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體制,我從不後悔

2021-01-14 sunflower0821xq

也許,從讀書到參加工作,這一路太順暢了,所以才會有10年前的折騰-辭職離開公辦學校(事業編制的單位),這事兒我從未後悔過。

97年,香港回歸的那年,相信很多國人都還記得。我於那年師範學校畢業,並按教育局分配到了一所公辦學校任職。

那是一所城郊結合的學校,按城市的地理位置來劃分,不算偏遠,離我家也近-就近分配原則。

只是那會兒,學校附近有大片的田地,感覺還是有些荒涼。

那年我才19歲,還未至桃李年華。

初中三年的刻苦學習,讓我在畢業時如願考進了中等師範學校。從初中考師範學校,分數要求挺高的。所以那三年,大多數同學都在揮霍青春的時候,我在奮力啃書。

父母一致認為女孩子當老師好,工作穩定又不累,我母親也是小學語文老師。而我,19歲芳華就參加工作,要帶一幫小孩子了。

剛進學校,就被安排教一年級的語文,當班主任。那一年,一切都開始的那麼倉促和突然。

在教室裡,有些手忙腳亂的招待新生,給家長安排入學事宜,報名繳費,還要收取綠油油的五十元和藍色的百元大鈔。

那時候,我對假鈔是沒有多少概念的。所以每一張收取時,都慎之又慎。如果收到假鈔,只能自己掏錢來賠。轉正後,工資也就三百九十幾。

當老師,我還未滿一歲!雖然之前學校也有教備課,上課,還實習了一個多月。但真的身臨戰場,還是感覺心裡沒底兒。

四五十個孩子一個班,都是剛入學的,沒有任何紀律約束的小屁孩們。我從頭學,他們從頭教,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從排座位,到排隊、做操、上課、寫作業,上廁所……很多細節,我就像一個19歲的「媽媽」,儘量細心的照顧、提醒他們。

那會兒沒有「老帶新」-有豐富經驗的老師做師傅帶我們,只有自己學習、摸索。

我也經常去買一些教學書籍來看,訂閱期刊雜誌來學習。學習教學方法,好的授課模式,在學習中總結、實踐,不斷磨練,迅速成長。

時光如梭,一晃眼12年過去了。這12年裡,我用心教學,不善溜須拍馬,只踏實做好我的工作。

後來這幾年,學校缺老師,工作量很大。一個人要教兩個班的語文,還要當一個班的班主任,每天只一項作業就上百份本子,像大山一樣的疊摞在背上,壓的人喘不過氣來。

詞語本、生字本、寫話本、練習冊、試卷……在學校裡,我除了上課就是改作業。

那幾年,頸椎傷的厲害,長時間的伏案工作,加上固定改作業的姿勢。嚴重的時候,會半邊臉發麻,手發麻。我才30不到啊,職業病就如此嚴重!

但我並未因此而放鬆孩子的學習,用少布置作業來減輕自己的負擔。我從不喜歡「題海戰術」,因為我覺得讀「死」書沒有什麼意義!

我會根據教學大綱,教學重難點以及我的教學經驗來布置有效的作業。在教學中下功夫,作業自己改,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的反饋。

因為我的認真、嚴謹、教學能力,學校的書記、主任、老師們才放心把他們的孩子交到我的班上。6、7個教師子女-確實雙肩有些沉重。

感謝他們的信任,雖然我從不吹噓,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能做的,就是繼續踏踏實實的教好每個孩子。

我深諳「教書育人」這4個字的意義。所以,除了教好書,在學生品格上的養成,我也會正面引導,培養他們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

後來這些年,我一直在掙扎。掙扎的不是教書這事兒,單純的教書我是很喜歡的。

但,教書以外的那些瑣事兒:考核、繼續教育學習、公開課、檢查……浪費了很多時間。

尤其是做「抄」女的時候,為了應付檢查補資料,3、4個本子整本地抄。關鍵是沒意義,啥都沒學到,這點時間用來研究教學該多好!

我知道,老師裡面,我不是最優秀的那個,但我一定是很努力的那個。

加上那些年,教師工資少的可憐,我覺得生活過得很艱難,更不要說有生活質量了。

到我離職那年,我的工資才1500多,加上存量增量(年底才有),也就2500左右。

我工作了12年!12年呀!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教育事業,而我的生活卻難以保障!獨自帶著一個4歲左右的女孩,每個月1000多,再沒有別的收入了。

說實話,我很擔心:當時女兒在幼兒園還好,沒什麼花銷。以後她讀書了-興趣班,補課……需要更多的錢。如果有一天,她想考哪個好的學校,需要一筆錢。而我,卻拿不出來,我該有多懊惱啊!

