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交了27年社保,都有27萬了吧,養老金怎麼才2036元,你給我算錯了吧!」
寂靜的辦事大廳裡傳來大叔一聲咆哮,所有的人的目光集中在這個穿著樸素的老年人身上,我也來了興致:
27萬,養老金2036元,從數據來看也不科學,11年回本?
但轉念一想,哪有這麼不划算的社保?倘若當個事兒真的信了,不交或者棄保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損失。
只要稍微一深想,你就能發現:
社會保險屬於社會福利,是中低收入層最好的養老保障,並不是所謂的「龐氏騙局」,怎麼可能不划算!
鋪天蓋地的言論難辨真假,偏偏養老金若干年後才能兌現真假,這讓不少人被這些言論所影響,甚至於無法做出客觀的判斷。
整個事情很簡單,我們下面用數據來分析一下養老金計算的奧秘,告訴你為何有人認為靈活就業人員繳費不划算:
01、最低檔繳費27萬純屬錯覺
大叔是一名靈活就業人員,自己每年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大約上萬元,於是,他簡單的乘以27年得出27萬的結論不真實。
靈活就業人員繳費金額是由繳費基數乘以繳費比例來確定:
繳費比例是國家規定的20%,繳費基數是以社平工資為基數,分為60%、100%、150%、200%、300%等檔次。
而社平工資目前實行的是全省全口徑的社會平均工資,每年7月份會發布上一年的數據,然後從7月份開始以新的繳費基數參保。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平工資每年都在遞增,因此,這位大叔即便是繳納了27年的社保,也並沒有27萬這麼多,下面的數據為你揭開其中的奧秘。
02、繳費27萬,養老金能領多少
按照表中數據所示,如果25年都是按照最低檔繳費,那麼25年的繳費在11萬多,養老金在能領多少呢?
基礎養老金=退休前一年社平工資*(1+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7960*(1+0.6)/2*27*1%=1719元。
個人帳戶養老金=45532/139=327元,兩者加起來就是2036元,所以說,並沒有算錯。
如果大叔真交費了27萬,差不多是150%的檔次交費了27年,個人帳戶養老金819元,基礎養老金=7960*(1+1.5)/2*27*1%=2687元,養老金便是3506元。
03、靈活就業人員為啥總覺得不划算?多久回本?
即便如此,為何總有人覺得個人參保不划算呢?奧秘就出在個人繳費的40%計入個人帳戶,剩下的60%納入統籌帳戶,也就是常人理解的「充公」了。
事實上,在計算養老金的時候,上述測算數據中基礎養老金就來自於統籌帳戶,所以說,權利義務相對等這是理所應當的。
繳費最低檔60%檔次,個人繳費113830元,養老金每月2036元,僅需要56個月回本,如果再算上利息和每年上漲額,想必4年多就能回本,實在是划算至極。
繳費150%檔次,個人繳費284575元,養老金每月3506元,僅需要81個月回本,所以說,不到7年回本還是能接受的。
看到這裡我們就發現了,雖然靈活就業人員繳費20%,只有其中的8%計入個人帳戶,12%計入統籌帳戶,但是養老金會領取兩部分之和,也是划算的。
即便是漸進式延遲退休已定,建議不要匆忙退保,因為只能退回你個人帳戶的部分,也就是說你交10萬,只能退回4萬,剩下6萬就浪費了。
大家怎麼看?你現在還認為個人參保不划算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