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大數據精細定位,確定191個乳腺癌的靶基因!

2020-11-23 健康界

導 讀: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頭號惡性腫瘤,其發病率高、病因不明、早期症狀不清。2017年,多項研究通過已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尋找到150個乳腺癌相關的基因易感區段,但由於隨機採樣導致的抽樣誤差以及單核酸多態分子(SNP)之間複雜的連鎖不平衡,GWAS定位到通常只是致病位點的相關區域,其結果具有一定複雜性和不準確性。

基於以上研究,劍橋大學的Alison Dunning課題組1月8日於Nature Genetics發表工作,分析了乳腺癌組織聯合會(BCAC)中217,000多名受試者的基因組數據,通過精細定位技術(fine-mapping)在原先發現的150個易感基因區段中準確定義了191個風險基因,為臨床癌症風險評估提供可靠依據,同時為乳腺癌發生機制的研究指明新的方向!

首先,研究者對樣本進行基因分型,並使用多項式邏輯回歸來識別每個易感區段中獨立的乳腺癌關聯信號,在每個信號中定義可信的因果變異(CCV)。通過聯合關聯分析與計算機基因組特徵注釋,結合貝葉斯方法和PAINTOR,研究者定義了205個具有可信因果變體的獨立風險相關信號,並依據基因表達,染色質相互作用和功能注釋將其進行排序。

研究流程總結圖

在確定每個信號中潛在的因果變異後,研究者希望揭示其靶基因以及在DNA水平上的功能。其中,研究者發現與雌激素受體(ER)陽性乳腺癌的特徵變異,標記在ER陽性細胞上的開放活躍的基因調控區域,很大一部分與轉錄因子蛋白和調節因子的結合位點重疊。

另外,研究者還發現9種與ER陽性乳腺癌相關的重要靶基因編碼蛋白質,這些蛋白產物在雌激素信號傳導中發揮重要作用:CREBBP, EP300, ESR1, FOXI1, GATA3, MEF2B, MYC, NRIP1 和TCF7L2,其中CREBBP,EP300,ESR1,GATA3和MYC已被證明是癌症的驅動基因。

與ER陽性信號相反,研究者發現的ER陰性信號的基因組特徵較少(這受限於樣本數較少和可用的ChIP-Seq數據),但這同時也提示兩種乳腺癌的發展具有共同分子機制。據此,研究者確定了35個ER陰性乳腺癌的靶基因,其中,CASP8和MDM4已有相關的功能研究。

通過表型和顯著通路預測靶基因

最後,研究者們通過分析基因的分子功能、細胞組分和參與的生物學過程這樣一個「基因本體論(GO)」途徑來發現新的靶基因。值得注意的是,14%的靶基因與免疫系統途徑有關,在ER陰性的乳腺癌相關基因中這個比例達到19%,尤其是涉及T細胞活化、白細胞介素信號傳導、Toll樣受體級聯反應和I-κB激酶/NF-κB信號傳導等介導先天免疫系統活化和以及的過程。

這項研究通過精確定位技術,明確乳腺癌風險信號對應的基因突變,並定義了這些變異的靶基因。儘管大多數靶基因所對應的下遊通路機制基礎尚不清晰,但這對現有相關通路研究的方向作擴充和延伸,為乳腺癌易感性和發病機制等生物學研究奠定基礎,並為臨床作乳腺癌風險篩查提供強有力的證據!

參考文獻:

Laura Fachal. Fine-mapping of 150 breast cancer risk regions identifies 191 likely target genes. Nature Genetics. 08 Jan, 2020.

Michailidou, K. et al. Association analysis identifies 65 new breast cancer risk loci. Nature, 2017.