這些情緒折磨著我:「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肋骨」,讓人羨慕的兩個假期(在我看來,只有這個好),所謂的「鐵飯碗」-都是讓人留駐的念想……

但生活還要繼續,不是嗎?生活質量得靠自己去爭取,誰都幫不了你這個忙,你們說對吧?

靠自己是我的信念,想提高生活質量是我的目標,讓孩子有好的發展是我的動力!

糾結了這些年,我終於勇敢踏出這一步了!儘管我還沒有後路,感覺衝動了些。但我只想狠狠地逼自己一把,不要再為了留下,給自己找各種理由了。

離開,不管是對是錯,這是我的選擇;未來,不管是好是壞,只要我努力、全力拼搏了,我不會有後悔和遺憾。

時至今日,我仍記得辭職的那些片段:辭職書寫了三四遍,校長總找各種理由讓我改。我知道她想留我,她希望我考慮好,不是一時衝動。當我一遍又一遍按她的要求寫好拿給她時,她知道我態度很堅決了。

去教育局籤字同意的時候,也被小小的為難了。要求我要有另一個公司的接收函,證明我有新工作了,她們才籤字。

於是,我用一周的時間趕往廣州,在那邊人才市場找工作面試。終於有一家連鎖的美容機構錄取了我,我拿著錄取函返回,交到教育局。

和我一同辭職的還有另一位女老師,辦公室的老師很不解:教師這個行業,好多人擠破頭想進來,花了很大的代價,為何我還一心想離開,我只能笑笑。

現在的老師壓力很大,特別是教語文、當班主任的,責任心(也得看人來)比什麼都重。

而我,是一個做什麼事都很認真的女子。教書,我是認真的,一絲不苟,絕不敷衍。哪怕那幾年我想離開,都從未放任過每一天。

但,教師的收入確實是很少的(這裡說的是我所在的城市,大城市待遇還是挺不錯的,差別很大),至少我在的那些年是比較寒酸的。

我辭職後沒幾年,教師工資慢慢上漲了。聽說,還有些舊同事很好奇-估計她們都想衝到我面前來問我,現在老師待遇好了,你後悔嗎?

我不後悔!從不後悔!我摸著我的心說。我唯一後悔的是:辭職晚了,應該再早幾年的。

離職11年,我的生活雖然風雨飄搖,不穩定,但我活得很開心。豐富多彩的生活,酸甜苦辣皆有飽嘗,這才是人生,我不怕苦!如果努力和辛苦能換來更好的生活,我願意!

這11年:我在私立學校待過,這又一次證明了我的教學能力;在書店、服裝店做過售貨員;賣過童裝、數字油畫;考過公務員;做了兩年作文老師;跑過幾天房產;差點進入保險行業;還擺過地攤……

2013年我開始創業,做了6年家具。從零開始,一邊摸索學習,一邊總結。對一個女子來說,做家具真心不容易:搬、扛重的家具是常事(得當女漢子),還要學會安裝、修補。跟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群打交道-爽快的、刁鑽的……去年因為各類市場的衝擊,結業了。

這些年,教師的工作仍未放下過。18年為了陪女兒,在廣州待了近一年,學到了好的硬筆教學方法。

感謝自己,選擇了離開,才讓我這11年的生活精彩紛呈。

當然,在這裡我不是鼓動大家都從事業編制單位離開,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我是-窮則思變。

儘管辭職的時候我已經32歲了,儘管我是一個單身媽媽。但我敢想敢闖,我一路披荊斬棘而來。摔倒了,爬起來;再摔倒,再爬起……

如果你還年輕,剛參加工作,我會建議你:趁青春多闖闖,離開自己的城市也行,北上廣去待待-你的視野,你的胸襟,你的能力一定會得到鍛鍊。

我在廣州待了近一年,為了陪女兒讀書,那年我40歲了。那裡的生活節奏很快,那裡的地鐵很擠,每個人在地鐵通道都是小跑前行,在車廂裡或看書或閉目休息,少有喧譁。

在那裡,我學會了在地鐵上工作,學會了一邊走路一邊工作。從周一到周日我幾乎沒有休息,每晚12:00~1:00才能睡覺。

工作忙,強度大,壓力大,加上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周日本該休息的,我給自己找了一個家教,幫小朋友補拼音,在那裡的每一天都很繁忙和充實。

