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到矽谷,見到那裡的員工,問他們上不上996的時候,你大概率會把996簡譯為「996 work schedule」,不過接下來你一定會面對他們一臉懵逼的表情。
???
老外剛開始聽可能會一頭霧水,聽到「996工作制」的時候會不明所以。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向他解釋何為996——9am to 9pm, 6 days a week.
在世界科技中心矽谷,還真就沒有「996工作制」這個概念,也就不怪很多老外聽不懂了。
01
矽谷沒有「996」
矽谷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北部的大都會區舊金山灣區南面,是高科技事業雲集的聖塔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的別稱。
在國內,例如「中關村」和深圳,也有著「中國矽谷」的別稱。但實際上,二者之間的工作模式,相差不可謂不大。
矽谷是電子工業和計算機業的王國,也是新興產業地之一。矽谷的地位究竟有多麼重要呢?以致於稱之為世界科技中心?
來看看以下一組數據:
1. 矽谷的風險投資,佔全美風險投資的三分之一
2. 同時擁有谷歌、Facebook、惠普、英特爾、蘋果公司、思科、英偉達、甲骨文、特斯拉、雅虎等改變全球的大公司
3. 矽谷所在的美國加州,2018年GDP總量為2.96萬億美元,超過英國印度,位居世界第五
4. 矽谷2017年人均GDP為128308美元,折合人民幣八十二萬
這些數據的背後,都離不開身在矽谷的高科技大公司的創新。可以說,以網際網路為中心的產業鏈,正是以矽谷為中心輻射至全球範圍內的。
那麼矽谷如此高創新的背後,身在這些大公司的員工們,又是如何上班的呢?
矽谷,沒有996。
目前矽谷沒有一家統一採取996的公司,更沒有超級大小周的公司。在矽谷,絕大多數公司每周保證雙休日,而在工作日,矽谷的正常情況下是朝十晚六。
現今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的彈性工作制,最早也是由矽谷所帶動的。
我們以谷歌為例,谷歌的公司文化其實就一點,那就是「不鼓勵加班」。大部分公司的年假都是三四周,上班零食吃飯全部免費,開放式的辦公環境和娛樂場所,也能夠讓員工在工作之餘,最大程度地放鬆自己。
例如在矽谷領英,實習生一周的工作時間只有40個小時,並且可以隨意安排自己的工作行程,領英不僅有開放式的辦公區域,也有相對私密的個人空間,能夠滿足一些員工一個人獨處辦公。
只有你一周上夠了四十個小時,那麼其餘時間隨你自己安排即可。
在矽谷很多大公司園區,都有冥想室、遊戲房、自助餐廳、咖啡、甜點全部一應齊全。而在臉書,CHO則指出,臉書每周平均工作時長是35到50個小時,大多數人都在45個小時左右。
這樣算下來,相當於五休二,一天只工作九個小時。這比起動輒一周就工作數百個小時的公司來說,顯然要好得多。
上五休二、朝十晚六,矽谷為何至今依然能夠在全球科技行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網際網路領域內,矽谷又是如何加班應對競爭的?
02
矽谷的加班文化
矽谷人普遍認為,無節制地加班是無法引領員工創新的。
矽谷許多大公司都認為,創新必須要基於你舒適的工作環境,如果一個人天天疲於應付上班打卡,那麼就不可能有真創新,只能做一些重複性的工作。
因此,矽谷出現了彈性工作制、健身房、冥想室、甚至遊戲廳等等,還包括了免費的自助餐和各種甜點咖啡,這一切,都源自於矽谷的理念:基於員工舒適的工作環境。
如果出現了緊急情況,或是需要加班趕一個項目,矽谷公司又是怎麼做的?
在矽谷,一些公司會採取on call(隨時待命)制度。
例如,員工如果在家的時候,老闆便可以聯繫該員工緊急處理一個工作事務。但這種隨時待命是輪流制的,且對員工來說輪流時間很短。
對於矽谷員工來說,一年大概會有兩次輪替。一次時間在一個星期左右,如果是新員工,或是問題難以解決的話,老闆就會去找更厲害的人去做。對此,矽谷老闆還得好言好語,求著員工幫忙。
而到了公司真需要加班加點完成某個項目的時候,一般也都是員工主動要求加班的,而不是被動接受老闆指令的。且這類員工一般都處於升職的階段,說明他快升職了。
在矽谷,如果你看到一個員工在加班的時候有意去找老闆「炫耀」自己多麼努力,那他反而會被淘汰。
在矽谷,公司不會因為不加班而淘汰一個人;在矽谷,整體氛圍就是盡最大努力不加班。
讓想升職的人自願加班,讓想「養老」的人養老。這就是矽谷處理加班問題的方法。
你可別以為矽谷競爭力很強。坦白說,在矽谷,願意「養老」的人還真的不少。
我一個朋友,從矽谷回來後就直言,「國內的工作氛圍才感覺自己像是活著,每天的工作都很有幹勁,都很有激情;在矽谷,真的就跟養老一樣平淡。」
矽谷的很多公司某些部門由於工作清閒,經常被戲稱為「養老院」。很大程度上,這也和矽谷的福利待遇有關。
在矽谷,科技公司入職的碼農,一年的稅前收入就已經達到了15萬美元的水平(97萬人民幣),妥妥的「人生巔峰」。
不僅如此,這些人到了公司還免費「蹭吃蹭喝」,上下班開著BBA、特斯拉,到點就下班走入,周末想著去哪個派對快樂一下,這樣的生活,願意「養老」的人還真的挺多。
因此,在對待加班問題上,矽谷的做法就是讓願意升職的人加班,讓不想加班不想升職的人就不加班,這屬於妥妥的「雙贏」。
這就是矽谷,這就是產生蘋果、谷歌、特斯拉、臉書、英特爾、高通等等這些改變人生生活、不斷創新的偉大企業的所在地。
但即使如此,由於矽谷集中產業帶來的高房價,很多年輕人和大公司也開始慢慢搬離了矽谷,去到了相對生活成本更低的德州和華州,例如在西雅圖的亞馬遜和微軟,他們的業績也依然在快速增長。
儘管我們說矽谷作為科技中心的這一地位正在慢慢下滑,但同時我們又看到了矽谷公司的良好福利待遇和員工氛圍,「平淡」二字,才是大多數員工想要的生活。
矽谷的公司還能走多遠?這個問題我們很難去回答,但作為矽谷的員工來說,他們無疑是相當不錯的。
這些偉大的企業之所以能夠在矽谷不斷湧現,並取得商業上的成功,我想這和矽谷本身的氛圍和工作方式也有很大的關係。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點擊【關注】,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個人成長心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