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中青年人延遲退休意願及影響因素分析
——基於浙江省的調查數據
張永梅 方曉偉
內容摘要:文章以浙江地區的調查數據為基礎,使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對35~59周歲的城鎮中青年人是否願意延遲退休年齡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就業狀況對延遲退休意願的影響最顯著;在單位處於中層職位或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延遲退休的意願更強烈;機關事業單位的勞動者更傾向於延遲退休;女性比男性的延遲退休意願更強;人力資本狀況、年齡、工作滿意度對延遲退休意願也有一定的正面影響。
關鍵詞:中青年人;延遲退休意願;Logistic回歸分析
中圖分類號:C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794(2016)12-0024-06
DOI: 10.13778/j.cnki.11-3705/c.2016.12.003
一、引言
中國已經步入人口老齡化時代,整個經濟和社會將受到老齡化的深刻影響。老齡化時代各種問題的疊加效將逐步顯現,其中養老金支付面臨的巨大壓力和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討論的最多。有學者認為,提高人們的實際退休年齡有助於減輕養老負擔和緩解勞動力供求逆轉的狀況[1]。應該說,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和相對較早的退休年齡,為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實施提供了可能和空間 。但是,關於延遲退休年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目前學術界尚未達成共識,部分學者認為已有研究對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和後果存在誤判,並旗幟鮮明地反對延遲退休年齡[2]。儘管如此,延遲退休問題已經進入決策者的視野。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3]。近年來,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不斷通過媒體營造出臺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輿論氛圍,至今關於延遲退休的具體實施方案仍在醞釀中。
筆者認為,研究勞動者的延遲退休年齡意願是政策制定不可或缺的環節。考察發達國家的經驗,不難發現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政府期望與勞動者意願之間的不匹配。反觀中國現行的退休年齡政策,未考慮到勞動者在工作性質、經濟收入、健康狀況等方面的差別,勞動者個人不能自主決定退休時間[4]。因此,中國在制定新的退休年齡政策時,有必要深入研究、尊重和吸納公眾的延遲退休意願。這是對過去長期實行的精英主導的公共政策調整權的一項重要修正和補充[5],有利於減少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在實施中的阻力。
二、文獻綜述
Barfield R et al最早研究了職工的退休年齡意願。研究表明,預期退休收入對退休意願影響最為顯著[6]。Bernheim將預期退休年齡視為個人基於各種信息所形成的最優退休年齡的期望值,並建立了相關理論模型,實際退休行為與意願退休年齡相符[7]。後來的研究者大多沿用了Bernheim的理論模型,並認為影響人們實際退休行為的因素與影響意願退休的因素出入不大[8-9]。
國外研究大多數關注了養老金改革、健康狀況、受教育程度、就業狀況對個人延遲退休年齡意願的影響。Coile et al的研究表明,預期養老金收入的增加對女性的退休意願無影響,但會使得男性傾向於提前退休[10]。Kathleen McGarry的研究表明,健康狀況的變化相較於財富和收入的變化而言,對職工退休年齡意願的影響更大[11]。Patrick的研究表明,高學歷者相對於普通研究者更傾向於提前退休[12]。Beehr et al的研究則顯示,工作環境、組織承諾等會對退休年齡意願產生一定影響[13]。Adams的研究發現,工作滿意度對退休年齡的意願產生顯著的正面影響,即工作滿意度越高的職工越會選擇延遲退休,而員工的職業目標實現程度則對退休年齡意願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14]。
