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出矽谷記」

2021-01-21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光譜 杜晨

來源:矽星人(ID:guixingren123)

分裂的矽谷,只是分裂的美國的一個縮影

從史丹福大學,到惠普和仙童半導體,再到今天遍布舊金山市、半島,乃至一整個灣區的大小科技公司——自打上世紀50年代,矽谷已然成為了美國乃至世界的科技首都,全球最知名的科技公司的大本營。

然而,時間快進到2020年,大量的科技公司正在出走矽谷:以惠普為代表的第一代矽谷企業,以及甲骨文、特斯拉等知名公司,都已經宣布出走,將總部遷往德州——更具體來說,是遷往奧斯汀,紅色(保守)德州最亮的藍色(自由派)城市。

根據奧斯汀商會統計,僅去年11月一個月內,就有39家網際網路、製造、零售和投資等各類公司遷往奧斯汀。

矽谷公司集體出走這一事件,甚至被很多人稱為「出矽谷記」 (tech exodus)。它們的應許之地,除了德州之外,還有佛羅裡達、科羅拉多、內華達等……

造成這一現象的,除了擺在檯面上的加州房價、稅收、監管環境因素之外,還有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就像美國在過去幾年展現出來的系統性分裂一樣,矽谷也在分裂。

誰走了?誰留了下來?從這些公司的對比中,你或許也能觀察出不同矽谷公司(特別是他們的創始人和管理者)已經展現出的文化、意識形態上的分裂。而這種分裂,伴隨著四年前川普的上任和自那以後愈發嚴重的美國社會整體的撕裂,早已有表徵浮現。

出走的和留下的

從甲骨文到特斯拉,不難發現,這些率先出走的大公司,都有著一個共同點:他們對於加州由來已久的自由派文化,在矽谷愈演愈烈的反巨頭、反壟斷思潮,以及民眾普遍支持自由派主張等根源性文化無所適從;對於加州注重政治正確、保護弱勢群體、推動性別和族裔多元化的諸多政策也並不感冒。

四五年前,還僅僅只是一些人因為無法和公司倡導的文化兼容而離開;到了今天,一些頂級公司不再掩飾它們反對矽谷盛行的自由派意識形態,決定搬離這裡。

Palantir 就是一個典型。因為毫不保留地和美國政府在軍事、移民、監控類項目上深度合作,這家大數據公司在矽谷一直是是眾矢之的,現在總部已經從 Palo Alto 搬到了科羅拉多州。

除了創始人兼董事長 Peter Thiel 一直支持川普,Palantir CEO Alex Karp 自從公司創立以來也在疏遠矽谷,在和美國政治核心地帶更近的新罕布夏州的家裡遠程工作。他在去年接受 Axios on HBO 採訪時指責矽谷有著單一文化,對異議者缺乏寬容。

比如說,曾經有Palantir的員工因為公司和移民海關執法局 (ICE) 籤訂的服務合同找到他抗議,一些最資深、最優秀的員工甚至因此辭職。Karp 認為,這些人還是太年輕了,他並不認為給劣跡斑斑的 ICE 提供服務是一個錯誤。

與此相對比的是,谷歌員工也曾經集體反對公司參與美國國防部的人工智慧項目。超過3100人籤名籤署了一封公開信,要求谷歌撤出美國國防部項目Project Maven,稱不希望自己開發的技術用在戰爭領域。

最終谷歌退出了這個項目,而恰恰是Palantir,轉手就接下了國防部這個大單。

馬斯克則是最知名的一位逃離的大佬。不僅他本人搬到德州,而且特斯拉也在奧斯汀興建分部。

他與矽谷的矛盾似乎更為直接:在去年的新冠疫情期間,Alameda 縣政府宣布了居家隔離和停工令,但馬斯克無視此令,強行讓位於Alameda的特斯拉工廠復工,還在 Twitter 上放狠話「有種就來逮捕我」。

該行為當時招致了大量的批評,不少人認為馬斯克這種舉動根本就是漠視員工的健康和安全。馬斯克甚至還曾發推文稱,「對新冠病毒感到恐慌是愚蠢的」,以及他曾預測,到2020年4月底,美國境內新冠病毒的新增案例「可能接近於零」。

強行復工後,馬斯克更是成為反對隔離令、認為疫情是場騙局的人的英雄人物。這一行為的最大支持者,就是川普。當天早上,川普發布推文寫道:「加利福尼亞州現在就應該讓特斯拉以及@elonmusk復工,這完全可以快速而安全地實現!」