從廣州回來後,我更加珍惜時間。人生過半,我覺得所剩的時間不多了,我要好好的珍惜當下每一天,做一個自律的女子,不斷學習,希望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有自己的選擇,體制內外都好,一樣可以發光發熱。願你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希望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無悔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她說最後悔的就是在國企浪費了四年,離開體制就是逃出生天?
    前幾天,一個很久沒聯繫的學姐突然發微信給我。說實話,由於已經一年沒聯繫了,我還真有點不知道該找些什麼話題,來繼續這次談話。可漸漸地我發現……是我多慮了……從那一條一條四五十秒的長語音中,我了解到,她從國企離職了。
  • 致所有想離開體制的人!
    致所有想離開體制的人! 原題《圍城,但不應圍心。》
  • 穆罕默迪:不後悔離開藥廠,想再次成為重要球員
    虎撲2月28日訊 冬歇期從勒沃庫森加盟沃爾夫斯堡的瑞士前鋒穆罕默迪表示,他並不後悔離開勒沃庫森。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穆罕默迪說道:「當我決定轉會的時候,施密特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過如今,施密特已經下課了。
  • 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你,不是我狠心,也不是我無情,而是我累了!
    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你,不是我狠心,也不是我無情,而是我累了!如若不是相遇很美,我怎會對你太痴情,愛你就愛到付出所有也甘心,掏空靈魂也不悔。不知是現實太無情,還是我夢想太天真,才讓我淚灑黃河愛破碎,緣盡夢醒心碎碎,原來是愛情不由人。不知是我不夠溫順,還是我不夠好,或者是你另有新歡把我拋?若是前者,請你告訴我,我可以為你改變好。
  • 基層公務員怎麼保持離開體制內的能力?
    我建議你別想了。 因為你在本行業都做不到前20%,卻想要跨行業去做到更好,你覺得可能嗎? 在另外的行業,別人有積累,有經驗,而你卻無經驗,甚至零基礎,你想要超過他們,你覺得可能嗎?毫無依據的讓人去轉行,這不是扯嗎?
  • 體制內的工作真的合適你嗎?看看吧,很多人都出來了!
    體制內工作到底有什麼?從古至今,體制內的工作一直都是鐵飯碗的代名詞。在體制內工作的人,仿佛天生自帶發光的光環。不僅家族裡的人可以雞犬升天,連那死去先人的祖墳都可以冒青煙。所以當今中國,仍有無數的年輕人擠破腦袋想進入體制內。
  • 一代中國奇人,傾家蕩產尋野人,三任妻子離他而去,他說從不後悔
    常年在外奔波,他的家庭出現了裂痕,三任妻子的先後離開,他只是覺得知音難覓,緣分難求,依舊為了自己的希望堅持著。他說,他從不後悔。一、野人前傳在湖北省西北部,有一個叫神農架的地方。因為地層的運動,這裡產生了褶皺和傾斜,與之相伴的,還有各種各樣的珍稀動植物。
  • 英國男子後悔離開武漢回國:做了錯誤的決定,反而「跳入火坑」
    英國男子後悔離開武漢回國:做了錯誤的決定,反而「跳入火坑」  olivia chan • 2020-05-07 18:45
  • 陶醫生離開體制後,活的好麼?
    我當時每天工作到凌晨,寫文章分析問題,回答各路記者提問。記者們找疾控中心採訪,都被婉拒了,只能來找我。我當時寫了支持山東省疾控中心的文章( 疫苗負面事件上,我要替山東同行說點公道話),自稱微博一蛆不怕黑,文章自然被不少網友罵個狗血淋頭,但我不怕啊,不在體制內,沒人找我麻煩。
  • 著名演員杜珺:與張嘉譯離婚,我從沒後悔過
    於是2000年春節剛過,張嘉譯就離開西安來北京闖蕩。 漂在京城,張嘉譯的處境相當艱難,他住地下室,吃廉價盒飯,前景黯淡。在張嘉譯最困頓的時候,他結識了一位好心的編劇。對方見他表演有靈氣,為人厚道,將他推薦到《帕米爾醫生》劇組演男一號。 巧合的是,這位編劇就是杜珺的父親。當時杜珺與張嘉譯還沒有對手戲,互不認識。
  • 我,20年前離開體制,年入30萬,今年46歲,財務自由,整天旅遊
    今天這個故事也是來自一個讀者,這名讀者跟很多不想離開體制的朋友不同,他在20年前離開體制,到南方創業,年入30萬,現在的他過上了全靠睡後收入的財富自由的生活。今天,我們就看看這位朋友的故事,文中姓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勿對號入座。01永哲就是咱們這個故事的主人公。
