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性暈厥有新指標!Circulation子刊刊發阜外醫院姚焰團隊研究

2020-12-08 健康界

血管迷走性暈厥是臨床最常見的暈厥類型,以短暫性意識喪失伴血壓、心率下降為特點,可見於各個年齡段患者。

血管迷走性暈厥的診斷一直是臨床難點,既往通常以直立傾斜試驗作為輔助診斷,但是由於其敏感度、特異度均欠佳,且臨床應用不普及,目前指南不再推薦直立傾斜試驗作為輔助診斷,而主要以病史特點作為診斷依據,從而造成相當一部分患者診斷困難。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姚焰團隊首次通過心率減速力定量評估並證實了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中異常的心臟副交感張力在無症狀期仍然持續,且首次提出心率減速力值≥7.5 ms可鑑別此類暈厥患者,尤其是直立傾斜試驗陰性的患者。

該研究發表於Circulation心律失常和電生理子刊。

心率減速力由Bauer等首次引入,通過相位整序信號平均技術(PRSA)定量評估心臟副交感張力,通過Holter採集心電信號並經數據平臺分析計算,應用便捷。

該研究連續納入161例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平均年齡(43±15)歲,62例為男性;以65例年齡、性別相匹配的健康人群為對照。

研究發現,血管迷走性暈厥組患者心率減速力值顯著高於對照組[(9.6 ± 3.3) ms vs. (6.5 ± 2.0) ms,P<0.001]且日間心率減速力顯著差異[(8.9 ± 3.1) ms vs. (5.8 ± 2.0) ms,P<0.001]。

而且,心率減速力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均顯著高於同性別對照組。

研究還發現,心率減速力值在直立傾斜試驗陽性和陰性的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中無顯著差異。

進一步分析可見,心率減速力預測暈厥的最佳截點為7.12 ms(敏感度77.6%,特異度80%, AUC 0.809),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心率減速力截點分別為7.45 ms和6.71 ms。

近年來,姚焰團隊在血管迷走性暈厥幹預療法領域不斷開拓創新,團隊創新性地應用射頻導管消融治療血管迷走性暈厥,研究成果先後發表於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JAHA、Heart Rhythm等專業頂尖期刊,為血管迷走性暈厥的神經消融治療做出了重要貢獻。

來源:

[1]Zheng LH, Sun W, Liu SY, et al.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ardiac Deceleration Capacity in Vasovagal Syncope.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20, 13: e008659.DOI: 10.1161/CIRCEP.120.008659.

[2] Hu F, Zheng LH, Liang EP, et al. Right anterior ganglionated plexus: The primary target of cardioneuroablation? Heart Rhythm, 2019, 16(10): 1545-1551. DOI: 10.1016/j.hrthm.2019.07.018.

[3]Sun W, Zheng LH, Qiao Y, et al. Catheter Ablation as Treatment for Vasovagal Syncope: Long-term Outcome of Endocardial Autonomic Modification of the Left Atrium. J Am Heart Assoc, 2016, 5: e003471.

[4]Yao Y, Shi R, Wong T, et al. Endocardial autonomic denervation of the left atrium to treat vasovagal syncope: an early experience in humans.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2, 5: 279–286.