相關焦點

  • 大數據精細定位,確定191個乳腺癌的靶基因,458家科研...
    先前的研究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已經確定了150多個基因組區域中的乳腺癌風險變異,但潛在風險的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這項研究通過對近22萬的人群研究,發現了超過150個乳腺癌風險基因區域,涉及多達190個基因,而這些突變會增加個體患乳腺癌的風險。參與研究的科學家表示,這些發現有助於說明個體的DNA差異如何使一些女性比其她人更容易患上乳腺癌。
  • 近500個科研機構合作研究了21萬人 發現191個乳腺癌相關基因
    截至目前,乳腺癌因異質性等因素,其具體病因尚未完全清楚。所幸,隨著基因組大數據分析的發展,人類對乳腺癌等惡性腫瘤相關基因突變的認知愈漸增多。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已在150多個基因組區域發現與乳腺癌風險相關的基因變異。然而,這150多個基因區域裡僅有不到20個區域被詳細研究,驅動這些關聯的大多數變異和基因仍然是未知的。近日,《Nature Genetics》刊發了一篇有關乳腺癌靶基因精準定位的研究論文。
  • 乳腺癌風險相關突變區域的靶基因
    乳腺癌風險相關突變區域的靶基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9 14:51:16 英國劍橋大學Alison M.Dunning、美國哈佛大學陳增熙公共衛生學院Peter Kraft等研究人員合作對150個乳腺癌危險區域進行了精細定位,從而確定了191個可能的靶基因。該項研究成果於2020年1月7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遺傳學》上。 研究人員表示,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已在150多個基因組區域中發現了乳腺癌的風險變異體,但潛在的風險機制仍然未知。將關聯分析與計算機基因組特徵注釋相結合可用來探索這些區域。
  • Nature子刊 | 國際合作揭開陰陽1蛋白與乳腺癌生長及耐藥的關係
    Nature子刊 | 國際合作揭開陰陽1蛋白與乳腺癌生長及耐藥的關係
  • Nature子刊:是窮是富與基因有關?大數據分析發現149個與收入相關...
    Nature子刊:是窮是富與基因有關?大數據分析發現149個與收入相關基因位點 2020-10-17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子刊報導中國乳腺癌基因組圖譜
    腫瘤標本經初步病理驗證、製備後轉入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進行標準流程的測序及後續的數據分析。 研究人員將納入的乳腺癌患者人為分成三個組,其中隊列 1 新輔助放化療的局部晚期患者,隊列 2 為手術治療的早期患者,隊列 3 為解救治療的晚期患者。
  • Nature子刊:「跳躍基因」或助長癌症
    難以確定的「跳躍基因」在漫長的人類進化過程中,「跳躍基因」被隨機整合到人體的基因組中,據不完全統計哺乳動物體內一般卻含有幾十萬數量的跳躍基因DNA。由於跳躍基因並不等同於突變,它們不能被傳統的癌症基因組測序所識別,所以人們很難判斷「跳躍基因」的存在,或者是出現的時間和地點。
  • Nature子刊報導中國乳腺癌基因組圖譜
    腫瘤標本經初步病理驗證、製備後轉入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進行標準流程的測序及後續的數據分析。 研究人員將納入的乳腺癌患者人為分成三個組,其中隊列 1 新輔助放化療的局部晚期患者,隊列 2 為手術治療的早期患者,隊列 3 為解救治療的晚期患者。
  • Science子刊:詳解阿司匹林殺死乳腺癌幹細胞的機制,有望用於乳腺癌...
    已有多種嘗試確定選擇性靶向CSC的藥物,然而,大多數此類藥物由於它們較高的全身性毒性而遭遇失敗。蛋白SMAR1屬於一小類基質附著區域結合蛋白(MARBP),MARBP通過招募共激活物(coactivator)或共抑制物(corepressor)複合體到DNA上作為轉錄調節劑發揮作用,在細胞核組裝、組織分化和器官發生方面都產生影響。
  • 《科學》子刊:詳解阿司匹林殺死乳腺癌幹細胞的機制
    已有多種嘗試確定選擇性靶向CSC的藥物,然而,大多數此類藥物由於較高的全身性毒性而失敗。 蛋白SMAR1屬於一小類基質附著區域結合蛋白(MARBP),MARBP通過招募共激活物(coactivator)或共抑制物(corepressor)複合體到DNA上作為轉錄調節劑發揮作用,在細胞核組裝、組織分化和器官發生方面都產生影響。
  • 又雙叒登Nature子刊!四鏈DNA結構首次在乳腺癌細胞中發現
