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陶燈的經典之作:彩繪陶百花燈

2020-12-07 洛陽網

這盞彩繪陶百花燈,出土於澗西區七裡河一座漢墓,現藏於洛陽博物館。您看這燈精緻非凡的造型、豪華逼人的氣勢,不用說,那定是漢代貴族享用的器物。

  漢代彩繪陶百花燈

  要活個亮堂,白天離不開太陽,晚上離不開燈光。有人需求低,燈夠亮就行;有人需求高,燈還得足夠美。

  這盞彩繪陶百花燈,出土於澗西區七裡河一座漢墓,現藏於洛陽博物館。您看這燈精緻非凡的造型、豪華逼人的氣勢,不用說,那定是漢代貴族享用的器物。

  博物館裡有許多遊客圍著它看。講解員說,此燈通高近1米,上下4層,共有大大小小13個燈盞:燈柱頂部是彩繪朱雀大燈盞,其下有3層共12個曲枝小燈盞,飛龍、臥蟬點綴其間,長著小翅膀的羽化仙人(亦稱羽人)騎龍跨盞而坐。

  一隻象徵長壽的烏龜趴在燈盤底部,撐起燈柱。燈盤下是象徵崑崙山的覆盆式燈座,狗、貓、羊、虎、鹿、猴等數十隻動物繞「山」奔騰,生動逼真。

  「這盞燈是漢代道家升仙思想的典型體現。那時的人相信天人感應,夢想著人神共樂、長生不老。墓中安放這樣一盞燈,大概是期待死後升天成仙。」講解員說,在古代神話傳說中,羽人、崑崙山、蟬乃成仙要素:羽人是西王母的使者,崑崙山上的天柱連通天地、直達仙境,蟬象徵著重生。

  東漢以洛陽為都城,歌舞昇平,貴族階層生活豪奢。古人事死如生,喪葬用品均如死者生前所用。墓中出現這樣一盞想像力豐富、製作技藝精湛的豪華燈具,可以想見當時貴族的生活水準、審美水平。

  據說,這盞燈亮起時滿室光明,幾無暗影,有人因此讚美它是古代的「無影燈」、漢代陶燈的經典之作。

  在漢代,我們的先人就能製造出如此高級的燈,實在令人肅然起敬。(洛陽晚報記者 張麗娜 文/圖)

