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療「從0到1」實現創新突破!全新療法破解基因編輯遞送瓶頸

2021-01-12 讀創

病毒性角膜炎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症,該病癒後易復發,並成為導致感染性失明的主要原因。該病既無疫苗可用,也無藥物可根治的現狀困擾著醫生和患者。

記者12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專家洪佳旭和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攜手獲得突破性的新成果。他們率先發明了基因治療遞送載體,融合了基因編輯和遞送技術。該項被命名為HELP的治療技術,在通過切割病毒的基因組、使其降解的同時,還可以清除三叉神經節內潛伏的病毒,從而根治病毒性角膜炎。

HELP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產過程

HELP在病毒感染的治療模型上的治療效果展示

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角膜病學組組長、山東省眼科醫院院長史偉雲教授認為,該項技術為病毒性角膜炎的根治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洪佳旭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目前,治療病毒性角膜炎的傳統藥物,如阿昔洛韋等,或者角膜移植,都只能暫時抑制皰疹病毒,但不能從體內清除病毒基因組。相關病毒會沿逆行方向通過眼神經到達三叉神經節。在那裡,它們建立了一個病毒貯庫,一旦重新激活,疾病便會復發和惡化。長期以來,直接降解病毒的基因組,從根源上「剔」除潛伏的病毒,是專家學者們努力探討的問題。

通訊作者洪佳旭(左)和蔡宇伽介紹論文主要創新點。

據了解,中國學者在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和《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發表。

HELP技術解決了基因編輯治療的最大技術「瓶頸」——遞送技術,有望打通基因編輯體內治療的「最後一公裡」。同時,這項新技術靶向病毒的基因組,不改變人的基因,安全性好,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脫靶風險,並避免免疫反應。蔡宇伽透露,利用HELP技術,小鼠感染模型上的病毒複製得到有效阻止,同時將潛藏在神經節的病毒庫清除。研究團隊方面期待這種全新療法能夠幫助難治性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重獲光明。

特邀評論員、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袁進教授對記者指出,將基因編輯運用於病毒性角膜炎治療,在動物體內實現對潛伏在三叉神經節內病毒的清除,是從「0」到「1」的創新突破。

HELP清除角膜內與三叉神經節內的皰疹病毒

目前,很多種與人類健康相關的病毒感染尚無藥可治,甚至沒有疫苗可用。HBV、HPV等病毒雖然有疫苗可用,但一旦感染仍然沒有藥物可以實現根治。袁進表示,HELP作為一種新的具有臨床潛力的抗病毒療法,將助力體內基因編輯治療時代的真正到來,為無藥可治、有藥難治的遺傳性及感染性疾病等患者帶來新希望。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是國家衛健委所屬唯一一所三級甲等眼耳鼻喉專科醫院。該院院長周行濤表示,醫院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努力攻克疑難雜症。據了解,該院約70%的患者來自上海以外的全國各地,疑難雜症患者佔比高。目前,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倫理委員會的論證及許可下,洪佳旭團隊正主持開展相關臨床應用研究,未來或將應用拓展至其他遺傳性眼科疾病的治療上。

論文作者團隊

讀創綜合(來源:中國新聞網,「復旦上醫」、 「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審讀:譚錄崗

