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現在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官媒最新指出,國家將實施漸進式的法定延遲退休政策。
官媒簡單的一句話,從字面意思上看,至少包括兩層含義。
一層含義是延遲退休是漸進式,而非一步調整單位。這樣做的目的無非就是讓大家有個適應過程,充分做好各種準備。包括延遲退休後的家庭生活安排,養老安排,延遲退休延遲的不僅僅是年齡,而且會打亂退休生活安排。
另一層含義體現的是「法定」二字。今後具體延遲退休到具體多大年齡,要以「法定」的方式固定下來,是全國老人享受養老待遇的「法定」年齡。
其實,延遲退休也不是現在才提出的,已經調查研究論證了差不多10年了,11初才把延遲退休寫進了官方文件,預示著延遲退休政策落地了,具體如何實施,還有待具體部門出臺實施方案。
我國以前執行的男60歲、女50歲(女幹部55歲)的退休年齡是根據當時歷史條件下的平均年齡及人口規模推算出來了。四十年過去了,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了,人均壽命在2019年達到了77.3歲。
雖然目前我國已經放開了二胎生育政策,但是新生兒並沒有顯著增長,倒是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人均壽命的延長,預示著需要發放更多的養老金,導致養老金出現缺口。如果不改變目前的養老金政策,十多年後,養老金缺口會越來越大,最終將影響養老金的正常發放。
從世界範圍來看,延遲退休是各國通行做法,很多國家都是65歲退休,所以,即使我國今後確定65歲退休也是可以接受的這是利國利民、造福子孫後代的好事。
既然是涉及民生的政策,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聲音,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比如,我下面要說的這位,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名叫馬光遠。
對於延遲退休,他是這樣說的: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即使到了60歲,也屬於精力旺盛思想成熟,各方面都可以為人類做貢獻的階段,按照過去的退休年齡,也是一種浪費。在這個問題上,任何情緒化的聲音都是自私自利。我本人願意工作到80歲,如果可能,我願意工作終身,我不願意老年了牽著狗遛狗,我覺得如果那樣,狗都會同情我。
他的這些話,對於那些工作輕鬆的人來說,可能並沒有引起多少注意。但是卻惹毛了很多一線工人和打工者。正是以上這些話激怒了很多網友,喊話馬光遠,我這裡缺洗碗工,月薪稅後2500元,歡迎你來洗碗洗到80歲。
還有煤礦工人的網友建議他去下礦坑挖煤挖到80歲。
不過還有網友說的比較「客氣」,說不用他幹活,只需要他到一線生產現場不用幹活,看著工人幹活就可以,讓他體驗一下勞動場景,看看能堅持多長時間。
馬光遠作為一個經濟學家,一個公眾人物,他說話的影響力自然要比一般人大得多。一般人說了這樣的話,最多引起幾個人不高興之外也影響不了多少人。但是馬光遠就不一樣了。如果說了「不中聽」的話,勢必會引來網友的一頓「網絡暴揍」。
特別是他說到自己願意工作到80歲,更是讓網友難以接受。我國人均壽命目前只有77.3歲,如果工作到80歲,那大家交養老保險還有啥用?乾脆都不用交了,反正到死也享受不到養老金。
他的話,分析起來是不是很滑稽?確實是經不起推敲的。
對於延遲退休,大家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但是馬光遠的說法,顯然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人這一輩子就那麼幾十年光景,什麼年齡該幹什麼都是有規律的,人老了,就要最後享受幾年這個世界的美好時光,該停止工作的時候就要停止。對此,廣大網友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