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歲,體制內,不想在單位待下去!很迷茫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2021-01-14 公務員圏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這樣提問:我,30歲,不想在體制內待下去,不知道是繼續這樣還是找一個擅長的領域發展。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比較深的體會,因為同樣是在體制內,這種念頭我也有有過。

30歲是一個尷尬的年紀,是在機關單位繼續待下去還是找一個擅長的領域發展,我覺得應該從這些方面來考慮:

01 分析不想待下去的原因

馬雲說過:一個人想要離開公司,無非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錢沒給夠,二是受委屈了。

這句話用在機關單位同樣適用。不想在單位待下去,要麼就是覺得在單位上受到了委屈。比如可能了被領導和同事排擠、欺負,有可能是體制內的這個大環境限制了你的自由和才華,缺乏挑戰性。

在一些人看來,機關單位的工作雖然穩定,但比較枯燥和單一,一輩子看到頭,沒有什麼挑戰性,因此對機關單位的工作不感興趣,覺得呆在機關單位比較壓抑。

至於說到收入的話,反正機關單位就是每個月的固定工資,餓不死但也高不到哪裡去。

不想在機關單位待下去的原因,其實大部分人應該是第一個,那就是不喜歡體制內的大環境,覺得在裡面比較壓抑,一輩子看到頭,想到體制外去創造一番事業。

但到體制外闖蕩的話,也要權衡好利弊,畢竟這個年紀了,做任何決定都要慎重一點。

02 離開體制前要考慮清楚這些

1.離開後靠什麼養活自己?現在進入體制內,基本上都是通過考試,能夠進入機關單位的人,說明考試還是厲害的。不過能夠考試不代表有真本事,有的也沒有什麼技能,缺乏一技之長,離開體制後就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所以,離開體制前,一定要考慮清楚靠什麼養活自己,如果沒有點真本事的話,還是不要輕易離開體制。

2.離開後家庭怎麼辦?30歲的年紀,如果結婚了的話,會面臨來自家庭的各種壓力,比如房貸、車貸等,父母逐漸年邁,小孩嗷嗷待哺。每個月都需要一筆不小的開銷,貿然離職後,每個月的收入難以保證,會過得更難。

3.離開後的壓力會不會更大?離開體制後,可能你會遭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比如家人會說你不成熟,說你逃避責任,可能暫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會更加迷茫……,離開後的壓力或許會瞬間大到難以想像,在巨大的壓力下,你的情況會不會更糟糕?

所以,離職已經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

那麼,覺得真的呆不下去,很想離職該怎麼辦呢?

個人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過渡,也就是要找好新的工作之後再離職。

我的身邊很多離職的,基本上都是找好新的下家之後才離職的,其中有一個是在當地的報社上班,有正式編制,他的攝影和拍攝視頻的能力都不錯,離開體制前,他找到了一家傳媒公司,找到了收入更高、更能夠發揮自己能力的工作。

