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矽谷」在哪裡?可能還在矽谷

2021-01-13 TechWeb

 

[摘要]矽谷傳奇靠什麼?美劇《矽谷》是否真實反映了這裡所沉澱下來的精神印記?

研究結論:

1.矽谷傳奇的創造離不開像Frederick Terman教授、「集成電路之父」Robert Noyce等天才式人物。他們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尤為寶貴,「不要被過去的成功歷史所牽絆,大膽出走,去做奇妙的事。」

2.下一個創新浪潮能否誕生在矽谷還不得而知,但矽谷的人才、技術、資本、文化、社交網絡等區位優勢毫無疑問能很大程度上助力其引領下一股浪潮。

3.過去一年,矽谷獨角獸公司增加了一倍。矽谷融資額和交易量也不斷創下新高。

4.資本在創造神話的背後隱藏著幾大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住宅成本不斷攀升、人才競爭慘烈、白人掌權缺乏多樣性,以及近期一直困擾矽谷的網際網路泡沫「狼來了」。

一、矽谷為何成為矽谷?幾波創新潮沉澱下的精神印記

矽谷是個誕生奇蹟的地方,很長一段時間,紐約、波士頓、特拉維夫、倫敦、柏林、班加羅爾等創新之都試圖打造下一個「矽谷」,卻迄今只能冠名為「以色列版矽谷」或「印度版矽谷」。

那麼矽谷的哪些獨特優勢是其它地區無可比擬的?為什麼這裡能在短時間內誕生如此多「獨角獸」公司?HBO美劇《矽谷》又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真實的矽谷?另外,為何很多人對矽谷愛恨交加?

今年7月,美國知名調研機構Compass發布了一份《2015全球創業生態》的報告,就融資、市場、人才等各個維度進行比較後,得出結論矽谷在各項指標上仍領先於紐約,洛杉磯,特拉維夫等地區。

先來看一組報告數據,矽谷創業平均年齡為36.2歲,約85%的公司有聯合創始人,鍾子期融資額90-95萬美元不等,由本土投資人投資的概率達61%,43%的員工因籤證或住宿等問題進行遠程辦公,外籍員工佔比45%。

矽谷人口佔比不到全美1%,但這片彈丸之地的風投金額已佔全美風投的40%左右。每年都有成百上千家初創公司誕生於此,成百上千家在五年內銷聲匿跡,但每一代都能看到幾家大公司崛起,當然也不乏曾經慘遭失敗卻東山再起的創業者。

這片土地之所以能創造神話,也許與其近一百年的歷史,幾波創新浪潮與積澱下來的幾股精神息息相關。每一波浪潮都由一名或幾名核心人物引領。

矽谷的進化歷程

第一波浪潮的技術推動力始於國防。

五六十年代,美國東部馬塞諸塞的麻省理工(MIT)黑客文化興起,當時麻薩諸塞128號公路地區科技遠遠領先於西部的矽谷。而就在賈伯斯,蓋茨出生那年1955年,知名物理學家 William Shockley 帶著他的電晶體發明回到老家聖克拉拉谷,並在同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被譽為「電晶體之父」。

很多東部的人才紛紛前往矽谷,投奔到Shockley的實驗室。但這位偉大的發明家對管理一竅不通,不久,他的八名核心骨幹離職並聯合創辦了一家名為「仙童」的半導體公司。而有趣的是,這八人後來又離開這個團隊各自創辦了包括Intel, AMD在內的幾個公司,人們戲稱仙童八人為「背叛八人」。

同一時期,還有一個關鍵人物是被譽為「矽谷之父」的Frederick Terman教授。是他致力於將史丹福大學打造成「西部的MIT」,並鼓勵師生創業,他自己和其他教授願意成為公司董事成員,他的理念是大學期間與社會接軌反而有助於職業發展。

仙童八人

第二波浪潮由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推動。

這波浪潮始於70年代中期,並延續至80年代,由一位天才人物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引領。他被譽為「集成電路之父」,發明了集成電路,也是仙童八人中的一員,並聯合創辦了英特爾。這位不安分、愛折騰的天才幾乎改變了半導體和電子行業的歷史。

在《微晶片幕後人:羅伯特·諾伊斯與矽谷的創建》一書中,作者Leslie Berlin寫道,羅伯特思考速度之快以至於有人稱其「Rapid Robert」。他留給世人的精神也許可以用英特爾總部羅伯特·諾伊斯大樓門口的那句來詮釋,「不要被過去的成功歷史所牽絆,大膽出走,去做奇妙的事。」

