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中國1/4中青年人患高血壓!阜外團隊分析90萬人數據發現...

2021-01-11 奇點網

高血壓啊高血壓,一想到它奇點糕血壓就高。

不是玩繞口令啊,而是各路研究都說高血壓實在很危險,單單是2020年下半年,就有什麼「45歲前血壓高,死亡風險翻倍飆」,「年輕人血壓正常也危險」之類的論文,嚇得奇點糕都趕緊買了個血壓計常規自測。

而如果不像奇點糕一樣重視健康,大大咧咧意識不到高血壓的風險,可能就會有大麻煩了。最近在JAMA Network Open上,一項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研究就顯示,這樣的人可能是大多數。

這項對中國冠心病醫療結果評價和臨床轉化研究(China PEACE)中,近90萬35-49歲中青年人開展的橫斷面研究顯示,有23.5萬中青年人患有高血壓,整體的患病率達到26.2%,高血壓患者佔比超過四分之一。

而在全部高血壓患者中,又有6.28萬人(26.7%)是所謂的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ISH),即僅收縮壓超過140mmHg,而舒張壓仍在90mmHg以下,但這部分ISH患者有86.7%尚未接受任何治療,且僅有6.8%知曉自己有高血壓[1]。

如此低的知曉比例,簡直是給高血壓這個「無聲殺手」提供完美的背刺時機,早一點改變生活方式,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就更談不上了。生活不止有眼前的996,也不止有詩和遠方,還有自己的健康啊喂。

藥物再先進,患者不來開藥也白搭

(圖片來源:FreeRange)

過往的很多流行病學研究都認為,7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ISH患病率相對最高,可能與正常衰老進程中的血管老化、動脈粥樣硬化有關[2]。但2015年的芝加哥心臟協會工業檢測研究卻發現,在18-49歲的年輕人中,ISH檢出率也接近25%[3]。

而且這項檢測研究還用隨訪31年的數據證實,ISH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尤其是冠心病死亡風險,較正常血壓的人群顯著上升。那麼及早發現ISH並採取合適的幹預手段,就對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義了。

基於China PEACE研究在全國31個省,入組300餘萬參與者的信息,阜外醫院團隊選擇了35-49歲中青年人開展本次分析,這也是目前分析我國ISH患病率和知曉情況的最大樣本量研究。

從整體來看,6.28萬ISH患者約佔全部90萬參與者的7%,患者平均年齡為45歲,呈現女性多於男性(33.2% vs. 19.4%),東部地區多於西部等特點,與普通人相比,ISH患者有肥胖、糖尿病、抽菸飲酒等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比例更高。

參與者的年齡分布和血壓狀況

有超過15%的ISH患者收縮壓已經在160mmHg以上,但在全部的ISH患者中,只有13.3%接受了相應治療。沒有接受過治療的患者中,則只有6.8%意識到自己患有高血壓。

就算收縮壓高到160mmHg以上,男性和女性ISH患者的知曉率,分別也只有13.3%和15.4%。與China PEACE課題中高血壓患者整體44.7%的知曉率相比,本次研究中這不到15.4%的相對最高值,根本就不及格[4]。

不同年齡、不同血壓值患者的知曉率對比

用研究團隊在論文中的話說,就是「中青年人對基於醫院的心血管預防項目參與度低,更難以意識到及早控制心血管危險因素的長期獲益,從而更不願意就醫治療和改變生活方式。」

奇點糕知道很多讀者想說什麼,日常生活已經夠苦夠累了,還要注意防範心血管風險,活著得多無趣啊?可如果不注意健康,隱性殺手來襲就沒有後悔藥吃了。有些改變並不需要移山填海,需要的是持之以恆,去做才知道難不難嘛。

參考資料:

1.Mahajan S, Feng F, Hu S, et al. Assessment of Prevalence, Awaren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Among Younger and Middle-Aged Adults in China[J]. JAMA Network Open, 2020, 3(12): e209743-e209743.

