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囚徒困境?996就是!

2020-12-04 閃哥故事會

兩人風口浪尖最近關於996的話題,在網際網路上發酵得厲害。尤其是那句「工作996,生病ICU。」

加之上周馬雲「996是福分」,劉強東「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一時之間,兩位網際網路大佬也被頂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不少自媒體人蹭熱點,就此發起對馬雲觀點的「探討」……

隨後,人民網的發聲,在微博上被爭相轉載,甚至轉到了微信朋友圈。

即便周末,馬雲、劉強東也忙著做危機公關,趕緊解釋,以免被「誤解」而站在「群眾」的對立面……

連馬雲都講不清楚的事情,

閃哥作為小編,也不敢妄議「該不該996」;

只想說一說自己的、個人的看法,也不代表公司的觀點。

一場囚徒困境

什麼是囚徒困境?

一個案件中的兩個嫌疑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如何對二人判刑,有3種情況:

1、 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於證據不確定,每個人都坐牢1年;

2、 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10年;

3、 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實,二者都判刑8年。

最佳結果是,「互不揭發」,這樣2人只需各坐1年牢;

但結果呢?往往是「互相揭發」,2人都在牢裡待8年。

決策為何這樣糟?因為舉報對方是「優勢策略」。

2個囚徒是被隔離的、無法信任對方,你不舉報對手,對手舉報你,你就完了(10年),而對方呢,無罪出獄啊!

這個博弈模型,最終導致它的「納什均衡」落在「非合作」上。

網際網路公司面對的是同樣的局面。

經濟高速發展,每家公司想活下去,就必須拼命幹。

華為床墊文化,睡在公司;

阿里鐵軍,銷售無敵;

美團農村包圍城市,地推贏下千團大戰;

有誰是輕輕鬆鬆就搭建了自己商業帝國的呢?

每個個體也面臨選擇。

公司最喜歡的人才就是薪資少,還拼命的。

你不拼,自然有人拼;越拼的人,越有機會啊。

富貴險中求。

所以,公司停不下來,個人也停不下來。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

1990年附近,我們父母那輩人還是工作6天的,學校也是6天課;

周二下午則是電視臺放假,打開電視只能看到彩虹色的無信號畫面或者雪花;

周四下午還可以放假,學校停課。

後來突然就有單雙周了,單周休1天,雙周休2天;

再後來,就真的只上5天班(學)了。

但是總的來說,工作強度(學習壓力)應該不會像今天這樣大,基本上朝九晚五,孩子也有父母陪。

5點能搞定所有作業,可以看小神龍俱樂部、卡通天地;

6點能吃上媽媽做的番茄炒雞蛋、酸辣土豆絲;

7點能翻出一箱子的變形金剛、七龍珠、奧迪雙鑽四驅車,或者一臺小霸王遊戲機;

8點能和爸爸下象棋,每天切磋拉近差距,直到贏他;

9點能上床睡覺……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用打一份工。

稻盛和夫的幹法

慢,是現代社會的一種奢侈

——就像你可能無法實在大學畢業時候的夢想一樣……

關於未來,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使自己變得更好呢?

1、 做出一個選擇

夢裡的工作是:賺錢多,責任少,離家近,下班早。

然而世界上大抵不存在這樣的好事,你必須做出取捨。

想要賺錢多,就可能責任大、離家遠、下班晚;

想要工作舒服安逸,能早回家,陪老婆(老公)孩子,就別指望高薪資。

2、尋找自己有興趣的

找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基於愛好,而忘卻工作的苦。

喜歡小貓小狗的,不妨做做寵物生意;

喜歡美妝時尚的,不妨試試網紅主播;

像梅西一樣為足球而工作,像蔡徐坤一樣為籃球而打拼(開個玩笑)

找到幸福感的可能性會更高。

我沒有喜歡的工作,或者我喜歡的工作我應聘不上。怎麼辦?

3、尋找自己的成就感

有人是因為喜愛,所以堅持;

有人則是因為擅長,所以喜愛,於是就堅持下來了,於是就更加擅長。

很多人說自己喜歡打遊戲,除了遊戲有趣以外,難道不是因為你「五殺團滅對手」之後,你感覺你很擅長這款遊戲嗎?