  • 張金星:傾家蕩產尋找野人,3任妻子相繼離去,他卻說從不後悔
    但是在幾十年前,偏偏有一位不走尋常路的普通人,為了尋找野人,哪怕傾家蕩產,三次婚姻接連告吹,也一直堅持著,從不後悔,他就是張金星。這讓張金星的妻子認為在他的心裡,妻子和兒子竟然遠沒有"野人"重要,對他失望至極的妻子便與他離了婚,帶著兒子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這個家。這件事對張金星的打擊很大,而為了轉移自己的難過,他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尋找"野人"上。
  • 都想考公務員 有人卻離開體制內考教師
    大部分是教師辭職考公務員,教師的社會地位基本只體現在家長與學生身上,而公務員體制內的人比較受歡迎,即社會地位比較高一些,另外,當前社會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被家裡寵溺,老師很不好管。公務員的薪資水平,基本在當地的中上水平,而教師的薪資總體上沒有公務員高,這是不爭的事實,畢竟國家目前也下發文件,要求當地的教師薪資水平不能低於公務員薪資水平,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 我,30歲,體制內,不想在單位待下去!很迷茫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這樣提問:我,30歲,不想在體制內待下去,不知道是繼續這樣還是找一個擅長的領域發展。對於這個問題,我有比較深的體會,因為同樣是在體制內,這種念頭我也有有過。不想在機關單位待下去的原因,其實大部分人應該是第一個,那就是不喜歡體制內的大環境,覺得在裡面比較壓抑,一輩子看到頭,想到體制外去創造一番事業。但到體制外闖蕩的話,也要權衡好利弊,畢竟這個年紀了,做任何決定都要慎重一點。02 離開體制前要考慮清楚這些1.離開後靠什麼養活自己?
  • 初中半命題作文:那一次,我真後悔
    我獨自一人坐在星光下沉思,一片片落葉飄下,仿佛一張張日曆,上面寫著一個個蒼白無力的大字—秋。「哦秋,離我大爺爺的去世有半年了吧!唉,我真後悔。 我的大爺爺是個殘疾人,沒有妻子和兒子。僅有我的爸爸和爺爺照顧。去年的一次意外,使他躺在了床床上我的爸爸,雖是他的侄子,但每晚都要回去照顧。有時我也回去探望。當大爺爺看見我們時,精神立即好了起來。
  • 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
    這位女老師說的話,雖然不代表所有人的觀點,但也反映了一個現實問題,就是「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事實上,體制內的女人,和體制外的男人結婚,相對來說,概率要小一些。體制內的女人,嫁給體制外的男人,覺得沒有面子。五年前,我們村裡的木匠結婚,我參加了他的婚禮。在婚禮上,我才知道,他的老婆是鄉中學的女老師,教語文的。
  • 信託業轉型進行時,董事長離開體制內「下海」?
    在卸任國通信託董事長職務之前,2020年9月同時還卸任武漢金融資產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據信託百佬匯記者從知情人士獲悉,馮鵬熙可能下海離開「體制內」,下一站將從事產業投資、股權投資等事業。陳建新於2019年底到國通信託擔任黨委書記,此前擔任過工商銀行湖北分行營業部副總經理、黃石支行行長、武漢分行副行長。
  • 崔琦12歲離開家鄉求學,入美籍獲諾貝爾獎,為何晚年表示後悔了?
    年僅12歲時,他離開河南農村到香港讀書,然後去美國深造,加入了美國國籍。為什麼他在晚年坦言自己後悔?崔琦於一九三九年二月底生於河南平頂山寶豐縣。父親42歲出世,母親王雙賢41歲出世,家中有三個妹妹。那時候封建思想還在,所以40歲的時候父母拼四胎,生一個兒子,讓崔家有個繼承人。
  • 張金星傾家蕩產找神農架野人,三任妻子離他而去,他說從不後悔
    【張金星傾家蕩產找神龍架野人,三任妻子離他而去,他說從不後悔】在我們國家,有一個關於神農架野人的傳說。可能我們普通人也只會憑空幻想一下,不會把尋找野人當做自己的工作,但是有一個名叫張金星的人,他卻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不顧家人和朋友的反對,背井離鄉,踏上了尋找野人的道路。
  • 從看體制內和體制外的朋友圈,我發現了有趣的現象
    網友一 我是體制內,但是我會曬美食,偶爾一些跟工作無關的吐槽,還有家庭生活,還有自己是靈魂段子手,以及一些工作上的東西,偶爾會幫親戚朋友賣一些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