作為賈伯斯的精神偶像,羅伯特也曾對年僅二十來歲的賈伯斯說過,只有了解過去,才能預知未來。

第三波浪潮的產物是個人電腦,主要集中在90年代,最具代表的人物當屬蘋果創始人賈伯斯與微軟創始人蓋茨。

第四波是網際網路浪潮,出現在90年代後期至2000年,期間「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大批初創公司瞬間灰飛煙滅,但也誕生了像谷歌、亞馬遜、eBay、PayPal、網景等企業,及佩奇,貝索斯等一批偉大的企業家。

第五波浪潮由社交媒體和移動化等推動。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Snapchat, WeChat等爆發式湧現。

二、下一個「矽谷」,很可能還在矽谷

在經歷了五波浪潮之後,這個世界對變革的期望值也被推得越來越高。下一個浪潮是什麼?是物聯網,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生物科技還是其他?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可以預測的是,引領下一波浪潮的企業或人物,誕生於矽谷的概率比全球任何一個地區都要高。

為何矽谷有可能在未來繼續保持領先?有如下的具體原因:

1.高技能移民人才匯聚地

矽谷的開放性吸引了大批各層次優秀人才,其廣度和深度是全球其他地區無法媲美的,也正是這批高技能移民人才推動著一波又一波的創新。

《2015矽谷競爭力和創新項目》報告中指出,2013年,一半以上科學家和工程師出生在海外;2012年,43.9%的初創公司由移民創辦。矽谷擁有高學歷的移民者比比皆是,且移民人數還在不斷攀升。

矽谷科技公司創始人中,各國移民數目對比

有趣的是,考夫曼基金會(Kauffman Foundation)2012年發布的一份題為《美國新移民創業者》的報告稱,矽谷印度裔創始人數目多於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華裔(包括大陸和臺灣)位列第二,但與第一名相距甚遠。

目前,矽谷高科技公司印度裔高管已多得不足為奇了,如谷歌CEO Sundar Pichai,Airbnb營運長Varsha RAO,前Linkedin首席數據科學家DJ Patil等。為什麼印裔能脫穎而出?難道僅僅是英語優勢嗎?

矽谷創業者兼大學教授Vivek Wadhwa認為,此前印度裔也並未受到重視,但十五年前印度裔打破了這種平衡。1995-2005年間,印度人學會抱團,相互扶持,才扭轉了局勢。

2.自發形成的生態,不是規劃出來的

LinkedIn創始人裡德·霍夫曼(Reid Hoffman)曾表示,矽谷絕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它更像是一種思維方式或心態的映襯。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蘋果創始人賈伯斯,這類奇才能誕生於此,是因為在這裡,無論多麼瘋狂的想法,多麼雄心壯志的構想都不會被他人固定思維模式所澆滅,大家會給創業者證明他們想法有價值的自由。

同時,大家樂於分享自己的想法,其他地區的創業者可能會擔心萬一想法被他人竊取了怎麼辦?在矽谷,大家認為,想法重要但也是廉價的,很多時候你認為的獨特想法也許早有人已經考慮過,而從一個簡單的想法到創辦公司並實現上市關鍵靠執行能力。

矽谷創業者的一大特點是,不滿足於僅僅做出一款偉大的產品,而是夢想著如何改變世界,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他們信奉「Live to Work」的生活方式,其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甚至有點「工作即生活」的味道。

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也曾說過,這裡的一切並非由當地政府事先規劃的,而是自發形成的一種生態。

