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是窮是富與基因有關?大數據分析發現149個與收入相關...

2021-01-10 澎湃新聞
Nature子刊:是窮是富與基因有關?大數據分析發現149個與收入相關基因位點

2020-10-17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

撰文|nagashi

編輯|王聰

排版|水成文

人們常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是,錢卻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個人的能力。會掙錢的人往往在智商、情商、決策力或行動力上優於常人。

在生命科學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也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智商和情商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基因影響的。

那麼,一個人的收入水平,或者說是掙錢的能力,是否也會與基因相關呢?

2019年12月,愛丁堡大學 W. David Hill 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Nature 雜誌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誌上發表了題為:Genome-wide analysis identifies molecular systems and 149 genetic loci associated with income(全基因組分析確定了與收入相關的分子系統和149個遺傳位點)的研究論文。

在該論文中,研究者使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對來自英國生物銀行的286301個人進行家庭收入的基因關聯性分析。研究人員確定了30個獨立的全基因組顯著位點,其中29個在以前的工作中未見報導,還發現了另外120個基因座與收入相關。

此外,研究還發現與收入差異相關的基因主要是那些以前發現的與智力相關的基因,而智力是導致收入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會經濟背景優越的人平均壽命更長,精神和身體狀態也比來自貧困環境的人更好。了解社會經濟地位(SEP)與健康之間關聯的原因,有助於將社會的健康和福利差距降至最低。

SEP與健康之間的聯繫通常被認為是由環境因素造成的,包括但不限於獲取資源、暴露於有害或壓力環境、吸菸、飲食不良、飲酒過量、缺乏體育鍛鍊等行為。最新研究表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可以獲取健康和SEP之間的共同遺傳關聯。潛在的多向效應在SEP變量(如完成教育年限、家庭收入和社會剝奪)與生理和心理健康特徵(包括壽命)之間的遺傳相關性中得到了強調。

與兩種SEP表型相關的位點(教育和家庭收入)已通過GWAS得到確認,但與其他複雜性狀(如身高)一致,這些位點加在一起僅佔相關性狀總遺傳力(遺傳力=基因型方差/(基因型方差+環境方差),即基因對性狀的影響比例)的一小部分。

就家庭收入而言,對來自英國的96900個樣本的分析發現,由普通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標記的加性遺傳方差在家庭收入差異約佔11% (SE = 0.7%)。在該研究中,兩個位點具有全基因組的顯著性,但它們共同佔總SNP遺傳力不足0.005%。

在本論文中,研究者使用英國生物銀行的數據集來檢查當代英國樣本中家庭收入的基因關聯性(n = 286301)。研究人員確定了30個獨立的全基因組顯著位點,其中29個在以前的工作中未見報導。研究者使用一種利用遺傳相關性狀的遺傳力的方法,對GWAS(MTAG)進行多性狀分析,發現另外120個基因座與收入相關。

他們還發現神經發生和突觸的成分與收入有關。此外,研究者還將多種大腦皮質組織類型之間的轉錄差異以及GABA能和5-羥色胺能的神經傳遞與收入差異聯繫起來。

通過與eQTL和染色質互作分析,研究人員將上述基因位點縮小至24個基因,其中18個是與智力相關的基因,表明智力是導致收入差異的重要原因。

研究者將收入遺傳相關性與用另一種SEP遺傳相關性進行了比較,以表明與收入相關的遺傳變異比與教育相關的遺傳變異對身心健康的影響更大。

收入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個人能力及身心素質。而這項研究表明,基因與收入水平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體現在基因可以影響人的智力水平和性格特徵(神經特性)等。

