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坤科技助力醫療AI臨床研究取得新突破

2020-12-05 財經網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與數坤科技合作,開展人工智慧在頭頸CTA血管重建的應用價值研究,研究成果在全球頂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這標誌著我國頭頸血管外科AI技術領域研究和臨床應用取得了新突破。

據悉,「AI+醫療」是將目前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醫學影像診斷中,幫助醫生診斷患者病情的人工智慧具體應用場景。借著疫情因素的影響與推動,目前這種應用在我國醫療領域已經廣泛應用。

醫學影像 AI 是知識密集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我國在相關研究領域取得突破。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盧潔教授團隊聯合國內醫療AI企業數坤科技合作,開展人工智慧在頭頸CTA血管重建的應用價值研究,研究成果在全球頂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利用3D卷積神經網絡設計開發一個可實現頭頸CTA血管分割的後處理系統,自動完成頭頸CTA血管重建,通過人工智慧AI自動去骨,在提高精準度的同時,避免二次掃描,降低患者輻射劑量。

這是目前國內首個針對頭頸血管分割提取的大規模研究,研究結果不僅體現了卷積神經網絡在醫學圖像後處理的應用優勢,更反映了 AI 在臨床的應用價值和潛力。此項研究將目光聚焦於「AI技術+臨床需求」的結合,為我國乃至全球近億腦血管病患者的診療服務提升,開啟了優化空間。其巨大的臨床價值也得到全球專家認可,真正推動了 AI 技術紮根臨床、服務臨床。

該研究顯示,自2019年以來,AI技術投入宣武醫院使用,該系統將圖像的平均後處理縮短了3倍以上,使用5個月之後,醫院投入相關工作的醫生也從3人縮減至1人。患者接受頭頸CTA檢查,有了AI 技術的協助,只需完成一次掃描,身心壓力得以減小。

「對於病情危急的急性腦卒中患者而言,AI 節約出的時間,或許是生命的綠燈。這個價值是巨大的,可以為患者造福。」 數坤科技CEO馬春娥介紹,目前,基於該研究特別研發的頭頸CTA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已規模應用於100家醫院臨床中。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成熟,「人工智慧 + 醫學影像」為解決當前中國醫學影像面臨的難題提供了一種新思路。AI的使用不僅能減輕醫生的工作負荷,更能為患者帶來了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因此,其也被業內認為是最有可能率先實現商業化的人工智慧醫療領域。「AI+醫療」正在成為一種全新的醫療領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市場前景廣闊,有待深入挖掘。

【廣告】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編輯:heping

關鍵字:

相關焦點

  • 數坤心血管AI三類證獲批,AI醫療產業化迎來拐點
    11月11日,記者從數坤科技獲悉,數坤冠脈CT造影圖像血管狹窄輔助分診軟體(「數坤心血管AI」),正式獲批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三類證,這同時是心臟冠脈狹窄AI領域的首張醫療器械註冊證根據2017年9月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新版《醫療器械分類目錄》中對診斷功能軟體的界定,國內醫療AI現如今「持證才能上崗」。數坤心血管AI於2019年便作為國內唯一心血管影像AI進入了三類證創新通道,如今正式獲批。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疾病,致病致死率居首位。在我國,約1/5的居民患有心血管疾病,這意味著每個家庭均可能有一位心血管疾病患者。
  • 2018人工智慧醫療盤點:科研突破 巨頭髮力 產業聯合 資本依舊
    2018年,醫療人工智慧依舊熱度不減,而貝殼社作為行業的見證者和推動者,也見證者行業的驚喜和蛻變。這一年,醫療人工智慧取得了哪些科研技術突破,產品的應用落地又解決了哪些痛點,資本凜冬下,醫療人工智慧市場融資情況究竟又是怎樣一番面貌?踩著2018年的尾巴,我們從科研、產業、融資三大角度,全面復盤這一年醫療人工智慧的重大事件。
  • 數坤科技劉建:醫院會為怎樣的影像AI產品買單?丨公開課回顧
    ,做客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公開課,以「醫療影像AI的應用價值探討」為題,對影像AI的商業化背景、數坤科技的布局情況、以及行業的未來發展路徑做了解析。以下為劉建演講全文內容,雷鋒網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今天介紹的內容是醫療影像AI應用價值,副標題是影中萬象,數蘊乾坤,影像學包含了整個臨床醫學的所有內容和學科,最終將臨床內容數據化,因此在影像學內蘊藏著很多數據。
  • AI+醫療「最佳掘金案例」榜單出爐,致敬寒冬中的「持炬者」
    今年的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上,依圖醫療再次進行自我革新,發布了最新的care.ai多組學智能科研平臺。相較於市面上大部分單純基於醫學影像既有低維特徵提取、綜合、分析的科研平臺,care.ai多組學智能科研平臺創造性的引入「多組學」概念,將深度學習技術前置於高維信息提取過程,協助醫學專家探索更高維的醫學信息世界,將「小樣本亦大數據」的科研夢想變為現實;同時,將影像、文本、基因、病理等多模態信息引入科研流程,貼近科研需求,為科學研究提供全面且完善的AI助力。
  • 內地與香港醫療團隊合作取得心臟病微創治療新突破
    內地與香港醫療團隊合作取得心臟病微創治療新突破 2018-10-06:新華網 參與互動    內地與香港醫療團隊合作取得心臟病微創治療新突破  新華社香港10月6日電
  • 太美醫療科技助力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建設 智能臨床試驗平臺(GCP...
    助力臨床試驗機構的信息化建設,是太美醫療科技打造生命科學產業數位化運營平臺的重要一環。眾所周知,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是藥物研發的最前線,也是確保臨床研究質量、維護受試者權益的最重要保障。要想實現藥物臨床試驗全流程的信息化和數位化,機構信息化建設不可或缺。
  • 行業頂會連發兩篇論文,華為雲醫療AI新突破
    近日,第23屆醫學圖像計算和計算機輔助介入國際會議(The 23th Medical Image Computing Computer Assisted Intervention,MICCAI 2020)論文錄用結果公布,華為雲醫療AI團隊的2篇科研成果被收錄,在醫學圖像邊緣分割領域實現了人工智慧技術的新突破。
  • MICCAI 2020 深睿醫療8篇高新科研成果呈現醫療影像領域新突破
    鑽堅研微 磨礪以須今年被收錄的一篇題目為「Revisiting 3D Context Modeling with Supervised Pre-training for Universal Lesion Detection in CT Slices」的論文,是繼被MICCAI 2019收錄的一篇科研成果基礎上,又進一步在病灶檢測算法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 全球醫療AI界首個雙盲RCT試驗成功,AI醫學臨床價值突破顯現
    在醫療AI領域,全球發布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目前有且僅有5個,這其中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個,是來自四川省人民醫院和哈佛醫學院於2019年2月發表在國際前沿期刊《GUT》【IF=17.06】上的一篇關於中國內窺鏡影像輔助診斷企業Wision A.I.的計算機輔助結腸鏡檢出息肉和腺瘤的隨機對照研究論文
  • 5G智慧醫療助力臨床醫學發展
    11月19日,5G醫療健康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博士後學術交流活動在京舉辦。本次活動由北京市人社局主辦,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承辦,旨在支持博士後專業人才培養、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長都陽出席會議並與參會嘉賓一同為神經遺傳代謝病轉化研究博士後培養基地及中關村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揭牌。
  • MICCAI 2020 | 深睿醫療8篇高新科研成果呈現醫療影像領域新突破