國內研究從探討延遲退休年齡的必要性、可行性逐漸轉向研究政策制定、政策評估的有效性問題[15]。少量研究關注了我國勞動者延遲退休年齡的意願。已有研究考察了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健康、就業單位性質等對延遲退休意願的影響,但是研究結論還存在較多的不一致。例如,考察性別對預期退休年齡的影響,劉伯紅等研究者認為,基於追求男女平等、拓展在職的晉升機會以及消除收入分配歧視等原因,女性比男性更贊成延遲退休[16]。李琴等利用CHARLS數據進行計量分析,驗證了上述觀點[17]。但是於翠婷等的研究則認為男性由於抗壓能力強,且不如女性那樣承擔更多家庭照顧責任,因此男性比女性有更強的延遲退休意願[18]。另一些研究考察了年齡對延遲退休意願的影響,黃陽濤等的研究認為,年齡越大,越是希望享受生活,越是反對延遲退休[19]。李琴等的研究結果則表明,隨著受訪者年齡的增大,延遲退休年齡的意願明顯增強[17-18]。已有研究還探討了健康狀況對延遲退休意願的影響。於翠婷等的研究表明身體健康狀況好的人相對於身體健康狀況差的人更易贊成延遲退休[18]。但是,李琴等的研究結果則表明健康狀況對人們的延遲退休意願無顯著影響[17]。此外,還有一些研究考察了工作單位屬性對延遲退休意願的影響。張樂川的研究表明勞動者的單位屬性是影響其延長退休年齡意願最為重要的因素,機關事業單位更易傾向延遲退休[20]。但是,李琴等的研究則表明工作單位性質對延遲退休意願無明顯影響[17]。
本研究仍以延遲退休意願為研究對象,與以往研究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第一,已有研究缺乏深入到城鎮中青年群體的研究。第二,雖然有文獻對延遲退休意願及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但是規範的計量檢驗仍比較缺乏。本研究擬從總體上了解中青年群體的延遲退休意願,並利用Logistic模型從多個方面對群體內部存在的延遲退休意願的差異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以期為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建議。
三、數據來源、變量選擇與描述性分析
(一)數據來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數據來源於調查組於2016年5月至6月組織的《中青年人的延遲退休意願調查》。為保證正式研究的可靠性,筆者與調查組成員在2016年4月在湖州市開展了預調查,以此更好地完善問卷和訪談內容。正式調查對象為湖州市、嘉興市、寧波市、杭州市4個區域的城鎮中青年在職職工,年齡段分布在35~59周歲 。調查組在每個地區發放問卷110份,共發放440份問卷,剔除信息缺損及奇異數據的樣本,得到有效樣本419份,樣本有效率為95.2%。
(二)變量選擇
1.因變量的設置。
本研究的因變量為「延遲退休年齡的意願」,但是由於「延遲退休年齡」概念本身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本文根據當前中國法定的職工退休年齡政策 ,將問題設置為「如果您是女性,您是否願意將退休年齡逐步延長至55周歲以上;如果您是男性,您是否願意將退休年齡逐步延長至60周歲以上」。
2.自變量的設置。
(1)個體特徵。首先是性別因素,由於長期以來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和工作領域的社會分工不同,以及中國長期實施的男性和女性不同的退休年齡政策,可能會導致男女兩性在延遲退休意願上的性別差異。其次是年齡因素,因為隨著年齡的變化,勞動者對延遲退休年齡的認知、需求可能不一樣。
(2)人力資本狀況。一般認為,人力資本狀況的差異將會導致人們對未來發展預期、獲取收入的能力等方面出現分化,進而可能會影響其意願退休年齡。本研究主要從中青年人的學歷和健康狀況兩個方面加以度量。
(3)家庭狀況。主要考慮照顧老人、照顧子女、生活滿意度因素。在經濟和生活上需要贍養老人或培育小孩的勞動者可能需要在家庭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而更不贊成延遲退休年齡。
(4)就業狀況。第一是工作單位性質,不同屬性的工作單位其工作穩定性不同。第二是收入因素,經濟收入是理性人工作的基本動力,因此在職收入越高的人越可能傾向贊成延遲退休年齡。第三是職位或職稱因素,職位或職稱越高的勞動者越可能傾向贊成延遲退休年齡。第四是工作滿意度因素,Hoppock(1935)最早提出工作滿意度這一概念,他認為工作滿意度主要是指員工在心理和生理兩個層面對工作的滿足感受[21]。本文假設員工對工作的滿意度越高,其延遲退休的意願可能會越強。