美國科學院院士,基因大神 George Church 宣布正在開發一個約會App,讓人們通過基因來相互匹配,希望通過基因匹配,避免攜帶共同隱性基因突變的人結合而產生攜帶遺傳病的後代。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9-13585-5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大數據精細定位,確定191個乳腺癌的靶基因!
    2017年,多項研究通過已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尋找到150個乳腺癌相關的基因易感區段,但由於隨機採樣導致的抽樣誤差以及單核酸多態分子(SNP)之間複雜的連鎖不平衡,GWAS定位到通常只是致病位點的相關區域,其結果具有一定複雜性和不準確性。
  • 父母窮,孩子的大腦和基因都會遭殃,Nature證實了...
    一群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者掃描了1099名兒童的大腦,在校正了年齡、性別、種族基因的差距之後,他們分析發現,家庭年收入低於2萬5000美元的兒童,與家庭年收入15萬美元的兒童相比,大腦表層皮質直接就少了6%。
  • 新發現32個乳腺癌相關基因位點!提升風險預測能力
    《自然》旗下子刊Nature Genetics上近日發表了一項關於乳腺癌的新研究。由200多位研究人員組成的一支跨國團隊,根據總共26.6萬名女性的基因數據,在人類基因組上找到了與乳腺癌患病風險有關的32個新位點。並且,研究結果首次將這些風險因素與乳腺癌的多種具體亞型關聯了起來。
  • 科學家剛發現了一個與咖啡因代謝有關的基因
    在隱性模型下進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的曼哈頓散點圖。圖片來源:Pirastu et al.本周在線發表於《科學報告》的一項研究識別出了一個可能與咖啡消耗量調節有關的基因。研究發現,PDSS2基因或許能調節與咖啡因代謝有關的基因表達。
  •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2021-01-12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小蛋白,大功能,Nature子刊發現一種與250多個基因激活有關的蛋白
    有趣的是,最新一項研究發現這種細菌採用了一種小蛋白:RNA結合蛋白ProQ,而ProQ與250多個細菌基因的激活有關。腦膜炎球菌是可導致危及生命的腦膜炎和敗血症的細菌。有趣的是,最新一項研究發現這種細菌採用了一種小蛋白:RNA結合蛋白ProQ,而ProQ與250多個細菌基因的激活有關。這一研究發現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Nature子刊:相同的基因突變,為何只在你身上引發了疾病?
    對此,Lappalainen博士及其同事提出了改變外顯率假說——他們認為調控基因激活的基因突變也可以在改變同一基因的編碼突變的外顯率方面發揮作用。作為改變外顯率假說的首次測試,研究人員對基因型-組織表達(GTEx)項目的數據進行了分析,該項目是影響人類基因表達的一大類基因突變,目的是評估在沒有嚴重遺傳疾病的人群中調控和編碼突變之間的相互作用。
  • 為ML帶來拓撲學基礎,Nature子刊提出拓撲數據分析方法
    該數學家提出的理論已經被 Nature 子刊《Machine Intelligence》接收,該論文的作者表示,這種新方法可以稱為「拓撲數據分析(TDA)」。從數學理論的角度來理解並提升機器學習方法,這也是近來非常有潛力的研究方向。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內容類型Nature Food 是一本月刊在線期刊,發表關於食品主題的頂級原創研究、評論、評論和意見,自然科學、應用和社會科學中與食品相關的研究。為研究人員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關於優化和保護未來食品系統的廣泛證據和專家論述。
  • 【三軍大Nature子刊】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與腫瘤幹細胞...
    近日,該團隊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通過分析膠質母細胞瘤(一種最常見的腦原發性惡性腫瘤)瘤組織中M2型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發現這些巨噬細胞可以大量分泌一種叫做pleiotrophin(PTN)的蛋白,而膠質母細胞瘤的CSC存在大量它的受體PTPRZ1,二者結合能激活一系列信號通路,產生CSC並維持其惡性行為,促進腫瘤生長和進展,導致患者死亡率增高;特異性阻斷PTN/PTPRZ1相應通路,可以有效達到治療效果。