雖然Alameda 縣政府最終向特斯拉妥協,批准其復工,但與矽谷漸行漸遠的馬斯克已然決定離開。特斯拉也已經在奧斯汀附近籌建一座新的超級工廠。今後如果某一天,特斯拉將總部搬到奧斯汀,或者任何其他地方,相信都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另外一個毅然離開的就是甲骨文公司,它正在把總部從矽谷遷往奧斯汀。不過對於甲骨文的離開,人們並不驚訝。

在矽谷支持民主黨的主流聲音裡,甲骨文的創始人艾利森(Larry Ellison)卻是川普的鐵桿支持者。他甚至在自家豪宅幫川普舉辦過募款活動,引發員工不滿。數百員工後來罷工,抗議艾利森的這一行為悖離公司核心價值,甲骨文CEO薩夫拉·卡茨(Safra Catz)也是唯一一位加入川普政府過渡團隊執行委員會的大型科技公司高管,並為支持川普連任捐贈了超過13萬美元。

野孩子出走了,留下的公司,則一直在強化著自己骨子裡的文化。比如 Twitter、Google、Airbnb、Lyft 等。

Twitter 給人的印象一直是最崇尚矽谷文化的公司之一。在新冠疫情初期,Twitter 是最先發布員工居家辦公令的公司之一,並且做法比其它公司都更激進和頗具前瞻性,後來也宣布在今後也會無限期支持員工居家辦公,理由是疫情徹底改變了工作的方式。

在灣區,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自由派擁躉佔多數,他們也認可醫療專業人士的意見,願意配合防疫政策。所以 Twitter這個政策一出來,就贏得不少叫好。Twitter 作為一家在網際網路上和整個美國社會極具影響力的公司,這種積極配合衛生部門防疫政策,甚至比政府更加超前的做法,也起到了一種表率作用。

Twitter 作為一家公司所展現出的意識形態,和它的聯合創始人兼 CEO Jack Dorsey 不無關係:

Dorsey 是今天矽谷少有的,敢於和川普所率領的另類/極端右翼群體硬碰硬的矽谷大佬,不止一次公開以個人和作為 Twitter CEO 的身份,表達對虛假信息和其所導致的社會撕裂的不滿。在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中,Twitter 是第一家主動對虛假信息展開行動的公司。

Twitter 對這些信息激進的審查行為,理由是這些信息不僅汙染了網際網路,甚至會對社會和人身安全造成實質性的威脅,也的確招致保守派支持者和一部分網絡中立主義者的不滿。

JackDorsey

如果光從商業的角度看,不少公司似乎也有充足的理由可以離開。

作為更年輕的公司,Airbnb 和 Lyft 可以說也受盡了舊金山市和加州政府更嚴苛的監管環境的打擊。

Airbnb 曾經在舊金山等重要市場遭到監管部門的質疑和制裁,影響到其核心商業模式的正常運行,甚至危及到最關鍵的房主用戶群體的維護。特別是在去年疫情期間,加州的防疫政策對旅遊酒店行業造成了嚴重打擊,確實讓 Airbnb 過的很艱難。

Lyft、Uber 等叫車服務也是同樣,作為北加州的本土企業,在快速增長的創業初期也曾遭遇打擊,直到去年大選期間,還在因為 Prop 22 法案對業績可能造成的嚴重打擊而犯愁。

Google更不用說了,屢次因為員工的呼籲和反對,更改自己的商業決策,例如上文提到的「Project Maven」事件。

那為什麼 Twitter、Airbnb、Lyft 和 Google 沒有像前面提到的其它公司那樣,離開加州這塊是非之地,去到稅收更低、監管政策更友好的地方?

只要是營利公司,都會考慮成本。但仍有一些東西,比如對矽谷的文化認同,對於這些公司更為重要。

可以看到,出走的公司,和他們的孵化地矽谷以及留下的公司之間,已經有了一道互不認同的深溝——就像過去幾年在整個美國各個階級、群體、地區都出現的深溝一樣。

為什麼是奧斯汀

另外一個問題是,為什麼這些出走的公司,紛紛選擇了奧斯汀?