(三)描述性分析結果
1.受訪者的基本特徵。
(1)個體特徵。在本次調查的樣本數據中男性佔48.4%,女性佔51.6%,兩者接近於1:1,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在年齡分布上,35~44周歲的比例最多,佔總體的40.3%;其次是45~54周歲,佔比為29.1%,55~59周歲的佔比為30.5%。
(2)人力資本狀況。在學歷方面,高中及以下的人數最多,佔39.4%,其次是大專文化,佔32.9%,本科學歷佔21.5%,碩士及以上學歷佔6.2%。在健康狀況方面,84.2%的被訪者,自評身體情況處於「健康」狀態,此外分別有12.4%和3.3%的被訪者表示身體情況處於「一般」、「差」的狀態。
(3)家庭狀況。在照顧長輩和照顧子女方面,47.0%的被訪者需要照顧長輩、59.7%的人需要培養或資助子女。人們對目前的生活狀態感到「非常滿意」、「滿意」的分別佔4.5%和59.9%。
(4)就業狀況。調查樣本中,23.6%的受訪者來自機關事業單位,其餘則來自企業及其他單
表1 中青年人延遲退休年齡意願的影響因素與賦值 | |
| |
變量 | 賦值 |
因變量 |
|
延遲退休年齡意願 | 虛擬變量:贊成=1;反對=0 |
自變量 |
|
性別 | 虛擬變量:男=1;女=0 |
年齡 | 定序變量:35~44周歲=1;45~54周歲=2;55~59周歲=3; |
學歷 | 定序變量:初中及以下=1;高中或中專=2;大專=3;本科=4;碩士及以上=5 |
健康狀況 | 定序變量:差=1;一般=2;健康=3 |
照顧長輩 | 虛擬變量:是=1;否=0 |
照顧子女 | 虛擬變量:是=1;否=0 |
生活滿意度 | 定序變量:很不滿意=1;不滿意=2;一般=3;滿意=4;非常滿意=5 |
單位性質 職位或職稱 | 虛擬變量:機關事業單位=1;企業及其他=0 定序變量:普通員工/初級職稱=1; 基層幹部/中級職稱=2;中層幹部/高級職稱=3 |
月收入 | 定序變量:3000元及以下=1;3001~5000元=2;5001~7000元=3;7001元及以上=4 |
工作滿意度 | 定序變量:很不滿意=1;不滿意=2;一般=3;滿意=4;非常滿意=5 |
位。在職位方面,普通員工佔70.4%,基層幹部和中層及以上幹部分別佔20.3%和9.3%。在經濟收入方面,被訪者的月收入大部分都集中在3001~5000元這一區間,佔58.0%,其次分別是5001~7000佔27.2%,7001~10000元佔7.2%,3000元以下佔5.3%,10000元以上佔2.4%。在工作滿意度方面,對目前工作狀況表示「非常滿意」和「滿意」的比例達58.0%,37.5%的人對自己的工作感到「一般」,明確表示「不滿意」的被訪者佔1.9%。
2.中青年人延遲退休的意願分析。
調查顯示,有效樣本中共有139位中青年人贊成延遲退休年齡,佔總體的33.2%。進一步調查人們的理想退休年齡發現男性理想退休年齡在60周歲以上的佔32.8%,女性理想退休年齡在55周歲以上的佔45.0%,其中選擇61~65周歲退休的女性僅佔7.3%,見表2。
表2 基於性別統計的理想退休年齡分布 單位:% | ||
| ||
理想退休年齡 | 男 | 女 |
50周歲及以內 | 5.8 | 5.1 |
51~55周歲 | 16.3 | 44.9 |
56~60周歲 | 45.2 | 35.6 |
61~65周歲 | 30.8 | 7.3 |
65周歲以上 | 2.0 | 2.1 |
關於「贊成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原因」,48.5%的人選擇「喜歡現有工作崗位,自身價值得到實現」,28.5%的人選擇「擔心退休後生活單調」,另有23%的人選擇「可緩解國家養老金支付壓力」。此外,在 「反對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原因」方面,38.5%的人選擇「現有工作崗位不理想,不希望延遲退休」,30.5%的人選擇「退休後可自由支配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18.5%認為「老人不退,新人沒位」,而12.5%的人選擇「擔心延遲退休會加重身體負擔」。
四、計量分析結果
(一)實證模型
根據前文的定義,本文設定中青年人群「願意延遲退休年齡=1」;不願意延遲=0」。關於這樣的二分選擇的情形,在計量檢驗中經常使用Logistic模型進行處理。根據Logistic模型的定義:
(二)實證分析結果與討論
1.個體特徵對中青年人延遲退休意願的影響。
