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計算方法分析

2021-01-08 幫兄愛唱歌

對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老人、中人和新人的養老金計算方式,很多人不了解,下面分別做一個簡單介紹。

第一,退休「老人」養老金的計算辦法。

對於退休老人養老金的計算辦法,這個大家都很清楚,實際上就是按照本人在崗時的工資,結合本人的工作年限,參照一定的計發比例來計發本人的養老金。其中本人的工資基數,按照2014你年9月的之前的工資基數作為計發基數,工資包含了基本工資標準、本人的職務職級和技術職稱等對應的退休補貼標準、按照國辦發(2015)3號文件規定相應增加的退休費標準等,根據這個辦法計算後的退休老人的基本養老金大概與本人在崗時的工資總額相比,差距在5%到10%之間。

第二,退休「中人」的養老金計算辦法。

按照人社部等部門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的通知精神,退休中人實行全國統一的過渡辦法。對於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之後辦理退休的人員,因為處於新老兩種退休制度的過渡期,所以稱為「退休中人」。改革後退休的"中人"設立十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底限高。即:新辦法(含職業年金待遇)計發待遇低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按老辦法待遇標準發放,保持待遇不降低;高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員發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員發放20%,依次類推,到過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員,即到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之前,發放超出部分的100%。按照退休中人養老金的計算辦法,養老金分為基本養老金和職業年金兩個部分。基本養老金包含了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

第三,退休新人的養老金計算辦法。

在2024年9月30日之後辦理退休的人員,由於設立的十年的過渡期已經結束,所以養老金的計算完全按照新辦法進行,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為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職業年金。其中基礎養老金按照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歷年平均繳費指數工資之和的平均值來作為計發基數,每繳費一年發給1%的基礎養老金,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基礎養老金就會越高;個人帳戶養老金按照個人帳戶資金總額來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60歲退休為139個月,55歲退休為170個月;過渡性養老金按照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乘以本人視同繳費指數乘以視同繳費年限乘以過度係數。其中,過渡係數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統籌地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過渡係數保持一致。視同繳費指數由各省級地區統一 確定。由於到了2024年9月30日,機關事業單位中大量的退休新人,還有一定的視同繳費年限,所以在養老金的計算中還是會保留過渡性養老金,但是過渡性養老金不再設立過渡期,而是和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一步到位,同步計發。

第四,退休中人的養老金政策真的不如退休老人和新人嗎?

我在文章的開頭先將退休老人、退休中人、退休新人的養老金計算方法列出,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幫助大家認識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金計算過程。從退休中人的養老金計算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退休中人的養老金是按照新老兩種辦法對比計算的結果,主要的原則是保底限高。這個保底,就是要保障退休中人按照新辦法計算的養老金不低於按照老辦法計發的標準,從這一點來說和老辦法是一樣的,並不是不如老辦法;如果按照新辦法計算的結果,高於老辦法的部分,有一個限高的措施,我理解這個限高的措施,就是為了確保新老辦法之間的平穩過渡,如果高於老辦法的部分一步到位,容易引發老人和中人的矛盾,如果全部按照老辦法執行,起不到改革的激勵效果,所以採取十年過渡期是一種比較穩妥的操作模式,從這一點來說,中人的養老金還是高於退休老人,也不存在不如退休老人的說法;與退休新人相比,退休新人養老金的計算辦法雖然和退休中人差不多,只不過是沒有了十年的過渡期,養老金能夠一步到位,這是經過十年的改革,不斷探索和完善的結果,而且十年過後退休中人的養老金也已經完全結束了過渡期,十年中還要參加國家歷年的養老金調整,總體養老金水平也不會低於退休新人,從這個角度來認識,也不存在不如退休新人的說法。

綜上所述,退休中人的養老金政策不如退休老人和新人,這個說法實際是不了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了解養老金計算過程而引發的認知誤差。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改革過程中,充分保障每一個群體的切身利益,讓全民共享改革的成果,所以沒有什麼不如什麼的問題,只有越來越完善的問題。

