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空帳遞增 「空帳」是怎麼形成的?

2020-11-24 中國網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將養老保險改革列入今年的六大重點改革之一,提出要「加快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個人帳戶,堅持精算平衡,提高統籌層次」。

《第一財經日報》從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相關人士處獲悉,該部正在制定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方案,如果順利的話,今年內就會出臺。

這一切的背後則是我國近年來個人帳戶的「空帳」額以每年數千萬的速度遞增,個人帳戶的空帳額在2014年底超過3.5萬億元。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用了一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當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財務狀況:「這就好比說一個人口袋裡有10元錢,,可他還有一張11元的欠條在別人口袋裡。」養老金空帳直接一點來說就是負債了,而且現在是越來越嚴重。可以預見到,以目前的情況,應付爸媽這一代是還可以,但到了80後這一代退休養老,恐怕以目前的趨勢就很讓大家警惕了。

「空帳」是怎麼形成的?

這或許和現行制度有關。中國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結構,本質上是創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混合型部分積累制,也就是「現收現付制加個人積累制」的模式,其初衷是將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的優勢發揮出來,目的是實現預期穩定和多繳多得。

在制度的實際執行中,由於沒人承擔從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的轉製成本,個人帳戶繳費不得不用於保障當期養老金的發放,從而形成了「空帳」。

「統帳結合」制度是中國的一個創舉,這個制度表面上看起來是和世界銀行建議的「三支柱」模式類似,實際上卻有根本的不同。

但是,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與世界銀行「三支柱」不同的是,將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捆綁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混合制度。

李珍認為,基本養老保險中設置強制性的個人帳戶引發了許多問題,從理論上來說,個人帳戶強調的是精算公平,而作為統籌的社會保險強調的是社會公平,將個人帳戶內置於社會保險之內,導致社會保險的價值觀和運行機理都是衝突的。

不少受訪人士認為,雖然2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預警都已經成為現實——養老費率居高難降,企業不堪重負;個人帳戶大規模空帳運行,由於是空帳,個人帳戶基金不得不以最低利率來計息,這成為退休人員收入不斷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引發養老待遇降低

李珍2011年就開始研究個人帳戶對退休收入的影響。她說,個人帳戶是否能提供有效保障取決於它的收益率能否盯住工資增長率。

她的研究顯示,過去的十幾年年平均工資增長率為13.41%,而個人帳戶只能按照一年期銀行利率計息,計息率僅為2.66%,這就意味著一個按社會平均工資100%繳費18年(1997~2014年)的人,其個人帳戶只積累了46146元,如果是男職工,此時退休每月從中只能拿到332元;如果是女職工,每月則更是只能拿到236.65元。

按照2014年全國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2061元來計算,每個月能從個人帳戶中拿到的錢只佔到月收入的11%到15%之間,退休人員大部分的收入還是來自統籌資金。

從今天養老金的構成來看,個人帳戶顯然達不到38.5%的目標,甚至也達不到2005年《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38號文)所希望的24.2%的目標。

李珍表示,個人帳戶既沒有增進效率,也沒有解決人口老齡化情況下退休收入保障的問題,卻引發了退休收入的下降,長期來看必然對制度的財務平衡產生壓力。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所所長鄭秉文曾表示,連年上調養老金,模糊了個人帳戶的邊界,個人帳戶多繳多得的精算功能降到了歷史最低點,「帳戶養老金」的權重相對於「基礎養老金」(即統籌基金形成的養老金)也降到了最低點。

「只有到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這句話同樣適用在這些年養老保險基金的運行上。過去十多年財政收入好時所採取的行政化上漲養老金的辦法在如今經濟新常態下已經行不通了。一些地區養老保險收支壓力巨大。

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根本性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去年12月,我國人社部社會保險研究所所長金維剛在清華的一個論壇上表示,養老保險基金雖然總量上收大於支,但局部地區當期仍然存在收不抵支的問題。目前主要是動用歷年累積結餘和財政補助來確保發放。

