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醫生離開體制後,活的好麼?

2021-01-14 健康界

2000年,陶醫生從原上海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畢業,揣著復旦大學的文憑,進入了上海市疾控中心。
我進入免疫規劃科,從事與預防醫學專業最對口的疫苗接種管理工作,在這個崗位上幹了16年。後又調動到本單位辦的一個專業雜誌社,當了兩年期刊編輯。2018年5月,因理念衝突,向單位主動提交辭呈,之後從事疫苗自媒體至今。
方舟子及其粉絲一直造謠我是被上海市疾控中心開除的,現在我正式澄清,這事不存在。

為何會出現和單位的理念衝突呢?這事要從2010年說起。
2010年之前,我是免疫規劃科業務骨幹,上海市疫苗接種領域的很多規範和信息化工作都是在我手裡一點一點建立起來的。
下面這個從2020年1月1日開始執行的上海市地方標準《疫苗產品編碼規則》,是我從2002年起一手建立起來的,能看到我的勞動成果和智慧結晶被官方以標準的方式認可,我很滿足了。


可以說,如果不是2010年那件事,我的職業生涯應該會非常順利。
2010年9月,衛健委對全國1億兒童發起麻疹強化免疫活動。漏種疫苗的孩子確實應該補種疫苗,但沒漏種孩子不該接種額外劑次。強化免疫本質上就是一刀切,要求所有兒童都再接種疫苗,這就導致絕大多數兒童將被接種了額外劑次的疫苗,其中也包括5歲的陶寶。
強化免疫之荒謬,下面這個電子接種記錄可以證明。這個孩子一共接種了12劑脊灰疫苗(吃了12粒糖丸疫苗),其中前4劑來自標準程序,是應該接種的;後8劑全部拜脊灰疫苗強化免疫所賜。陶醫生實在無法想像,接種醫生給一個沒漏種疫苗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服用脊灰糖丸疫苗,竟然不覺得有任何不妥,還能準確記錄在接種檔案裡。
糖丸劑型的脊灰疫苗雖然口感很好,但那畢竟是疫苗,是一種藥品,不是糖,怎能如此濫用?就好比你孩子在幼兒園已經吃過午飯,老師再給你孩子塞上N口飯,這有必要麼?
我思考了很久,無法忍受這種對科學的不尊重,內部多次反映無果,所以開微博和博客公開實名制批評這種做法在科學上站不住腳(論強化免疫是否應該執行?)。當時,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打電話給我,我們中心主任也找我談希望我放棄,但我堅持這樣做。
我努力了,但麻疹疫苗強化免疫還是如期進行。陶寶沒有參加,但其他小朋友都參加了。最終,中國在10天內完成了1億兒童的麻疹疫苗接種,創下人類歷史上最龐大、最高效的公共衛生行動記錄,每天接種1000萬劑次。這也算是為即將開展的COVID-19疫苗大規模接種提前練兵了。

2012年,我升副主任醫師沒有通過評審,一位中專畢業同事卻通過了,評委組長是我們中心主任。

我知道從做出那個決定開始,今後一定會遇到麻煩。我不求職稱或官銜上進步,但不斷鑽研疫苗,在網絡上開闢了疫苗自媒體科普。

做自媒體很多年後,我悟出了一個道理。自媒體之所以是自媒體,就在於其有極強的個人風格,而不是官方風格。官方風格是只讚美好的對的,不批評差的錯的,自媒體如果也是這樣,那就失去了生命力。
做科普自媒體,就要把握科學底線,醫學科普更是事關人民健康,容不得半點偏差。我認為,科普需要做好兩件事:力挺正確,批評錯誤。也就是要激濁揚清,雙管齊下。很多科普自媒體能做好前者,但很難做到後者,因為批評錯誤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我的問題,就是不怕麻煩,願意幹髒活累活。在批評錯誤的過程中,我會經常指出疫苗接種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導致同行和領導下不來臺。領導經常找我談心,希望我能夠收手。一來二去,理念衝突不可調和,最後我選擇了主動辭職,走自己的路。

在辭職信裡,我表達了這樣的意思:我不埋怨單位,完全理解單位的苦衷,組織與個人做事情的方法不一樣,只要是為了公眾健康,今後還可以互相合作。

我離職後2個月,就發生了轟動全國的長春長生狂苗造假事件,山東省疾控中心因為與長春長生近期有合作而被網友罵的狗血淋頭,中國的整個疫苗接種體系都陷入了網絡風暴。

負責疫苗質量的是藥監局,不是疾控中心,藥監局發合格證,疾控和接種單位依據疫苗合格證使用疫苗,疾控中心明明是無辜的,卻成了眾矢之的。山東省疾控中心有一位同志因為壓力太大,注射胰島素過量而去世。

