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國家養老金耗盡,誰來給我養老?

2020-09-19 鑑保人Figo

文章首發:公眾號「鑑保人」

一個有良心的保險自媒體

大家好,我是Figo。

本期文章,我們討論一則舊聞,聊一聊大家都關心的養老問題

4月11日,微博上一則消息傳得沸沸揚揚,說到2035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餘將耗盡,80後、90後的養老形勢恐怕非常嚴峻。一時引得無數吃瓜群眾紛紛轉發,朋友圈也呈現刷屏之勢。

《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由專業學術機構:中國社科院發布,肯定不是假新聞或謠言。

報告預測,到2028年,我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結餘可能會首次出現負數;而累計結餘到2027年有望達到峰值6.99萬億元,其後恐出現下降,到2035年有耗盡累計結餘的可能性。

養老基金結餘減少的原因,主要包括養老金保險費率下降、制度贍養率翻倍等因素。報告給出建議:儘快出臺延遲退休方案,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建立外匯型主權養老基金,完善精算制度等具體措施。

總之,社保養老金未來支付壓力很大,需要我們重視並及時採取措施。《報告》內容詳情見文末「閱讀原文」。

人社部回應

對這個問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已經出面解釋。

「可以明確地講,我們對化解未來的支付風險是有準備的,制度的可持續發展是可以保證的。請大家放心,也請廣大的退休人員放心。」聶明雋說。

社科院說社保養老金未來很快會耗盡,後續會大幅赤字。人社部說風險應對是有準備的,制度是可以持續的。

作為普通老百姓,我們也不知道到底該相信社科院呢,還是相信人社部呢?

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恐怕就是,單純指望國家的社保來養老,或許是真的不夠。

自己來養老?

在社會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是不是,最好自己也額外儲備一份養老金呢?

對這個問題,我想答案非常明確。下面Figo主要從三方面探討,為何要自己儲備養老金。

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

中國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已經是人盡皆知的「灰犀牛」。對其可能造成的巨大影響,我們看看鄰國日本就知道了。

其實更嚴重的問題,還在於我國是「未富先老」,還未進入高收入國家,但老齡化水平已經向高收入國家看齊。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是出生人口減少,一方面是人均壽命的延長。

人均壽命越來越長,本來是一件好事,但老齡人口太多,勢必造成整個社會的負擔越來越大,畢竟只消費和消耗財富的人口增加了。

加之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新出生人口的數量、人口出生率一直呈現下降的趨勢,越來越多人不敢生、不願生。

自2012年起,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比重連續7年出現雙降,7年間減少了2600餘萬人,直接創造財富的人口已經越來越少。這一增一減,可能造成社會養老保險的支付壓力越來越大。

雖然目前來看,社保養老金的運營還是穩健的,甚至有較多的結餘。但科研機構、社會團體甚至普通個人,對於社保養老金運營的持續性,似乎一直都持有不樂觀的態度。

國家的社保,肯定不可能作為我們養老金的全部。自己額外儲備足夠的養老金,勢必成為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選擇,也是希望未來的養老生活水平更有保障。

養老金替代率

那麼,在社會養老保險之外,哪些人需要考慮自己額外儲備養老金呢?

我們先了解一個概念:「養老金替代率」,也就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

養老金替代率越高,退休後生活水平越有保障。反之,退休後的生活水平可能出現一定的下降。

養老金替代率,至少要達到什麼水平?

世界銀行建議,要維持退休後生活水平不下降,養老金替代率不低於70%;

國際勞工組織建議,養老金替代率的最低標準是55%。

反觀我們過去二十多年的社會實踐,1999年之前,中國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替代率總體維持在75%以上,但是之後呈逐年下降趨勢,已經下降至40%以下。

2013年9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2》對城鎮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進行測算。

數據顯示,養老金替代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此後一直呈下降趨勢,到2011年更是降至50.3%

不同的群體,養老金替代率也是不同的,甚至是差異較大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員工,退休後的養老金替代率可以高達90%80%,而企業職工退休後,養老金替代率則只有40%多。

哪些人需要額外配置養老金?

