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的凋零
12月29日凌晨,拼多多女員工張某某在與同事一起走路回家的路上突然捂腹,暈厥倒地。同事立即呼叫120將其送往烏魯木齊本地醫院,但經6個小時的急救無效,不幸離世,年僅22歲。
同事們都質疑她受累於拼多多的加班文化以至於過勞致死。理由是這樣一個樂觀開朗,積極向上,一有空就下廚做飯並在朋友圈分享生活的陽光女孩,不可能就這樣被無緣無故奪走生命。而更有證據顯示,她的朋友圈經常會顯示自己在加班,並且通過「拼多多女孩從不認輸」等類似文字來激勵自己。
至此,人人討伐的「996工作制」再次被提及。
冷漠的言論
幾日內,該事件在網絡迅速升溫,1月4日,疑似「拼多多知乎官方帳號」突然發布了一則言論,將拼多多這個網際網路品牌和近年來網際網路企業盛行的加班文化推上風口浪尖:
「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我一直不以為是資本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們都可以。」
無論該言論是否出自官方,但相較於網絡的輿情,這條想給該事件「降溫」的言論無異於蚍蜉撼樹,自不量力。
毒藥的來歷
「996工作制」是一種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延長法定工作時間的工作制度,是指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時(或不到),總計工作10小時以上,並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來源於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盛行的加班文化。
人民日報曾對這種毒藥似的文化發表過評論員文章,批判它的不可取、不實際和不公平,但收效甚微,根本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當然也抑制不了996工作制在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流行。正因如此網際網路公司才敢視而不見,置之不理,堂而皇之地將該文化凌駕於國家法律之上,洋洋自得。
時代的必然
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Jeffrey Pfeffer的著作《工作致死》中有這樣一句話:「人們正在因為工作而送命,工作是導致人們死亡的第五大原因。」我特意查了一下,前四個分別是心臟病、中風、慢阻肺和下呼吸道感染,可見過勞這種毒藥的危害性。
那張某某的死到底是資本問題還是社會問題?教授的結論也很肯定,在上個世紀,企業僱主有可能還會考慮員工、客戶和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而在當下,一切都是為了保證股東的利益。
所以說,這是社會經濟發展所決定的,過勞是當代人的生存處境,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但是,它卻絕不可以成為常態。
監管的無力
當「為了工作熬夜加班值得嗎」「拿命換錢是當今職場常態嗎」「如何看待網際網路加班文化」等熱門話題充斥網絡,權威媒體還不合時宜地站出來,不鹹不淡地建議企業讓員工少熬夜、不透支,用人單位要嚴格規範勞動保障,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保護勞動者等等。
當然效果是一樣的,空話、套話、沒有行動的鼓吹毫無意義,缺乏有效的監管就像唱大鼓的吃石灰——說了也白說。你唱你的,我玩我的,昧著良心賺大錢又沒有法度的約束,換誰誰不幹呢?儘管也有人從監禁中逃離出來,但依然還會有新的人加入,996的劇毒文化不出意外仍然會長時間地存在於相當一部分企業中。
自由的興起
966是劇毒無異,可置人於死地。而自由卻有權做一切無害於他人的任何事情。
沈純道在《走第三條道路——與你一起做自由職業者》一書中分析,相對於企業的打工者來說,自由職業者在每個國家、每個城市、甚至每個鄉鎮都存在,人群大體可以佔到就業人口總數的20~25%,而且數量仍在上升。
國內有首家時間技能共享平臺,其在註冊的自由職業者約15萬,他們擺脫了個人和企業的僱傭關係,將自己的技能時間出售給需求者,實現了穿著睡衣,喝著咖啡,足不出戶就能輕鬆完成工作的夢想。
所以,是劇毒還是良藥,完全可以自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