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 算個啥,我們是『715、白加黑、夜總會』,我們就是這麼拼,經常是每周工作 7 天,每天工作 15 小時,白天加晚上,夜裡還總開會。」
近日,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在談及 996 時,慷慨激昂地顯擺 715 工作制,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996 是修來的福報。不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你怎麼能夠實現你想要的成功?」 一年多過去了,馬老闆的阿里演講猶在耳畔迴響。
「996」 作為 「奮鬥」、「機遇」 的代名詞,這幾年來已悄悄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標配。按點上下班的人,好像顯得特別不努力、沒有追求。不想加班?沒關係!外面多得是人願意加,排著隊等著取代你。於是乎,被房價、車貸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年輕人只好妥協,敢怒而不敢言。
然而,打雞血式的加班文化,真的值得鼓勵嗎?
01
加班文化七宗罪
Part.1:無效的消磨時間
有時五點剛過,一天的工作已經做完了。可部門領導還沒走。看到領導還在奮力工作,我怎麼好意思下班呢?職場新人被畸形的 「加班文化」 所裹挾,為了表現得 「上進」,明明無事可做,也要耗在工位上,假裝很努力。
看看郵件,刷刷新聞,營造勤奮工作的假象。這時的加班,純粹只是 「磨洋工」,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浪費公司的辦公資源。真不如勇敢一點,向無意義的加班果斷說不。
Part.2:降低工作效率
著名項目管理軟體 Redbooth 與數據分析公司 Priceonomics 合作研究了 180 萬個項目(包含 2800 萬個任務)之後,發現:每周周一,人們的工作效率最高。之後,每天完成的工作量逐日遞減。到周五時,會達到最低點,平均只能完成每周工作總量的 16.7%。而一天之中,工作效率在上午 11 點左右達到峰值。午飯後,開始緩慢下降。下午 4 點後,工作效率呈現出跳崖式的下降。
人終究不是鐵打的。加班超過一定限度後,大腦宕機,一味努力,卻沒有產出。大量研究表明,每周工作超過 50 小時以後,工作效率會急劇縮水。常態化加班,正是一個組織行事拖沓、效率低下的表現。
Part.3:抹殺靈感
在現代社會,由於常規工作已高度自動化,創造性對辦公室員工來說,變得尤為關鍵。而靈光乍現的時刻,需要放鬆,需要倒空自己。
頭腦清明敏覺、精力充沛,才能抓住創意的火花。加班時間過長,大腦昏昏沉沉,思想不在線,工作只是機械的重複。將辦公室變成十二小時的牢籠,到深夜才放 「犯人」 回家,對創造力的發揮毫無益處。
Part.4:損害健康
英國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曾發布報告:一項基於 60 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周工作超過 55 小時,罹患腦血栓的風險將大於 33%,患冠心病的風險增加 13%。即使在工作壓力極大的日本,也有一條 「過勞死線」——每周工作不能超過 60 小時。
長期高強度工作,對人的身體是極大的損耗。工作 996,生病 ICU。近幾年來,程序猿、工程獅在工作崗位上猝死陣亡的消息屢見不鮮,高薪行業變成了高危行業,令人唏噓。如此不眠不休地燃燒生命,到底值不值得呢?畢竟,工作是別人的,身體才是自己的。
過度加班,不僅損害僱員的健康,亦使企業的用工風險和醫療成本大大增加。
Part.5:犧牲生活
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每天不停地加班。人生變得除了吃飯、睡覺,其他幾乎都是工作時間。甚至連做夢,都在想工作的事情。日復一日,忙著掙錢,卻沒空花錢。身心俱疲,無暇戀愛,無暇享受人生。
人可以下班,但網際網路永遠不會停止運轉。繁忙的工作任務難免侵佔私人空間。知名大廠技術崗的已婚男性迫於生存壓力,項目期經常要 「支著帳篷住公司」。在家裡,則多為甩手大掌柜,根本沒時間陪孩子,妻子長年 「喪偶式育兒」。
整日高負荷工作,完全顧不上生活,心靈日漸麻木,缺乏對幸福的感知,也就失去了工作的意義。
Part.6:無法留住人才
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看,單純以員工工作時長來考評業績,是不科學的。即便在勞動密集型或工作內容相對簡單的服務業,也是如此。長時間無休止的勞動,會使人喪失尊嚴和自我認同感,淪為工作的奴隸。
當免費加班變成職場潛規則時,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會大幅降低,只想尋找一切機會休息,或自我減輕勞動量,根本談不上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標。以延長勞動時間,作為單一管理標準,只能陷入惡性循環。
如此一來,企業難以留住人才,員工離職率飆升,變相增加了企業的招聘成本。
Part.7:不利於品牌形象
強推 「996」,難免讓人聯想到 「血汗工廠」,甚至資本對剩餘價值的盤剝。惡性加班名聲在外的企業,往往令求職者心生畏懼,避之不及。
此外,若公司頻繁傳出相關負面新聞,必有損企業聲譽,不利於品牌形象的打造,甚至會引發消費者的集體抵制。
02
加班文化怎麼破?