首先,年齡與延遲退休意願之間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係。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延遲退休的意願明顯增強。從發生比看,45~54周歲以及55~59周歲的人群,選擇延遲退休的概率都比對照組35~44周歲的人群高出1倍以上。這一定程度上說明不同年齡的職工處於不同的職業生涯階段,進而影響其對延遲退休問題的態度。其次,性別與延遲退休意願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相關關係。女性更傾向贊成延遲退休。發生比顯示,男性贊成延遲退休意願的概率是女性的75%。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行女職工50周歲退休及女幹部55周歲退休的政策規定存在較大的調整空間。
2.人力資本狀況對中青年人延遲退休意願的影響。
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人們更加傾向於延遲退休年齡。在碩士及以上學歷這個階段,延遲退休意願的選擇概率比對照組高出2.798倍。考察健康與延遲退休意願的關係,筆者發現健康狀況與延遲退休意願也表現出一定的正相關關係,但在統計上並不顯著。其中,健康人群選擇延遲退休的概率高出對照組2.034倍。
3.家庭狀況對中青年人延遲退休意願的影響。
統計結果顯示,需要照顧長輩與延遲退休意願之間存在負相關關係,但統計上不顯著。需要照顧子女與延遲退休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但是統計上也不顯著。考察生活滿意度,生活滿意度與延遲退休意願呈現一定的正相關關係,但未通過顯著性檢驗。
表3中青年人是否願意延長退休年齡的Logistic回歸結果 | |||||
| |||||
自變量 | 係數 | 標準誤 | wald統計量 | P值 | 發生比 |
性別(女) 男 |
-0.288 |
0.248 |
1.354 |
0.245 |
0.750 |
年齡(35~44周歲) |
|
|
|
|
|
45~54周歲 | 0.982 | 0.380 | 6.674 | 0.010 | 2.669 |
55~59周歲 | 0.844 | 0.357 | 5.602 | 0.018 | 2.326 |
學歷(初中及以下) |
|
|
|
|
|
高中或中專 | -0.799 | 0.509 | 2.470 | 0.116 | 0.450 |
大專 | -0.116 | 0.418 | 0.077 | 0.782 | 0.891 |
本科 | 0.060 | 0.422 | 0.020 | 0.886 | 1.062 |
碩士及以上 | 1.334 | 0.583 | 5.247 | 0.022 | 3.798 |
健康狀況(差) |
|
|
|
|
|
一般 | 0.507 | 0.899 | 0.318 | 0.573 | 1.661 |
健康 | 1.110 | 0.832 | 1.781 | 0.182 | 3.034 |
照顧長輩(否) |
|
|
|
|
|
是 | -0.391 | 0.263 | 2.206 | 0.137 | 0.677 |
照顧子女(否) |
|
|
|
|
|
是 | 0.177 | 0.276 | 0.409 | 0.522 | 1.193 |
生活滿意度(很不 |
|
|
|
|
|
不滿意 | 0.526 | 1.713 | 0.094 | 0.759 | 1.692 |
一般 | 0.647 | 1.679 | 0.148 | 0.700 | 1.910 |
滿意 | 0.563 | 1.672 | 0.113 | 0.737 | 1.755 |
很滿意 | 0.967 | 1.744 | 0.308 | 0.579 | 2.630 |
單位性質(機關事業) |
|
|
|
|
|
企業及其他 | -0.568 | 0.316 | 3.227 | 0.072 | 0.567 |
職位/職稱(普通員工/初級職稱) |
|
|
|
|
|
基層幹部/中級職稱 | 0.237 | 0.310 | 0.582 | 0.445 | 1.267 |
中層幹部/高級職稱 | 1.220 | 0.497 | 6.034 | 0.014 | 3.388 |
月收入(3000元以下) |
|
|
|
|
|
3000~5000元 | -0.906 | 0.624 | 2.105 | 0.147 | 0.404 |
5001~7000元 | -0.880 | 0.658 | 1.788 | 0.181 | 0.415 |
7001~10000元 | 0.150 | 0.769 | 0.038 | 0.845 | 1.162 |
10000元以上 | -0.518 | 1.234 | 0.176 | 0.675 | 0.596 |
工作滿意度(很不 |
|
|
|
|
|