    研究人員發現,G-四鏈體在這些CNAs中很常見,尤其是在轉錄和驅動腫瘤生長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基因和遺傳區域中。 雖然我們經常認為乳腺癌是一種疾病,但研究發現乳腺癌至少有11種已知亞型,每種亞型對不同的藥物可能有不同的反應。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每種乳腺癌亞型都有不同的G-四鏈體模式。
  • 新發現32個乳腺癌相關基因位點!提升風險預測能力
    《自然》旗下子刊Nature Genetics上近日發表了一項關於乳腺癌的新研究。由200多位研究人員組成的一支跨國團隊,根據總共26.6萬名女性的基因數據,在人類基因組上找到了與乳腺癌患病風險有關的32個新位點。並且,研究結果首次將這些風險因素與乳腺癌的多種具體亞型關聯了起來。
  • 乳腺癌發現新靶點,與25%死亡相關的三陰性患者添生機
    科學家發現新靶點,乳腺癌擴散、轉移有望得到遏制。冷泉港實驗室(GSHL)科學家們近期發現了一種 RNA 調控基因片段,可能與乳腺癌的擴散相關。研究人員在動物實驗中敲掉了這一靶向 RNA,減少了腫瘤的轉移性生長。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 Nature 子刊上。
  • 昆明動物所揭示去泛素化酶BAP1促進乳腺癌生長和轉移的機制
    BAP1還和KLF5、HCF1等蛋白形成一個轉錄複合物,結合到下遊靶基因如p27的啟動子抑制其轉錄,從而促進細胞周期進展和細胞增殖。敲低BAP1或者KLF5表達都會抑制三陰性乳腺癌細胞在裸鼠體內生長和肺轉移。
  • 研究人員確定了與乳腺癌相關的110個基因
    現在,我們也知道其他基因突變與乳腺癌有關,包括PALB2,TP53,PTEN和BRIP1基因的突變。英國倫敦癌症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聯合了110個乳腺癌風險較高的基因。為了進行這項研究,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名為Capture Hi-C的新型高通量遺傳分析技術,通過繪圖分析來觀察以前與乳腺癌風險相關的63個人類基因組區域。
  • 「Nature子刊」基因生物標記物可快速準確預測肝毒性和潛在的肝癌
    該研究確定了一種生物標誌物基因特徵,該特徵暴露後24小時具有潛在的肝毒性。這些研究需要成千上萬隻小鼠或大鼠,並且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照顧動物,收集樣本並分析數據。Madak-Erdogan和她的同事分析了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維護的大型資料庫中的信息。他們與美國國家超級計算機應用中心(NCSA)的科學家合作,使用機器學習方法來識別信使RNA中的基因生物標記,以預測肝毒性。
  • Nature子刊:重編程巨噬細胞,或助力癌症早期篩查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早期發現癌症是成功治療癌症的關鍵。我們知道,隨著腫瘤的生長,它們的一小部分DNA會脫落並漂浮在血液中,也就是現在熱門的「循環腫瘤DNA」。從理論上來說,簡單抽血應該能夠檢測到癌變的跡象。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2019年2月24日,Nature官網正式上線了一個新子刊:Nature Food。這是一本在線期刊,將於2020年1月正式啟動。
  • Nature子刊:每20名女性中就有1名患有乳腺癌,該如何預防?
    降低乳腺癌發病率可能需要採取以人群為基礎,減少可改變的風險因素的接觸,以及採取精準預防的辦法,確定風險增加的婦女並針對她們採取具體幹預措施,如降低風險的藥物。然而,增加發病率的主要是ER陽性乳腺癌,遺傳和非遺傳風險因素都會影響乳腺癌的發展。乳腺癌的兩大風險因素◆ 最常見的突變:BRCA1或BRCA21866年,某些家庭中乳腺癌的高發病率首次被發現,然而,最常見的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被發現。
  • Nature 中文摘要 2 June 2016
    對存在於外顯子、內含子和基因間區域所有種類體細胞突變的分析完善了癌症基因庫和突變過程,並且為全面闡述乳腺癌的體細胞遺傳基礎做出了貢獻。全局蛋白質組學數據確定一個除了在基底簇和管腔簇外,還在間質富集的蛋白群,而磷酸化蛋白質組通路分析鑑定出一個在mRNA水平無法鑑定的G蛋白偶聯受體簇。除了ERBB2之外,其他擴增子相關的高度磷酸化激酶也被鑑定,其中包括CDK12,PAK1,PTK2,RIPK2和TLK2。我們報導乳腺癌的蛋白質組學分析闡明體細胞突變功能性結果,縮小了大的缺失區域和擴增區域內候選驅動基因的範圍,並鑑定治療性靶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