相關焦點

  • 唐代彩繪三彩釉女子俑,馬俑,駱駝俑,天王俑,鎮墓獸,陶器大全
    >唐代彩繪釉陶駱駝(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唐代彩繪騎臥陶駱駝俑(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唐代彩繪釉載物陶駱駝(彩繪三彩釉陶馬形體碩大、構造複雜,無法使用普通手工拉坯法來完成,所以多用模製法成型。雖然是合模製作,但所有彩繪三彩釉陶馬都各具特點,幾乎找不出完全一樣的彩繪三彩釉陶馬來。從現存彩繪三彩釉陶馬可以看出,唐代彩繪三彩釉匠師們不僅對馬的外貌特點十分熟悉,而且對馬的神態、秉性也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塑造起來得心應手。
  • 漢代神獸︱為什麼平平無奇的羊能夠成為神獸?
    漢代青銅搖錢樹的陶座上,也往往塑有乘羊圖像。青銅錢樹是漢墓中的一種明器,主要分布於今四川、重慶、雲南、貴州、陝西漢中,乃至甘肅武威、甘谷、寧夏固原、青海大通、樂都等地區,也有流失到海外的;其流行時段可至東漢早期持續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寓意為墓主人提供財富、保護其升仙以及保佑其子孫繁榮昌盛。錢樹樹座多為陶製,塑有仙人、神獸等仙界形象,或狩獵、庖廚、樂舞等人間畫面。
  • 帶你領略陶倉樓彩繪裡的動人傳說
    話說華夏瑰寶陶倉樓四虎食女魃圖——斑斕彩繪裡的動人傳說彩繪藝術在中國源遠流長。在焦作市博物館編印的《山陽印記·漢代陶倉樓綜合研究》中,有專家指出,五行學說在漢代全面發展,直接推動和發展了中國傳統的五行色彩學。與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相對應的是白色、青色、黑色、赤色、黃色。陶倉樓的色彩裝飾運用體現了漢代的五色審美觀念,其中大量出現的黃、紅、黑等色,可能是受到了王室宮殿的裝飾影響。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被世界稱為「中國藍」「中國紫」的兩種顏色。
  • 榮昌安陶:從泡菜罈子到「收藏寶貝」
    【解說】「紅如棗、薄如紙、亮如鏡、聲如磬」這是對榮昌安陶的描述,重慶的榮昌安陶又稱「榮昌陶」,與雲南建水陶,宜興紫砂陶,廣西欽州陶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陶。榮昌陶興起於漢代,興盛於唐宋,明清時期聞名於世,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其傳統製作方法有20多道工序,有曬泥、碾泥、過漿、制坯、打磨、裝窯、燒窯、觀窯、閉窯等。
  • 璧是漢代最常見的玉禮器
    在漢代,玉器被人格化,號稱擁有「五德」,成為高尚與純潔的象徵,人們對玉的迷信甚至到了登峰造極的地 步,貴族們不僅身上佩戴玉器,生活使用玉器,房屋裝飾玉器,交往贈送玉器,祭祀使用玉器,甚至死後還要穿玉做的衣服。徐州博物館館長孟強在概括這一時期的 玉器特徵時認為「漢代的玉器工藝上非常精,風格大氣與豪放,有一種博大的氣質。」
  • 廣州發現漢代大墓3:古墓中竟發現古代「長生不老藥」?
    上期說到,考古隊在廣州象崗發現了一座漢代大墓,由於無法打開墓室大門,只能把前室的頂蓋掀開。雖然前室頂蓋上有少見的彩繪,證明這應該是一個王侯級別的人物的墓。但是,對於這是不是趙佗的墓,專家的判斷還是有些遲疑的。
  • 漢代雕刻憨態可掬的玉熊形象,神運逼真可愛值得研究鑑賞
    漢代玉器具有典型的王玉特徵,此時的玉器製作沒有成本概念,唯一追求的是純粹意義上的美學表達,因此需要治玉工匠投入巨大精力和時間來完成一件精美的美玉。,品相完整,整體圓雕憨態可掬這件玉熊更具特色的是古代人太有智慧創造了,在雕刻玉熊時利用好材質巧色巧奪天工,玉熊底部還可放平造型呈站姿並且帶有雙翼張口獠牙,嘴巴身體重要部門用巧妙不可言傳的巧雕藝術雕塑表現出熊本熊的真實可愛活靈細徹到把熊樣子的雄性激情頭用黑點都表現得逼真爆炒,雙眼明亮有神,歷史痕跡較為明顯老味道十足屬開門漢代玉熊特徵。
  • 徐州:五代人堅守制陶工藝 老手藝鋪就致富之路
    ,每年能燒制和銷售兩萬多個陶盆。一年下來,雖說土裡來火裡去很辛苦,但張家五代人堅守制陶工藝,不僅為徐州留下這處火與土的歷史文化遺存,一年下來的毛利也能在20萬元左右,讓這個大家庭的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五代傳承非遺制陶   古老的土盆村背靠景山,坐北朝南,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即不老河。
  • 古代制陶工程技術的含義、影響及研究目標
    研究古代制陶工程技術史的目標是創建中國特色制陶技術考古學。其中筆者所著的《中國古代制陶工程技術史》[1]一卷已於2017年出版(圖一)。古代制陶工程技術是中國古代工程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略談其含義和影響,以及研究目標。
  • 富有生活氣息的武威漢代木俑
    其中出土最多的當屬與農牧動物有關的動物俑,這些木雕俑造型生動、姿態各異,粗獷而不失真樸,簡略中暗藏深意,由樸拙見靈奇,寓生動於沉靜,充分展示了漢代木雕簡約、樸素而又靈動的藝術風格。木俑大多以快刀走筆塑造出所表現事物的姿態和動勢,再於表面施以紅黑等線條略表動物的皮毛,寥寥數筆就將每種動物特有的瞬間姿態和神情勾勒而出,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 四川發現丨成都琉璃場:興盛於唐宋的古陶窯址
    1984年11月,金牛區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琉璃古陶窯址」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在琉璃場村立碑,以示保護(1991年前,琉璃場屬於金牛區管轄)。明代青花松竹人物圖瓷香爐 1969年在成都外東勝利鄉明墓出土。(四川博物院藏)晚唐至明末官辦的陶瓷手工場琉璃廠是明代以來的舊名,場以廠名,故名琉璃場。
  • 《盜賊之海》西小島上的紅花彩繪位置在哪 紅花彩繪位置分享
    導 讀 SnakeIsland是盜賊之海遊戲中的一個島嶼,遊戲中有個解謎謎題與之有關,謎題的一個線索叫做西小島上的紅花彩繪,那麼SnakeIsland西小島上的紅花彩繪位置在哪
  • 排筆彩繪的工具是什麼?排筆彩繪的特點?花悅顏繪畫 排筆彩繪
    排筆彩繪全網搜「花悅顏繪畫」「花悅顏排筆彩繪」「花悅顏手繪丙烯畫」「花悅顏繪畫工具」花悅顏丙烯畫『花悅顏繪畫藝術』花悅顏美術進入淘寶,搜索「花悅顏繪畫」,選擇任意一個398套餐連結,訂購後均可獲得《丙烯畫初級班課程+工具套裝》。
  • 鐵器時代·漢代銅器
    匈奴、東胡、西南夷等少數民族的銅器,在種類、形制和紋飾方面都有其特殊的風格,與一般的漢代銅器不同。 傳世的銅器,在宋代以迄20世紀前期的許多金石學書籍中,頗有著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考古調查發掘工作中又有了大量的新發現,為研究漢代銅器提供了更為豐富、可靠的資料。
  • 冬奧冰雪號」彩繪飛機亮相併首航
    9月5日,「冬奧冰雪號」彩繪飛機首次正式亮相。當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首架主題彩繪飛機「冬奧冰雪號」在首都國際機場正式亮相併飛往成都完成首航。新華社記者賀長山攝9月5日,參加「冬奧冰雪號」彩繪飛機首航儀式的嘉賓與工作人員在活動結束後合影留念。當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首架主題彩繪飛機「冬奧冰雪號」在首都國際機場正式亮相併飛往成都完成首航。
  • 「冬奧冰雪號」彩繪飛機完成首航
    9月5日,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冬奧冰雪號」彩繪飛機落地後完成水門儀式。當日,從北京出發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首架主題彩繪飛機「冬奧冰雪號」抵達成都完成首航。新華社發(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供圖)9月5日,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冬奧冰雪號」彩繪飛機機組成員與乘客落地後合影留念。 當日,從北京出發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首架主題彩繪飛機「冬奧冰雪號」抵達成都完成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