不過,現在,無論做什麼工作,我覺得快樂最重要,如果因為機關工作的原因每天都沒有動力、不開心的話,不妨選擇其他自己喜歡的道路堅持走下去。

相關焦點

  • 「老師,我不是不想學,我是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開始」
    你來看看: 「老師,我不是不想學習,我是不知道如何開始」 「老師,我總是猶猶豫豫,怕準備不夠全面,怕什麼都學不好,然後,我在網上看人家的考研經驗,看完之後,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老師,我大三了,我該從什麼時候開始準備考研?怎麼準備呢?
  • 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
    這位女老師說的話,雖然不代表所有人的觀點,但也反映了一個現實問題,就是「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事實上,體制內的女人,和體制外的男人結婚,相對來說,概率要小一些。體制內的女人,嫁給體制外的男人,覺得沒有面子。五年前,我們村裡的木匠結婚,我參加了他的婚禮。在婚禮上,我才知道,他的老婆是鄉中學的女老師,教語文的。
  • 體制內單位究竟有什麼魔力?看完這篇就懂了
    聽說在山東,不有三,不考研(研究生)、不考編(事業單位)、不考公(公務員)。大多數父母都極其想讓孩子吃上「國家飯」,但孩子卻又特想逃離體制內,認為「外面」的待遇更好,發展更高。老一代的人認為,穩定是工作最重要的因素,但放到年輕人的眼裡,就變成了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 迷茫時的3個選擇,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來源:格上理財迷茫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是社會普遍的問題。應對迷茫,有三個層次的選擇,由易到難分別是:第一層次:與迷茫為伍。第二層次:與迷茫作戰。第三層次:與迷茫再見。願你找到一生所愛,不再迷茫。你是不是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天不知道該做什麼,總覺得痛苦不堪?
  • 拒絕加班和996的年輕人,目前最好的選擇,就是選擇體制內工作
    試問,去體制外的工作,對於多數人來說能拿到這樣的工資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時候,真的想說體制內真香。走向體制內工作的這條路上,同行者越來越多了,但是道路就這麼寬,這就意味著必定有人會被擠下去。拒絕996的年輕人,多數走向了體制內從拒絕996和007,從拒絕內卷開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考公希望進入體制內工作的隊伍。
  • 體制內如何混得更輕鬆?
    老秘書說 體制內有四種人: 爬蟲、跳蟲、混蟲和仙蟲。>仙蟲是家裡有錢, 在體制內享受生活的逍遙派。
  • 當你迷茫時,該怎辦呢?這樣做幫你化解迷茫
    身體不舒服,久而之,就很容易情緒悲觀。每天你會重複地問自己,人生的方向在哪裡,我該怎麼辦?人生為何如此艱難,我要如何才能熬下去。有時候自己撐不住,只能在深夜裡獨自哭泣。哭完之後獨自解決問題。一直以為那些生活光鮮的人,他們的人生一定是順利的。有人說,既然你不是出生在富貴家,更不是出生的官家。你誰也靠不住。你必須靠自己努力。
  • 不想工作,不想上班,你的工作不適合你?你知道雷尼爾效應嗎?
    最近,外國知名論壇上,有人講了自己同事的一個故事:自己的同事在公司部門調整的時候,由於執行人員的疏忽,該同事未被分到任何部門任職,但卻每天都有自己的工資。就這樣,不用工作,卻白白領了十年的工資。有年輕人問:自己二十幾歲不想工作怎麼辦?
  • 「我25歲,沒有房子,也沒有貓」
    可是王小波卻在想吃想愛的後半句寫道,「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Lyy 25歲 待業 現在感覺:焦慮、迷茫。身邊很多人職業規劃都已經進入正軌了,可是我還在選擇期。原因就是去年給了自己一個安全島:去做老師。這一年悠哉地去拍紀錄片,體驗生活。
  • 本人男,24歲,大專學歷,沒有工作前途很迷茫,我該怎麼辦?
    網友一  我同事孩子大專畢業  如果,你腳踏實地,從零做起,老公戰友兒子高中畢業,從開小串店做起,現在加盟水煮串,當起了老闆……  網友二  我是24歲,女,有工作,面臨失業,前途迷茫,剛續本,在面試別的工作剛過初試,雖然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吧,但也不能閒著,不能呆著,一呆著就犯懶
  • 離開體制,我從不後悔
    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教育事業,而我的生活卻難以保障!獨自帶著一個4歲左右的女孩,每個月1000多,再沒有別的收入了。說實話,我很擔心:當時女兒在幼兒園還好,沒什麼花銷。以後她讀書了-興趣班,補課……需要更多的錢。如果有一天,她想考哪個好的學校,需要一筆錢。而我,卻拿不出來,我該有多懊惱啊!