從養老金替代率的角度來看,若一個人的稅前收入小於等於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依靠國家的社會養老保險,就可以達到55%甚至70%的養老金替代率水平,自然也就不需要個人額外儲備養老金。

這也體現了社會保險照顧弱勢群體,促進社會公平的作用,實現了制度層面的「劫富濟貧」。

但隨著稅前收入的不斷提高,社會養老保險直接貢獻的養老金替代率就越來越低。明亞保險經紀研究發展部的研究結果表明:

當一個人的稅前收入介於1-2倍社會平均工資,則社會養老保險平均替代率為35%

若稅前收入介於2-3倍社會平均工資,則社會養老保險平均替代率為31%

若稅前收入大於3倍社會平均工資,則社會養老保險平均替代率為24%

總結來說,就是當您的收入高於當地社會平均工資,那麼社會養老保險對您的養老生活保障就很有限,需要自己額外儲備養老金了。為了保障退休後生活水平不下降,收入越高的人群,則需要自己額外儲備越多的養老金。

我們到底需要自己準備多少養老金呢?Figo推薦給大家一個小工具,可以測算自己的養老金缺口

最後,收入增長與通貨膨脹

隨著我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二邁向世界第一,我們每個人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也必然會隨之得到提升。或許現在月收入八千/一萬,感覺還行,生活質量也不錯。

但到十年後、二十年後,我們退休時,可能又是另一番光景。那時,我們對退休後生活質量的實際要求,可能也會隨著國家/社會整體的發展而提高。

另一方面是通貨膨脹的影響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的人均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物價水平也水漲船高。改革開放40年來的平均CPI為4.8%,但CPI較高的年度主要集中在前20年。

進入2000年後,CPI保持在相對較低的平穩水平,近20年平均CPI為2.01%,預計在未來,CPI仍會維持在較低的水平。

我們可以簡單算一下,以2%左右的通脹率為例,20年後15000元相當於現在約10000元的購買力,30年後的18000元相當於現在約10000元的購買力。

因此,及早規劃養老,儘早儲備養老金,讓養老金不斷複利增值,才可以更好的保障自己和家人養老的生活水平。

選擇什麼工具?

我們已經知道,及早規劃養老金非常重要,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該選擇何種方式,選擇什麼工具來實現我們的目標。

首先,養老金應該具有哪些特性呢?Figo總結,主要有三點:

安全穩健!資金的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複利增長!長期、持續穩定的複利增值。

與生命等長!要能提供一輩子的養老現金流。

從安全穩健的角度考慮,像P2P、股票投資、期貨交易、貴金屬等金融產品,可能就不適合做長期養老金的規劃工具了。

「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2018)上指出,群眾一旦發現承諾高回報的理財產品和投資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積極舉報,讓各種金融詐騙和不斷變異的龐氏騙局無所遁形。

房地產投資,受到國家政策影響非常大。持續幾十年的增值也是不確定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投資門檻,變現方面也可能存在不確定性,還需要消耗我們的精力主動經營。

信託,進入門檻相對較高,可能對大多數普通人也不太適合。

最為大眾化的養老金規劃工具,從職場小白到億萬富豪都可以考慮配置的,恐怕也就是商業養老年金保險了。

用法律合同的形式,確定了養老金的安全性,持續穩定的複利增值,也寫入了合同中;最後,固定的領取金額和領取年限,也在合同條款中早就確定下來了。

收益性的角度來說,目前的養老年金其實也並不遜色。

根據2013年《中國保監會關於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養老年金保險的預定利率高於3.5%,最高可以達到4.025%,目前優秀養老年金產品,可以實現接近最高預定利率。

肯定有小夥伴說,這個利率似乎很低呀,沒什麼競爭力。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結合最近三十多年的市場存款利率變化的趨勢,用歷史的眼光看一下。

▲點擊查看大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年期存款利率最高達到了9%,甚至突破了10%。但是在進入2000年以後,存款利率持續低位運行(1.5%-4.1%),特別是2011年至今,已經降到了歷史最低值。

未來的利率是否會再次回升?

