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想考公務員 有人卻離開體制內考教師
面對公務員和教師這兩個職業,很多人比較糾結不知道如何選擇,大多是是女生,拋開愛好來說,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選擇公務員還是教師,雖然一般只聽說過教師辭職考公務員,但是很少聽說有公務員辭職考教師的。但是還是有公務員辭職考教師的。就穩定性而言,因為教師也是事業單位編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只要沒有犯原則性的大錯誤,基本不會被辭,基本能幹到退休。
-
離開體制,我從不後悔
如果有一天,她想考哪個好的學校,需要一筆錢。而我,卻拿不出來,我該有多懊惱啊!這些情緒折磨著我:「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肋骨」,讓人羨慕的兩個假期(在我看來,只有這個好),所謂的「鐵飯碗」-都是讓人留駐的念想……但生活還要繼續,不是嗎?生活質量得靠自己去爭取,誰都幫不了你這個忙,你們說對吧?
-
基層公務員怎麼保持離開體制內的能力?
我建議你別想了。 因為你在本行業都做不到前20%,卻想要跨行業去做到更好,你覺得可能嗎? 在另外的行業,別人有積累,有經驗,而你卻無經驗,甚至零基礎,你想要超過他們,你覺得可能嗎?毫無依據的讓人去轉行,這不是扯嗎?
-
陶醫生離開體制後,活的好麼?
我當時寫了支持山東省疾控中心的文章( 疫苗負面事件上,我要替山東同行說點公道話),自稱微博一蛆不怕黑,文章自然被不少網友罵個狗血淋頭,但我不怕啊,不在體制內,沒人找我麻煩。我由此深刻明白,體制內的機構和個人承擔不住這種輿論壓力,如果被投訴,很可能惹麻煩,於是業內誰也不說話,眼睜睜看著疾控體系被黑。甚至我寫的文章,同行們只能默默點讚和打賞。
-
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
什麼是體制內的人,什麼是體制外的人?體制內的人一般是指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國企職工等,是擁有「鐵飯碗」的人,工作和收入相對穩定。體制外的人,就是指私企打工、自主創業、自由職業者等,收入和工作不很穩定,隨時都可能失去「飯碗」的人。曾經和一位女老師聊到相親之類的話題。
-
體制內的工作真的合適你嗎?看看吧,很多人都出來了!
體制內工作到底有什麼?從古至今,體制內的工作一直都是鐵飯碗的代名詞。在體制內工作的人,仿佛天生自帶發光的光環。不僅家族裡的人可以雞犬升天,連那死去先人的祖墳都可以冒青煙。所以當今中國,仍有無數的年輕人擠破腦袋想進入體制內。
-
我,20年前離開體制,年入30萬,今年46歲,財務自由,整天旅遊
今天這個故事也是來自一個讀者,這名讀者跟很多不想離開體制的朋友不同,他在20年前離開體制,到南方創業,年入30萬,現在的他過上了全靠睡後收入的財富自由的生活。今天,我們就看看這位朋友的故事,文中姓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勿對號入座。01永哲就是咱們這個故事的主人公。
-
信託業轉型進行時,董事長離開體制內「下海」?
在卸任國通信託董事長職務之前,2020年9月同時還卸任武漢金融資產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據信託百佬匯記者從知情人士獲悉,馮鵬熙可能下海離開「體制內」,下一站將從事產業投資、股權投資等事業。陳建新於2019年底到國通信託擔任黨委書記,此前擔任過工商銀行湖北分行營業部副總經理、黃石支行行長、武漢分行副行長。
-
我,30歲,體制內,不想在單位待下去!很迷茫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30歲是一個尷尬的年紀,是在機關單位繼續待下去還是找一個擅長的領域發展,我覺得應該從這些方面來考慮:01 分析不想待下去的原因馬雲說過:一個人想要離開公司,無非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錢沒給夠,二是受委屈了。這句話用在機關單位同樣適用。不想在單位待下去,要麼就是覺得在單位上受到了委屈。
-
她說最後悔的就是在國企浪費了四年,離開體制就是逃出生天?