「做空」「做實」雙雙不通

對於「空帳」所引發的風險,財政部門非常警惕。但現實情況是,空帳的規模或許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事實上,從2001年開始的做實個人帳戶試點早就難以為繼了。2001年中央決定由遼寧省實施個人帳戶試點,2008年儘管已經擴大到了13個省份,但此後再也沒有省份願意加入。

專家們認為,試點進行不下去的原因,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積極性不高,由於轉型成本的解決沒有法制化、力度有限,中央財政僅對少數幾個省進行數量有限的配比補貼,東部發達地區的試點省份完全由地方財政解決。

另一方面,各級政府都意識到將財政資金存在個人帳戶,將變成永遠都不可能收回的「沉沒成本」。擴大補貼規模等於將更多的財政資金置於貶值風險之中。

遼寧省是中國最早進行做實個人帳戶試點的省份,它從2001年開始做實,但是到2010年,中央財政對遼寧做實試點的補貼處於暫時中止狀態,並特批遼寧省向已經做實的個人帳戶基金借支發放養老金,到2014年借款額達到了700多億。

遼寧省停止「做實」成為個人帳戶做實試點過程的一次重要事件。雖然從目前來看,大部分參與做實試點的地區仍然在繼續推進做實個人帳戶試點工作,全國做實的累計結餘為5001億元,2014年也達到20%以上的增長率,然而,「做實」已經不是主流。

於是,「做空」的觀點開始盛行。簡而言之,「做空」就是以後個人帳戶中沒有真實資金,而是對個人繳費進行記帳,把繳費和收益都計入帳戶,作為未來發放的依據。

然而,「做空」的建議並沒有被決策層最終採納。目前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做空」相當於將當代政府的責任推給了未來政府,二是「做空」在一定程度上是養老保險的私有化,將大大削弱養老保險失去社會共濟功能。

個人帳戶待剝離?

個人帳戶的取捨並不是第一次擺在決策者面前。早在2000年,全國統一的「統帳結合」制度運行兩年多之後,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就開始交代有關部門研究是否取消個人帳戶。

雖然「怎麼分」還存在很大的爭議,但「統帳分離」已經成為一些專家學者的主流意見。與學界不同,決策部門在個人帳戶的未來走向還沒有做出明確的表態。

南京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林治芬認為,職工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從社會養老保險中分離出來,讓參保人建立自願性儲蓄養老制度,會減少因政府干預產生的扭曲,會對多層次養老金制度的健全產生正面影響。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楊燕綏建議,整合現行職工養老保險個人帳戶、企業年金個人帳戶、商業保險個人帳戶、消費積分轉換養老金,進入國民個人養老儲蓄帳戶(含機關事業單位),制定稅收政策,委託受託人管理。

林治芬則認為,應該實行「統帳分管」,即對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這樣兩種性質不同且運行規律也不同的基金實行分帳管理,在基金收入方分帳的基礎上,將養老金支出方也分開為統籌和個帳各自負擔。

林治芬表示,「統帳分管」之後,個人帳戶必須「記實」。這樣就可以搞清楚這些年來政府在養老金上的債務到底是多少,而不是像現在的「糊塗帳」。

然而,是否能真正實現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從混帳模式到分帳管理,還要看全國統籌是採取「統收統支」還是「調劑金」制度。如果是後者,那麼到時候個人帳戶能否獨立,仍然是個未知數。