大多數機構和普通人,可能都持消極的預期,這也意味著金融市場的持續的高收益狀態,恐怕無法長期維持了。

這個大背景下,養老年金保險的收益性,在長期來看(幾十年至上百年)是比較不錯的,甚至在未來可能是相對比較高的。

關鍵的是,用法律合同的形式確定下來了,不需要我們操心投資經營,也不需要我們擔心資金安全。

最後,那就是根據家庭實際和需求,做具體的規劃了。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歡迎聯繫Figo一對一諮詢。

本期文章就到這裡啦,拜拜!

相關焦點

  • 2035年養老金將耗盡?真相是……
    養老金逐年上調,社會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交錢的人越來越少,領錢的人越來越多,有關「養老金2035年將耗盡」的謠言再次出現: 養老金沒問題 養老也沒問題嗎?在志願者的幫助下,老人住進機場旅店 在西方國家,有種接力式養老:父母只負責撫養子女
  • 媒體:2036年養老金或耗盡 2036年養老金真的會消耗殆盡嗎?
    有媒體報導,預計到2036年養老保險基金的累計結餘將會耗盡。這個結論不是隨便的一個人亂說的。而是有權威來源,來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  所以這個結論應該是可以相信的。其實關注養老金的人都應該知道,之前中國社科院也曾發布過養老金精算報告,當時預計的是2035年養老金累計結餘將會耗盡。
  • 2036年養老金或耗盡!「延遲退休」將這樣推進 →
    2036年左右養老保險基金將告耗盡「在現行制度框架下,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計到2029年當期將出現收不抵支,到2036年左右累計結餘將告耗盡;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預計在2024年出現累計赤字。」《百問》直言。實際上,學界和公眾對養老保險基金耗盡的擔憂一直存在。
  • 2036年養老金或將耗盡!延遲退休引熱議,專家:女性50歲延到55歲
    2036年左右養老保險基金將告耗盡「在現行制度框架下,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計到2029年當期將出現收不抵支,到2036年左右累計結餘將告耗盡;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預計在2024年出現累計赤字。」《百問》直言。實際上,學界和公眾對養老保險基金耗盡的擔憂一直存在。
  • 養老金「窟窿」難補,漸進式延遲退休如何實施
    (ICphoto/圖)2019年,如果扣除財政補貼,全國養老金收支缺口為8314億,已連續七年收不抵支。東北是我國養老金收支缺口及財政補貼壓力最大的地區。2016年黑龍江成為全國首個養老金結餘被花光的省份。「現在針對延遲退休有許多種說法和討論,大多是在做壓力測試,不到最後國家具體政策出臺,誰也說不準方案是什麼樣子。」
  • 美國公共養老金計劃警告稱 到2028年將耗盡資產
    來源:新浪美股美國7個公共養老金計劃財務狀況疲弱,可能在2028年耗盡資產,導致數千名美國僱員和退休工人的生活水平面臨嚴重風險。在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引發金融市場動蕩之前,許多美國公共養老金計劃尚未完全從2007/08年的金融危機中完全恢復。
  • 2035年養老金帳戶將枯竭?專家提出3個抵禦方式,或將惠及多群體
    而如今,對於養老金能否長期發放的問題,一直處於令人擔憂的狀態:首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中預測,未來5-10年,中國預計會有8-10萬億的養老金缺口,關鍵在於這個缺口會隨時間推移而不斷增大。其次是,社科院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預測到了2035年,養老金將面臨枯竭。
  • 55歲,存多少錢能養老?50萬?養老金:我一月2000比你強
    77.3歲,那麼從55歲開始計算,至少需要準備22年的養老儲備金。 1.單位人員 對於單位人員來說,養老保險是在我們從年輕時,每月從工資中拿出大約10%左右的比例來繳納,假設25歲參加工作,55歲退休,中間繳納30年的養老保險。 這種繳費方式,因為單位承擔的比例,為個人的2倍左右,無疑是非常划算的。
  • 計算器 | 快來用電子社保卡測算一下您未來的養老金
    養老保險繳費這麼多年,將來能拿多少養老金呢?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推出養老金測算服務,用電子社保卡簡單填寫養老保險繳費情況,就可以估算自己的養老金啦!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小編有話說一、養老保險待遇知多少?1.問:什麼是基本養老金?
  • 全球養老,丹麥排名第二,如何獲得丹麥養老金?
    此報告由美世公司和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連續發布了12年,報告以50個指標來評估,覆蓋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來自39個退休金體系數據。其中,報告包含了三個主要的次級評估模塊:充足性(Adequacy), 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透明度(Integrity)。