不滿意 | -0.402 | 1.492 | 0.073 | 0.788 | 0.669 |
一般 | 0.609 | 1.218 | 0.250 | 0.617 | 1.838 |
滿意 | 0.927 | 1.232 | 0.567 | 0.452 | 2.528 |
很滿意 | 0.938 | 1.317 | 0.508 | 0.476 | 2.556 |
常數項 | -2.336 | 1.854 | 1.588 | 0.208 | 0.097 |
註:本文顯著性水平選取0.05。 |
4.就業狀況對中青年人延遲退休意願的影響。
首先,單位屬性因素與延遲退休意願之間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關係。以機關事業單位作為參照組,企業以及其他勞動者贊成延遲退休年齡的概率是機關事業單位勞動者的56.7%。張樂川(2013)的研究認為,這一差異部分是由養老金雙軌制帶來的[20]。而本文的調查地區已經全面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筆者認為這一差異與養老金雙軌制帶來的預期退休收入差異的關係不大。可能的原因是,在企業就職的勞動者受市場風險的影響要比機關事業單位更大,因此在企業及其他單位工作的人會比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人更不贊成延遲退休年齡。其次,職位或職稱因素與延遲退休意願之間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係。處於中層幹部職位或擁有高級職稱的人選擇延遲退休的意願比普通員工高2.388倍。這說明,在單位的職位或職稱越高,其社會地位和受尊重程度越高,且從工作中獲得的自我價值感越高,越傾向延長退休年齡。最後,月收入和工作滿意度是重要因素,但是在統計上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這可能與其他影響因素及隨機因素對這兩個因素的影響有關。
五、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通過相關的調查與計量檢驗,對城鎮中青年人是否願意延遲退休年齡及其影響因素等問題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城鎮中青年人贊成延遲退休的比例還不高;就業狀況對延遲退休意願的影響最顯著;所在單位屬於機關事業單位、擁有中層職位或高級技術職稱的中青年人更傾向延遲退休,年齡與延遲退休意願之間呈現正相關關係,其中45周歲以上的人延遲退休意願明顯增強;女性比男性的延遲退休意願強;受教育程度對延遲退休意願有顯著的正面影響;家庭贍養和撫養負擔與延遲退休意願之間沒有顯著相關關係;生活滿意度、工作滿意度與中青年人的延遲退休意願之間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關係,但是統計上並不顯著。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堅持「漸進」和「彈性」的政策導向。彭希哲認為提高女性退休年齡有助於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22]。從本研究的結果看,延遲退休年齡從女性群體開始具有現實可行性,但是男女退休年齡同時延長至65周歲尚不具有民意基礎。盲目追求男女同齡退休會降低家庭的幸福感,加劇家庭矛盾[23]。在具體方案制訂前,務必考慮到勞動者的異質性,給予每個勞動者一定的自由選擇權。尤其對於健康狀況不理想的勞動者可通過修改和完善提前退休機制,允許其提前退休並享受養老保險。或可借鑑某些發達國家的經驗,考慮建立部分退休制度,允許申請部分退休的職工其工作時數可相應減少[24]。
第二,完善就業環境和就業制度。根據本文的分析結果,就業狀況比其他因素對中青年人延遲退休意願的影響更大。因此,為勞動者創造穩定的就業環境和良好的發展機會有利於增強人們的延遲退休意願。此外,有必要降低大多數勞動者到了新的法定退休年齡不被單位辭退的風險,或者開發更多適合老年人特點的工作崗位,並出臺相關保護老年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法律。
第三,大力發展與家庭照顧相關的基本公共服務。要使延遲退休年齡的改革既能推動經濟發展又不對勞動者個體、家庭乃至社會造成過重的負擔,就必須有其他配套的公共政策、公共服務。例如,大力發展優質的居家養老服務和專業化的託幼服務有利於緩解勞動者家庭照顧的後顧之憂,進而有助於減少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在執行中的阻力。
參考文獻
[1] 蔡昉.人口轉變、人口紅利與劉易斯拐點[J].經濟研究, 2010(4).