這種成就感早就被遊戲設計師「安排」好了,所以讓你如痴如醉。

喜歡健身的人,其實是有秀肌肉的成就感的;

喜歡讀書的人,也一定得到過讀書帶來的好處……

想辦法,讓你在工作中取得「成就感」,你就能更容易地享受工作,

這種狀態在積極心理學中,也叫「心流」體驗。

否則,你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你會恨你的工作,恨你的同事,恨你的上級,恨你的公司。

稻盛和夫的工作哲學是:工作是人生的一種修行。

稻盛和夫,創辦了世界級企業「京瓷」( 旗下擁有189家公司),以及日本第二大通訊公司KDDI(類似於中國聯通的地位),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

他曾經在實驗室打地鋪,抱著自己的產品睡覺,就是為了研究出新工藝。

稻盛和夫認為:承受的苦難,是為了讓自己的心,變得乾淨澄澈。

如果真到了這樣的境界,工作與踢球、登山、馬拉松……也就沒有區別了……

相關焦點

  •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陷入「囚徒困境」的兩難境地,不知該做出何種抉擇,但不管遇見怎樣的難題,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倘若採用巧妙的方法來解除困境,不僅能夠將難題化解,還可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那麼,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且聽小編為大家解惑。
  •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2016年03月16日 15:2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綜合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囚徒困境」的基本模型如下:有兩個共同犯罪的囚徒被警察抓住了,但是警察卻缺乏足夠的證據指控他們所犯的罪行
  • 囚徒困境模型
    本文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囚徒困境,第二部分是參考該模型做的三個練習囚徒困境指兩個囚徒被抓後,選擇相互背叛還是忠誠的博弈問題囚徒困境的實驗:囚徒AB被抓後,信息不相通,警察告知對方,互相指控,雙方都判5年;互相沉默,雙方都判2年;一個指控一個沉默,
  • 囚徒困境——這才是人性!
    今天分享心理學裡經典的:「囚徒困境」遊戲,也被稱為「囚徒二難」或者「囚徒博弈」。這是一個鬥智的遊戲,往往做到最後,卻是一個兩敗俱傷;或者一方大勝,另一方全輸的結局。這就是人類內心最深處的自私。「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提出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故事加以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 囚徒困境的困境究竟在哪?
    不知道手機前面的各位有沒有聽說過囚徒困境,這是一個很經典很有代表性的博弈論模型,甚至由此能產生很多關於生活中事例的思考,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囚徒困境。以上就是模型的樣子,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假定我是囚徒中的一個,如果對方揭發我,那麼我不可能傻傻的保持沉默蹲十年,我也會揭發蹲八年,如果對方沉默,我當然也要選擇揭發,這樣可以額直接獲釋,所以無論對方怎麼選我都是選擇揭發對自己最有利咯,我是這麼想的,對方也不傻
  • 工業信息化之下的人類社會儼然已進入「囚徒困境」模式
    於是,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然而,不管同夥選擇什麼,每個囚徒的最優選擇是坦白:如果同夥抵賴、自己坦白的話放出去,抵賴的話判十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夥坦白、自己坦白的話判八年,比起抵賴的判十年,坦白還是比抵賴的好。結果,兩個嫌疑犯都選擇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一年,顯然這個結果好。
  • 內卷與囚徒困境
    他自問自答說,他們的努力,不是要去得到什麼,而是要讓別人得不到什麼。這就是內卷。無疑,內卷面對的規則或者說體制,可以是公平公正的,甚至它的過程也可以是美好的,就像美好的卷白菜。但內卷的不堪之處,在於它的封閉。我想到博弈論裡的囚徒困境。
  • 網際網路行業「打工人」的「囚徒困境」怎麼破?|時評
    正因如此,以「996」「大小周」等為代表的加班文化在網際網路行業尤為盛行。「大小周是硬核奮鬥」「996是修來的福報」等言論,在網際網路行業假借「奮鬥」之名變得合理化。但問題在於,超時高壓工作帶來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健康狀況的明顯下降。《中國網際網路從業人員健康狀況研究報告》顯示,只有2.22%的網際網路從業者沒有出現明顯健康變化。而猝死,則是健康狀況惡化的極端後果之一。
  • 合作的真相(重複囚徒困境的探討)
    博弈論中有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叫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遊戲中,有兩個對策者,他們可以選擇:合作或者背叛,每個人都必須在不清楚對方選擇的情況下,做出自己的選擇。不論對方選擇什麼,背叛總比合作收益要高。所謂困境是指,如果雙方都選擇背叛,其結果比雙方合作要糟,個人最優策略卻是集體最糟策略。