2.Bavishi C, Goel S, Messerli F H.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an update after SPRINT[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16, 129(12): 1251-1258.

3.Yano Y, Stamler J, Garside D B, et al.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 and 31-year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the Chicago Heart Association Detection Project in Industry study[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5, 65(4): 327-335.

4.Lu J, Lu Y, Wang X, et al.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data from 1· 7 million adults in a population-based screening study (China PEACE Million Persons Project)[J]. The Lancet, 2017, 390(10112): 2549-2558.

頭圖來源:Pixabay

本文作者 | 譚碩

相關焦點

  • Circulation子刊刊發阜外醫院姚焰團隊研究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姚焰團隊首次通過心率減速力定量評估並證實了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中異常的心臟副交感張力在無症狀期仍然持續,且首次提出心率減速力值≥7.5 ms可鑑別此類暈厥患者,尤其是直立傾斜試驗陰性的患者。該研究發表於Circulation心律失常和電生理子刊。
  • 2020年JAMA十大醫學研究與發現
    8月4日,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的研究團隊發表在JAMA上的迄今最大的RCT研究對維生素D是否能夠治療抑鬱焦慮的問題進行了最終定論。JAMA. 2020 Aug 4;324(5):471-480. doi: 10.1001/jama.2020.10224.
  • 2020年JAMA十大醫學研究與發現|JAMA|抑鬱症|醫學|研究|患者|手術|...
    JAMA:高血壓新定義引爭議,如何科學維持健康血壓? 2017年,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美國心臟協會(AHA)發布的最新指南中,將最新的高血壓定義從≥140/90 mmHg的標準診斷高血壓(我國目前仍用這一標準)改為≥130/80 mmHg。
  • JAMA子刊:月經周期不規律的女性,將來患糖尿病風險更高
    JAMA子刊:月經周期不規律的女性,將來患糖尿病風險更高 2020-12-29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0年後,你患上心血管病的風險有多大?
    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中國CVD患病率處於持續上升階段。推算CVD現患人數3.30億,其中腦卒中1300萬,冠心病1100萬,肺源性心臟病500萬,心力衰竭890萬,風溼性心臟病250萬,先天性心臟病200萬,下肢動脈疾病4530萬,高血壓2.45億。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億...
    2010~2012年全國營養調查數據分析發現,在所有膳食因素中,與心血管代謝性疾病死亡數量有關的歸因比例中,影響最大的是高鈉攝入(>2.0 g/d,佔17.3%)。 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廣泛流行 高血壓:控制率有所改善 2012~2015年的中國高血壓調查發現,中國≥18歲居民血壓正常高值檢出粗率為39.1%,加權率為41.3%。
  • 2016.12:城鎮中青年人延遲退休意願及影響因素分析(張永梅等)
    城鎮中青年人延遲退休意願及影響因素分析——基於浙江省的調查數據 張永梅 考察發達國家的經驗,不難發現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政府期望與勞動者意願之間的不匹配。反觀中國現行的退休年齡政策,未考慮到勞動者在工作性質、經濟收入、健康狀況等方面的差別,勞動者個人不能自主決定退休時間[4]。
  • 「高血壓外科醫生」蔣紹博:有些高血壓,微創手術可治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數據統計顯示,在我國,每三個成人中就有一名高血壓患者。但這個人們多自以為耳熟能詳的病名背後,卻隱藏著有些患者可以通過微創手術治癒的真相。一次手術後的「意外」發現,顛覆了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東院泌尿微創一科主任蔣紹博對於高血壓的認識。
  • Nature子刊:是窮是富與基因有關?大數據分析發現149個與收入相關...
