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葉
每一年中,我國都會出現有關社保、養老金的「新話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對於社保進行了一些改動,讓其更加符合中國當下的國情和社會需求。如今的社保,已經成為了我國居民的「生活必需品」,成為了很多居民的「生活保障」。尤其是社保中的養老保險,直接影響著上億退休老人的「生活質量」。
社保簡而言之就是一種社會保障,其實也是我們老百姓生活的保障。現在很多單位都是給職工繳納五險一金,其實這五險就是社保之一。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只有勞動人民才能繳納社保。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普及和完善,農民和失業人員也可以自行繳納社保。幸運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自願參保。
大家都知道,咱們領取養老金有一個原則「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我們普通工人或者靈活就業人員自己交社保每月1000元,一年就是12000元。按現在繳費基數和繳費檔位屬於正常標準。如果交15年社保,到60歲退休時候,每月領取退休待遇。最關鍵的是退休人員退休待遇增長機制已經建立。
社會保障的好處
簡單地說,社會保障中有個醫療保險。現在,人們需要花錢看病或買藥。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如果家裡有人生病,這些醫療費用也會增加他們的經濟負擔。不過,如果繳納社保,可以報銷部分醫療費用,也可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尤其是農民,在進城務工時,往往發現看病難、看病貴。
然而,有了社會保障,許多農民發現他們在城市的生活更輕鬆,感覺更安全。而且即使你忘記交了也是可以補的,想要補繳的趕緊到當地了解一下,從2016年開始,就有相關的政策規定,社保以後是不允許補繳的,那現在各省的情況不同,所以這個過渡時間也是不同的,於是在這幾年裡,有些省份已經不可以補繳社保了,而有些省份還可以補繳。
要交多少年的社保
一旦開始交錢,最好交15年,畢竟只有退休後才能拿到養老金。養老金也是吸引大多數人自願繳納社會保險的一個重要原因。不管你現在是否有錢,過著富裕的生活,至少你沒有辦法決定你晚年的生活質量。有了養老金,你至少可以為晚年的生活提供一個基本保障,對吧?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交滿15年社保也不一定能領到養老金,還得符合一個條件。
這個條件就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法律規定,年滿60周歲的男性、55周歲的女性應該退休,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且交滿15年社保才可以領取養老金,兩個條件缺一不可。然而,你也會發現,你周圍的人領取的養老金數額是不同的。有些人每月領取大量養老金,甚至超過平均月薪。有些人的收入低於這個數字,幾乎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為什麼差距這麼大?而且似乎大多數城市居民普遍比農村居民領取更多的養老金。難道有地區差異嗎?事實上,這種差距是自然的,並不奇怪。就拿今年來說。2020年國家的要求是人均養老金上漲比例為5%,按照全國2019年企退職工人均養老金2768元計算,今年全國人均養老金上漲金額為138元左右,但是具體到各地就有多有少了。
社保繳費方式
社會保障的收費方式是靈活的,因為社會保障分為最低、第一、第二和第三級。一些老闆為員工繳納的社保繳費最低,因此他們退休後自然會領取更少的社保。如果你在三級,你會有一筆可觀的退休金。一般來說,你選擇的檔次越高,你的貢獻就越大,退休後得到的回報就越多。這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則。
這樣的建議究竟是好是壞,我們分情況來說,對於養老金繳費年限長的機關事業人員當然是有利無害,因為工資高,可以承受的支付能力就大,就可以選擇高檔次進行繳費,晚年養老金的保障力度也是很可觀。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社保的最低繳費年限是15年,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只能繳納15年的社保。許多人在15年後繼續參加社會保障。
這是因為你支付的時間越長,供款金額越高,你可以獲得的養老金越多。為了使自己的退休生活能過得更富裕,多交一段時間的社會保險也是必要的。每個城市的社會保障水平不同,因為社會保障水平是按照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劃分的。
以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為例。如果去年本市社會平均工資為3000元,在職職工應繳納8%的社會保險費,最低的40%繳納96元。一檔60%,二檔80%,三檔100%,然後分別交144元、192元和240元。至於選什麼樣的檔數,要看你自己的單位和自己的意願。
工資水平就擺在眼前,除去房貸、車貸、養老、顧孩之外,他們一個月錢袋子應該也所剩無幾,所以對他們而言,如果按照此建議以後的養老金也就是勉強度日。不過大家也不用擔心,社保制度的調整必須符合當下的國情,而且國家對社保改革的態度也十分嚴謹,就算進行改革也會衡量其中利弊,充分考慮廣大退休人員的利益。不知道現在大家交的社保是哪一個?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