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全國統籌不斷推進,會不會所有退休人員養老金都一樣呢?
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這種說法,國家在不斷推動養老金全國統籌,未來養老金的待遇會更加公平。可是,真的是養老
養老金全國統籌是什麼?
養老金全國統籌,實際上正確的來講,應當叫做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它是一個大的概念,是在全國範圍內實現統一制度規定、統一調度使用基金、統一經辦管理、統一信息系統等等,實現全國基本養老保險事業的統籌協調發展。
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可以包括好多層次,比如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國統籌、基金全國統籌、管理全國統籌、技術全國統籌等等。
2018年7月起,國家在全國範圍內實行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在全國範圍內對各省市養老保險基金進行一定比例的統籌調度。2018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養老保險基金的調劑比例是3%,2019年起上調至3.5%。並不是收繳資金的3%,而是按照平均工資、參保人數等信息確定的上解比例。
我們所說的養老金全國統籌實際上是屬於養老保險制度全國統籌方面的內容,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基本實現了。
養老金待遇能一樣嗎?
現在的老人到達退休年齡以後,養老保險繳費累計滿15年的,就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兩部分,其具體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這就是養老金計算全國統籌的一方面。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按照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養老金的高低跟繳費年限、當地的社平工資、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等因素相關,這些因素不同基礎養老金還是不一樣的。
個人帳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帳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帳戶養老金實際上跟繳費基數、個人帳戶記帳利率和退休年齡相關。因此退休年齡不一樣,繳費基數不一樣,個人帳戶養老金也會相差很大。
養老金還能繼續統籌嗎?
過渡性養老金。除了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之外,對於各地建立個人帳戶養老金制度以前的繳費年限,還會發放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是各省市自行確定的。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退休人員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時間會越來越少,最終退出歷史的舞臺。
社會平均工資。畢竟各地社會平均工資收入相差很大,大家的繳費基數上下限相差很大,因此計算出來的養老金待遇也是有所差距。2019年5月份,國家明確要以省級城鎮全口徑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上下限的核定標準,相應的養老金計算公式使用的社會平均工資也會明確的,以省級平均工資為準。這樣統籌層次至少達到了省級。
除基本養老金以外的待遇。實際上各省市除了基本養老金待遇以外,往往還有一定的補貼、補助待遇。比如物價補貼、水價補貼、電費補貼、開放城市補貼、冬季取暖費、集中採暖補貼、過節費、房價補貼、提租補貼、過渡性養老金補貼等等。不同城市,相應的補貼待遇都不一樣,經濟條件較好城市往往平均每月都能達到一兩百元。隨著全國統籌的不斷推進,這一部分待遇可能會轉移為財政撥付,而不再由養老保險統籌基金支付。
所以,按照現在的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制度,養老金要想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國家能夠做到的,是既要保障大家參保的積極性,又要保障待遇的相對公平。很難,但是國家在努力。
想了解更多社保知識請在文章的最下方留言,我儘可能的會給予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