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制內想跳槽?其實體制沒你想得那麼不堪,別信這3個錯覺

2021-01-14 第一營銷學派

網上有很多人都在勸在體制內的人千萬別辭職去私企,那麼為什麼還是要這麼多人從國企辭職去私企呢?其實,是因為大部分辭職的人都有這三個錯覺。

1.認為私企工資高

許多人會經常問,在國企和私企,一個年薪是20萬,哪一個是35萬哪一個好?儘管從數量上看,私營企業確實略勝一籌,但這也需要考慮到福利待遇和勞動成本的差距,以及產假、婚假、年假等方面的差距。

在國企上班,一天基本不用花錢,日常生活用品也不用自己花錢買,除了這些,還有各種補貼,還有公積金、養老金等,另外還有一些隱形的福利,很多教育培訓費用都可以報銷,還有固定的一天福利等等。

與之相比,私企的福利待遇相對較少,人工成本方面卻付出了不少,沒有國企那麼舒適。而且還面臨著業績下滑就會被替換、甚至被解僱的風險,比較無保障,壓力很大。

事實上,你向私人企業要錢,私企問你要命。私人企業「挖」你來的時候,開出的年薪是三十萬,但是這三十萬,不像國有企業,只要坐著,就能拿到手。那三十萬是要你們丟臉,要你們拼,要你們搶,這和你一年下來的銷售額有很大關係。

到私營公司去工作,除了薪水稍微高一點以外,哪裡都覺得不舒服。如果你在私企工作,希望月薪5w,你至少可以為你的老闆掙30w,除此之外,想要在私企的薪水高些,除非你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或者是一個大公司,或者是一個有技術,不愁下家的職場高手,否則你在私企並不容易!

2.認為私企沒有這麼多不公平

制度下的工作,大家都知道,關係比較複雜,會有很多的關係戶,很多人可能就是因為看不慣這些關係戶,才選擇了辭職,會認為私企裡,關係比較簡單,屬於能者居之,但你真的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

只要有江湖,就一定會有紛爭,在國企,即使領導看你不順眼,但他只會冷落你,不炒你,每個人的面子都還過得去。

但是在私人企業裡卻不同,如果在私人企業裡,你意外地得罪了老闆,或無意地傷害了別人的利益,那麼第二天你可能就得提包走人,甚至陷害你讓你背鍋。

私人企業沒有表面上的光鮮,國有企業也沒有想像中的複雜,無論在哪裡工作,社交都是我們必須學習的一課,所以,不要因為表面上的關係而選擇辭職,這樣做是很不明智的。

3.自己的能力很強

許多國企、體制內的單位,經手辦的大大小小的項目有很多,因此,許多國企的員工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自己幹得了那麼大的項目,自己的本領要比一般的私企強得多。

制度下的工作,是很系統的,每一個崗位其實都是制度下的一個小部分,是由制度內的機制推動的,很多員工認為這麼大的項目都經手過,覺得自己的想法、執行得很好,自己的能力很強,給公司創造了很多利潤,如果是在私企,就算年薪百萬都不過分。

但實際上,這麼想是不對的,你的想法能執行得這麼順利,完全是你所在平臺的功勞,是國企背後的力量。假如轉到了私人企業,不僅要到處求爺爺告奶奶,不但事情辦得不好,還可能夭折。

總結:很多人不甘於自己的才華在國企埋沒,想著到私企去創造自己的一席之地,於是選擇了離職。事實上,這一舉措也是非常不明智的,當你在國企工作多年,許多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都已適應了條條框框的規則和體制,剛到私企,就很難迅速適應現代職場的生活節奏。

不論在什麼地方,能力只是提升的基本條件,而非必要條件。甚至在私企,晉升也需要有人脈資源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要想獲得百萬年薪,光靠能力是遠遠不夠的。

與私人企業相比,國有企業更加穩定,更加持久,綜合性價比比私人企業更高。因此假如你沒有很高的能力、好的資源和人脈,建議不要輕易辭職。

如果大家對這方面感興趣,想要更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我向大家推薦下面這本書籍:《職場精英寶典》

本書收集了現實職場中會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大家學習如何在職場中生存、提升自己、快速晉升。點擊下方小卡片即可購買。

