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卻想出來。
人到中年萬事休,愛情越過越累,工作也是如此。一個人的歲數越大,能夠選擇的餘地就越小,常常是沒有了選擇,哪怕是咬緊牙關,也要活下去。
小時候盼望長大,長大後盼望有好的工作。但是什麼 樣子的工作,才算好?如果你的農村出身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跳農門」,只要能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不再在土地裡尋找食物,就好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多人初中畢業時,選擇了讀中專,就是因為畢業後,可以國家包分配工作,成為體制的人。現在,很多年輕人考公務員,也是為了一份體制內的工作。
剛剛進入體制內的時候,真的舒了一口氣,覺得可以鬆懈下來,好好享受「朝九晚五」的工作,可以好好度過周末的好時光。可是,你越來越發現,事情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一切的煩惱,還在後面排隊。
作為女人,一份穩定的工作,衣食無憂,就很好了。但是男人不同,男人是家裡的頂梁柱,要是沒有錢,就無法撐起這個家。
在體制內上班的中年男人,並不輕鬆,有些無奈。
1.體制內的工作不是想像的那麼輕鬆。
一天上班八小時,還有周末,也有節假日,看起來不錯。事實上,卻不是這樣的,加班加點是常事,你還不能提加班工資的事情,就是有一點點加班費,都是少得可憐。
在大城市裡上班的話,還好吧,起碼工作不是那麼累。要是在鄉鎮,真的不好說,享受周末的慵懶時光,也成為了比較奢侈的事情。有時候,連續一段時間都要加班,但是加班了,也沒有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個人的成績,往往被集體的成績所掩蓋。
有的崗位,必須保持「隨喊隨到」,手機不敢關機,就怕出現意外的狀況,也怕有臨時性的任務。我的同學李佳楠,在一個鄉鎮當副鄉長,暑假的時候,帶著孩子去旅遊,東西都準備好了,車票也買好了,準備出門,接到鄉裡的電話,說是要有臨時性的工作檢查,他必須到場。孩子嘟著嘴,氣得直跺腳。李佳楠說:「請原諒爸爸,爸爸 也是沒辦法。」
體制內的中年男人,有什麼辦法改變人生呢?時間看起來很自由,但大部分的時間,都不是自己的。吃公家的飯,就要服從公家的安排。
2.體制內的男人,忽然發現自己很窮。
年輕的時候,「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工資兩三千,就很好了,到處找朋友喝酒,還可以買衣服,反正這個月的錢,花完了,下個月還有,也不擔心弄丟工作。
人到中年,一人都吃不飽,全家人就更加吃不飽。作為基層的幹部,一個月三四千的工資,是常態。雖然 也有獎金,但一年到頭,才一萬多,甚至只有幾千塊。一家三口人吃飯,兩千塊錢夠不夠?估計不夠。如果還要參加基層應酬,要照顧父母,那就每個月都「捉襟見肘」了。
有人說:「一個人要去做副業。」但是體制內的男人,真的沒有太多時間做副業,也沒有做副業的能力。有人去開計程車,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能賺錢的都是「部分人」。有時候,遠方的朋友來了,自己都不好意思不接待,但是吃一頓飯,五六百,甚至上千塊,吃完了飯,覺得自己的口袋就癟了,家裡的生活費,都要省著花了。男人,沒有錢,說話都沒有底氣。
3.體制內的男人,有時候很沒有面子。
很多體制內的男人,活得很開心,覺得很知足,其實是自我安慰,是在體制內混了很多年,都已經沒有辦法改變人生了,只能順其自然,活在當下。
有一次同學聚會,同學李振說:「你們上班的,就搶著買單了,讓我們幾個老闆來吧。」這句話,有些看不起體制內的人,但事實如此,因為「上班的」,經濟上不給力,還是捂住錢袋子靠得住。別為了面子,弄丟了票子,反而會更加沒面子。再說了「打腫臉充胖子」,也怪難為情的。
體制內的男人,常常被人以為是「無所不能」的,有親戚朋友找你幫忙,希望你能夠擺平某些麻煩事情。你支支吾吾老半天,只能推脫,因為你真的幫不上忙。在體制內上班,但是又不能幫助別人,是一件很沒有面子的事情。
4.人到中年,常常想要辭職,但只是想一想。
體制內的男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就常常想辭職,特別是有技術的男人。但是想了很久,最後放棄了辭職的想法,因為以前學的技術,經過多年的「打磨」,已經弄丟了。這年頭,走進社會,沒有一技之長,真的站不住腳。
穩定的工作,往往是「溫水煮青蛙」,把一個人慢慢煮熟了,連跳幾下的動作,都懶得做了。有時候,信誓旦旦地說:「我要去創業,不多賺點錢,怎麼活啊。」但是說歸說,遲遲不見行動。因為害怕體制外的風風雨雨啊。
中年男人,如果買房子了,還有房貸沒有還,那麼辭職就更不靠譜了。弄丟了工作,萬一在外面混得不好,被銀行追債,可不是鬧著玩的。還有,自己三四十歲了,想要從零開始,談何容易?
既然一切都沒有辦法改變,那就改變自己的心態,注重生活的舒適度,就這樣,慢慢過吧,一切都會好起來,不是嗎?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