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學者取得基因編輯治療研究創新突破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洪佳旭和蔡宇伽接受記者採訪。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供圖

中國專家學者取得基因編輯治療研究創新突破 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有望重獲光明

中新網上海1月12日電 (記者 陳靜)病毒性角膜炎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症,該病癒後易復發,並成為導致感染性失明的主要原因。該病既無疫苗可用,也無藥物可根治的現狀困擾著醫生和患者。

記者12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專家洪佳旭和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攜手獲得突破性的新成果。他們率先發明了基因治療遞送載體,融合了基因編輯和遞送技術。該項被命名為HELP的治療技術,在通過切割病毒的基因組、使其降解的同時,還可以清除三叉神經節內潛伏的病毒,從而根治病毒性角膜炎。

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角膜病學組組長、山東省眼科醫院院長史偉雲教授認為,該項技術為病毒性角膜炎的根治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洪佳旭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目前,治療病毒性角膜炎的傳統藥物,如阿昔洛韋等,或者角膜移植,都只能暫時抑制皰疹病毒,但不能從體內清除病毒基因組。相關病毒會沿逆行方向通過眼神經到達三叉神經節。在那裡,它們建立了一個病毒貯庫,一旦重新激活,疾病便會復發和惡化。長期以來,直接降解病毒的基因組,從根源上「剔」除潛伏的病毒,是專家學者們努力探討的問題。

據了解,中國學者在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和《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發表。HELP技術解決了基因編輯治療的最大技術「瓶頸」——遞送技術,有望打通基因編輯體內治療的「最後一公裡」。同時,這項新技術靶向病毒的基因組,不改變人的基因,安全性好,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脫靶風險,並避免免疫反應。蔡宇伽透露,利用HELP技術,小鼠感染模型上的病毒複製得到有效阻止,同時將潛藏在神經節的病毒庫清除。研究團隊方面期待這種全新療法能夠幫助難治性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重獲光明。

特邀評論員、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袁進教授對記者指出,將基因編輯運用於病毒性角膜炎治療,在動物體內實現對潛伏在三叉神經節內病毒的清除,是從「0」到「1」的創新突破。

目前,很多種與人類健康相關的病毒感染尚無藥可治,甚至沒有疫苗可用。HBV、HPV等病毒雖然有疫苗可用,但一旦感染仍然沒有藥物可以實現根治。袁進表示,HELP作為一種新的具有臨床潛力的抗病毒療法,將助力體內基因編輯治療時代的真正到來,為無藥可治、有藥難治的遺傳性及感染性疾病等患者帶來新希望。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是國家衛健委所屬唯一一所三級甲等眼耳鼻喉專科醫院。該院院長周行濤表示,醫院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努力攻克疑難雜症。據了解,該院約70%的患者來自上海以外的全國各地,疑難雜症患者佔比高。目前,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倫理委員會的論證及許可下,洪佳旭團隊正主持開展相關臨床應用研究,未來或將應用拓展至其他遺傳性眼科疾病的治療上。(完)