雖然出走的公司們紛紛表示厭惡了加州的自由派文化,但諷刺的是,吸引這些出走的公司的,反而是奧斯汀——紅色德州王冠上的一顆藍色寶石。奧斯汀出名的原因之一,正是它在整個德州特立獨行的嬉皮風格。

Palantir 的另一位聯合創始人 Joe Lonsdale,把自己的風投公司 8VC 總部搬到了奧斯汀。他發推表示:「身邊圍著一幫左派嬉皮士就是不錯的想法,你能享受到很好的文化、音樂和食物。只是希望別全讓他們來管理這個州。」

如果你去過奧斯汀,呆過足夠長的時間,應該可以感覺到它的包容性——沒有什麼矛盾是一曲搖滾音樂和一塊正宗BBQ肋排不能解決的。正因為奧斯汀處於一個紅州的中心,長時間的存在和發展讓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能夠在奧斯汀和周邊地區大體共存。

和矽穀類似,奧斯汀有著較高質量本地教育資源,也成為了德州科技行業聚集的城市,又因為臨近德州丘陵地形的起點,得到了「矽丘」的名字(也有人因為德州農業發達稱其為「矽場」 Silicon Ranch)。

這輪矽谷公司集體出走之前,包括亞馬遜、AMD、谷歌、蘋果等科技公司在奧斯汀都已經設有大量員工的辦公室或工廠。而就像加州大科技公司的員工離職創業成就了矽谷一樣,奧斯汀本地的科技業繁榮,一部分功勞也同樣可以歸於這些大公司。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戴爾,它的總部就設在大奧斯汀地區。通過戴爾成為百萬富翁的員工被當地人幽默地稱為 "Dellionaire"——他們賺到了第一桶金,離開了戴爾,二次創業,將奧斯汀變成了德州的科技重鎮。

和舊金山類似,奧斯汀吸引科技從業者,也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本地的藝術氛圍十分濃厚。

在成為科技中心之前,奧斯汀已然是德州的文化中心。上世紀80年代有人將紐約的音樂節開到了這裡,參照希區柯克電影《西北偏北》。它後來演變成了美國一年一度的音樂和電影盛會「西南偏南」(South by Southwest),簡稱 SXSW。

上世紀末,SXSW 在音樂和電影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多媒體板塊。而隨著本地科技業的發展,大會受到了全美乃至全球科技公司的重視,這一板塊的內容多元化程度逐漸提高,包括了數字媒體、網際網路科技、遊戲等大量類目,後來改名為「互動」板塊 (SXSW Interactive)。

今天的西南偏南大會,既有專業內容,嘉賓陣容的權威程度甚至超過消費電子展 (CES),又和其它文化類板塊基本同時召開,加之同期本地藝術和消遣累活動層出不窮,對於參會者來說又成了半個「火人節」 (Burning Man)——總的來說,已經成了美國數字從業者必去的年度大會。

谷歌在SXSW大會同期於奧斯汀舉辦的互動展覽

既有和矽穀類似的開放文化,又有德州保守派大本營衝抵矽谷的自由派氣息,奧斯汀簡直太對這些出走的公司的胃口了。更別提它還有低稅收、低成本的營商環境。

根據 BestPlaces.net 的統計數據,舊金山的總體生活成本是奧斯汀的2.3倍,住房成本是奧斯汀的3.7倍。房產中介平臺 Zillow 顯示奧斯汀的典型房產價值為44萬美元左右,比全美26萬美元稍高一些,但遠不及舊金山138萬美元的誇張水平。

這意味著科技公司在奧斯汀需要支付的最終人力成本遠低於在舊金山灣區。

2020年已經讓在家辦公成為了新常態,許多公司甚至宣布對在家辦公的永久支持,很多員工自己就已經搬到了更便宜的地方。畢竟,德州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對於商業公司的」特許經營稅「徵稅比例也非常低,對於年營收低於118萬美元的公司不收稅,收入超過1000萬美元的公司只收取應稅部分的1%——實操中基本不會超過1%,可能達到0.5%,甚至更低。

可能在逃離矽谷的科技公司和從業者眼裡,奧斯汀就像是一座更理想的矽谷。但是誰也不知道,這在分裂的大時代裡,奧斯汀不會成為下一個矽谷,或者它會被湧入的科技公司改造成什麼樣。

