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盞彩繪陶百花燈,出土於澗西區七裡河一座漢墓,現藏於洛陽博物館。您看這燈精緻非凡的造型、豪華逼人的氣勢,不用說,那定是漢代貴族享用的器物。
漢代彩繪陶百花燈
要活個亮堂,白天離不開太陽,晚上離不開燈光。有人需求低,燈夠亮就行;有人需求高,燈還得足夠美。
這盞彩繪陶百花燈,出土於澗西區七裡河一座漢墓,現藏於洛陽博物館。您看這燈精緻非凡的造型、豪華逼人的氣勢,不用說,那定是漢代貴族享用的器物。
博物館裡有許多遊客圍著它看。講解員說,此燈通高近1米,上下4層,共有大大小小13個燈盞:燈柱頂部是彩繪朱雀大燈盞,其下有3層共12個曲枝小燈盞,飛龍、臥蟬點綴其間,長著小翅膀的羽化仙人(亦稱羽人)騎龍跨盞而坐。
一隻象徵長壽的烏龜趴在燈盤底部,撐起燈柱。燈盤下是象徵崑崙山的覆盆式燈座,狗、貓、羊、虎、鹿、猴等數十隻動物繞「山」奔騰,生動逼真。
「這盞燈是漢代道家升仙思想的典型體現。那時的人相信天人感應,夢想著人神共樂、長生不老。墓中安放這樣一盞燈,大概是期待死後升天成仙。」講解員說,在古代神話傳說中,羽人、崑崙山、蟬乃成仙要素:羽人是西王母的使者,崑崙山上的天柱連通天地、直達仙境,蟬象徵著重生。
東漢以洛陽為都城,歌舞昇平,貴族階層生活豪奢。古人事死如生,喪葬用品均如死者生前所用。墓中出現這樣一盞想像力豐富、製作技藝精湛的豪華燈具,可以想見當時貴族的生活水準、審美水平。
據說,這盞燈亮起時滿室光明,幾無暗影,有人因此讚美它是古代的「無影燈」、漢代陶燈的經典之作。
在漢代,我們的先人就能製造出如此高級的燈,實在令人肅然起敬。(洛陽晚報記者 張麗娜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