然而詭異的一幕是,沒有任何疾控中心和疾控中心在職人員敢於發聲為自己辯護。我當時每天工作到凌晨,寫文章分析問題,回答各路記者提問。
記者們找疾控中心採訪,都被婉拒了,只能來找我。我當時寫了支持山東省疾控中心的文章( 疫苗負面事件上,我要替山東同行說點公道話),自稱微博一蛆不怕黑,文章自然被不少網友罵個狗血淋頭,但我不怕啊,不在體制內,沒人找我麻煩。

我由此深刻明白,體制內的機構和個人承擔不住這種輿論壓力,如果被投訴,很可能惹麻煩,於是業內誰也不說話,眼睜睜看著疾控體系被黑。甚至我寫的文章,同行們只能默默點讚和打賞。悲哀的是,他們告訴我:感謝陶醫生為疾控發聲,但被領導警告不得轉發,因為一旦轉發就可能惹麻煩被問責。

更讓我想不到的,一位老前輩來上海找我,希望我這個最了解疾控、最了解疫苗的前專業人員和自媒體大V,能為中國疾控發聲,不讓疾控背黑鍋。
我想了想,在那個輿情洶湧的時點,恐怕也只有我這個自由人,以及經受過方舟子團夥無下限攻擊考驗的自媒體人,才能無所顧忌地說出事情的真相,還疾控中心一個清白了。我二話不說就接下了這個任務,於是就有了上面這篇文章,其實我早就醞釀此文,只是老前輩推了我一把。

此外,我還配合同行寫了一些討論疫苗接種策略的文章,從外部製造輿論推進科學接種策略的儘快落實。

這些事使我深深地體會到,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做事方法不一樣,但只要目標相同,完全可以互補。


具體而言,體制內的做事更加權威,更具有執行力,但也更慢節奏,經常趕不上輿論的變化,顯得比較被動。關鍵一點是體制內不太可能公開認錯,好在多數情況下能意識到錯誤,然後悄悄糾正,即所謂只做不說。比較讓我擔心的是,如果沒人指出錯誤,或者是某種政治正確性的科學錯誤,這種錯誤可以存在很久而得不到解決。

體制外的優勢就是:只要不是攻擊體制,幾乎可以暢所欲言,特別是可以有理有據地指出體制存在的問題,形成輿論監督。體制內人士當然也會發現問題,但一些問題積弊已久,利益關係錯綜複雜,從體制內部推動改革,往往是徒勞的,推動者甚至被不公正對待。
我覺得,我的疫苗自媒體路可以一直走下去。
2020年,我們遭遇COVID-19疫情,這是人類進入21世紀後遭遇的最大傳染病危機。危機也是機會,病毒性傳染病正是疫苗大展身手的機會。地球上,還沒有哪一種傳染病,能夠被人類窮盡所有可能的技術路線去研發疫苗。毫無疑問,這將是一場疫苗爭霸賽。

就在昨天,中國國藥集團北生生物的滅活COVID-19疫苗,以優異的安全性、友好的冷鏈適應性、以及79%的保護率,被批准附條件上市,開啟了人類絕地反擊的序幕。
這一年裡,我寫了43篇COVID-19疫苗科普,很可能是這個領域科普作品數量最多的人。

我還接受了國內外各種媒體的採訪,包括環球時報、中國國際電視臺、鳳凰全球連線、香港南華早報、美國紐約時報、法國路透社、法國解放報等。
不管是接受國內媒體採訪,還是問題比較刁鑽的外媒採訪,我都本著科學、理性、客觀的態度介紹COVID-19疫苗領域的技術進展和政策解讀。


2020年末,我有480萬微博粉絲,22萬微信公眾號粉絲,還有今日頭條、一點號等平臺。
基於這些自媒體,在欣欣向榮的疫苗時代,我可以活的很好,也確實活的很好。


12月25日,我參加無償獻血(血小板),這是我2020年第11次獻血,人生第110次獻血。你們看我活的好不好?