相關焦點

  • 矽谷、聖何塞、舊金山,ToB類科技公司都在哪安營紮寨?
    而同屬於灣區的矽谷、聖何塞、舊金山,又湧現出了哪些傑出的ToB企業服務類科技公司,這些企業都會選擇在哪裡安營紮寨?來,一起盤點。 1. 舊金山 面積是小了,但是註冊的公司卻不少。從Crunchbase資料庫中,你可以搜索到12500家在舊金山的公司,相當於每平方英裡就有272家。如果換作休斯頓,那這個數據只有2500和4。 這些年,這裡誕生了大量家喻戶曉的科技公司,並以驚人的能力改變了你我的世界和日常的生活,Twitter、Instagram和Uber更是無人不曉。
  • 矽谷之後是「矽山」: 美國科技公司追夢奧斯汀
    (原標題:矽谷之後是「矽山」: 美國科技公司追夢奧斯汀)
  • 矽谷精英回國一年記——是希望,還是希望破滅?
    越來越多程式設計師選擇了『癱』在大公司裡Rest and Vest,拿著高額工資和股份,但卻很少拼命工作,更不願意冒著大風險去創新。」張風說。「矽谷的活力喪失了,甚至一些矽谷公司開始拿著人工智慧打嘴炮。」張風表示自己正在接觸國內的科技公司,猶豫著跳槽回國。「其實近一兩年矽谷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速度,尤其是大規模應用,遠不如中國科技公司快。」
  • 矽谷走下神壇,科技精英回流中國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一年之際,矽谷科技公司還在為「人才禁令」與華盛頓做著激烈的博弈,但是僱主們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作為「全球職員」中最重要的力量,在矽谷的中國員工的心思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年輕人正在逃離第一財經記者乘坐一班經舊金山返回上海的航班上發現,航班上的大部分中國人都是在矽谷工作或者來自與矽谷有業務往來的中國科技公司。坐在記者邊上的小張(化名)就是矽谷科技重鎮Sunnyville的一家光學企業的員工。
  • 矽谷天才隕落記:始於才華,陷於利益,敗於「聰明」
    代表矽谷誕生的仙童半導體的「八叛逆」已然成為傳奇;谷歌、蘋果的車庫創業故事也成為創業者們的精神圖騰,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為創業而從哈佛退學的成功路似乎也成為某些創業者在「離經叛道」時可以說服自己的神諭。 科技進步以及圍繞網際網路而產生的全新商業模式,真正造就了矽谷。
  • 矽谷問題出在哪?美國脫離了實體經濟|海外頭條
    其中,美國的矽谷在這場「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扮演了教父的角色。矽谷不僅催生了眾多平臺級的科技公司,也是目前很多高估值獨角獸的發源地。不過,共享辦公巨頭WeWork的崩盤以及Uber估值的巨幅下跌,讓投資者和大眾開始覺醒起來。
  • 拜拜疫情:IPO乾旱終結,矽谷公司上市大潮回歸
    據納斯達克統計,在今年8月底之前,整個矽谷,無論規模大小,沒有一家公司成功上市。很多已經宣布過2020年IPO的公司,被突如其來的疫情嚴重打亂了計劃。直到9月中旬,才迎來了Snowflake的一飛沖天。隨著2020進入尾聲,這兩天科技公司已然開始扎堆上市。
  • 矽谷所在的灣區平均房價是全美最高
    可就在矽谷誕生近80年之後,這裡的美國人卻上演著自己的「出埃及記」。甲骨文總部遷往得州據央視財經援引道瓊旗下新聞網站Marketwatch報導,矽谷老牌公司甲骨文當地時間11日證實,正在把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紅木市的公司總部遷往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甲骨文發言人表示:「甲骨文正在實施更靈活的員工辦公地點政策,並將公司總部從加州紅木市遷往得州奧斯汀。
  • Magic Leap產品「魔幻」出世,矽谷變身科創公司「惡人谷」 | 一周...
    上一周,矽谷周邊方圓 300 英裡內,共有 28 家初創公司獲得總計 7.69 億美元融資。除此之外,還有 7 項併購發生。具體詳情,讓我們一起回顧下上周矽谷的一些動態。谷歌內鬥催生矽谷無人駕駛創業潮;分析方面,值得關注的有:Amazon對AI的探索引發爭議;矽谷已成科技創業公司墮落的「惡人谷」;人物方面,值得關注的有:Hey,「怪人」馬斯克!
  • 美國矽谷公司的CEO,30%是印度人,為何印度人比中國人混得好?
    眾所周知,印度人(印度裔)的人在矽谷混得好已經是個公認的事實了,像谷歌,微軟,Adobe,Sandisk等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甚至據統計矽谷公司的CEO中,有30%的印度人。近日有一則消息稱李彥宏跑到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學院,在該校一年一度的Shaastra 2020科技節上發表了題為"人工智慧時代的創新"的主題演講,大家解讀為想要和矽谷搶人才。