相關焦點

  • 2017年大事件:養老金入市在即 這些事重點關注
    =====推薦閱讀=====  明年企業退休養老金還漲嗎?2017年上調需適當傾斜  2017年延遲退休新政策將出臺 退休年齡要有彈性  2017年養老金還會上漲!企業退休人員為何擔憂?
  • 養老金利息是怎麼算的?個人帳戶利率高達7%到8%是怎麼回事?
    實際上,養老金指的是養老保險的待遇,它沒有所謂的利息。我們說的養老金利息,一般指的是養老保險個人帳戶記帳利息,它是由每年個人帳戶記帳利率決定的。養老保險個人帳戶的利率非常高很多人可能不了解養老保險的構成,只覺得養老保險是繳納就行,退休後就領取養老金待遇。
  • 周小川:關於養老金改革的幾個問題
    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在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以及總的減稅方針下降低了養老金繳費率。按理說,老齡化情況下,養老金缺口在擴大,本應該提高繳費率、增加收入,之所以要降費率,是因為現行體制下,養老金不能作為企業對勞動者的報酬;作為個人來講,它也沒有體現勞動報酬的激勵機制。激勵作用下降,導致生產率下降,表現為企業活力下降。儘管養老金缺口正在擴大,有些省份開始出現「窟窿」,但仍不得不下調養老金繳費率。
  • 大叔怒斥:交27萬,養老金才2036元,11年回本,算錯了?
    我交了27年社保,都有27萬了吧,養老金怎麼才2036元,你給我算錯了吧!」 寂靜的辦事大廳裡傳來大叔一聲咆哮,所有的人的目光集中在這個穿著樸素的老年人身上,我也來了興致: 27萬,養老金2036元,從數據來看也不科學,11年回本?
  • 企業退休人員怎麼計算工齡?工齡跟養老金有啥關係?
    企業退休人員怎麼計算工齡?工齡跟養老金有啥關係?企業退休人員怎麼計算工齡的主要依據是人事檔案,那人事檔案中有原始資料報工表等,辦理退休時工作人員都是以人事檔案原始資料為主。還有一種情況需要我們注意,在辦理退休時,企業退休人員如果之前有服兵役,下鄉,參軍等經歷,要能夠被證明,這些年限都可以算為視同繳費年限,還會增加自己的養老金待遇。不僅如此,在上漲養老金的時候,與工齡掛鈎調整,工齡越長養老金漲就越多。可見企業退休人員的工齡計算並不能有差錯,出現問題受損的將是我們企業退休人員。
  • 你身邊的企業退休人員一個月能拿多少養老金?怎樣形成的呢?
    我嶽父,今年67歲,2012年辦理的退休,42年工齡,剛退休的時候養老金1500多元,現在養老金已經增長到了3100元。我父親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目前養老金待遇大約是5000元每月。老年人這樣有一份養老金,作為子女還是非常放心的。
  • 養老金的平均繳費指數,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養老金的平均繳費指數,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我們在計算養老金的公式裡面發現有一個重要的計算條件,就是平均繳費指數。那麼這個平均繳費指數是如何確定的,或者說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就是我們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每一年繳費的過程中,選擇不同的繳費指數,最終會按照平均的指數來確定和計算養老金的待遇。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假如說一個人參加了40年的基本養老保險。
  • 算養老金時係數是怎麼回事,代表什麼,是怎麼算出來的?
    養老金的計算中,其實會涉及到好幾個不同的指數!目前,我國大部分人退休後,養老金都是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而這兩項養老金都是有計算公式的。其中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1%這裡頭有一個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 養老金補發是什麼意思?什麼情況下會產生養老金的補發?
    Q:養老金補發是什麼意思?什麼情況下會出現養老金補發?為什麼?所謂養老金補發,指養老金未能如時發放,延遲一段時間才能落實發放的情形。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往往會出現補發的情形。補發的背景有多種可能性,目前主要有本年度上半年退休人員養老金差額的補發,每年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差額的補發,2014年10月1日後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中人養老金差額的補發,職業年金的補發,教師和公務員待遇差額的補發,退休人員沒及時做生存認證,完成補認證後養老金的補發,落實歷史遺留問題的其他情形等。下面將逐一予以說明。