  • 一文讀懂囚徒困境
    這樣的現象背後,隱藏著「囚徒困境」的秘密。結果是,兩個囚徒之間不可能達成穩定的盟約。囚徒困境通常被看作個人理性衝突和集體理性衝突的經典情形。因為在囚徒困境局勢中,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利益做出決策,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集體遭殃。現實中諸多的問題和現象,正是囚徒困境問題的翻版。
  •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
    今天我們來講博弈論中一個非常經典的模型,叫做囚徒困境。兩個人因盜竊被捕,警方懷疑其有搶劫行為,但未獲得確鑿證據可以判他們犯了搶劫罪,除非有一個人供認或兩個人都供認。即使兩個人都不供認,也可判他們犯盜竊物品的輕罪。
  • 有了黑幫大哥,還有什麼「囚徒困境」
    比如羅伯特·薩格登的《權利、合作與福利的經濟學》,便是用博弈論分析道德觀念與社會慣例的形成;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的《合作的進化》,講的是多次重複囚徒博弈的最優策略求解;奧斯特羅姆更是因為將博弈論引入公共資源分配及公共政策制定領域而成為唯一一位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在這股潮流中,既有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甚至社會生物學家向傳統政治領域的主動跨界,也有政治學專業人士對博弈論的主動運用。
  • 漢和資本:投資中的「囚徒困境」
    因此結果就是兩名投資者都虧損5%。當然這只是一個大幅簡化後的模型,實際市場要比這個例子複雜的多,首先參與的交易者遠遠不止兩個,另外能夠做出的選擇也不僅僅是持有或者賣出,賣出多少、什麼時候賣出都是影響的因素。
  • 如何突破生活中的囚徒困境?
    突破囚徒困境只有一種方法:所以有人的行為都應該符合集體理性。哪些事是我麼生活中的囚徒困境?每天到了下班時間還不肯走,怕準點走了留給領導的印象不好,所以都要僵持一會兒且爭做不是第一個走的人。囚徒困境就是為了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而出現的不合理的選擇和行為產生的困境。囚徒困境的最初版本原來是這樣的兩個囚徒。警察給了他們三個選擇:A、都坦白,每人判5年。
  • 如何利用囚徒困境,讓選擇的利益最大化?
    【精英律師-劇照】未待眾人接話,青子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麼,對著唐寂大聲說道:「有利有弊,互相猜忌,最後兩邊折衷和解,這是不是你以前跟我講的那個什麼…..什麼罪犯案例唐寂看了一眼電視,答道:「是囚徒困境。」2. 囚徒困境2.1「囚徒困境」理論簡介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極具代表性的例子。非零和博弈是指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者損失的總和不是零,區別於零和博弈(例如「你」贏就一定「我」輸的對賭),是一種合作下的博弈。
  • 我對生活中「囚徒困境」的理解
    「囚徒困境」是博弈理論裡的一個命題,是由美國蘭德公司的兩名學者1950年代提出來的,這個理論可以用一個故事來描述: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
  • 囚徒困境與溢出效應是怎麼回事?
    第一個是「囚徒困境」,這是博弈論中一個非常著名的案例。我們姑且把它當一個故事來看,故事中有兩個囚徒。他們犯事被捕,被分別關押在兩個不能互通信息的房間,接受嚴厲的審問。警方暫時沒有證據給他們定罪,提出他們誰先主動交代就能得到釋放,同時還會有舉報獎勵。兩人都知道彼此抵死不認最後都能得到釋放,那麼他們會選擇一起合作對抗警方嗎?
  • 技術湃︱中美貿易爭端屬於囚徒困境嗎
    要明早回家只有一招,那就是把阿鍾開賭場的事賣給條子。阿米尋思幹這事也瞞不過阿鍾,索性就跟阿鍾攤牌。阿鍾大吃一驚:你憑什麼呀?阿米說:你偷看我馬子化妝,不怪我搞你。阿鍾說:咱倆在道上可不止一天兩天了,你這也太不夠意思了吧。阿米說:我現在家庭第一,還講什麼江湖道義。阿鍾說:奉陪,我可就把你容留賣淫的事賣給條子了。上述模型在博弈論中叫做「囚徒困境」。
  • 小米和華為的囚徒困境
    小米和華為在價格上的死拼讓我想起了囚徒困境的博弈問題,描述如下: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有罪。於是警方分開囚禁嫌疑犯,分別和二人見面,並向雙方提供以下選擇:認罪並作證檢控對方或是保持沉默。 若一人選擇背叛,而對方選合作,則此人將即時獲釋,合作者將判監10年。若二人都選合作,則二人同樣判監半年。
  • 著名的「囚徒困境」:為什麼越聰明的囚犯,無法得到最好的結果
    從此以後,類似的博弈問題便有了一個專門的名稱——「囚徒困境」。「因徒困境」在經濟學,倫理學、社會學,政治學,哲學乃至生物學等學科中,獲得了極為廣泛的應用。由於應用廣泛,「囚徒困境」的版本很多,不斷完善,現在普遍使用的「囚徒困境」大致是這樣的:甲,乙兩個人一起持槍準備作案,被警察發現抓了起來。警方懷疑,這兩個人可能還犯有其他重的罪,但沒有證據。於是分別進行審訊,為了分化瓦解對方,警方告訴他們,如果主動坦白,可以減輕處罰;頑抗到底,一旦同夥招供,就要受到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