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6年養老金或將耗盡!延遲退休引熱議,專家:女性50歲延到55歲

2021-01-08 和訊網

2036年養老金或耗盡 十四五延遲退休將"小幅逐步調整"

「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10月29日,由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作出以上表述。

為何十四五期間要實施延遲退休的政策?實施過程中將遵循哪些原則?如何爭取更多的社會支持?近日,由黨建讀物出版社、學習出版社出版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以下簡稱《百問》),對以上問題作出回應。

《百問》解釋道,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是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充分利用人力資源、促進社會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書中強調稱,「十四五」期間「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將「堅持統一規定同自願選擇相結合,小幅逐步調整,以減少社會震動,爭取更多支持」。

2036年左右養老保險基金將告耗盡

「在現行制度框架下,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計到2029年當期將出現收不抵支,到2036年左右累計結餘將告耗盡;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預計在2024年出現累計赤字。」《百問》直言。

實際上,學界和公眾對養老保險基金耗盡的擔憂一直存在。中國社科院去年4月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指出,隨著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和社保繳費基數的下調,未來幾年養老金很難維持當前的上漲速度,最後到2035年將耗盡累計結餘。

「如果按照退休年齡60歲來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後也只有55歲,沒有到達退休年齡。也就是說,80後很有可能成為無養老金可領的第一代。」上述報告分析。

當然,這是研究者在當下政策延續、不作出任何調整和改革的假定條件下對基金可持續情況作出的一種推算。「如果一些改革措施得到落實,基金收支情況得到改善,會推遲基金結餘耗盡的時間。」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對南都記者說。

《百問》還稱,如不實施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養老保險撫養比(在職人數/退休人數)將從2019年的2.65:1下降到2050年的1.03:1。

對此,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去年坦言,我國已有2 .5億60歲以上老年人口,養老保險的撫養比逐年下降,從上世紀90年代5個人養1個人,下降到2018年底2.66個人養1個人。

「撫養比下降意味著繳錢的人少了,領錢的人多了,如果持續下去,不採取積極應對措施,會對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壓力和挑戰。」他說

現行法定退休年齡「不適應」我國當前預期壽命

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規定已經執行多年。「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男性60歲、女幹部55歲、女職工50歲的規定,是在1978年根據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均壽命不足50歲制定的,同2019年我國人均77.3歲的預期壽命已不相適應,既影響了勞動力市場的有效供給,也影響了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百問》指出。

2015年3月10日,時任人社部部長的尹蔚民在全國兩會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國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目前世界上所有國家的退休年齡,除了非洲的一些國家之外,大多數國家都是在65歲、67歲。

《百問》一書也列舉稱,近年來,一些國家紛紛延遲退休年齡。比如,美國、德國已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5歲逐步提高到67歲,日本、韓國則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0歲逐步提高到65歲,澳大利亞計劃2029年將退休年齡延遲至70歲。

書中稱,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加快,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2020年預計達到18%。人口老齡化是影響社會保障支出的主要因素,將推動社會保障特別是養老和醫療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社保制度財務可持續性面臨較大挑戰,而延遲退休年齡則是一個解決的方案。

如何延退?「小幅逐步調整,減少社會震動」

實際上,黨的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都對研究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都提出了要求。2016年發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也提到了延遲退休:「綜合應對勞動年齡人口下降,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加強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增強大齡勞動力就業能力」。

不過延遲退休改革面臨重重困阻,我國近年來也很少再提及延遲退休方案。最近一次在去年8月,人社部通過中國政府網回應養老保險熱點問題時表示,延遲退休年齡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是一項重大的社會政策,政府是非常慎重的。

人社部表示,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均壽命的不斷延長,一些國家相應延遲了退休年齡,「相應推遲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

《百問》寫道,按照《建議》作出的「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部署,「十四五」期間,將綜合考慮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人口結構變化、勞動力供給狀況、社保基金收支等因素,出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

延遲退休話題每每觸動公眾神經,多個網絡民調聲稱,90%甚至超過95%的受調查者不支持延遲退休年齡。在此背景下,「十四五」期間延遲退休將注意哪些問題?