相關焦點

  • 致所有想離開體制的人!
    致所有想離開體制的人! 原題《圍城,但不應圍心。》
  • 同樣都是癌症,為啥有人活幾十年,有人不久就離開?醫生告知真相
    最近聽家裡人說小區的王大爺前幾個月被檢查出來肝癌晚期,沒過多久人就去世了,但是小區另外一位李大媽,前幾年也被檢查出來直腸癌,李大媽卻活了這麼長時間,現在每天過得都很開心。小區裡面的人不禁唏噓,這人說走就走,疾病說來就來。
  • 【注意】5歲男孩體內發現活螞蟥,已存活一年多!醫生:別再這樣喝水!
    經醫院檢查,竟發現小陶的氣管內出現了一隻活體異物,醫生們定睛一看,驚了...... 病床上的男孩就是小陶,醫生正在對他實施手術治療。沒多久,醫生就從小陶的氣管內,取出了一條長約六七釐米的黑色活體異物。
  • 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
    什麼是體制內的人,什麼是體制外的人?體制內的人一般是指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國企職工等,是擁有「鐵飯碗」的人,工作和收入相對穩定。體制外的人,就是指私企打工、自主創業、自由職業者等,收入和工作不很穩定,隨時都可能失去「飯碗」的人。曾經和一位女老師聊到相親之類的話題。
  • 5歲男孩氣管內發現活螞蟥,已存活一年多!醫生提醒:別再這樣喝水!
    經醫院檢查,竟發現小陶的氣管內出現了一隻活體異物,醫生們定睛一看,驚了......病床上的男孩就是小陶,醫生正在對他實施手術治療。沒多久,醫生就從小陶的氣管內,取出了一條長約六七釐米的黑色活體異物。而這隻把醫護人員都嚇了一跳的黑色活體異物不是別的,正是一條螞蟥,也就是常說的水蛭。
  • 大江大河2:一個陶醫生就讓程開顏亂了方寸,好男人並非守得住的
    碰巧和小引同學的家長陶醫生相遇,當打扮素雅、不算年輕,但一臉知性的陶醫生出現在程開顏面前時,明顯看出了程開顏的不自信。寒暄過後,隨著陶醫生的離去,程開顏便向宋運輝打聽起陶醫生這個人,「這個陶令田,都是媽媽送嗎?他爸爸你見過嗎?」,宋運輝都已經說了他不知道,估計不方便吧!程開顏還窮追不捨,又問「陶令田,她兒子跟她姓啊!」
  • 醫生體制內創業:要給多點執業趟出一條路
    目前工作室已有30餘名籤約醫生,按照「嶺南三劍客」的構想,後來者既可以加盟到三人各自的工作室旗下,也可以自己開設其他分支,例如某某肝膽醫生工作室,某某神經醫生工作室。待自身實力壯大後,醫生若想出去另立門戶也是受到支持的。「醫生多點執業是一個趨勢,我們想通過先行探路,建立起一個成熟的創業模式,為想要多點執業的醫生搭建起一個創業平臺,相當於發揮孵化器的作用。」林鋒說。
  • 基層公務員怎麼保持離開體制內的能力?
    很多人都有「幹一行,恨一行」的煩惱,所以每年高考後,大姐大哥叔叔阿姨們,勸高考學子們別考什麼,也才會有,知乎熱榜上的各種專業別去考的問答,比如化工和機械是重災區。 其實,我們嚮往美好的生活,的確是值得去追求的,且社會的欲望總量是在增加的,也才會有「不平衡」一說。
  • 活螞蟥在臨滄5歲男童氣管裡住了1年!
    活螞蟥在臨滄5歲男童氣管裡住了1年!經醫院檢查,竟發現小陶的氣管內有一隻活體異物。病床上的男孩就是小陶,醫生正在對他實施手術治療。沒多久,醫生就從小陶的氣管內,取出了一條長約六七釐米的黑色活體異物。主治醫生提醒:「如果說衛生習慣不改的話,這個情況還是會存在,需要給家長提醒的是,讓小孩不要喝生水!」
  • 離開體制,我從不後悔
    轉正後,工資也就三百九十幾。當老師,我還未滿一歲!雖然之前學校也有教備課,上課,還實習了一個多月。但真的身臨戰場,還是感覺心裡沒底兒。四五十個孩子一個班,都是剛入學的,沒有任何紀律約束的小屁孩們。我從頭學,他們從頭教,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從排座位,到排隊、做操、上課、寫作業,上廁所……很多細節,我就像一個19歲的「媽媽」,儘量細心的照顧、提醒他們。
  • 老年痴呆能治療好麼?試試負離子療法
    原標題:老年痴呆能治療好麼?試試負離子療法   目前,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人數正在不斷上漲,老年痴呆症的預防和治療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老人痴呆症是老年常見病之一,那麼,老年痴呆能治療好麼?   老年痴呆能治療好麼?
  • 都想考公務員 有人卻離開體制內考教師