我猜,你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巴結領導?發生代際衝突的4個根源,很現實

適合老實人的3種工作,沒有勾心鬥角,可以嘗試一下,早知早受益

人到中年再念舊情,也不要參加這3種同學聚會,原因很現實

酒桌上領導說「我結帳吧」,別傻傻搶著買單,用這3招被高看一眼

別人向你借錢,這3種情況你要借,不然吃虧的還是自己

相關焦點

  • 體制內4000,體制外16000,應該怎麼選擇
    今天有位小夥伴諮詢我,他陷入了抉擇之中,一面是高校的工作崗位,屬於體制內的,但是一個月也就4000多。另一份工作程式設計師,每月16000。這個現象小編相信不是少數,今天就來說說。其實這個沒有辦法一概而論,因為情況差別太大,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價值。有很多高校的崗位雖然工資低,但是可以做其他的培訓或者生意,順利的話每年也有幾十萬的受益,而且接觸的人脈會好一些。
  • 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
    女老師說:「我們學校的女老師,大部分都嫁給了公務員、老師、醫生、國企職工,只有兩三個女老師,嫁給了老闆。那些嫁給老闆的女老師,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的丈夫是誰,好像低人一等。」這位女老師說的話,雖然不代表所有人的觀點,但也反映了一個現實問題,就是「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事實上,體制內的女人,和體制外的男人結婚,相對來說,概率要小一些。
  • 在體制內上班的中年男人,並不輕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多人初中畢業時,選擇了讀中專,就是因為畢業後,可以國家包分配工作,成為體制的人。現在,很多年輕人考公務員,也是為了一份體制內的工作。剛剛進入體制內的時候,真的舒了一口氣,覺得可以鬆懈下來,好好享受「朝九晚五」的工作,可以好好度過周末的好時光。可是,你越來越發現,事情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一切的煩惱,還在後面排隊。
  • 在體制內 你必須學會拒絕
    為什麼呢,因為這實際上跟人的心理預期是相關的,你平時不怎麼幫他,他對你的心理預期是非常低的,你幫他一次,那麼他會非常感激。但是你經常幫他,等於是把他的心理預期提高了很多,他認為你肯定會幫他,而一旦你不幫他,他的心理預期落空了,他就會記恨你,跟你反目成仇。其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借錢也是一樣,偶爾借錢一次給別人救急,別人會很感激你。
  • 從看體制內和體制外的朋友圈,我發現了有趣的現象
    網友一 我是體制內,但是我會曬美食,偶爾一些跟工作無關的吐槽,還有家庭生活,還有自己是靈魂段子手,以及一些工作上的東西,偶爾會幫親戚朋友賣一些貨
  • 體制內單位究竟有什麼魔力?看完這篇就懂了
    大多數父母都極其想讓孩子吃上「國家飯」,但孩子卻又特想逃離體制內,認為「外面」的待遇更好,發展更高。老一代的人認為,穩定是工作最重要的因素,但放到年輕人的眼裡,就變成了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那麼,體制內外的工作究竟有什麼區別呢?除了待遇,還有別的因素嗎?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具體說一說。1.體制是個啥?
  • 體制內如何混得更輕鬆?
    爬蟲是一心想往上爬, 追求仕途升遷的; 混蟲就是在體制內混日子的, 對升遷提拔沒有什麼興趣; 跳蟲是想往更高的平臺走的, 比如遴選考走或者跳出體制;
  • 怎麼看體制內和體制外,各自的利弊情況
    走向社會選擇體制工作是選擇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應該是一個難題,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段,看法都不一樣。問題來了,什麼是體制內?什麼是體制外?概念弄清楚,才能說事情。體制內就是在國家正式編制內的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大中專院校、研究機構、社會團集內工作,體制內就是在吃皇糧的單位工作。體制外就是在私企、民企、外企、農村(含農民工)、國外工作。
  • 在體制內,應該拒絕這3種「無效努力」
    這句話,在絕大多數地方,是成立的,但是,在體制內,一分耕耘並不一定有一分收穫,也就是說,有一些努力,是無效的。所以,我們要儘量避免這種「無效努力」。一、花太多精力去「經營人脈」。人與人交往的本質,就是價值的互換,當你自身沒有可以與別人交換的價值的時候,任何通過你的「經營」而強行拉到一起的「人脈」,都是沒有用的,沒什麼事兒的時候,可能大家在一起稱兄道弟,一旦遇到正事兒,這些處心積慮經營起來的人脈,瞬間就會作鳥獸散。二、花太多精力去揣摩領導心思。有一些人,特別樂意去揣摩領導在想什麼,然後投其所好。實際上,如果不研究工作,單純研究領導在想什麼,很難看出來個所以然。