  • Nature子刊:教你零基礎開展微生物組數據分析和可視化
    共有四個模塊:標記基因/擴增子數據(Marker-gene Data Profiling, MDP)、宏基因組數據(Shotgun Data Profiling, SDP)、綜合公共數據(Projection to Public Data, PPD)、分類單元集富集分析(Taxon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TSEA)。
  • Nature子刊:「跳躍基因」或助長癌症
    Ting Wang和他的同事們發現,許多癌症都會過度增長並促進腫瘤生長,在這些癌症中「跳躍基因」就像是一種隱形的開關,這些神秘的開關可以迫使基因一直處於開啟狀態,即使它應該關閉。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你進行典型的基因組測序,尋找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你不會發現跳躍基因。
  • Nature子刊:生信分析揭示吸血蝙蝠為什麼能以血液作為唯一營養來源
    作者在普通吸血蝙蝠基因組中發現了MULE-MuDR轉座子的拷貝數比其他蝙蝠基因組高1.6到2.26倍。MULE-MuDR的高致突變能力在某些植物的進化中已被證明發揮了關鍵作用。此外,TE通常可能會導致基因組內的結構或功能變化,並改變其插入的基因的表觀遺傳調控。
  • 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人類蛋白質編碼區遺傳變異記錄 本周Nature封面研究
    登上本周《自然》雜誌封面的研究 Analysis of protein-coding genetic variation in 60,706 humans 被認為有助於從臨床發現與人類疾病相關的遺傳變異。
  • 中國貧富差距新特點:窮人太窮轉為富人太富
    將上述兩方面因素考慮在內,本文發現中國的貧富差距依然嚴峻,這種嚴峻性主要表現為三個特點。第一,由於「隱性收入」主要分布在富裕家庭,而且財產也主要由富裕家庭持有,因此貧富差距依然高企。第二,中國貧富差距的核心特徵快速地由窮人太窮轉變為富人太富。第三,貧富差距開始呈現出代際固化的特徵,富裕人群的子女通過繼承父輩的財富依然保持富裕,而貧窮人群子女則因為教育不公平等因素而依然處於社會底層。
  • 【澎湃新聞】Nature子刊:同濟大學高紹榮團隊建立大幅降低基因編輯...
    【澎湃新聞】Nature子刊:同濟大學高紹榮團隊建立大幅降低基因編輯模式動物嵌合率的新方法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2020-09-21
  • Nature子刊:CCR5基因再出新成果,CCR5編碼的LncRNA會促進愛滋病病毒的感染能力
    該研究發現發現對於CCR5-∆32等位基因純合個體全因死亡率增加21%。表明CCR5-∆32的純和突變是有害的。詳情點擊:賀建奎進行的基因編輯嬰兒,死亡率增加,預期壽命會縮短2019年6月17日,Nature 子刊 Nature Immunology 雜誌刊登了題為:CCR5AS lncRNA variation differentially regulates CCR5, influencing HIV disease outcome
  • 《Nature》子刊發表德國馬普斯新發現
    從上個世紀開始人們其實已經通過醫療的進步、公共醫療體系的改善以及社會經濟力量帶來的更好的生活條件,平均壽命獲得延伸。2020年11月23日《Nature》正式上線了一本專題子刊《Nature·Aging》,專注於抗衰老研究,上面刊登的頭篇文章就頗為重磅:來自德國馬普所的華人科學家Jiongming Lu博士,發現了一種能夠延長果蠅壽命百分之四十的物質。
  • Nature子刊:衰老相關線粒體基因突變導致代謝重塑,加速腸道腫瘤
    這項研究表明,年齡相關的線粒體DNA突變使得線粒體氧化磷酸化(OXPHOS)功能發生缺陷,導致細胞代謝改變,進而加速腸道腫瘤的發生。實際上,科學家們發現,在腫瘤細胞中,線粒體的OXPHOS功能在許多類型的腫瘤中均處於一種被下調的狀態。與此同時,OXPHOS系統中的缺陷也是許多人類衰老組織中的一個共同特徵。
  • Nature:20萬人基因數據揭露長壽大秘密!
    Nature:20萬人基因數據揭露長壽大秘密!Nature將這篇文章推在首頁在PLoS Biology發表的這項研究分析了215,000人的DNA,這是人類首次從宏觀層面上來分析基因在人類一代二代之間怎樣更迭的大型研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