相關焦點

  • 退休計算養老金時代表什麼?是企業專用的嗎?
    一、養老金計發月數是國家規定的個人帳戶養老金計發參數,並且是階段性調整的,適用於不同階段的不同人群1、老人和養老金計發月數無關企業單位1992-1995年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建立前退休的人,以及機關事業單位2014年
  • 農保與社保的區別是什麼 退休養老金計算公式 養老金如何計算
    退休養老金領取計算公式社保中的養老保險分為三個部分來領取,分別是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加上你自己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兩者相加之和除於2,求一個平均數,然後用所得的平均數乘以你自己的繳費年限的百分比,得到的結果就是你的基礎養老金。
  • 辦退休要提前多少天 養老金是怎樣計算的
    提前30天去辦理退休手續比較合適。 而對於特殊工種的人來說,由於辦理的手續,比較複雜。建議提前90天辦理,從事電工、製冷、爆破、井下、高空、高溫作業的,本身環境比較惡劣的。符合條件的,可以申請提前退休,最高可以提前5年退休。 辦理退休一般是分為四個流程: 1、申報。
  • 養老金全國統籌是不是全國所有退休的人員養老金都一樣?
    養老金全國統籌不斷推進,會不會所有退休人員養老金都一樣呢? 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這種說法,國家在不斷推動養老金全國統籌,未來養老金的待遇會更加公平。可是,真的是養老 養老金全國統籌是什麼?
  • 企業退休人員怎麼計算工齡?工齡跟養老金有啥關係?
    企業退休人員怎麼計算工齡?工齡跟養老金有啥關係?企業退休人員怎麼計算工齡的主要依據是人事檔案,那人事檔案中有原始資料報工表等,辦理退休時工作人員都是以人事檔案原始資料為主。如果這12年工齡找不回來,大家想想他的養老金待遇是不是有很大的損失,所以說工齡對於退休人員來說真的至關重要。還有一種情況需要我們注意,在辦理退休時,企業退休人員如果之前有服兵役,下鄉,參軍等經歷,要能夠被證明,這些年限都可以算為視同繳費年限,還會增加自己的養老金待遇。不僅如此,在上漲養老金的時候,與工齡掛鈎調整,工齡越長養老金漲就越多。
  • 你身邊的企業退休人員一個月能拿多少養老金?怎樣形成的呢?
    家裡四個老人,三個老人是企業退休人員,他們的養老待遇還是可以的。我母親,今年62歲,55歲以靈活就業人員方式辦理的退休,目前月養老金1500元左右。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首先是在辦理退休時按照退休待遇計算公式計算出來的養老金待遇。第二步,養老金也並不是永恆不變的,國家有相應的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每年國家通過下發養老金調整通知的方式,對退休人員養老金進行調整。目前,企業職工養老金已經由國家進行了15年連漲。
  • 如何提高退休後的養老金,記住這幾點,保證退休後比別人多領錢
    這幾天我們連續講到養老金的問題,許多老年朋友都給我發來了他們的想法和觀點,在這裡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和認可,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前進的最好動力,咱們今天繼續講點乾貨知識,就是如何才能在退休後比別人多領退休金呢?這個問題關係到我們所有人,請大家一定要看完,保證會有收穫。
  • 退休後領了兩個地區的養老金,如果不退回,可能會有什麼後果?
    問題:80歲老人已領多年兩地退休金,如果不退還,後果會怎樣?我曾經從事人事工作多年,對退休事務有一定的了解,在此談一下自己的認識。今年80歲的老人,應該是1938年生人,推算起來,應該是國企或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
  • 3億退休職工迎來好日子!養老金4大好消息傳來,今年或將會上漲
    前言伴隨著近年間我國老年人口所佔比例越來越重,很多人也開始瞄準了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畢竟依照當下我國老年人口的發展狀況來看,在此後中國國內的養老問題將體現得更為嚴峻,這也致使不少人已經開始為自己退休以後的生活感到擔憂:到那時國家的養老金是否還能承受得起這麼多人的養老問題?
  • 2036年養老金或耗盡!「延遲退休」將這樣推進 →
    中國社科院去年4月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指出,隨著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和社保繳費基數的下調,未來幾年養老金很難維持當前的上漲速度,最後到2035年將耗盡累計結餘。「如果按照退休年齡60歲來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後也只有55歲,沒有到達退休年齡。也就是說,80後很有可能成為無養老金可領的第一代。」上述報告分析。
  • 退休金和養老金並不是一回事,兩者差距竟這麼大,養老金如何計算