永遠不缺人削尖了腦袋想往裡鑽,有些人更是寧可花錢,卻苦於沒有門路。我學姐入職之後,調過兩次崗,一次是不喜歡這個崗位,一次是因為和上級發生口角。雖然是有關係的,可到底也是不能支撐她再調崗第三次,所以在第三個崗位,雖然工作比較忙,但只能硬著頭皮做下去。由於工作性質偏財務,且媽媽就是個會計。學姐在她媽媽的要求下,考了兩次初級會計師,均沒能考上。
-
在體制內想跳槽?其實體制沒你想得那麼不堪,別信這3個錯覺
網上有很多人都在勸在體制內的人千萬別辭職去私企,那麼為什麼還是要這麼多人從國企辭職去私企呢?其實,是因為大部分辭職的人都有這三個錯覺。1.認為私企工資高許多人會經常問,在國企和私企,一個年薪是20萬,哪一個是35萬哪一個好?儘管從數量上看,私營企業確實略勝一籌,但這也需要考慮到福利待遇和勞動成本的差距,以及產假、婚假、年假等方面的差距。
-
為什麼體制內的人總嘲笑體制外的人,看過你就明白了,天高任鳥飛
為什麼體制內的人總嘲笑體制外的人工作不夠好,以體制內更穩定。18年企業平均離職比例為19.7%,而全國公務員離職比例只有0.06%,兩者相差了300倍。第二體制內福利待遇更好,五險一金足額繳納各種補助,補貼佔到了工資的1/4以上。
-
體制內4000,體制外16000,應該怎麼選擇
今天有位小夥伴諮詢我,他陷入了抉擇之中,一面是高校的工作崗位,屬於體制內的,但是一個月也就4000多。另一份工作程式設計師,每月16000。這個現象小編相信不是少數,今天就來說說。其實這個沒有辦法一概而論,因為情況差別太大,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價值。有很多高校的崗位雖然工資低,但是可以做其他的培訓或者生意,順利的話每年也有幾十萬的受益,而且接觸的人脈會好一些。
-
怎麼看體制內和體制外,各自的利弊情況
走向社會選擇體制工作是選擇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應該是一個難題,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段,看法都不一樣。問題來了,什麼是體制內?什麼是體制外?概念弄清楚,才能說事情。體制內就是在國家正式編制內的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大中專院校、研究機構、社會團集內工作,體制內就是在吃皇糧的單位工作。體制外就是在私企、民企、外企、農村(含農民工)、國外工作。
-
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
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圍城》記得以前在移動上班的時候,有一個代理商的朋友因為業務原因經常聯繫,有一天我離職後,她來問我:「移動不是很好嘛?你為什麼要離職?」我當時回了她:「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罷了。」她瞬間很是認同了,於她來說,如果從乙方轉為甲方絕對是一件不錯的事情,所以移動成了我和她的圍城——我出去了,她想進去。
-
患者就醫打傷護士致其腦震蕩 隨後離開去向不明
(原標題:四川一患者就醫打傷護士致腦震蕩 警方已介入)
-
謝謝你的離開,讓我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去愛
謝謝你的離開,讓我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去愛1:不要總是將自己的痛苦向別人哭訴抱怨,開始時,他們會同情,之後會麻木,再後來會煩躁,最後會鄙視;所以,大家都不容易,自己要學會承受擔當,其實,能拯救自己的只有你的心靈。
-
為什麼在體制內上班的人,往往都很少發朋友圈?
說起體制內上班,很多人往往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公務員和國企事業單位的上班族,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人一般都有哪些特徵呢?1.比如能說會道,因為一般體制內上班族很多人都要跟寫公文材料和開會發言打交道,所以工作久了,自然在口才和寫作能力方面都有所鍛鍊和提升。
-
從看體制內和體制外的朋友圈,我發現了有趣的現象
網友一 我是體制內,但是我會曬美食,偶爾一些跟工作無關的吐槽,還有家庭生活,還有自己是靈魂段子手,以及一些工作上的東西,偶爾會幫親戚朋友賣一些貨
-
姚洋:理解當代中國政治體制的儒家視角
在這裡,我想說,中國的經濟成功擊敗了經濟學和政治學關於政治體制的多種理論。一般來說,如果你要搞好經濟,要有經濟增長,一定要有個所謂的西式民主體制,以及西方人所說的憲政、法治等等,好像中國這些都沒有。但中國怎麼成功的呢?這需要一個解釋。當然,今天我們的任務,不是從政治經濟學角度去解釋中國經濟的成功。我在其他場合講過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