「按照小步慢走、彈性實施、強化激勵的思路,堅持統一規定同自願選擇相結合,小幅逐步調整,以減少社會震動,爭取更多支持。」書中寫道。

學者:延遲退休年齡的進程將非常緩慢

延遲退休事關職場人士切身利益。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張熠向南都記者表示,延遲退休不僅要考慮養老金收支平衡的問題,還要考慮勞動者的實際狀況,比如其是否還有勞動能力,以及市場對老年勞動力的需求等等。

他說,我國市場一直以來對老年勞動力的需求不是很強,未來隨著臨近退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市場可能會慢慢產生對老年勞動力的需求,但這在短期內不會實現,這就決定了延遲退休的進程也是非常緩慢的。「不會一次性延長10年,而是慢慢的、漸進式的。」他說。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絕大部分學術同行傾向於一年延遲三個月或四個月,這樣既起到漸進的作用,又不會像一年延遲兩個月、六年才能延遲一歲那樣時間過長,也比較適合我國國情,各個群體能夠普遍接受。

同時,當前我國實行的是基於法定退休年齡的強制退休制度。按照規定,我國職工只有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後,並且繳納養老保險達15年以上,方可按月領取養老金,即我國法定退休年齡就是領取退休金的年齡,延長退休年齡,就是延遲領取養老金的年齡。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陽義南坦言,現在許多反對者與其是在反對延遲退休,不如說是在反對延遲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因此,國家在制定和出臺延遲退休方案,應注意把法定退休年齡與領取養老金年齡區分開。

他告訴南都記者,法定退休年齡應該只作為可以開始領取全額養老金的起點,而不是強制退出勞動力市場的標準,應逐步改革強制退休制度,改而實行彈性退休制度。將退休待遇與退休年齡掛鈎,嚴格按精算平衡原則來計算職工可以領取的養老金,使職工按照自己的意願、偏好來選擇自己的退休年齡。

原標題:2036年養老金或耗盡,十四五延遲退休將「小幅逐步調整」

來源:南方都市報

熱搜第一,延遲退休真要來了?有專家建議:從女性開始,從50歲延到55歲

「研究」了8年之後

延遲退休這一次真的要來了

相關話題

#專家建議女性退休年齡延至55歲#

衝上微博熱搜第一

近日,新華社授權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實施」兩個字,標誌著延遲退休將要從此前的研究層面,變成現實。

延遲退休方案從「研究」到「實施」

歷經8年

據《中國經濟周刊》,目前我國的退休制度,男女退休的年齡並不一樣。男性年滿60歲,女幹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方可退休。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男性,退休年齡在55周歲。

這個退休年齡框架,始於1951年2月23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當時中國的人均壽命還不足50歲。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老齡化狀況日益加劇,延遲退休早在2012年6月就被提上議事日程。當時,人社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制定的《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人社部同時提出「小步慢走」思路,擬針對不同群體訴求採取差別化策略。

但由於種種原因,八年多以來,延遲退休方案遲遲未定。「當時延遲退休方案之所以沒有推出,主要原因是各方阻力太大。尤其是老百姓不太理解延遲退休,還有一些牴觸心理。」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楊立雄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5388萬人,佔總人口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03萬人,佔總人口的12.6%。

今年8月27日,人社部官網發布答網民關於延遲退休政策的來信時,還表示「認真研究相關政策措施」。如今伴隨著《建議》的發布,「研究」變成了「實施」,在歷經8年之後,延遲退休這一次是真的來了。

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攝圖網)

女性延長步伐比男性快?

