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體制內和體制外,各自的利弊情況

2021-01-14 林湖圖文說職場
走向社會選擇體制

工作是選擇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應該是一個難題,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段,看法都不一樣。

問題來了,什麼是體制內?什麼是體制外?概念弄清楚,才能說事情。

體制內就是在國家正式編制內的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大中專院校、研究機構、社會團集內工作,體制內就是在吃皇糧的單位工作。體制外就是在私企、民企、外企、農村(含農民工)、國外工作。

體制問題就是選擇飯碗的問題

到底是體制內好?還是體制外好?這就因人而異了。先看看體制內、體制外的優劣對比。

體制內優點:工作安穩,壓力小,最壞也壞不到哪兒去,危機感小,不會失業,沒有大起大落,兜底情況好,相對平均化,左鄰右舍都差不多,不會拖欠工資。

體制內缺點:能力之外的因素可能影響職業發展(如性格、關係、機遇),容易論資排輩,工資不高,一個崗位有可能幹很長時間,缺乏新鮮感,心情可能壓抑,感覺不自由,想換個崗位比較困難。

體制外優點:個人能力是職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好企業工資可能很高,靠個人貢獻立足,相對心理感到公平,效益好工資就很高,有可能掙很多錢的潛在空間。

體制外缺點:工作不穩定,可能失業,所在的平臺有可能垮掉,工作辛苦,一個人可能幹三個人的活,工作壓力大,勞動強度大,心理壓力大,年齡大了找工作困難,工作生活出現最壞情況時兜底差。

有對比才能有選擇

經過優劣對比,根據個人的情況,就可以進行選擇。不怕風險,有闖勁,能力強的人可以選擇體制外,求穩求安逸就選擇體制內。現在國內外有能力的年輕人趨向於選擇體制外,在國外打拼其實也是在體制外打拼。家長們喜歡子女們在體制內工作,他們覺得體制內風險可控,可以預期,不用擔心。