  • 養老金全國統籌是不是全國所有退休的人員養老金都一樣?
    養老金全國統籌不斷推進,會不會所有退休人員養老金都一樣呢? 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這種說法,國家在不斷推動養老金全國統籌,未來養老金的待遇會更加公平。可是,真的是養老 養老金全國統籌是什麼?
  • 農保與社保的區別是什麼 退休養老金計算公式 養老金如何計算
    退休養老金領取計算公式社保中的養老保險分為三個部分來領取,分別是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加上你自己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兩者相加之和除於2,求一個平均數,然後用所得的平均數乘以你自己的繳費年限的百分比,得到的結果就是你的基礎養老金。
  • 計算器 | 快來用電子社保卡測算一下您未來的養老金
    三、怎麼用電子社保卡測算我退休後的養老金呢?進入電子社保卡頁面,選擇「全國服務」—「養老金測算」服務後,填寫幾個參數,就可以測算養老金啦。第一步「選參保類型」選擇是城鎮企業職工參保,還是個體工商戶或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前後轉換過身份的人,以您當前的參保類型來填寫。
  • 養老金稅率維持不變!
    更慘的是這稅率還是每年逐年遞增,工資漲是漲了,到手的錢沒有多多少!  雖說也知道退休金保費是在為以後老了攢錢,但是!這徵稅比例也太誇張了叭!窮啊。  不過!就在這兩天,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卻突然傳來:明年!加拿大的養老金保費可能不會再漲!大家的實發工資終於可以漲了!!
  • 媒體:2036年養老金或耗盡 2036年養老金真的會消耗殆盡嗎?
    其實關注養老金的人都應該知道,之前中國社科院也曾發布過養老金精算報告,當時預計的是2035年養老金累計結餘將會耗盡。  所以可見,養老金累計結餘將會耗盡並非空穴來風。  於是很多人看到這個結論就擔心了,到2035年或2036年,80後都還沒有退休,到時候80後將成為第一代沒有養老金可以領取的人員。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是一種誤讀。因為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耗盡,並不代表沒有養老金可以領取。國家已經強調,會確保養老金的按時足額支付。
  • 退休金和養老金並不是一回事,兩者差距竟這麼大,養老金如何計算
    很多人會把退休金和養老金混為一談,認為每月繳納養老金,到了法定退休年齡就可以領取退休金了,但實際上兩者並非一回事。那麼退休金和養老金到底有什麼不同,今天給大家仔細說清楚。1.概念不同退休金是國家按照社會保險制度規定,給公務員、國家機關單位人員的「養老錢」;而養老金也就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企業「合同制」員工的「養老錢」。簡單說就是人群不同,退休金是針對公務員,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是針對除去退休金範圍以外的企業職工。2.
  • 養老金比工資還高?一個月拿5000塊養老金的,都是做什麼工作的?
    與鄰家老王的養老金由社會保障基金統一發放,兩者完全是不同的支付體系,沒有多少可比性。可以肯定的是,2019年全國養老金只有3000元左右,真正能領5000元養老金的人並不多,主要是北、上、深三個大城市,因為大城市的企業經濟效益好,員工收入也比較高,而且都能頂格為員工繳納,如果連續繳納幾十年,那麼養老金拿得更多也是正常的,中小城市的企業效益也比較差,當地的工資水平也不高,社保交得更少,能用上15年的時間,那就很好了,中小城市的退休人員拿得退休工資就更低了。
  •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養老金制度
    【財新網】(專欄作家 宋錚)在人口快速老齡化和空帳規模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中國養老金制度何去何從一直是一個政策熱點。雖然學術論文並不必然具備現實性和操作性,但這次我要介紹的研究卻有旗幟鮮明的政策含義。首先,為了實現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改革實在必行。
  • 養老金「窟窿」難補,漸進式延遲退休如何實施
    支出也分四類:基本養老金支出,4.98萬億;企業職工醫療補助金支出,11.6億;城鄉居民個人帳戶養老金支出,540億;喪葬撫恤補助支出848億。2019年,如果扣除財政補貼,全國養老金收支缺口為8314億。向前回溯,2003-2012年,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是收大於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