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與矽谷差距在哪裡

2021-01-13 SZNEWS

新華社記者 彭勇 葉前 田建川 李崢巍 何欣榮 陽娜 周琳

中國創新的版圖上正崛起越來越多的區域,他們實力超群,與美國矽谷的差距逐步縮小,有些地方正迎頭趕上。

北京海澱、上海張江、深圳南山是中國當前最出名的三大科技創新區域,誰能成為「中國矽谷」?三地的短板在哪裡?與美國矽谷相比,差距何在?

1

三足鼎立 各展所長

看到「科技+時尚感」的消費級無人機產品,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矽谷,是蘋果。不過,這是深圳南山企業——大疆科技的產品,它已佔領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70%。

如果說蘋果開創了全新的觸屏智慧型手機市場,那麼大疆發現了消費級無人機的新大陸,全球迅速有數以千計的企業加入這一藍海。令人津津樂道的是,這一次,中國企業不是跟隨者,而是引領者。

類似這樣令人腦洞大開的科技企業在南山科技園有驚濤拍岸之勢,從華為、中興,到騰訊、光啟,再到如今的大疆……它們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高科技公司代表。

更多低調卻很「酷」的科技企業也不斷在南山湧現。

你可以想像一下,未來花幾萬元甚至更低的價格就可以在家裡享受100英寸的影院級電視。這得益於光峰光電首創的雷射顯示技術。

創始人、海歸博士李屹說,光峰光電的產品是全球第一個成功實現產業化的雷射顯示技術。這也是中國企業首次掌握顯示技術的核心智慧財產權,光峰光電在全球已有716項專利。此外,光峰光電還一改中國企業給日韓企業代工的歷史,它的產品由韓國LG公司代工。

這就是南山,聚集了眾多「瞪羚型」「核彈型」科技企業,今天還不起眼,未來也許就能顛覆產業、引領世界。

作為全國面積最小的高新區,南山11.5平方公裡的土地產出了1681億元的GDP,擁有7000多家企業,其中近千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4家是上市公司(市值約9000億元)。

「南山是市場派尖兵,活力一流。」深圳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陸健說,從市場活力和文化來說,南山是中國最具矽谷氣質的地方。如果說矽谷是IT企業集中地,那麼南山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矽谷」,深圳的IT產值佔全國1/7,南山佔比很大。

中關村發源地——北京海澱呈現出「資源富礦」的高精尖引領態勢:一季度,區域日均誕生33.4家科技型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157家,佔全國十分之一,上市企業554家;創辦5年內、估值超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22家……

最近,坐落在海澱區的「滴滴大廈」引起國內外媒體高度關注。蘋果公司罕見地給創辦只有3年多的「滴滴出行」投資10億美元,使其快速躋身頂級「獨角獸」之列。離「滴滴大廈」不遠的地方,金山集團「金山雲」也剛剛獲得新一輪融資,估值超過11億美元……

「海澱已經成了全球『獨角獸』企業增長最快的地方。」北京長城戰略研究所所長王德祿說,創新企業的「爆發式成長」成為北京比肩美國矽谷的顯著特徵。

用友網絡董事長王文京說:「現在海澱創業金融環境已經比矽谷好了,天使、創投、政策引導基金等支撐都有,只要創業者專業、有方向,堅持下去,就可以實現創新突破。」

目前,區域股權投資機構已達1039家,股權投資管理機構540家。「有創新者說,一般在海外需要半年以上才能融到的資金,在海澱,僅用了3個月便融到資。」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說。

「海澱的創新活力得益於從源頭上促進自主創新,培育高端產業,匯聚高端要素,並優化區域創新生態。」海澱區常務副區長孟景偉說,海澱已形成移動網際網路和下一代網際網路、北鬥與空間信息服務、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