相關焦點

  • 體制內4000,體制外16000,應該怎麼選擇
    今天有位小夥伴諮詢我,他陷入了抉擇之中,一面是高校的工作崗位,屬於體制內的,但是一個月也就4000多。另一份工作程式設計師,每月16000。這個現象小編相信不是少數,今天就來說說。其實這個沒有辦法一概而論,因為情況差別太大,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價值。有很多高校的崗位雖然工資低,但是可以做其他的培訓或者生意,順利的話每年也有幾十萬的受益,而且接觸的人脈會好一些。
  • 從看體制內和體制外的朋友圈,我發現了有趣的現象
    網友一 我是體制內,但是我會曬美食,偶爾一些跟工作無關的吐槽,還有家庭生活,還有自己是靈魂段子手,以及一些工作上的東西,偶爾會幫親戚朋友賣一些貨
  • 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
    什麼是體制內的人,什麼是體制外的人?體制內的人一般是指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國企職工等,是擁有「鐵飯碗」的人,工作和收入相對穩定。體制外的人,就是指私企打工、自主創業、自由職業者等,收入和工作不很穩定,隨時都可能失去「飯碗」的人。曾經和一位女老師聊到相親之類的話題。
  • 準退休的人,知道體制內和體制外退休差別有多大麼,進來了解一下
    體制內退休和體制外退休當然差距很大的:第一,歸屬差別。體制內退休,並沒有推動社會化管理,實際上你基本上還算這個單位的老職工。尤其是很多單位都有一定的老乾黨支部,主要就是做好本單位退休人員的黨員關係管理和信息溝通服務,尤其是有些困難和問題可以求助原單位。
  • 為什麼體制內的人總嘲笑體制外的人,看過你就明白了,天高任鳥飛
    為什麼體制內的人總嘲笑體制外的人工作不夠好,以體制內更穩定。18年企業平均離職比例為19.7%,而全國公務員離職比例只有0.06%,兩者相差了300倍。第二體制內福利待遇更好,五險一金足額繳納各種補助,補貼佔到了工資的1/4以上。
  • 這一屆95後,迷戀體制內:今年985,211畢業湧進了編制
    如今的體制內的準入條件已經大不相同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成為了很多想要進入體制內的優秀學子的心聲,而他們也正是這樣地去做的。很多時候,你以為別人是混進體制內的,實際上,體制內的日子也並不好混。
  • 體制內安逸,體制外高薪,到底哪個更適合生活?
    我朋友就是在體制外,繁華大城市,怎麼說他羨慕我工作輕鬆無壓力,不用加班;我羨慕他工資高,在大城市可享受到各種吃喝玩樂,不用吃飯喝酒應酬。在體制內呆了後,讓我去996什麼的我是大概率不會接受的,金錢誠可貴,自由價更高。蝸居在一個小地方內,不甘現狀想要出去繁華世界闖蕩一番。說到底,還是那句老話:這是座圍城啊。不要在意上一輩人說的話,沒有什麼鐵飯碗,物質至上的社會 最重要,提前攢錢,俗話說兜裡有糧心中不慌,到手的東西才是好東西,哎,我經常自我安慰:熬吧,熬過這十點,等變成老油條了,也不用怎麼幹活了,就多幹著自己喜歡的事吧。
  • 體制內的男女關係論,絕了!
    ,帶你洞悉職場規則,分享體制內智慧,在這裡發布滿滿經驗和乾貨,一起進步成長。▲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推薦理由:體制內人員都在關注的圈子,這裡有體制熱點、官場職場資訊。也能融入到體制內學習、工作、生活相關圈子,與來自全國公職人員交流體制心得。
  • 體制內單位究竟有什麼魔力?看完這篇就懂了
    大多數父母都極其想讓孩子吃上「國家飯」,但孩子卻又特想逃離體制內,認為「外面」的待遇更好,發展更高。老一代的人認為,穩定是工作最重要的因素,但放到年輕人的眼裡,就變成了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那麼,體制內外的工作究竟有什麼區別呢?除了待遇,還有別的因素嗎?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具體說一說。1.體制是個啥?
  • 我,30歲,體制內,不想在單位待下去!很迷茫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這樣提問:我,30歲,不想在體制內待下去,不知道是繼續這樣還是找一個擅長的領域發展。對於這個問題,我有比較深的體會,因為同樣是在體制內,這種念頭我也有有過。比如可能了被領導和同事排擠、欺負,有可能是體制內的這個大環境限制了你的自由和才華,缺乏挑戰性。在一些人看來,機關單位的工作雖然穩定,但比較枯燥和單一,一輩子看到頭,沒有什麼挑戰性,因此對機關單位的工作不感興趣,覺得呆在機關單位比較壓抑。至於說到收入的話,反正機關單位就是每個月的固定工資,餓不死但也高不到哪裡去。
  • 在體制內上班的中年男人,並不輕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多人初中畢業時,選擇了讀中專,就是因為畢業後,可以國家包分配工作,成為體制的人。現在,很多年輕人考公務員,也是為了一份體制內的工作。剛剛進入體制內的時候,真的舒了一口氣,覺得可以鬆懈下來,好好享受「朝九晚五」的工作,可以好好度過周末的好時光。可是,你越來越發現,事情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一切的煩惱,還在後面排隊。
  • 在體制內 你必須學會拒絕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領導和同事會把額外的工作交給你做。比如領導把不屬於你分工範圍內的工作交給你,而你本身分工範圍內的工作已經不堪重負了。比如同事可能會讓你幫忙寫個人述職材料,幫忙整理檔案,幫忙值班,幫忙把一些數據錄入電腦的業務系統等等。
  • 在體制內工作,一定要遠離「加班文化」
    「加班文化」這個詞,一度是公司專屬,是體制外的職場專屬,其實,在體制內的一些單位,也有一些「加班文化」存在,突出表現在單位上下,都以加班為榮,加班多,就是工作努力,不加班,就是工作態度不端正,這就是加班文化的主要表現。
  • 體制內如何混得更輕鬆?
    老秘書說 體制內有四種人: 爬蟲、跳蟲、混蟲和仙蟲。 爬蟲是一心想往上爬, 追求仕途升遷的; 混蟲就是在體制內混日子的, 對升遷提拔沒有什麼興趣; 跳蟲是想往更高的平臺走的, 比如遴選考走或者跳出體制;
  • 為什麼在體制內上班的人,往往都很少發朋友圈?
    說起體制內上班,很多人往往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公務員和國企事業單位的上班族,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人一般都有哪些特徵呢?1.比如能說會道,因為一般體制內上班族很多人都要跟寫公文材料和開會發言打交道,所以工作久了,自然在口才和寫作能力方面都有所鍛鍊和提升。
  • A-level與體制內課程的區別和聯繫,家長們得了解下
    A-level學科與體制內學科對比數學從學習構成上看,A-Level數學與體制內高中數學就有所區別,A-Level數學有兩個學科,分別為:基礎數學和進階數學。而體制內高中數學分文科數學和理科數學(現在很多地區取消了文理數學分類),內容主要為代數和幾何。
  • 拒絕加班和996的年輕人,目前最好的選擇,就是選擇體制內工作
    在阿文上大學那會兒,其實身邊不少的朋友沒畢業之前就已經朝著體制內工作方向做準備了,越來越多的人畢業的時候不會因為一時頭腦發熱,為了所謂的目標和理想,一頭扎進北上廣這樣和現實距離太遙遠的城市。相反,很多人把穩定的體制內工作當作了工作的第一首選。
  • 基層公務員怎麼保持離開體制內的能力?
    不要用情懷和理想來搪塞,人,活著是要吃飯的啊,再前進一點,是要體面的啊。 那麼是不是基層就無望了呢? 我想,基層工作還是有希望能讓自己出彩的,六個字: 讓自己更值錢。
  • 在體制內,加班有哪「五宗罪」?
    但是在體制內,有一種加班,是無謂的加班,加班不是因為工作沒做完,而是為了給領導造成一種「看我工作多努力」的假象。那麼,在體制內,這種無謂的加班,究竟有哪「五宗罪」呢?一、有害健康。很大一部分公務員,工作是需要久坐的,這就要求,在業餘時間,必須保證一定量的運動。但是,下班了不去鍛鍊身體,還在辦公室坐著,久而久之,頸椎、腰椎都會出問題。二、有害家庭。
  • 小縣城裡的體制內剩女: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擇偶難」群體
    而現在,小縣城的體制內剩女可一點也不比一線城市的剩女少。中西地區,很多小縣城裡,多得是三十歲還沒有結婚的女人。她們並不是找不到結婚的對象,只是因為多種因素,她們遲遲沒有結婚。漸漸地,小縣城體制內的剩女也成了社會上的一個嚴重問題。據調查和統計,這些三十歲左右還遲遲不肯結婚的女孩,從事的職業大部分都是教育、醫療、公務員。為什麼小縣城體制內的剩女越來越多呢?造成這一社會現象的原因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