每日經濟新聞此前曾報導,早在2016年2月,人社部就曾表示,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已經有了初步方案,但還要按照相關程序報經批准後,才能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

時任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介紹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時表示,小步慢走,漸進到位。每年推遲幾個月的時間,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再達到法定退休的目標年齡。尹蔚民舉例說:「如果5年以後你是60歲退休,政策施行以後,可能你是60歲零3個月退休;如果第二個人是第二年退休,那他可能是60歲零6個月退休。」如此區別對待,分步實施。尹蔚民介紹,根據我們國家現在不同群體的退休年齡,人社部門會從實際出發,區分不同群體的情況,分步進行實施。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書長房連泉近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延遲退休政策提出來已有多年,此次提出「十四五」期間要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將來還會出臺提前退休和延遲退休相對應的政策。

房連泉認為,延遲退休主要難點是要找到合適的時機來推出這個政策,並讓社會接受,「這個政策對緩解養老金不足的問題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周期可能比較長」。

《中國經濟周刊》報導稱,目前,各國對延遲退休年齡政策都採取了十分謹慎的態度,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小步慢行,逐步過渡,漸進到位。比如德國2006年通過法律,從2012到2029 年之間逐步將退休年齡延長至67歲,採取的辦法是前12 年每年延長一個月,後6年每年延長兩個月。

無論是「小步慢走」還是「小步慢行」,跟《建議》中提出的「漸進式」延遲退休都異曲同工,都屬於有彈性的延遲退休制度。但是,「漸進式」到底怎麼個走法?

目前,業內討論較多的主要有兩種方案:

第一種是先將男女退休年齡統一到60歲,把女性兩檔退休年齡統一到一檔,再同時延長男女退休年齡;

另一種方案是男女各自延長,女性延長步伐比男性快,最終統一男女性退休年齡。

楊立雄贊同第一種方案,他認為,部分女性50歲就退休,年齡太早,當務之急是應該將男女退休年齡先統一起來。「第一步,女性可以先統一到55歲,統一之後再往60歲一步一步延長;男性在女性統一到55歲之後,也開始起步延長,當女性的退休年齡延遲到60歲,男性應該延遲到了62、63歲,然後再一起統一延遲到65歲。在保持『小步慢走、漸進到位』的基礎上,女性可以稍快一些,男性慢一些。」

圖片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報告:支持延遲退休年齡比例增至79%

據中新經緯,11月10日,2020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發布會在「第十五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舉行。報告稱,2020年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為6.23,相較於2019年的6.15略有回升。據了解,退休準備指數的取值在0-10之間,數值越大表明退休準備越充分,其中8-10為高準備指數,6-7.9為中等準備指數,6以下為低準備指數。

報告顯示,中國居民傾向於對發展第一支柱有更高的認同度,而對於發展第三支柱的認同度仍然不足,養老保障三支柱的平衡發展離不開居民觀念的進一步轉變。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秉正表示,具體來說,近五年,支持延長退休年齡的受訪者比例明顯提高,報告顯示支持延遲退休年齡的比例從2016年的63%增加到2020年的79%,年長者、教育水平高、職級較高、收入較高的群體、對於延遲退休的態度更為積極,單一年齡標準的退休制度很難適合所有人的意願,延遲退休在年齡的規定上應具有一定彈性。政府可以適時推出漸進式的延長退休政策。

報告建議,在退休規劃上,從企業角度,可以為員工提供多種形式的福利、技能培訓及退休幫助,但仍有必要在為員工提供更全面的醫療服務、退休準備財務建議、更靈活的退休方案等方面進一步努力。

陳秉正特別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和全球大流行更凸顯了制定後備計劃、為生活中不可預見的事件做好準備的重要性。個人退休準備計劃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如保險、應急現金儲蓄等,但無論採取何種形式,都應在退休前後為維持財務狀況穩定發揮關鍵作用。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國經濟周刊、每經App(記者 李彪)、北京日報、中新經緯等