  • 為什麼在體制內上班的人,往往都很少發朋友圈?
    說起體制內上班,很多人往往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公務員和國企事業單位的上班族,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人一般都有哪些特徵呢?1.比如能說會道,因為一般體制內上班族很多人都要跟寫公文材料和開會發言打交道,所以工作久了,自然在口才和寫作能力方面都有所鍛鍊和提升。
  • 拒絕加班和996的年輕人,目前最好的選擇,就是選擇體制內工作
    在阿文上大學那會兒,其實身邊不少的朋友沒畢業之前就已經朝著體制內工作方向做準備了,越來越多的人畢業的時候不會因為一時頭腦發熱,為了所謂的目標和理想,一頭扎進北上廣這樣和現實距離太遙遠的城市。相反,很多人把穩定的體制內工作當作了工作的第一首選。
  • 體制內的三大「悖論」,你想明白了沒有?
    1.只要你努力工作,辦事靠譜,從來不向領導提要求,不給領導添麻煩,時間久了你會發現,你得到的不是領導的信任和肯定,而是一堆爛事和雜事,忙得不可開交,而有的人卻非常清閒。領導考慮問題,通常都要比普通員工更加深刻。
  • 體制內的男女關係論,絕了!
    ,帶你洞悉職場規則,分享體制內智慧,在這裡發布滿滿經驗和乾貨,一起進步成長。也能融入到體制內學習、工作、生活相關圈子,與來自全國公職人員交流體制心得。要想談論讀史的境界,光了解人物事件不行,關鍵是自己要能從中得到思想。真正高手讀史的三個境界:讀權術,讀大勢、讀未來!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個公眾號:「史點」,定位文史,兼通地緣政治,在多自媒體平臺累計閱讀量超8000萬次,強烈推薦關注!
  • 兩口子都在體制內工作,生活過得怎麼樣?
    尤其是那些當老師的人,暑假和寒假,過得很自由,兩口子都是老師,那就更好了,想起來都是幸福的。俗話說:「平平淡淡才是真。」兩口子都在體制內工作,如果不奢望發大財,不想買幾套房子,那麼日子就是很真實的,每天按部就班,簡單地重複著。2.如果兩口子不在一個地方上班,幸福指數就「大打折扣」了。體制內的工作,也有很多的「身不由己」,吃公家的飯,就要服公家管。
  • 體制內安逸,體制外高薪,到底哪個更適合生活?
    但是,他現在也想考體制內,他每天回到家裡都是9點多,回到家稍微弄一下就差不多11點多要睡了,經常把任務帶回家裡做,他說很累,沒有自己的時間做其他事,幹設計身體也越來越差了,好幾次通宵都感覺自己熬不下去了,沒辦法,設計就幾乎是這樣。我在這唯一好處是地方小,上下班十分鐘,空氣好,環境還行。真的我想去繁華大都市,可又怕吃苦,怕養不活自己,學校裡那些知識都忘了。
  • 為什麼體制內的人總嘲笑體制外的人,看過你就明白了,天高任鳥飛
    為什麼體制內的人總嘲笑體制外的人工作不夠好,以體制內更穩定。18年企業平均離職比例為19.7%,而全國公務員離職比例只有0.06%,兩者相差了300倍。第二體制內福利待遇更好,五險一金足額繳納各種補助,補貼佔到了工資的1/4以上。
  • 我,30歲,體制內,不想在單位待下去!很迷茫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30歲是一個尷尬的年紀,是在機關單位繼續待下去還是找一個擅長的領域發展,我覺得應該從這些方面來考慮:01 分析不想待下去的原因馬雲說過:一個人想要離開公司,無非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錢沒給夠,二是受委屈了。這句話用在機關單位同樣適用。不想在單位待下去,要麼就是覺得在單位上受到了委屈。
  • 體制內生存法則「一」
    01體制內生存要隨大流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性格這句話與我們十幾年來所受的教育相悖而行。要做到這點必須顛覆自己許多是非觀念和認知。很難很難,但必須學會。你也要照他所說的去做。除非你百分百確定能在照顧他的面子裡子的情況下,讓他心服口服聽你的。否則不要輕舉妄動。體制內大boss一般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了。
  • 基層公務員怎麼保持離開體制內的能力?
    如果,你的回答不是,甚至是後20%。我建議你別想了。 因為你在本行業都做不到前20%,卻想要跨行業去做到更好,你覺得可能嗎? 在另外的行業,別人有積累,有經驗,而你卻無經驗,甚至零基礎,你想要超過他們,你覺得可能嗎?毫無依據的讓人去轉行,這不是扯嗎?
  • 省直機關公務員十年經驗分享:什麼人可以在體制內脫穎而出
    轉瞬間,我已經在體制內工作十年,期間通過公務員考試從最基層進入目前任職的省直機關。說實話,個人並沒有什麼「秘籍」或「絕招」,只能給她提供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分享出來希望給想進入或剛進入體制內的朋友一點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