    鑽堅研微 磨礪以須今年被收錄的一篇題目為「Revisiting 3D Context Modeling with Supervised Pre-training for Universal Lesion Detection in CT Slices」的論文,是繼被MICCAI 2019收錄的一篇科研成果基礎上,又進一步在病灶檢測算法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 推想科技醫療AI緊急馳援義大利 彰顯中國人工智慧醫療創新科技力量
    在此次疫情中,雖然該醫院並非新冠肺炎的定點治療醫院,但是承擔了更多的快速篩查新冠肺炎高度疑似患者,避免院內交叉感染的職責。在目前義大利疫情高發的情況下,篩查預警工作亦是義大利政府戰疫情工作的重中之重。推想科技歐洲分部負責人孫一鵬帶領團隊緊急調配產品和人員,從法蘭克福驅車前往羅馬,在義大利最危險的時刻,推想人義無反顧地向著抗疫一線「逆行」,著急,害怕、緊張、焦慮,萬般滋味在心頭。
  • 現在ai突破基礎研究平臺的難度還有點大
    聽到最多的就是醫療、教育、製造業。我沒有從事該行業,做不了深入研究,不敢瞎說。只說說大的方向吧。醫療行業的人工智慧肯定是基於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深度學習和仿真模擬實驗,來形成醫學的疾病診斷、治療、康復等系統。可以嘗試企業通過科研平臺基於學術界新的突破性技術,進行開發。用人工智慧技術輔助醫院進行基礎性的病理診斷、口腔診斷、放射診斷等,以及輔助診斷口腔等的輔助性器官和手術。
  • 醫療新基建浪潮下,我們為何看好這些醫療 AI 公司?
    科亞醫療表示,醫療新基建就是一個以醫療大數據平臺和新一代醫療信息網絡為基礎、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推動力的智慧醫療建設過程。而在「新基建」的影響下,未來醫療AI行業將更加注重下面三個層面:一、產品的臨床價值:醫療AI技術的核心目的是服務臨床,所以產品在臨床全流程應用中的臨床價值將成為檢驗產品價值的重要原則。
  • 7月,來世界人工智慧雲端峰會,看依圖醫療的「乘風破浪」
    作為上海本土人工智慧獨角獸,依圖已是連續3年參加世界人工智慧大會,care.ai全棧式AI解決方案也再度亮相,其在臨床診療、健康管理、疫情防控、醫藥研發、城市數據平臺建設、公共衛生決策支持等多個領域的進展受到關注。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30期:防止先進技術外洩,日本將醫療...
    該戰略聯盟旨在聚集天津市生命科學及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資源,突破產業發展核心技術,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助力並引領生命科學及醫療器械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產業的快速發展。海南降低藥品註冊與醫療器械產品註冊收費標準30%近日,海南省發改委、海南省財政廳聯合印發通知,決定降低海南省藥品註冊與醫療器械產品註冊收費標準,自6月1日起施行。
  • 中國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藥物研究取得突破
    原標題:中國晚期胃癌小分子靶向藥物研究取得突破  新華網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胡浩)據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網站13日消息,中國自主研製的用於治療晚期胃癌的小分子靶向藥物「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批准上市,這是中國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在腫瘤治療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 中國專家學者取得基因編輯治療研究創新突破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供圖中國專家學者取得基因編輯治療研究創新突破 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有望重獲光明中新網上海1月12日電 (記者 陳靜)病毒性角膜炎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症,該病癒後易復發,並成為導致感染性失明的主要原因。該病既無疫苗可用,也無藥物可根治的現狀困擾著醫生和患者。
  • 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五年規劃發布 這些臨床專科將受益
    目前,分3個批次共布局建設了32家中心,形成了聯合260個地級以上城市的2100餘家醫療機構的協同創新網絡;建成60餘個大型生物樣本庫、資料庫和143個臨床研究隊列,覆蓋人群706.05萬人次,涉及60餘個病種;自主或參與制定診治指南規範151項(其中9項納入國際指南)、制定國家標準42個;取得重大新藥、醫療器械等科技成果專利254項,其中國際專利4項,實現專利轉移轉化9項;共完成了248項藥物臨床評價
  • 醫渡科技在香港掛牌上市,「綠色醫療」初心持續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成立於2014年的醫渡科技,提供基於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的醫療解決方案,向醫療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包括醫院、製藥、生物技術及醫療設備公司、研究機構、保險公司、醫生和患者,以及監管機構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服務並與之開展合作。成立之初,醫渡科技就直擊行業痛點,希望通過技術提高醫療效率、降低成本,打造新型的「綠色醫療」,即讓醫療更可及、精準、價值導向,惠及更多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