相關焦點

  • 基因治療「從0到1」實現創新突破 病毒性角膜炎有望通過HELP療法...
    原創性基因治療遞送載體解決最大技術瓶頸基因編輯技術發展至今已有近30年的歷史,要能實現精確的基因編輯以達到治療效果,不僅需要合適的基因編輯工具,更需要高效且瞬時的遞送技術,將工具準確地引導至作用靶點,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目前,相對於基因編輯工具的快速進化,遞送技術的發展卻極其緩慢而困難。
  • 中國專家學者取得基因編輯治療研究創新突破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供圖中國專家學者取得基因編輯治療研究創新突破 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有望重獲光明中新網上海1月12日電 (記者 陳靜)病毒性角膜炎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症,該病癒後易復發,並成為導致感染性失明的主要原因。該病既無疫苗可用,也無藥物可根治的現狀困擾著醫生和患者。
  • 基因治療新突破,病毒性角膜炎有望根治
    相關論文截圖新遞送載體,突破基因編輯治療最大技術瓶頸近30年來,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為很多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可能。要通過精確的基因編輯治療疾病,既需要合適的基因編輯工具,也需要高效且瞬時的遞送技術,將工具準確地引導至作用靶點。目前,相對於基因編輯工具的快速進化,遞送技術的發展卻很緩慢而困難。
  • 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病毒性角膜炎復發這一臨床難題有望...
    央廣網上海1月12日消息(記者楊靜)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今天(12日)透露,通過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洪佳旭副主任醫師的通力合作,在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和操作技術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 和《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接連發表
  • ...因病毒性角膜炎失明,上海專家獲基因編輯重大突破刊於頂級期刊
    此次「強強聯合」的這項研究,通過利用基因編輯和遞送技術的融合,發明全球首創的「原創性基因治療遞送載體——類病毒體-mRNA」(VLP-mRNA)。作為慢病毒載體,它可高效感染幾乎所有細胞,而其中的非病毒成分mRNA具備瞬時性特點。這一技術解決了讓基因編輯體細胞治療的最大技術瓶頸——「遞送技術」,有望打通基因編輯體內治療的最後一公裡。
  • VLP-mRNA遞送技術:打通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最後1公裡
    然而遺憾的是,相對於基因編輯工具本身的快速進化,其遞送技術的發展極其緩慢和困難。而遞送之於基因編輯治療的重要性如同火箭之於登月。由於遞送技術的滯後發展,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臨床應用困難重重,整個領域都在期待遞送技術的突破。 諾獎得主 Jennifer Doudna 在 2020 年初給Nature雜誌撰寫的綜述中,系統論述了基因編輯治療的前景和挑戰。
  • 上海專家學者獲基因編輯治療新突破 刊發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洪佳旭副主任醫師的通力合作在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突破。相關成果和操作技術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和《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 )雜誌上接連發表。
  • 這一難題有望用基因方式破解!上海這些...
    今天,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透露,日前,在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和操作技術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 和《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接連發表。期待這種全新的抗病毒療法能夠幫助難治性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給他們有機會重獲光明。
  • 首個基於類病毒-mRNA技術的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臨床前研究
    在一次哈佛-波士頓學者的學術活動上,基因編輯與病毒學背景的蔡宇伽教授遇見了研究角膜病的臨床醫生洪佳旭。雙方經過交流後,發現兩人不謀而合都在進行病毒性角膜炎的基因編輯治療探索。彼時,蔡宇伽正為臨床樣品發愁,且對於該技術將來能否應用到臨床並不確信、對於臨床上如何給藥也沒有答案;而洪佳旭則苦惱沒有合適的基因編輯遞送系統,所使用的AAV在動物上沒有實現治療效果。
  • 新突破!HELP療法有望幫助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重獲光明