張江最初就被設計為「中國的矽谷、藥谷」。1992年誕生的張江經過20年的砥礪奮發,2013年被《矽谷報告》列為「對矽谷構成競爭的園區」。

在張江,中芯國際帶著一顆「中國芯」的夢想,開啟20年的創業徵途。

集成電路被稱為「資訊時代皇冠上的明珠」,是IT產業的基礎,投入動輒上百億美元,加上技術門檻高,長期以來被少數幾家跨國公司壟斷。中芯國際執行副總裁高永崗說,去年中芯國際銷售收入達22億美元,坐上全球晶片製造的第4把交椅。

矽谷靠IC(集成電路)起家,逐漸增加BT(生物科技)。張江類似。統計顯示,目前張江藥谷的在研藥物品種超過300個,其中創新藥物超過150個。國家食藥監總局每批准3個一類新藥,就有1個來自張江。

「現在的創新都是高度國際化的,上海無疑是中國國際化人才最密集、流動最頻繁的地方。」再鼎醫藥董事長杜瑩說,上海醫藥產業鏈完整,有眾多國際級醫院、研究所和外企研究中心。

「張江是『國際範』,人才和產業都與國際接軌。」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楊曄說,一方面,張江聚集了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張江的跨國公司研發中心達到133家。

2

補齊短板 來日方長

儘管成就斐然,但海澱、張江、南山仍有各自的短板。

作為後起之秀,南山企業創新能力強、市場活力足的特點最鮮明,短板也最突出:沒有知名大學,沒有科研院所,創新後勁受到限制。

「華為正在本行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今年5月華為總裁任正非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發言說,「華為找不到方向,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中。」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在於華為的基礎理論研究能力不足。

為了破解這一問題,深圳採取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合辦特色學院等辦法,計劃10年後高校數量比現在增加一倍,達到20所左右,在校生約20萬人。如今,南山正在建設深圳國際大學園,推動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天津大學-喬治亞等特色學院和科研機構落地發展。

對於張江而言,園區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遠遠不足,產業發展能級和水平與海澱中關村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我們一直在考慮『為何出不了馬雲』的問題。」楊曄說。

張江和海澱中關村的差距在哪裡?楊曄作了一些比較和梳理:

——海澱中關村是基於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產業的「快創新」,產值爆發較快;張江則是「漸進式創新」,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產業周期長、投入高,短期內難以實現重大突破。

——張江主要通過通用、惠普、羅氏、諾華等外資研究中心,以「外生帶動內生創新」,而海澱中關村「內生創新」的特點明顯。

——海澱中關村「協同創新」能力強,但張江由於外資研發機構對核心技術和與本土企業技術合作控制較嚴,技術溢出效應較弱。

——在科技金融方面,海澱中關村堅持「市場主導型」,張江則是「政府推動型」,創新創業的活力激發不夠。

「如今在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東風下,張江要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楊曄說。

海澱中關村則是全能型選手,科研能力、產業化水平、金融支持等創新的各項指標都很出色。多位投資人認為,從全球來看,北京已經和美國矽谷形成了動態的對話機制,對創新項目、創新領域的敏感度已不相上下。

「矽谷原始創新多,我們追隨式創新多。」清控科創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程方說,矽谷擁有蘋果、谷歌、思科、惠普、甲骨文等全球頂級科技公司,海澱中關村雖然也培育出一批代表性企業,但顯然還有很大差距。

3

對標國際 仍在路上

統計數據顯示,146個高新區的經濟總量佔全國GDP的12%。「高新區是我國實現經濟發展傳統動力轉換的創新引擎。」科技部火炬中心黨委書記翟立新說,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高新區已經從星星之火,擴散到「燎原之勢」,成為我國追趕美國矽谷的創新引擎。

中國高新區與美國矽谷的差距在縮小,有些領域已經接近甚至趕上。然而整體來看,兩者距離很大。

「在創新能力和創新實力上,至少幾十年內我們還難以超越美國矽谷。」李屹說,很多底層和核心技術,比如作業系統、晶片等,我們還是依賴美國。

在專家看來,對標國際,中國創新區域仍然存在三大短板:

