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很多人都在勸在體制內的人千萬別辭職去私企,那麼為什麼還是要這麼多人從國企辭職去私企呢?其實,是因為大部分辭職的人都有這三個錯覺。
1.認為私企工資高
許多人會經常問,在國企和私企,一個年薪是20萬,哪一個是35萬哪一個好?儘管從數量上看,私營企業確實略勝一籌,但這也需要考慮到福利待遇和勞動成本的差距,以及產假、婚假、年假等方面的差距。
在國企上班,一天基本不用花錢,日常生活用品也不用自己花錢買,除了這些,還有各種補貼,還有公積金、養老金等,另外還有一些隱形的福利,很多教育培訓費用都可以報銷,還有固定的一天福利等等。
與之相比,私企的福利待遇相對較少,人工成本方面卻付出了不少,沒有國企那麼舒適。而且還面臨著業績下滑就會被替換、甚至被解僱的風險,比較無保障,壓力很大。
事實上,你向私人企業要錢,私企問你要命。私人企業「挖」你來的時候,開出的年薪是三十萬,但是這三十萬,不像國有企業,只要坐著,就能拿到手。那三十萬是要你們丟臉,要你們拼,要你們搶,這和你一年下來的銷售額有很大關係。
到私營公司去工作,除了薪水稍微高一點以外,哪裡都覺得不舒服。如果你在私企工作,希望月薪5w,你至少可以為你的老闆掙30w,除此之外,想要在私企的薪水高些,除非你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或者是一個大公司,或者是一個有技術,不愁下家的職場高手,否則你在私企並不容易!
2.認為私企沒有這麼多不公平
制度下的工作,大家都知道,關係比較複雜,會有很多的關係戶,很多人可能就是因為看不慣這些關係戶,才選擇了辭職,會認為私企裡,關係比較簡單,屬於能者居之,但你真的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
只要有江湖,就一定會有紛爭,在國企,即使領導看你不順眼,但他只會冷落你,不炒你,每個人的面子都還過得去。
但是在私人企業裡卻不同,如果在私人企業裡,你意外地得罪了老闆,或無意地傷害了別人的利益,那麼第二天你可能就得提包走人,甚至陷害你讓你背鍋。
私人企業沒有表面上的光鮮,國有企業也沒有想像中的複雜,無論在哪裡工作,社交都是我們必須學習的一課,所以,不要因為表面上的關係而選擇辭職,這樣做是很不明智的。
3.自己的能力很強
許多國企、體制內的單位,經手辦的大大小小的項目有很多,因此,許多國企的員工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自己幹得了那麼大的項目,自己的本領要比一般的私企強得多。
制度下的工作,是很系統的,每一個崗位其實都是制度下的一個小部分,是由制度內的機制推動的,很多員工認為這麼大的項目都經手過,覺得自己的想法、執行得很好,自己的能力很強,給公司創造了很多利潤,如果是在私企,就算年薪百萬都不過分。
但實際上,這麼想是不對的,你的想法能執行得這麼順利,完全是你所在平臺的功勞,是國企背後的力量。假如轉到了私人企業,不僅要到處求爺爺告奶奶,不但事情辦得不好,還可能夭折。
總結:很多人不甘於自己的才華在國企埋沒,想著到私企去創造自己的一席之地,於是選擇了離職。事實上,這一舉措也是非常不明智的,當你在國企工作多年,許多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都已適應了條條框框的規則和體制,剛到私企,就很難迅速適應現代職場的生活節奏。
不論在什麼地方,能力只是提升的基本條件,而非必要條件。甚至在私企,晉升也需要有人脈資源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要想獲得百萬年薪,光靠能力是遠遠不夠的。
與私人企業相比,國有企業更加穩定,更加持久,綜合性價比比私人企業更高。因此假如你沒有很高的能力、好的資源和人脈,建議不要輕易辭職。
如果大家對這方面感興趣,想要更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我向大家推薦下面這本書籍:《職場精英寶典》
本書收集了現實職場中會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大家學習如何在職場中生存、提升自己、快速晉升。點擊下方小卡片即可購買。
我猜,你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巴結領導?發生代際衝突的4個根源,很現實
適合老實人的3種工作,沒有勾心鬥角,可以嘗試一下,早知早受益
人到中年再念舊情,也不要參加這3種同學聚會,原因很現實
酒桌上領導說「我結帳吧」,別傻傻搶著買單,用這3招被高看一眼
別人向你借錢,這3種情況你要借,不然吃虧的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