[2] 唐鈞.別讓"延遲退休"嚇壞老百姓[J].中國經濟周刊,2014(6).
[3] 人民網.三中全會決定: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115/c70731-23559263.html.
[4] 苗紅軍.中國城鎮職工推遲退休年齡研究[D].遼寧大學, 2011.
[5] 楊宜勇.中國老齡社會背景下的退休安排[M].北京: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008.
[6] Barfield R, Morgan J. Early Retirement: the Decision and the Experience. Survey Research Center,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69.
[7] Bernheim B D. How do the Elderly Form Expectations?An Analysis of Responses to New Informatin[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0.
[8] Shaw L B. Retirement Plans of Middle-Aged Married Women[J]. The Gerontologist,1984,24(2).
[9] Wong J D,Hardy M A.Women』s Retirement Expections:How Stable Are They?[J].Joural of Gerontology Series B: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9,64(1).
[10] Coile C, Gruber J. Social Security Incentives FOR retirement Themes in the Economics of Aging[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0.
[11] Kathleen McGarry. Health and Retirement: Do Changes in Health Affect Retirement Expectations?[J].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2004,39(3).
[12] Patrick, Kieran.Ear1y Retirement Trends[J].Statistics Canada,2001(4).
[13] Terry A Beehr, Sharon Glazer, Norma LNielson,etal.Work and Non-work Predictors of Employees』 Retirement Age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00(57).
[14] Adams, GA. Career–Related Variables and Planned Retirement Age: An Extention of Beerhr's Model[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99, 55(2).
[15] 王克祥,於凌雲.關於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研究綜述[J].人口與經濟, 2016(1).
[16] 退休年齡問題研究課題組, 劉伯紅, 郭礫, 等.她/他們為什麼贊成或反對同齡退休?——對選擇退休年齡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婦女研究論叢,2011(3).
[17] 李琴, 彭浩然.誰更願意延遲退休?——中國城鎮中老年人延遲退休意願的影響因素分析[J].公共管理學報, 2015(2).
[18] 於翠婷, 喻繼銀. 高校教師對延遲退休年齡意願的實證研究——基於成都市高校教師的調查[J]. 人口與發展, 2013(4).
[19] 黃陽濤.企業職工延長退休年齡的意願及影響因素研究——基於對南京市某經濟開發區的調查[J].新金融,2013(8).
[20] 張樂川.上海地區延長退休年齡意願研究——基於Logistic回歸分析[J]. 人口與經濟,2013(1).
[21] Hoppock R. Job Satisfaction[M].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Press, 1935.
[22] 彭希哲.社會政策與性別平等——以對中國養老金制度的分析為例[J].婦女研究論叢, 2003(2).
[23] 王崢.從家庭保障功能看延遲退休政策[J].貴州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5(1).
[24] 林熙. 發達國家彈性退休的機制分析與經驗借鑑[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013(3).
作者簡介:
張永梅,女,1980年生,江蘇常熟人,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現為湖州師範學院社會發展與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社會保障、公共政策。
方曉偉,男,1979年生,浙江蘭溪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理學院博士,現為湖州師範學院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應用統計、運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