相比而言,中國政府大力構建高新科技園區,愛爾蘭政府花重金著手打造創投生態,這些行為值得肯定,但倘若缺乏某種文化基因,也許從一開始就與矽谷拉開了距離。

相關焦點

  • 中國的矽谷在哪裡?
    中國的矽谷在哪裡?這是個很多人都在問的問題,甚至更退一步問道:中國到底有沒有,或者將來會不會有,矽谷那樣的創業公司集中,並形成巨大產業的地方。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美國矽谷的產生。矽谷的形成現在的矽谷,Facebook,Twitter這樣的公司正野蠻成長中,這些團隊中,不乏Google這種大公司出來的員工。
  • 下一個矽谷明星獨角獸在哪裡?-虎嗅網
    矽谷獨角獸企業仍佔據「半壁江山」在PitchBook的這份名單中,矽谷的科技初創企業仍舊錶現亮眼。根據企業截止8月9日的估值來看,排名前十的企業中,矽谷企業佔據5席。而據麥肯錫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調查了17個主要新興和發達經濟體的30個不同方面的網際網路使用情況後認為,除印度尼西亞外,擁有12億人口的印度數位化速度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市場都要快,印度可能將下一個網際網路主戰場。
  • 他們與矽谷差距在哪裡
    新華社記者 彭勇 葉前 田建川 李崢巍 何欣榮 陽娜 周琳 中國創新的版圖上正崛起越來越多的區域,他們實力超群,與美國矽谷的差距逐步縮小,有些地方正迎頭趕上。 北京海澱、上海張江、深圳南山是中國當前最出名的三大科技創新區域,誰能成為「中國矽谷」?三地的短板在哪裡?與美國矽谷相比,差距何在?
  • 矽谷究竟在哪裡?
    先到拉斯維加斯參加國際消費電子展,然後到矽谷溜達一圈來朝聖。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大部分人的矽谷第一站是聖克拉拉,先參觀英特爾。這是追根溯源來了。英特爾基本上是矽谷的源頭—1968年,以矽為原料的半導體技術讓這塊狹長的地帶變成了信息技術歷次躍遷的發生地,它因此得名「矽谷」,當然英特爾也是矽谷歷史上生存最久的科技公司,來矽谷先拜訪參觀英特爾,不算過分。
  • 矽谷走下神壇,科技精英回流中國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一年之際,矽谷科技公司還在為「人才禁令」與華盛頓做著激烈的博弈,但是僱主們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作為「全球職員」中最重要的力量,在矽谷的中國員工的心思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年輕人正在逃離第一財經記者乘坐一班經舊金山返回上海的航班上發現,航班上的大部分中國人都是在矽谷工作或者來自與矽谷有業務往來的中國科技公司。坐在記者邊上的小張(化名)就是矽谷科技重鎮Sunnyville的一家光學企業的員工。
  • 在矽谷 印度人比中國人牛在哪裡?
    很多在矽谷工作的華裔人士,都會吐過這樣的苦水:「印度人愛向上頭搶功,在辦公室拉幫結派,壓制中國員工」。可印度人卻不這麼認為這是頹勢。更令中國人糾結的是,美國人認為這恰恰體現了印度人很厲害。那麼,事實上,在矽谷戰場上,印度人在哪些方面比中國人厲害呢?
  • 中國正從山寨大國變成為下一個矽谷?
    中國正從一個山寨大國,轉型成為下一個矽谷。但是,在這個程式設計師的堅持下,高管們也同意了:儘管試試吧。創新的精神逐漸生長在中國,以往不會出現這樣的員工。十年前,高科技觀察者曾抱怨中國缺乏大膽的創新者。那時中國不缺少利潤豐厚的科技公司,但他們很少會冒險,而且大部分只是模仿矽谷:百度是谷歌的仿製品,騰訊複製雅虎,京東是中國版亞馬遜。年輕的中國程式設計師能夠編寫出首屈一指的程序,但缺乏像扎克伯格、賈伯斯那樣的先驅者。
  • 巨頭企業逃離矽谷,疫情雪上加霜……中美科創大不同!
    作者:時代財經 谷霓裳 編輯:周明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影響了美國的政局,也改變了美國科創前沿陣地「矽谷」的生產和生活模式。一方面,加州的防疫頻頻告急,醫療體系面臨崩潰;另一方面,惠普、甲骨文和特斯拉等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先後「出逃」,雪上加霜下讓我們不得不反思,「矽穀神話」到底怎麼了?
  • 吳軍博士解密矽穀神話背後的秘密——《矽谷之謎》
    這就是發生在世界上最偉大科技中心——矽谷的一個故事。矽谷位於美國舊金山灣區因為早期盛產矽谷而得名,面積佔美國,總面積的0.2%,大約佔美國總人口1.5%,那就是這個小小的地方,創造出了人類科技史上和工業史上的奇蹟。
  • 在中部再造AI矽谷,湘江智谷的底氣在哪裡?