    眼科治療重大突破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和我院眼科洪佳旭副主任醫師通力合作的「HELP療法」在基因編輯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為什麼是「從0到1」的創新突破單純皰疹病毒(HSV)是人類最常見的病原體。其唯一的自然宿主,就是人類。因此,HSV在人群中的感染極為普遍,至今仍是尚未被攻克的醫學難題,既無疫苗可用,也無藥物可以根治。
  • 蔡宇伽組成功研發VLP-mRNA遞送技術:打通基因編輯治療最後一公裡
    VLP可以遞送CRISPR/Cas9 mRNA, 實現安全和高效的體內基因編輯。值得一提的是,該技術是我國首個完全自主開發的原創型基因治療載體,體現了我國在基因治療領域的科技進步。自最早的基因編輯工具問世至今,基因編輯技術已經有近30年的歷史了。特別是2012年以來,隨著CRISPR的橫空出世,基因編輯技術日漸趨於成熟。
  • 本導基因蔡宇伽:突破遞送難題,才能引發基因治療市場的二次革命
    無論是基因治療還是核酸藥物,遞送技術都是決定其應用前景的「命門」。即便強如 Moderna,至今也未能解決 mRNA 遞送瓶頸,低調務實如 Alnylam 也沒能掙脫給藥的「肝臟牢籠」。遞送難題亟待收穫自己的答案。基於此,生輝採訪了本導基因聯合創始人蔡宇伽,本導基因成立於 2018 年,近期剛剛完成宣布完成千萬級 pre-A 輪融資。
  • 李湛:基因編輯技術與其帶來的醫學突破
    而基因療法有望在以上多個不足中帶來突破。不同於傳統藥物作用於蛋白質分子的治療機制,基因編輯等基因療法在疾病治療領域的特點是從源頭出發,通過改變影響疾病發生和發展過程的基因本身而實現疾病治療。具體來說,基因療法就是將修飾後的基因注入體內從而實現治療疾病的目的,按照遞送方式主要分為體外治療和體內治療兩種,前者主要通過體外細胞培養、轉染、篩選後再講修飾後的細胞注入體內,比如CAR-T療法,後者則主要通過載體等將質粒直接遞送至體內。
  • 開創國內鹼基編輯新賽道 正序生物探索基因編輯治療新路徑
    作為一家以新型基因編輯系統,尤其是以鹼基編輯為基礎,引領科技創新,開發突破性療法的高科技創新公司,正序生物致力於為點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或癌症的免疫治療提供新的可能。  掘金鹼基編輯技術  如何精準、高效地對基因組進行修飾是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的重要目標,而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編輯技術成為目前實現該目標的最強工具。
  • 開創國內鹼基編輯新賽道,正序生物探索基因編輯治療新路徑
    作為一家以新型基因編輯系統,尤其是以鹼基編輯為基礎,引領科技創新,開發突破性療法的高科技創新公司,正序生物致力於為點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或癌症的免疫治療提供新的可能。因此,高效且精準地修復致病性的點突變對於遺傳病的治療和研究非常重要。正序生物所開發的鹼基編輯系統正是一種比CRISPR/Cas9基因編輯更高效和精準的編輯系統。在這種技術下,理論上無需損壞DNA的雙螺旋結構,被稱為是「CRISPR 2.0」。
  • Nature子刊重大突破:納米顆粒實現器官特異性基因編輯!
    該納米藥物是為治療遺傳性疾病轉胸腺視蛋白介導的澱粉樣變性引起的多神經病而開發的,它依賴於高效的lnp介導的siRNA在靜脈滴注後傳遞到肝細胞,從而抑制病理蛋白的產生。LNP系統還允許信使RNA (mRNA)的包封,以誘導治療性蛋白的產生,並允許基因編輯複合物全身給藥後糾正肝細胞中的致病突變。然而,在肝臟以外的組織和器官中實現治療相關的基因調控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 CRISPR系統+腺病毒載體實現體內基因編輯
    文章指出了基於CRISPR利用腺相關病毒(AAV)載體遞送,在人體內編輯基因治療疾病的策略,深入討論了CRISPR治療廣泛應用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持續的研究和技術進步給該領域帶來的革命性突破。
  • 基因編輯治療重大進展!我國首個原創基因治療載體:類病毒體
    然而遺憾的是,相對於基因編輯工具本身的快速進化,其遞送技術的發展極其緩慢和困難。而遞送之於基因編輯治療的重要性如同火箭之於登月。由於遞送技術的滯後發展,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臨床應用困難重重,整個領域都在期待遞送技術的突破。
  • 癌症治療新研究!基因編輯療法或使癌細胞永久失活
    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CRISPR—LNP,可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作將其破壞。該系統攜帶的一個遺傳信使(信使RNA),可對CRISPR酶Cas9進行編碼,Cas9作為剪切細胞DNA的分子剪刀會剪切癌細胞的DNA,從而使其失效並永久防止複製。
  • 一文看懂基因編輯和基因療法七大最新進展
    1、緩解率達97%!血友病基因療法效果顯著Spark Therapeutics宣布,12名甲型血友病患者在接受基因療法SPK-8011治療後,緩解率達到97%。Spark研發的SPK-8011是一種使用Spark200衣殼且含有密碼子優化的人源因子VIII基因的新型生物工程腺相關病毒(AAV)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