相關焦點

  • 基因治療「從0到1」實現創新突破!全新療法破解基因編輯遞送瓶頸
    記者12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專家洪佳旭和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攜手獲得突破性的新成果。他們率先發明了基因治療遞送載體,融合了基因編輯和遞送技術。該項被命名為HELP的治療技術,在通過切割病毒的基因組、使其降解的同時,還可以清除三叉神經節內潛伏的病毒,從而根治病毒性角膜炎。
  • 上海專家學者獲基因編輯治療新突破 刊發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洪佳旭副主任醫師的通力合作在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突破。相關成果和操作技術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和《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 )雜誌上接連發表。
  • 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病毒性角膜炎復發這一臨床難題有望...
    央廣網上海1月12日消息(記者楊靜)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今天(12日)透露,通過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洪佳旭副主任醫師的通力合作,在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和操作技術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 和《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接連發表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治療惡性腫瘤取得重大突破 活體動物上徹底摧毀...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治療惡性腫瘤取得重大突破 活體動物上徹底摧毀癌細胞  Emma Chou • 2020-11-19
  • 中山大學程度副教授團隊在多功能基因編輯納米載體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山大學程度副教授研究組,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他們在多功能基因編輯納米載體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突破。基因編輯技術是新興的基因治療策略,具有簡便易行和低成本的優勢,在基礎研究和臨床治療上都展現出非凡的前景。目前,採用病毒載體傳輸基因編輯元件(編碼CRISPR-Cas9/sgRNA的DNA或mRNA序列)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仍面臨如何提高基因編輯特異性和多功能性的挑戰。
  • 基因編輯治療愛滋病,向「治癒」又邁出一步
    9月11日,鄧宏魁等國內多名生命科學、醫學學者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新研究顯示:利用CRISPR/Cas9技術,科學家對人造血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基因編輯後的幹細胞在動物模型中可長期穩定重建造血系統,並且其產生的外周血細胞具有抵禦愛滋和白血病能力。「中國科研人員首次完成了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消息一出,即刻登上熱搜,引發社會關注。
  • 中國科研團隊在腫瘤治療上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武漢科技大學張同存教授團隊「CAR-T細胞負載溶瘤病毒治療實體腫瘤項目」,在腫瘤治療上取得重大突破,將有望提升10倍以上的療效。它是通過對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T進行基因改造,即從人體血液中提取T細胞,應用基因工程技術將其變身為能識別並消滅腫瘤的CAR-T細胞,再將其輸入患者體內。
  • 基因編輯嬰兒面臨風險有多大?聽聽青島專家怎麼說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消息一出,輿論譁然。隨著時間的發酵,一些問題也浮出水面:基因編輯會打開怎樣的「潘多拉魔盒」?真的會對某些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治療有效嗎?它面臨的風險到底有多大?
  • 首個基於類病毒-mRNA技術的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臨床前研究
    在一次哈佛-波士頓學者的學術活動上,基因編輯與病毒學背景的蔡宇伽教授遇見了研究角膜病的臨床醫生洪佳旭。雙方經過交流後,發現兩人不謀而合都在進行病毒性角膜炎的基因編輯治療探索。彼時,蔡宇伽正為臨床樣品發愁,且對於該技術將來能否應用到臨床並不確信、對於臨床上如何給藥也沒有答案;而洪佳旭則苦惱沒有合適的基因編輯遞送系統,所使用的AAV在動物上沒有實現治療效果。
  • ...因病毒性角膜炎失明,上海專家獲基因編輯重大突破刊於頂級期刊
    就在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洪佳旭副主任醫師通力合作在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和操作技術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自然-生物技術》發表。據悉,HSV根據抗原特性不同可分為HSV-1、HSV-2兩種血清型。HSV-1的感染可引起多種疾病。
  • 對話基因編輯大牛劉如謙博士:治療人類患者,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在近日舉辦的2020年藥明康德全球論壇上,藥明生物執行長陳智勝博士與全球基因編輯領域的頂尖學者劉如謙(David Liu)博士進行了一場垂直對話,專家們分享的各種精彩觀點也讓在座聽眾上了生動的一課。劉如謙博士首先和與會聽眾一道回顧了基因編輯的發展。
  • 基因治療「從0到1」實現創新突破 病毒性角膜炎有望通過HELP療法...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 )雜誌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洪佳旭副主任醫師在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此前,他們的通力合作已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發表。
  • 年終盤點:2020年神經科學基因治療和基因編輯十大研究突破
    Nature medicine—基因治療X連鎖色素性視網膜炎初現曙光!!!Nature medicine—基因編輯治療疾病初現曙光!!38、神經科學Epigenetics研究群;39、神經科學神經介入和靜脈溶栓亞群;40、神經科學計算神經科學亞群;41、神經科學基因治療交流群;42、神經科學細胞治療交流群;43、神經科學納米藥物治療交流群;44、神經科學中醫藥治療交流群;45、神經科學免疫調節治療交流群;46、神經科學類器官和類腦研究交流群
  • 600餘學者研討植物基因編輯技術與應用—新聞—科學網
    600餘位學者展開交流、研討。 大會特邀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作主題報告。他以「植物基因組精準編輯策略」為題,介紹了DNA修復機制及其在基因編輯中的重要性,闡述了植物基因編輯的發展階段,包括單鹼基編輯、引導編輯等技術的發展以及在水稻等作物中的應用現狀,並對我國農作物基因編輯產品的科學管理提出建議。
  • 最新《自然》:「改寫」基因,延長壽命!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日前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 今日《自然》:「改寫」基因,延長壽命!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日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 專家稱理論上癌症有可能通過基因編輯治療
    外界認為,這篇研究論文的發表,意味著世界首例通過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案例由中國科學家完成了。浙江大學醫學院基因組醫學專業祁鳴教授對記者說,基因編輯和基因治療的探索,將為很多重大疾病提供新的治療路徑。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引發爭議,項目申請人賀建奎名下有多家...
    同時,這也被認為是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的歷史性突破。不過,消息釋放不久之後,在倫理道德爭議之外,也引發其合法性方面的質疑。基因編輯技術爭議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對DNA序列進行修剪、切斷、替換或添加等操作。
  • 中國、加拿大、比利時、瑞典專家合作取得科研突破!
    、中科院植物所等聯合解析重要木本花卉——杜鵑花高質量基因組北京林業大學林木分子設計育種高精尖創新中心聯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比利時、瑞典、加拿大科研人員組成國際團隊解析了杜鵑高質量的基因組圖譜及其構成特點,揭示了花色形成相關的基因調控模式、關鍵的轉錄因子及結構基因,為杜鵑花關鍵性狀遺傳機制研究和基因組編輯等高效分子設計育種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基礎
  • 中國首次完成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
    中國首次完成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 2019-09-14 01:10:49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