    Nature子刊:是窮是富與基因有關?大數據分析發現149個與收入相關基因位點 2020-10-17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級別論文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網絡截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4日16時20分訊(記者 馮茴花)今(4)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重大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任宏教授和蔡偉光副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多位研究者共同完成的論文「Dilution effect of the building area on energy
  •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2021-01-12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eurology|1000萬人的薈萃分析發現,癌症患者更容易得腦中風
    它們具有高度重疊的危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症、高脂血症和生活方式因素),並具有相似的發生機制。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癌症倖存者患心腦血管疾病(包括中風、冠狀動脈疾病和心力衰竭)的風險和死亡率高於一般人群。
  • 腦科學日報|Cell 子刊:不僅助眠,白噪音還可以改善聽力
    3,Cell 子刊:不僅助眠,白噪音還可以改善聽力來源:生物探索背景白噪聲抑制聽覺皮層神經元的調諧曲線,增加了頻譜相似音的可分辨性白噪音與其他噪音不同,安靜的環境甚至也不會具有與白噪音相同的效果研究團隊的數據顯示,白噪音顯著抑制了聽覺皮層神經細胞的活動,正是這種對神經元興奮地抑制,才導致人們對純音的更精確的感知。
  • 2015中國臺灣地區高血壓管理指南摘譯(二)
    亞太地區隊列研究(42萬人)數據顯示,血壓由115/75mmHg起卒中和冠心病風險增加。近來,英國隊列研究(125萬人)顯示,收縮壓為90~114mmHg,舒張壓為60~74mmHg時心血管疾病風險最低。但近期動脈硬化風險社區研究(ARIC)收縮壓與事件相關性分析發現,收縮壓為120~139mmHg與<120mmHg時,相關事件率無顯著差異。
  • BMJ發文:年輕人高血壓會使未來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升高
    而高血壓是公認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雖然高血壓在老年人中更為普遍,但最近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年輕人的發病率逐步上升。不過,目前尚無關於年輕人血壓升高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系統分析。為了評價和量化青年高血壓患者未來的心血管事件風險,研究人員在Medline、Embase和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中檢索了2020年3月6日之前的文章,並從Google Scholar、中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或萬方數據手動搜索其他灰色文獻,包括政府報告、保密報告和會議記錄。
  • GW-ICC 2020 | 基層是高血壓防治主戰場,最佳防治模式需探索
    高血壓,橫亙在當代人與健康之間的一道溝壑。在我們身邊,可能隨便提一個就是高血壓患者或有潛在高血壓風險的人群。儘管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顯著增高,據2012—2015年全國調查,18~24歲、25~34歲、35~44歲的青年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4.0%、6.1%、15.0%,不僅老年人,青壯年也應當重視高血壓的防治。
  • 南京大學團隊取得重要進展,成果接連登上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繆峰團隊在類腦視覺傳感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果以&34;(基於柵極可調範德華異質結的可重構神經網絡視覺傳感器)為題於 2020年6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
  • 葛均波團隊Natrue子刊發文:靶向作用於賴氨酸去乙醯化酶修飾為心...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葛均波院士團隊在Natrue子刊發文指出了心血管病治療的新思路:靶向作用於賴氨酸去乙醯化酶修飾。葛均波等表示,未來的研究重點應放在組織特異性去乙醯化酶抑制劑的設計或尋找組織特異性病理靶標上。據悉,大量研究顯示,賴氨酸乙醯化修飾與心血管病、癌症等關係密切。
  • 血壓在140/90左右,要不要吃藥?心血管醫生來分析
    大家都知道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140/90mmHg,也就是說收縮壓超過140mmHg,或者舒張壓超過90mmHg,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並且這個血壓是診室、醫院裡面測量的血壓,為什麼會特別說明是診室血壓呢,是因為如果家庭自測血壓的標準就不是這個了。
  • 又雙叒登Nature子刊!四鏈DNA結構首次在乳腺癌細胞中發現
    1953年4月25日,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兩位科學家Francis Crick和James Watson在《Nature》發文,率先提出了如今眾所周知的雙螺旋DNA模型,這一發現後來被稱為分子生物學時代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