是「法定」二字。今後具體延遲退休到具體多大年齡,要以「法定」的方式固定下來,是全國老人享受養老待遇的「法定」年齡。
  • 延遲退休真的要來了
    延遲退休的事來來回回討論了8年,終於有信兒了。 在新華社發布的「十四五」相關規劃裡,明確建議「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延遲領取養老金的政策,到2016年延遲退休年齡方案初步成型,再到今年的明確建議。
  • 2016.12:城鎮中青年人延遲退休意願及影響因素分析(張永梅等)
    結果顯示:就業狀況對延遲退休意願的影響最顯著;在單位處於中層職位或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延遲退休的意願更強烈;機關事業單位的勞動者更傾向於延遲退休;女性比男性的延遲退休意願更強;人力資本狀況、年齡、工作滿意度對延遲退休意願也有一定的正面影響。
  • 延遲退休最新消息:90年的我竟然要65歲退休,已哭暈在廁所
    1月9日,人社部部長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時再次提及:  針對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的趨勢,  適時研究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等應對措施。  一時間,這項關乎所有職工就業生活的重要政策再次走上風口浪尖。
  • 延遲退休應具「帕累託改進」效應
    □馬濤 史薇   「延遲退休」最近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為了化解人口年齡結構老化過程中出現的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勞動力成本增加、老年人口撫養係數提高等系列問題,延遲退休將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但在制度調整中,必須確保延遲退休具有「帕累託改進」意義。  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的劃定始於上世紀50年代初期。
  • 養老金「窟窿」難補,漸進式延遲退休如何實施
    「現在針對延遲退休有許多種說法和討論,大多是在做壓力測試,不到最後國家具體政策出臺,誰也說不準方案是什麼樣子。」文 | 南方周末記者 吳超「延遲退休」這個詞第一次正式亮相併引起廣泛關注,是在2012年。當年6月,人社部等部門在《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