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逐年上調,社會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交錢的人越來越少,領錢的人越來越多,有關「養老金2035年將耗盡」的謠言再次出現:
難道80後退休真的領不到養老金了?
其實,早在去年4月,人社部就已經對此進行過權威回應:完全能夠保證養老金長期按時足額發放,完全能夠保證制度的健康平穩運行。
不僅如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全國近3億人領取養老金,必須確保按時足額發放。
一句話:大家的養老金妥妥的!
養老金沒問題
養老也沒問題嗎?
此前,曾有這樣一則新聞報導:
一位81歲的中國老人在亞特蘭大機場停留了3天,而她的女兒就在該市。據了解,老人獨自支撐女兒從清華畢業,並留學美國,還賣掉北京舊居供孫女上大學。但老人隨女兒移民美國後,卻遭到美國女婿的虐待,還被稱為老恐龍,女兒孫女也很冷漠。 心灰意冷的老人想回故土,孫女就給她買了11月6日的機票,並在11月3日就叫車把老人送到了機場。提前3天來到亞特蘭大機場的老人,饑寒交迫、不懂英語,獨自等待著飛往北京的航班。
在志願者的幫助下,老人住進機場旅店 在西方國家,有種接力式養老:父母只負責撫養子女,晚年依靠社會福利和個人購買的保險產品,基本可以照顧自己的生活。與之相對的,是我國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許多家長將畢生的積蓄都放在子女身上,老來卻成為子女的負擔…… 「生兒方知父母愛,養兒方知父母恩」。與新聞報導中的「白眼狼」女兒不同的是,對於父母的恩情,大部分子女都是銘記於心的。然而,我們在父母身上投入的時間,卻遠遠不及父母在我們身上所投入的。其中的原因卻不一定是我們不夠孝順,對父母不夠關心。
數據顯示,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億,約佔總人口的17.3%;65周歲以上老年人1.58億,約佔總人口11.4%。伴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近10年來,子女的撫養壓力逐年攀升。 試問,如果你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工作之外,屬於你的個人時間還有多少?這些時間是否可以給父母足夠的陪伴?如果離開這份工作,有了充裕的時間,可失去經濟能力的你又拿什麼贍養老去的父母呢? 每次聊到父母養老的問題,幾乎每個子女都會說出這樣的話: 「我努力賺錢,讓他們過得好。」
沒有時間照顧老人,可以請保姆、護工;想給老人最好的居住環境,就訂最好的養老院;我們給老人買最好的藥,送他們到最好的醫院……我們每個人都這麼想,也都這麼希望。 可是很抱歉,這個世界的真相更可能是:當我們的父母需要請護工保姆時,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而收入水平,很有可能在給保姆發完工資後,僅僅略有盈餘。
根據鳳凰WEEKLY護工價格表製作 這世上年薪百萬的總是少數,更多的是月薪幾千塊的芸芸眾生。 這世上也許真的沒有用錢解決不了的問題。但絕大多數人面臨的問題卻是沒那麼有錢。
三項措施
幫你解決養老問題
曾幾何時,多存錢、別生病、囤套房、買保險不知不覺間成為了當代人應對養老危機的最佳選擇。而在不久前,國內養老方面的專家,也就相關問題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財務規劃,多存錢。簡單來說,就是年輕時就要做好養老金存儲和財務規劃。第二,常回家看看,多陪伴老人。4-2-1的家庭結構讓獨生子女很難常伴老人身邊,如何平衡賺錢與照顧老人之間關係,成為了父母健康養老的關鍵。建議子女利用小長假看望父母,也可以讓父母來自己的城市小住,換換環境,享受天倫之樂。
第三,健康管理,不生病。父母大病一場,基本上就是一個普通家庭財政的轉折點。健康的身體,不僅可以為家庭減少大半的財力和人力壓力,也是老人安享晚年的關鍵。不少子女的應對措施是督促父母定期體檢,多健身,多運動,在醫保的基礎上給父母購買一份醫療險。這樣一來,解決了醫療費用問題,父母也能更好的安享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