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王阿姨現在55歲了,她沒有正式工作,所以沒有繳納養老保險。
她很發愁:已經55歲了,需要攢夠多少錢,才能夠下半輩子用呢?
聽說需要50萬,並且儲備了50萬,還不如人家養老金2000的?
一、按照平均數計算,養老儲備需要50萬
1.平均壽命
按照2019年我國健康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目前人均壽命為77.3歲,那麼從55歲開始計算,至少需要準備22年的養老儲備金。
2.人均消費支出
根據統計,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559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063元,相當於每月2300元。
當然,退休後老人的花費主要體現在衣食住行和醫療方面,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消費水平,差異很大。
3.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因素
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率是8.6%,城鎮居民消費增長率是7.5%。
假設按照平均8%的增長速度計算,隨著經濟發展和通貨膨脹,22年後,現在每月消費的2300元,22年後需要大概10800元才能達到差不多的消費水平!
假設我們投資理財的利率能夠維持在5%左右,那我們55歲需要準備好22年的養老積蓄,以每月消費2300元的水平(包含利息,排除貶值因素),總共需要52萬元。
4.醫療保障儲備
另外年紀大了還應當準備一定的醫療保障資金,根據目前一般大病的花費來看,應該準備20萬元左右的醫療儲備金。
這樣的話大約需要70萬左右的積蓄,才能夠安枕無憂的養老。
為什麼說,每月能有2000元的養老金,比儲備50萬養老,要更好呢?
1.單位人員
對於單位人員來說,養老保險是在我們從年輕時,每月從工資中拿出大約10%左右的比例來繳納,假設25歲參加工作,55歲退休,中間繳納30年的養老保險。
這種繳費方式,因為單位承擔的比例,為個人的2倍左右,無疑是非常划算的。
2.靈活就業人員
對不願意繳納社保,覺得養老還是靠個人存錢的,大部分屬於靈活就業人員。
這部分人,繳費的時候覺得貴,總怕虧本兒,下面為您算算帳:
以青島市最近15年來,最低基數繳費的實際數據為例,繳納養老保險15年,總計需要繳費6.7萬,繳納的6.7萬元裡,有2萬多還是進了個人帳戶。
如果從1993年養老保險改革後,實際繳納社保費算起,繳費25年,大概需要不到10萬元,55歲退休,養老金將近2000元。
3.養老金的每年上漲
因為繳費的時候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長而增長,早些年社會平均工資低,所以累計繳費是很低的。
但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時候,也是這一原則,直接與社會平均工資掛鈎,所以隨著經濟發展,養老金也會越來越高。
在2016年以前,養老金是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長,最近4年是以5%左右的速度增長。
所以,雖然55歲退休是每月領取2000元養老金,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養老金也是越來越多的!
以平均壽命77歲為例,55歲退休,領取22年,按照養老金每年5%的漲幅計算,到77歲大概一共能領到養老金為:92.5萬!
年輕時累計繳納25年,共計10萬左右,年老時領取22年,就能領回92萬!
越領越多的養老金和坐吃山空的存款
養老金有個最大的好處是,只要活著,哪怕過了平均壽命,哪怕個人帳戶早已領完,都沒有關係,社保基金都會每月按時把你的養老金打到帳上。
而且是隨著年齡增長不斷增長,哪怕活到99歲,養老金也會每年上漲,一分不少地發給你!
無需擔心錢用完了怎麼辦,也不用省吃儉用不敢花。
這種退休以後什麼也不用做,每月有錢入帳的感覺,真的是太好了,太幸福了!
而自己儲備養老錢呢?
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壽命是多少,所以往往不敢花,看著存款越來越少,那種坐吃山空的感覺,太窘迫了!
辛苦了一輩子,老了老了,你是願意每月有錢進帳,隨便花?還是寧願數著銀行存款,不敢花?
綜上所述,無論從繳費成本和回報來看,還是從晚年生活的幸福心態來看,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後每月領取養老金,哪怕剛開始只有2000元養老金,也比多年儲備50萬,應對養老,來的划算!
歡迎點讚評論,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