相關焦點

  • 養老金2036年將耗盡?延遲退休真的要來了
    延遲退休的事來來回回討論了8年,終於有信兒了。 在新華社發布的「十四五」相關規劃裡,明確建議「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延遲領取養老金的政策,到2016年延遲退休年齡方案初步成型,再到今年的明確建議。
  • 2036年養老金或耗盡!「延遲退休」將這樣推進 →
    2036年左右養老保險基金將告耗盡「在現行制度框架下,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計到2029年當期將出現收不抵支,到2036年左右累計結餘將告耗盡;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預計在2024年出現累計赤字。」《百問》直言。實際上,學界和公眾對養老保險基金耗盡的擔憂一直存在。
  • 延遲退休真的要來?專家:女性延遲10年,養老金就能增加上萬億!
    除非你有足夠的積蓄,否則就別想著提前退休了。  根據中國現行規定,男性退休年齡為60歲,女性退休年齡為50歲(其中女性幹部為55歲)。所以年輕人很難在30歲「退休」。不僅如此,在我國延遲退休已經被提到很多次了。長期以來,延遲退休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焦點。想必大家都對中國的退休年齡有所了解。事實上,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男性60歲、女性55歲的退休年齡要早得多。
  • 媒體:2036年養老金或耗盡 2036年養老金真的會消耗殆盡嗎?
    有媒體報導,預計到2036年養老保險基金的累計結餘將會耗盡。這個結論不是隨便的一個人亂說的。而是有權威來源,來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  所以這個結論應該是可以相信的。其實關注養老金的人都應該知道,之前中國社科院也曾發布過養老金精算報告,當時預計的是2035年養老金累計結餘將會耗盡。
  • 養老金「窟窿」難補,漸進式延遲退休如何實施
    文 | 南方周末記者 吳超「延遲退休」這個詞第一次正式亮相併引起廣泛關注,是在2012年。當年6月,人社部等部門在《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八年後的今天,「延遲退休」再次引發熱議,措辭從「研究」變成了「實施」。
  • 新退休年齡計算公式,算算自己幾歲能退休,延遲退休可能是必然!
    延遲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們國家正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巨大壓力,養老金支付處於「高壓狀態」,也就是入不敷出狀況將日益嚴重。到2021年,超過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4億。同時,隨著老年化的進一步加劇,未來勞動力將出現不足,通過延遲退休,將有效解決勞動力缺口問題。由於人的壽命不斷延長,關於延遲退休這個問題,是要分人群而談的。
  • 已板上釘釘的延遲退休,意味著什麼?
    在老齡化倒逼之下,一拖再拖的延遲退休政策走到了必須儘快出臺的關口。2019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齡人口達1.76億,佔世界同年齡組人口的23.0%,大大高於我國總人口的世界佔比(18.2%)。但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可以說是世界上法定退休年齡最低的國家之一。現行的退休制度是20世紀50年代頒布的,男性年滿60歲退休,女幹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退休。
  • 延遲退休定了!70/80/90後退休年齡明確
    而目前很多專家預測,最終的延遲退休方案將在2020年正式發布。 1 延遲退休遲遲未定,現在真的要來了嗎? 但是在另一方面,以下三個因素也是考慮延遲退休的幾個核心關鍵: 1、大多數國家退休年齡是65歲、67歲 人社部原部長曾指出,我國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
  • 上海柔性延遲退休年齡 男性上限65歲女性60歲
    據新華社電 從10月1日起,上海將實施柔性延遲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記者27日從上海市人保局獲悉,上海公布的有關試行意見提出,延遲年齡男性一般不超過65周歲,女性一般不超過60周歲。試行意見將企業各類人才均納入柔性延遲申領養老金實施範圍,即參加本市城鎮養老保險的企業中,具有專業技術職務資格人員,具有技師、高級技師證書的技能人員和企業需要的其他人員均可柔性延遲退休。上海市人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延遲申領養老金有利於發揮各類人才作用。
  • 延遲退休還沒定,提前退休卻來了?真的假的?