    1學校是孕育科技的基礎School矽谷矽谷的起源,和史丹福大學的決策密不可分。若沒有史丹福大學工業園的開啟,無數影響世界的公司可能就散落各地,鬱鬱而終。斯坦福工業園的開闢同時也反哺了學校,讓斯坦福成為了最靠近技術中心的地方,人才與商業直達互補,很好地將科學、技術、生產融為一體。
  • 上海「矽谷」在哪裡?一個街區濃縮企業生命
    他的理由是:「這裡和矽谷相似」。  「矽谷靠近大城市舊金山,楊浦有五角場城市副中心;矽谷往南北都是公路,淞滬路沿線集聚著科創企業;最重要的是,矽谷依託史丹福大學而建,而楊浦有復旦、同濟、財大……」  從初創的「新生兒」,到「小學」、「中學」階段,陳曉榮的公司在創智天地已搬了三次家。「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在公司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能在園區內找到匹配的『安身之地』。」
  • 科技公司「出矽谷記」
    然而,時間快進到2020年,大量的科技公司正在出走矽谷:以惠普為代表的第一代矽谷企業,以及甲骨文、特斯拉等知名公司,都已經宣布出走,將總部遷往德州——更具體來說,是遷往奧斯汀,紅色(保守)德州最亮的藍色(自由派)城市。根據奧斯汀商會統計,僅去年11月一個月內,就有39家網際網路、製造、零售和投資等各類公司遷往奧斯汀。
  • 美國矽谷人才開始「逃離」?我們的機會或將到來,留住人才是關鍵
    眾所周知,美國矽谷是非常出名的高科技人才集中地,但是在稅收和勞動力成本日益增長的雙重壓力下,惠普、 甲骨文這樣的科技巨頭也相繼決定離開。曾經被視為夢想地的矽谷,是什麼讓這些年輕人才決意離開?都說是不願意天天「加班」,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由於矽谷高負荷的工作讓人吃不消,高昂的生活成本也是不堪重負。比如特斯拉,年度離職率僅高管就高達40%左右。
  • 美國矽谷,15%的高管是印度人!國人在矽谷淪落成印度的打工仔?
    首先給大家科普一個概念,什麼是CEO?大家都知道CEO是執行長!在美國的大型跨國集團中,誰是決策者?是CEO嗎?不是,而是董事會!CEO只是個跨國集團當中比較高級的執行者而已,所以如果說印度的CEO佔領美國矽谷,那也太低估美國的那些大資本家了!所以說印度人佔領了矽谷是偽命題!
  • 小說《矽谷是個什麼谷》:講述矽谷華人的十年沉浮
    《矽谷是個什麼谷》,虎皮媽著灕江出版社2019年8月  近日,由灕江出版社出版、描寫中國第一代技術移民生活的小說《矽谷是個什麼谷》在北京發布,作者虎皮媽為讀者講述了新書的創作過程和矽谷生活,並分享了有關海外生活的經驗。
  • 矽谷「八叛逆」之「矽谷市長」諾伊斯
    諾伊斯有 「矽谷市長」的綽號。在矽谷還遠遠沒有成為矽谷之前,他是第一批前往那裡工作的科學家之一。諾伊斯發明了集成晶片,為現今計算機中使用的微處理器鋪墊了道路。不羈的校園歲月諾伊斯是一名牧師的兒子。在格林內爾學院讀物理專業時,他就表現得自信爆棚。諾伊斯在學校是遊泳選手,並且在1947年的美國中西部地區遊泳錦標賽上奪冠。
  • 成都文創矽谷在哪裡?在這裡!
    ▲寬窄巷子街道四川西博會期間,清華大學全球領導力項目秘書長、教授顧常超談起朋友們常問他的一個話題。當大家問「你對成都印象是什麼?」他的回答是——寬窄巷子、杜甫草堂、青羊宮、文殊坊……而這些全部都在青羊區。
  • 特寫| Launchpad加速器的故事:谷歌要在新興市場「創造下一個矽谷」
    通過這一項目,谷歌準備在新興市場複製下一個矽谷,然而這一願望能夠實現嗎?外媒Backchannel撰文對谷歌的Launchpad Accelerator項目進行了深度剖析,雷鋒網對原文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譯。VuVan出生於越南,現在是舊金山一家創業公司的CEO。她在斯坦福獲得了MBA學位,隨後便加入了矽谷創業大軍。
  • 矽谷?海南離得還有多遠
    前文追叔提到,不管香港還是新加坡,都有著海南無法具備的歷史現實優勢,海南難以將其作為自身的發展目標,而矽谷的發展模式海南尚可一試。我們先來看看矽谷的特點。矽谷位於美國西海岸中部,舊金山灣南部,風景優美,氣候宜人。
  • 2020,矽谷開啟「疫情後大創新時代」元年
    如果說,一年前矽谷的人們還在吐槽矽谷的外賣行業落後中國五年不止,那現在的矽谷人民大多認可矽谷的外賣行業經過一年的飛速發展,已經在逐步趕上。除了外賣行業外,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幫助顧客去超市購買日用品的創業公司Instacart也終於在創立8年後等來自己的春天,將有望在明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