本文轉載自中國循環雜誌,作者循環


相關焦點

  • 兒童暈厥是怎麼回事?自主神經介導性暈厥較為常見
    下面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兒童暈厥。暈厥是指由於大腦短暫的供血不足所致的一過性意識喪失,常伴有肌張力減低或喪失而不能維持自主體位,具有起病迅速、持續時間短暫、可自行恢復的特點。暈厥為兒童時期常見急症,國內資料顯示20-30%的5-18歲兒童至少經歷過1次暈厥,女孩發生率高於男孩。
  • 燕化醫院聯合阜外醫院打造心臟中心
    日前,由燕化醫院心血管內科、介入科、普外科等專科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專家團隊共同打造的北京燕化醫院心臟中心正式成立。中心成立後將長期與阜外醫院專家團隊合作,得到阜外專家團隊在學科發展幫扶、人才梯隊培養、專業教學培訓、學術科研支持等技術學術方面支持。
  • 心臟自主神經評價有六大手段!阜外醫院賈玉和等文章
    心率減速力研究顯示,心率減速力可作為評估心臟迷走神經活動的指標之一,心率減速力較低是心肌梗死患者猝死和全因死亡的較強預測指標,優於左心室射血分數和正常RR間期的標準差。另外,心率減速力較低,預示房顫射頻消融術後復發率較低。
  • 預測肺動脈高壓患者預後有新指標!上海市肺科醫院研究 - 瀟湘名醫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是一種自然預後較差的肺動脈高壓。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研究人員在本刊發文報告,對於此類患者,有創右心導管測得的平均右心房壓和無創心肺運動試驗中的二氧化碳通氣當量(VE/VCO2)斜率可很好地預測其預後,兩者聯合預測價值更高。研究者指出,在臨床工作中,一旦發現這兩項指標均升高的患者,需加以警惕。
  • JAMA子刊:中國1/4中青年人患高血壓!阜外團隊分析90萬人數據發現...
    不是玩繞口令啊,而是各路研究都說高血壓實在很危險,單單是2020年下半年,就有什麼「45歲前血壓高,死亡風險翻倍飆」,「年輕人血壓正常也危險」之類的論文,嚇得奇點糕都趕緊買了個血壓計常規自測。而如果不像奇點糕一樣重視健康,大大咧咧意識不到高血壓的風險,可能就會有大麻煩了。
  • 清華魏飛團隊在《自然》子刊發文 一維納米材料的光學可視化取得...
    清華魏飛團隊在《自然》子刊發文 一維納米材料的光學可視化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新聞網4月22日電(通訊員 張 強)4月16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團隊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表論文,報導了通過在單根超長碳納米管上沉積二氧化鈦納米顆粒
  •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完成首例「人工心臟」植入術
    5月24日,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成功開展一例達到國際水平的「人工心臟」植入術。中國工程院院士、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總院長、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教授主刀,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知名專家程兆雲教授擔任助手,為一名39歲的重症急診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人工心臟」。
  • 《自然》子刊稱獲得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原標題:《自然》子刊稱獲得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及其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後其技術的可重複性受到不斷質疑一事再傳新消息:元月19日,《自然-生物技術》聲明獲得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新數據
  • Nature 子刊重磅:騰訊與鍾南山團隊發布新冠危重症 AI 預測模型 Cox
    這項成果已在2020年7月15日發布於國際頂級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該研究項目中,聯合研究團隊首先結合 Cox 生存分析算法與 LASSO 算法,對來自全國 575 家醫院的 1590 名患者的脫敏入院數據進行了分析建模,並從中確定了 10 項能很好預測重症風險的患者特徵,即年齡、是否氣促、是否有惡性腫瘤病史、是否有慢性肺阻、合併症數量、是否有 X 光平片異常、血液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例、血液乳酸脫氫酶含量、血液直接膽紅素含量、血液肌酸激酶含量。
  • 12月12日、26日「阜外日」 來以嶺醫院看北京知名心血管病專家...
    河北以嶺醫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聯合,在以嶺醫院開設了「阜外日」活動,由阜外醫院選派知名心律失常專家每月定期在以嶺醫院出診、查房、手術。12月12日「阜外日」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醫師張競濤教授,12月26日「阜外日」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醫師鄢定紅教授,將來到河北以嶺醫院出診,給有心血管問題的朋友們做相關健康指導。
  • 美國科學院院刊刊發中科院海洋所軟體動物發育演化研究新進展
    圖為笠貝和石鱉Hox表達模式12月23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刊發中科院海洋所劉保忠課題組題為「Dorsoventral decoupling of Hox gene expression underpins the diversification
  • 阜外張偉麗團隊首次揭示血管衰老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進展新機制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是心腦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腦卒中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闡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病理生理機制,尋找可幹預和治療的新靶點一直是國內外心血管領域的熱點和難點。
  • Nature子刊刊發中科院海洋所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中科院海洋所大洋巖石圈與地幔動力學課題組關於利用Mo同位素體系示蹤俯衝帶流體性質最新成果,對理解島弧巖漿作用、地幔楔氧逸度及研究殼幔循環作用具有重要意義。陳碩博士為文章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
  • 【澎湃新聞】Nature子刊:同濟大學高紹榮團隊建立大幅降低基因編輯...
    【澎湃新聞】Nature子刊:同濟大學高紹榮團隊建立大幅降低基因編輯模式動物嵌合率的新方法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2020-09-21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黃維院士團隊兩項成果登上《自然》子刊。其一是黃維院士、陳永華教授團隊和吉林大學集成光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立軍教授合作,在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級別論文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網絡截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4日16時20分訊(記者 馮茴花)今(4)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重大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任宏教授和蔡偉光副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多位研究者共同完成的論文「Dilution effect of the building area on energy
  • 北京最好的醫院有哪些 北京看病最新指南!
    2、北醫三院呼吸科   北京大學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和肺部疑難疾病診治在我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承擔了多項國家科研項目,學術地位頗高。還成立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癌、睡眠呼吸疾病等專業門診和患者俱樂部。
  • 阜外醫院宋雷等Heart雜誌...
    近年來的一些研究表明,NT-proBNP在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評估和治療中也有重要作用。2019年,阜外醫院宋雷、袁晉青等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提示,NT-proBNP可用來對冠脈三支病變患者進行危險分層,指導治療決策的制定。
  • 數坤科技助力醫療AI臨床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與數坤科技合作,開展人工智慧在頭頸CTA血管重建的應用價值研究,研究成果在全球頂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這標誌著我國頭頸血管外科AI技術領域研究和臨床應用取得了新突破。
  • 剛治好房性心律失常,又來室性,禍不單行是為何?
    作者:林高峰 單位:北京醫院心血管內科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回顧既往史及家族史,入院前患者曾有2次先兆暈厥發作(原因不明),近期無發熱、胸痛等症狀,親屬中也沒有心臟性猝死(SCD)案例。超聲心動結果提示,左室射血分數(LVEF)在正常水平,左心室容積正常,左心房中度擴大。入院前,患者長期口服索他洛爾(40mg,1日2次)改善症狀,並服用阿哌沙班(5mg,1日2次)進行抗凝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