  • 護理專業該不該考研?家長:該,考研後選擇的機會更多
    一般來說如果你只想在三甲醫院當一個護士,本科學歷是夠了的,當然按我的角度來看我還是建議你去考一個研究生,因為考完的你的選擇會更多,機會也很更大。雖然別人來問我自己該讀什麼專業時,我一般都會推薦護理,但是我也知道護士的工作班是比較辛苦的。
  • 年年歲歲花相似
    新年伊始,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每年跨年的時候,都不自覺的在問:未來的一年是否如意,而那個新的目標又是什麼?究竟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自己?相信你們也和我一樣。可那時候是迷茫又混沌的,認為給自己找一份工作,成一個家,生一個娃,然後待俸好長輩,不管開心與不開心,情願與不情願,都要這樣機械走下去。每天就是重複著兩點一線間的距離,也曾經以為,這就是我生活中所必須接受的儀式。就這樣麻目著自己,做飯,帶娃,熬夜加班,永遠擔心著明天老闆又會給安排什麼難以承受的任務,我又將如何去承受去面對它們,才能保住我的飯碗,進而得以寬慰我的這個小家。
  • 30歲機械男,入坑7年,煎熬轉行網際網路
    30歲,機械專業,放棄螺絲釘類似的工作崗位。不太喜歡目前的工作,不知道適合幹什麼,茫然而不知所措,你是否也有相同的經歷。在轉變之路上,我也迷茫過,希望我的轉行經歷能給你一些參考。我能看到的職業天花板也快見頂了,生活的壓力加上自己沒有其它的經驗,不敢輕易辭職,我知道像我這樣去找工作也不過是從一個坑跳到另外一個坑罷了。在這個行業的後幾年,我焦慮、痛苦、迷茫過,有時候半夜睡覺會突然醒來,茫然不止所措,腦袋一片空白。我選擇用酒精麻醉自己,醉過之後就不用想那麼多問題了。
  • 體制內十幾年,換過4個單位,9個處室,灑淚總結的25條忠告,看完頓悟!
    作為一個過來人,你會給那些剛入體制的人哪些忠告或建議呢?工作十幾年,換過四個單位,九個處室,就個人的一些理解談談。1.遠離鄉鎮。2.遠離女人多的地方。3.在體制內,工作能力不是第一位,社交能力才是第一位。4.對分外之事,要學會和敢於說「不」。5.永遠愛護和同情弱勢群體,力所能及地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 她說最後悔的就是在國企浪費了四年,離開體制就是逃出生天?
    前幾天,一個很久沒聯繫的學姐突然發微信給我。說實話,由於已經一年沒聯繫了,我還真有點不知道該找些什麼話題,來繼續這次談話。可漸漸地我發現……是我多慮了……從那一條一條四五十秒的長語音中,我了解到,她從國企離職了。
  • 兩口子都在體制內工作,生活過得怎麼樣?
    兩口子都在體制內工作,如果不奢望發大財,不想買幾套房子,那麼日子就是很真實的,每天按部就班,簡單地重複著。2.如果兩口子不在一個地方上班,幸福指數就「大打折扣」了。體制內的工作,也有很多的「身不由己」,吃公家的飯,就要服公家管。有的夫妻,男人在城裡工作,女人在鄉下教書;女人在城裡某部門上班,男人在鄉裡當幹部,雖然在一個縣裡,實際上是「聚少離多」。
  • 醫生體制內創業:要給多點執業趟出一條路
    「我們不做醫改的看客,只做劍客!」談笑間,「三劍客」難掩一身的銳氣。也正是這份拓荒者的「銳氣」,讓他們迅速置於聚光燈下——體制內的醫生創業,能搞出點什麼名堂?目前工作室已有30餘名籤約醫生,按照「嶺南三劍客」的構想,後來者既可以加盟到三人各自的工作室旗下,也可以自己開設其他分支,例如某某肝膽醫生工作室,某某神經醫生工作室。待自身實力壯大後,醫生若想出去另立門戶也是受到支持的。「醫生多點執業是一個趨勢,我們想通過先行探路,建立起一個成熟的創業模式,為想要多點執業的醫生搭建起一個創業平臺,相當於發揮孵化器的作用。」林鋒說。
  • 感覺生物技術沒前途,科研很痛苦,我該怎麼辦?
    說真的,我並沒有對自己現在所處的專業有多滿意,我有跨專業考研的想法,但又不想走出舒適圈,同時我也不知道我會喜歡其他什麼專業。做實驗、寫論文很痛苦,尤其是我語文不太好,經常熬夜一個人的時候我才有靈感。因為科研我養成了睡懶覺、熬夜、吃外賣的惡習,感覺生活規律被打破了,整個人調整不過來狀態,覺得自己已經不是自己了。但放棄又捨不得,如果堅持,得到的回報一定不會少,等出了成果,才會嘗到甜頭。我要繼續在生物這個領域深造下去嗎,因為最近我參加科研,做實驗讓我體會到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和坎坷。我想過轉專業考研,能考慮哪些方向?
  • 體制內4000,體制外16000,應該怎麼選擇
    不餵雞湯,只撈乾貨,這裡是凌霄傲笑。今天有位小夥伴諮詢我,他陷入了抉擇之中,一面是高校的工作崗位,屬於體制內的,但是一個月也就4000多。另一份工作程式設計師,每月16000。這個現象小編相信不是少數,今天就來說說。其實這個沒有辦法一概而論,因為情況差別太大,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