Part.1:破除考勤執念
工作時長很重要,可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更重要。企業的人才考評機制,應適當減少考勤打卡所佔的比重,選擇以目標為導向,實行彈性工作制。設立合理的獎懲制度,對提前超額完成任務的員工給予肯定和獎勵,處罰結果不達標的人員。
無印良品的前社長松井忠三曾提到,自己讓無印良品扭虧為盈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堅決杜絕加班,並要求各部門積極拿出 「消滅加班提案」。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也有類似的管理心得。制定出不能加班的鐵律,也就切斷了員工上班摸魚的機會,反而能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和組織人效。
Part.2:掌握工作方法
方向往往比方法更重要,在著手工作之前,要先明確目標。目標先於計劃,計劃先於行動。凡事謀定而後動。事先和領導反覆確認,建立一致性,並商定好行動方案。
在工作過程中,做到及時反饋、溝通,避免因上級決策反覆,做辛苦的無用功。
Part.3:做好時間管理
分清工作的輕重緩急,優先完成重要緊急事項。應用番茄工作法,排除幹擾,謝絕拖延。工作時全情投入,做到專注而高效。
Part.4:避免工作失誤
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預見工作中需要的人、財、物等資源,提前配備安排,並對完成時間和完成標準做好要求。擬定方案時,進行全方位考慮,設計好應急預案。
領導在部署任務時,要清晰明確。可酌情將截止日期提前,預留應對突發狀況的時間,並實時跟進下屬的工作進度。
需要返工時,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防患於未然,避免同樣的錯誤反覆出現。
Part.5:提升加班福利
我國《勞動法》規定: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每月累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逾時工作薪金,不低於平日工資的 150%。
客觀原因導致不得不加班作業時,要保障員工的基本權益,落實加班薪資。並在事後安排相關人員調休,保證員工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公司還可提供班車、夜間打車費、食堂、加班宿舍等配套措施,營造溫馨的企業文化,設身處地為加班員工解決實際困難,讓加班變得更人性化。
此外,設立合伙人激勵機制也是必要的。通過優化公司的股權結構,最大限度實現共創共享,讓員工自我驅動,避免 「我奮鬥,你賺錢」 的職場軟暴力。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
珍愛生命,遠離無效加班。
最後,願大家都能認真生活,快樂工作。從事自己熱愛的職業,像享受生活一樣,享受工作。
資料來源:
1. The joy of absence, The Economist, 2019.5.12
2. 《哪個時間段你的工作效率最高?大數據告訴你真相!》 財看見-騰訊財經,作者:安安
3. 《西貝 「715」 工作制被怒懟,是現實也是無奈》 職業餐飲網,作者:許珂
4. 《那些一邊罵一邊留在大廠 996 的人是怎麼想的?》 LinkedIn,作者:無盡夏
5. 《西貝賈國龍因加班言論翻車,加班文化值得鼓勵嗎?》 界面新聞,記者:趙曉娟
6. 松井忠三:《解密無印良品》
7. 馮南石:《華為高效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