    很多人會把退休金和養老金混為一談,認為每月繳納養老金,到了法定退休年齡就可以領取退休金了,但實際上兩者並非一回事。那麼退休金和養老金到底有什麼不同,今天給大家仔細說清楚。1.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每月繳納社保後,退休時到底能夠領取多少養老金呢,財稅郡帶著大家一起來算一下。我們繳納的養老保險是分兩個帳戶,個人帳戶和統籌帳戶。個人帳戶產生的就是個人帳戶養老金,統籌帳戶產生的是基礎養老金,我們實際領到手是這兩者之和。
  • 繳足15年「最低檔」社保,退休後每月能領到多錢?一般人都猜不到
    不過,不管是否要實行延遲退休,對於退休老人來說,最為關心的始終都是在退休之後,所能夠領到的養老金金額到底是多少?畢竟養老金是大部分老人晚年生活的一個重要保障。而近幾年來,我國在社保體系上一直都在不斷的調整完善,而且退休老人每個月所能領到的養老金,也是在逐年的上漲當中,目前已經是持續16年上調養老金了,哪怕是昨年碰上了新型疫情也同樣沒有改變。
  • 北京養老金計算公式(附待遇測算入口)
    北京養老金計算公式  1.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  J=(C平+C平×Z實指數)÷2×N實+同×1%  2.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  G=G同+G實  其中,G同= C平×Z同指數×N同×1%  G實= C平×Z實指數×N實98×1%  3.基本養老金計算公式中有關指標解釋  (1)J 為「基礎養老金」  (2)C平 為被保險人退休上一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保留兩位小數);  (3)Z實指數(實際繳費工資指數,計算結果保留四位小數)=(Xn/Cn-1 +……+X1993/C1992+X1992
  • 闢謠:退休前一年交300%檔,養老金大漲?不看這組數據吃大虧
    我們可以輕鬆計算出,個人帳戶養老金=34526/170=203元,基礎養老金=7299(大連2018年社平工資)*(1+0.6)/2*15*1%=876元。02、養老保險退休前1年300%檔次繳費,養老金多少既然我們要得出可靠有效的結果,那數據必須是假定同一個人,她在這15年的繳費中,前14年和上面的例子一樣,都是60%檔次,最後一年改成300%檔次。
  • 養老金「窟窿」難補,漸進式延遲退休如何實施
    文 | 南方周末記者 吳超「延遲退休」這個詞第一次正式亮相併引起廣泛關注,是在2012年。當年6月,人社部等部門在《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八年後的今天,「延遲退休」再次引發熱議,措辭從「研究」變成了「實施」。
  • 養老金的平均繳費指數,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養老金的平均繳費指數,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我們在計算養老金的公式裡面發現有一個重要的計算條件,就是平均繳費指數。那麼這個平均繳費指數是如何確定的,或者說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就是我們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每一年繳費的過程中,選擇不同的繳費指數,最終會按照平均的指數來確定和計算養老金的待遇。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假如說一個人參加了40年的基本養老保險。
  • 延遲退休不是減小養老金缺口的唯一途徑,這些出路也可行
    小瀋陽經典小品中的有這樣的金句:人還活著,錢卻沒了,沒想到曾經一句玩笑話也逐漸演變成現實。當代年輕人為了生存,每天忙得焦頭爛額,長期的工作壓力,他們的身體已經吃不消了,以至於他們都期待退休生活能夠早點到來。
  • 養老金剛漲完,退休人員又迎來一則喜訊,將重新補發另一筆養老金
    截至目前,我國養老金連續16連漲5%,養老金上調,無疑是給退休人員吃了一顆定心丸,同時也意味著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將會提高,保障晚年的養老生活。另外,除了養老金以外,還有一筆錢即將補發到退休人員手中,這就為大家詳細解答一下。
  • 計算職工養老金待遇的平均繳費指數是這樣得出來的,了解一下
    文/水流雲在草青青 養老保險平均繳費指數是計算退休職工養老金待遇的重要參數之一,和養老金待遇成正比。 除了平均繳費指數,退休地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累計繳費年限、養老保險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和退休年齡對應的養老金計發月數等也是計算養老金待遇的主要參數。
  • 退休後,每月養老金7300元屬於什麼水平?看這三個角度比較
    有網友問:在重慶,退休後每月養老金7300元屬於什麼水平呢?關於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水平,確實也有高低不同。如果退休每月能領7300元的養老金,在全國絕對屬於高收入水平了,很多在職職工每月都掙不到這麼些錢。養老金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