    年7月1日起施行,將實行特殊工種崗位信息備案制度,參保單位、政府雙公示制度。正常情況下,要想按月領取養老金,必須要累計繳滿15年的養老保險,並且要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男職工60歲、女工人50歲、女幹部55歲,才可以辦理退休,這二者缺一不可。
  • 十問延遲退休!打工人關心的都在這裡
    由於女職工退休年齡過早(女工人50歲,女幹部55歲),在延遲退休上,女性先走一步或是比男性步伐更快一些,也是一種符合現實的政策選擇。從全世界範圍來看,高齡女性老年人口佔比不斷提升,是老齡化的一大趨勢。與老年男性相比,老年女性的存活優勢明顯,聯合國最新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 2019》數據表明,在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中,老年女性的比例超過六成,超高齡老年群體中該比例則超過七成。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高於男性,而長期以來,我國退休制度中,女性的退休年齡比男性低了 5~10 歲,年齡差居世界第一位。
  • 十問延遲退休!「打工人」關心的都在這裡
    來源:一財網爭議多年的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在中央「十四五」規劃中被一錘定音。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我國退休制度實施70年來最大的一次變革。可以預期,新退休方案將展現出與現行強制退休政策不同的面貌。出臺延遲退休只是為了應對「養老金危機」嗎?第一財經整理了延遲退休改革十個問題,並請相關專家和業內人士做了解讀。第一問:為什麼延遲退休要堅持小步慢走?
  • 延遲退休引熱議!延遲退休後,有人吃虧,有人受益,你是哪類?
    文:Jarvan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幾十年的時間,一半的時間在吃飯睡覺,剩下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工作。很少有人不用工作,而絕大多數人工作就是為了活著,很少一部分是為了夢想,但是無論什麼樣的工作都會有個盡頭,很多人都會憧憬著自己老了之後的退休生活。
  • 延遲退休消息頻出,但越來越多人卻想早點退休,如何面對?
    因為經濟學家馬光遠的一席話,最近關於延遲退休的話題又再度引起公眾的熱議,實際上,延遲退休的話題已經討論很多年了,但顯然實施起來並沒有那麼容易,阻力不小。而最新傳出的消息是延遲退休一定會實施,關鍵是怎麼實施、什麼時候實施的問題。
  • 人社部:適時建議延遲退休 - 瀟湘晨報數字報
    那麼,現行退休年齡政策有哪些問題,是否需要調整,又應該怎樣調整?據新華社電    現行規定合適嗎    退休過早浪費社會資源,但延長或加劇就業緊張    我國現行退休年齡源於20世紀50年代勞動保險條例的規定: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當時,全國人口平均壽命只有50歲左右。
  • 事關延遲退休!
    隨著這類人群陸續邁入60歲門檻 屆時,我國每年將有上千萬人退休 退休政策、養老金會發生哪些變化? 看看專家怎麼說 2022年底起,60歲人群大量退休 退休高峰2023年到來 在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看來,
  • 55歲,存多少錢能養老?50萬?養老金:我一月2000比你強
    77.3歲,那麼從55歲開始計算,至少需要準備22年的養老儲備金。 1.單位人員 對於單位人員來說,養老保險是在我們從年輕時,每月從工資中拿出大約10%左右的比例來繳納,假設25歲參加工作,55歲退休,中間繳納30年的養老保險。 這種繳費方式,因為單位承擔的比例,為個人的2倍左右,無疑是非常划算的。
  • 老師多大年齡退休比較合適?老師:不應延遲,最好是55就退!
    想起這個問題,是因為課間鍛鍊的時候,聽幾個老師一起圍聊:如果真按國家政策延遲退休,恐怕很多老師熬不到那一天,就會倒在講臺上,退休之前早早就掛了!這是有多麼悲壯?!以前在學校工作的時候,的確不少老師才50多歲,身體就抖抖索索不大利索了。太可怕了!老師,並不具備延遲退休的身體條件。
  • 新退休年齡計算公式來了 算算你多少歲退休?
    上述舉例中,漸進式的延遲退休方案或將採用1年延遲3個月的方式推行,記者粗略估算了一下,按照上述的延遲退休時間表,一旦方案順利實施的話,下面幾類人將剛好攤上延遲退休:小於等於50歲的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後出生的女性);小於等於55歲女性幹部(1967年以及以後出生的人);小於等於60歲的男性職工(不區分工人幹部,1962年以及以後出生的男性)。
  • 51歲女性一直個人交社保,還有4年退休,想交企業交有什麼好處?
    否則就不會選擇繳納社保,因為,養老保險法定退休年齡之後才能領取,需要堅持的毅力和對社保制度的信任。但是,女性51歲才考慮轉城鎮職工社保為時已晚,既然這麼想,肯定是退休問題存在疑問。接下來,我們著重分析「51歲女性有沒有必要轉城鎮職工社保」這個問題!第一,若51歲之前繳納的是自由職業者社保,有沒有必要轉城鎮職工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