    大部分是教師辭職考公務員,教師的社會地位基本只體現在家長與學生身上,而公務員體制內的人比較受歡迎,即社會地位比較高一些,另外,當前社會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被家裡寵溺,老師很不好管。公務員的薪資水平,基本在當地的中上水平,而教師的薪資總體上沒有公務員高,這是不爭的事實,畢竟國家目前也下發文件,要求當地的教師薪資水平不能低於公務員薪資水平,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 賭輸為了面子吞下活壁虎!男子吐綠汁暴斃,醫生解剖後:內臟爛光光
    前陣子,他參加了一場派對,在派對上,David為了展現自信,他自稱是「不曾退縮的男人」,於是有個朋友和他打賭,賭「誰敢生吞一隻活壁虎」就贏了! 派對結束後過了兩天,David在家中感到極度不舒服!他頭暈、頭脹痛,腹部也疼痛不已、上吐下瀉。起初,家人們以為他只是吃到生的肉,可能引發急性腸胃炎而已,或是宿醉罷了。
  • 18歲男子腦死亡 火化前媽媽大喊別離開 下一秒竟復活 醫生驚了
    印度一名18歲的男子被查出肝炎,更是在病發一周後被診斷腦死亡。傷心欲絕的媽媽將他帶回家後,崩潰大喊"別離開我"。怎料兒子竟然流下淚活了過來,媽媽又驚又喜,也令醫生大呼奇蹟。綜合外媒報導,今年6月26號,居住在印度南部泰倫加納邦的18歲少年基蘭突然出現身體不適,開始發高燒、嘔吐。
  • 信託業轉型進行時,董事長離開體制內「下海」?
    馮鵬熙是武漢金控的副總經理,2017年武漢金控控股方正東亞信託後,將該信託公司更名為國通信託,馮鵬熙成為國通信託更名後首任董事長。在卸任國通信託董事長職務之前,2020年9月同時還卸任武漢金融資產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據信託百佬匯記者從知情人士獲悉,馮鵬熙可能下海離開「體制內」,下一站將從事產業投資、股權投資等事業。
  • 2015款夏利N7口碑好麼?車主740公裡後告訴你實話
    導讀:2015款夏利N7口碑好麼?車主740公裡後告訴你實話一般我們在買車前,都會問問身邊的朋友或者是懂車的人,了解下該車的情況。那選擇夏利N7這車怎麼樣呢?今天我們請來一位車主來給大家分享自己行駛夏利N7740公裡後的真實感受和評價,想了解夏利N7的朋友們,一起也來看看吧!
  • 漢代陶燈的經典之作:彩繪陶百花燈
    這盞彩繪陶百花燈,出土於澗西區七裡河一座漢墓,現藏於洛陽博物館。您看這燈精緻非凡的造型、豪華逼人的氣勢,不用說,那定是漢代貴族享用的器物。  漢代彩繪陶百花燈  要活個亮堂,白天離不開太陽,晚上離不開燈光。
  • 講紅色故事 講革命精神 陶行知:他是一場人間雨
    陶行知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中國進步知識分子的典範,還是中國民主同盟的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他是一場人間雨,被毛澤東稱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被宋慶齡譽為「萬世師表」,郭沫若曾贊其:「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後陶行知。」陶行知1891年出生於教師之家,高中畢業後,他赴美攻讀教育學博士學位。
  • 朝陽醫院被砍傷的眼科專家陶勇,原來是這樣一位醫生,看完淚奔!
    最最最讓人心碎的是,陶醫生的眼神,和他緊鎖的眉頭。他明白,這,意味著什麼。記者從朝陽醫院一醫生處獲悉,陶醫生在事發後不久,就在手術室內接受救治。據該醫生稱,事發後傷人者已被控制,隨後被警方押走。陶醫生曾說,「眼科手術就是個精細活,容不得有毫釐差錯」。如今往後,卻可能,再也無法親自為這句話踐行了。
  • 藍光1080p對眼睛好麼 藍光1080p有什麼好壞處
    藍光1080p對眼睛好麼?我們在看手機和看電視的時候,我們都可以調節屏幕的亮度,那我們知道藍光1080p對眼睛是不是有好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藍光1080p對眼睛好麼教程,跟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藍光1080p對眼睛好麼 1、藍光也被稱為Blu-ray,實際上它是接替DVD的高畫質存儲光碟媒體。2、這種技術通過藍色雷射進行數據的讀取和寫入,這一技術是對光碟存儲容量的進一步提升,因此藍光技術所指的並非是清晰度而是存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