  • 對話吳軍:中國新生代公司贏在國際視野,兩個城市比較像矽谷
    吳軍7月1日,智能搜索科學家、矽谷投資人吳軍在與澎湃新聞記者對談時,對中國的新生代科技公司表示了讚賞,認為他們與上一代公司的思維定勢不同,瞄準的是國際市場。關於科技公司如何激發員工創造力,吳軍的觀點是,收入上要有股權激勵,讓個人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能夠比較好的掛鈎非常重要。
  • ...出櫃想到的:為啥中國出不了矽谷?那是我國人民對同性戀的態度太...
    從蘋果CEO蒂姆•庫克出櫃想到的:為啥中國出不了矽谷?那是我國人民對同性戀的態度太保守 【IT時代周刊編者按】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今日在《商業周刊》網站發表文章公開出櫃。
  • 下一個「矽谷」在哪裡?可能還在矽谷
    一、矽谷為何成為矽谷?幾波創新潮沉澱下的精神印記矽谷是個誕生奇蹟的地方,很長一段時間,紐約、波士頓、特拉維夫、倫敦、柏林、班加羅爾等創新之都試圖打造下一個「矽谷」,卻迄今只能冠名為「以色列版矽谷」或「印度版矽谷」。那麼矽谷的哪些獨特優勢是其它地區無可比擬的?為什麼這裡能在短時間內誕生如此多「獨角獸」公司?
  • 矽谷究竟在哪裡?
    先到拉斯維加斯參加國際消費電子展,然後到矽谷溜達一圈來朝聖。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大部分人的矽谷第一站是聖克拉拉,先參觀英特爾。這是追根溯源來了。英特爾基本上是矽谷的源頭—1968年,以矽為原料的半導體技術讓這塊狹長的地帶變成了信息技術歷次躍遷的發生地,它因此得名「矽谷」,當然英特爾也是矽谷歷史上生存最久的科技公司,來矽谷先拜訪參觀英特爾,不算過分。
  • 吳軍博士解密矽穀神話背後的秘密——《矽谷之謎》
    這就是發生在世界上最偉大科技中心——矽谷的一個故事。矽谷位於美國舊金山灣區因為早期盛產矽谷而得名,面積佔美國,總面積的0.2%,大約佔美國總人口1.5%,那就是這個小小的地方,創造出了人類科技史上和工業史上的奇蹟。
  • 矽谷始祖仙童公司五十周年
    要想了解矽谷的歷史,就要先了解仙童公司。近日,代表了美國半導體行業歷史的Fairchild仙童公司迎來了其50周年生日。仙童公司目前總部設在緬因州南波特蘭,曾經是世界上最大、最具創新精神的半導體企業,還為矽谷孕育了成千上萬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Intel、AMD等多家公司的創始人都來自仙童,因此它也被稱為半導體行業的「西點軍校」。
  • 「中國矽谷」中關村:AI科技成果助力抗擊疫情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矽谷」中關村:AI科技成果助力抗擊疫情中新社北京3月16日電 題:「中國矽谷」中關村:AI科技成果助力抗擊疫情中新社記者 於立霄被譽為「中國矽谷」的中關村,是中國高精尖企業最集中的地方,科技底蘊深厚。近年來,中關村圍繞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新材料、醫療健康等前沿領域,面向全球挖掘和篩選前沿技術項目,加快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關村企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積極投入抗疫阻擊戰中。
  • 矽谷科技公司正在轉向再生能源 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全球氣候暖化
    矽谷科技公司正在轉向再生能源 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全球氣候暖化 來源:騰訊科技 • 2020-09-04 11:58:01
  • 美國矽谷公司用轉基因細菌生產石油
    新華網倫敦6月20日電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日前報導,美國矽谷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能變廢為寶並產出石油的細菌。矽谷LS9公司的高級主管格雷格·帕爾說,通過給轉基因的細菌「餵食」農業廢料,如刨花或麥稈,可以讓這些細菌奇蹟般分泌出石油。
  • 他們與矽谷差距在哪裡
    類似這樣令人腦洞大開的科技企業在南山科技園有驚濤拍岸之勢,從華為、中興,到騰訊、光啟,再到如今的大疆……它們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高科技公司代表。 更多低調卻很「酷」的科技企業也不斷在南山湧現。 你可以想像一下,未來花幾萬元甚至更低的價格就可以在家裡享受100英寸的影院級電視。這得益於光峰光電首創的雷射顯示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