  • 【8點見】2035年養老保險金將要用光? 人社部回應了!
    【8點見】2035年養老保險金將要用光? 人社部回應了!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4月24日 07:56 A-A+   2035年養老保險金將要用光?人社部回應了!
  • 「個人參保」沒有「單位參保」養老金多?真相來了!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單位繳費比例為16%全部記入統籌基金,個人繳費比例為8%全部記入個人帳戶;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個人身份自願參保,在本省上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60%和300%之間自主選擇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為20%,其中12%記入統籌基金,8%記入個人帳戶。
  • 養老金全國統籌是不是全國所有退休的人員養老金都一樣?
    養老金全國統籌不斷推進,會不會所有退休人員養老金都一樣呢? 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這種說法,國家在不斷推動養老金全國統籌,未來養老金的待遇會更加公平。可是,真的是養老 養老金全國統籌是什麼?
  • 養老金剛漲完,退休人員又迎來一則喜訊,將重新補發另一筆養老金
    截至目前,我國養老金連續16連漲5%,養老金上調,無疑是給退休人員吃了一顆定心丸,同時也意味著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將會提高,保障晚年的養老生活。另外,除了養老金以外,還有一筆錢即將補發到退休人員手中,這就為大家詳細解答一下。
  • 養老金剛漲完,退休人員又迎來喜訊,將重新補發另外一筆養老金
    01養老金計發基數按7602元規範家喻戶曉,退休職員的養老金由兩大片面構成,劃分是底子養老金和片面帳戶計發的養老金,此中養老金計發基數是決意底子養老金崎嶇的要緊成分。由於2020年上半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還未發布出來,因此上半年退休的同事只能一時根據19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來計較底子養老金,這裡領取的是一時性養老金。
  • 養老金2036年將耗盡?延遲退休真的要來了
    延遲退休的事來來回回討論了8年,終於有信兒了。 在新華社發布的「十四五」相關規劃裡,明確建議「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延遲領取養老金的政策,到2016年延遲退休年齡方案初步成型,再到今年的明確建議。
  • 農保與社保的區別是什麼 退休養老金計算公式 養老金如何計算
    來源:金融界保險農保是指由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和管理,農村經濟組織、集體事業單位和各業勞動者共同承擔養老保險費繳納義務,勞動者在年老時按照養老保險費繳納狀況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參保累計滿15年,退休後可每月領養老金。參保男性滿25年,女性滿20年,退休後仍然可享受醫療報銷待遇。而新農合是一年一交,只保障一年。 社保和新農合可一起買,但待遇這塊是衝突的,不能同時享受報銷。
  • 退休金和養老金並不是一回事,兩者差距竟這麼大,養老金如何計算
    概念不同退休金是國家按照社會保險制度規定,給公務員、國家機關單位人員的「養老錢」;而養老金也就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企業「合同制」員工的「養老錢」。簡單說就是人群不同,退休金是針對公務員,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是針對除去退休金範圍以外的企業職工。2.
  • 德國2014年法定養老保險改革及其效應與啟示
    近十幾年來,德國對養老金體系進行了系統性的改革,包括鼓勵和積極推進企業補充和私人養老金,從單一支柱轉向多支柱體系(2001年李斯特改革),以減輕法定養老金的財務壓力,控制繳費率上漲;在養老金給付計算上引入可持續因子(2004年養老金可持續法案),實際降低繳費率增速和替代率,使養老金給付從收益確定轉變為繳費確定型;從2012年起將法定退休年齡逐步由65歲延遲至67歲(2007年改革法案)。
  • 養老金空帳遞增 「空帳」是怎麼形成的?
    不少受訪人士認為,雖然2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預警都已經成為現實——養老費率居高難降,企業不堪重負;個人帳戶大規模空帳運行,由於是空帳,個人帳戶基金不得不以最低利率來計息,這成為退休人員收入不斷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引發養老待遇降低李珍2011年就開始研究個人帳戶對退休收入的影響。她說,個人帳戶是否能提供有效保障取決於它的收益率能否盯住工資增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