——理論創新和基礎創新能力的差距。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說,世界上所有科技強國的基礎研究都非常強。「基礎研究的突破能真正改變人類命運,它相當於地基,如果沒有厚實的地基,是蓋不出高樓大廈的;即使勉強蓋起來了,也一定是海市蜃樓。」

「相比美國矽谷,我們首要的差距就是理論創新和基礎創新能力。」任正非說,在高科技領域,理論創新和基礎創新是土壤,技術創新是花朵。沒有這些,就做不成大產業,中國的創新就沒有未來,無法解決「從0到1」的突破。

——相比技術創新,體制機制的創新相對滯後。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張旭認為,這導致不少科研機構的創新能力沒能得到充分發揮,「就像一隻雄鷹,被捆住了翅膀」,科技發展的體制藩籬亟待破除。

劉若鵬,這位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的掌門人正在為高稅負煩惱。光啟物料成本低,產品的智力成本即技術人才的投入成本非常高,在現行規定下,無法作為增值稅的抵扣項。「產業方興未艾之時,流轉稅負過重限制了發展的腳步。」

——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夠精細化,影響和阻礙了企業壯大。曾經在印度工作過的3W咖啡總裁袁子文說:「如果創新環境不能讓人放心,誰敢創新,模仿的成本是最低的。」

「經過持續發力、不斷創新,我們的高新區有希望補齊短板,向國際創新高地前進。」翟立新說,未來,中國一定會形成多個科技創新中心,也可以說,將會形成多個「中國矽谷」。

(新華社深圳8月3日電)

相關焦點

  • 中國的矽谷在哪裡?
    中國的矽谷在哪裡?這是個很多人都在問的問題,甚至更退一步問道:中國到底有沒有,或者將來會不會有,矽谷那樣的創業公司集中,並形成巨大產業的地方。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美國矽谷的產生。矽谷的形成現在的矽谷,Facebook,Twitter這樣的公司正野蠻成長中,這些團隊中,不乏Google這種大公司出來的員工。
  • 矽谷究竟在哪裡?
    先到拉斯維加斯參加國際消費電子展,然後到矽谷溜達一圈來朝聖。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大部分人的矽谷第一站是聖克拉拉,先參觀英特爾。這是追根溯源來了。英特爾基本上是矽谷的源頭—1968年,以矽為原料的半導體技術讓這塊狹長的地帶變成了信息技術歷次躍遷的發生地,它因此得名「矽谷」,當然英特爾也是矽谷歷史上生存最久的科技公司,來矽谷先拜訪參觀英特爾,不算過分。
  • 下一個「矽谷」在哪裡?可能還在矽谷
    他們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尤為寶貴,「不要被過去的成功歷史所牽絆,大膽出走,去做奇妙的事。」2.下一個創新浪潮能否誕生在矽谷還不得而知,但矽谷的人才、技術、資本、文化、社交網絡等區位優勢毫無疑問能很大程度上助力其引領下一股浪潮。3.過去一年,矽谷獨角獸公司增加了一倍。矽谷融資額和交易量也不斷創下新高。
  • 為什麼印度程式設計師可以「稱霸」矽谷而自己國家卻沒有「矽谷」?
    印度程式設計師大多都是外包出去給其他國家,特別是英美這樣的網際網路發達國家,他們都希望能得到一名優秀的印度程式設計師,所以在美國大型網際網路公司都有印度程式設計師的身影,像谷歌這樣的公司更加喜歡招聘印度程式設計師而非美國本地程式設計師。矽谷是美國最大的網際網路科技城,類似中國的北京中關村。
  • 在矽谷 印度人比中國人牛在哪裡?
    很多在矽谷工作的華裔人士,都會吐過這樣的苦水:「印度人愛向上頭搶功,在辦公室拉幫結派,壓制中國員工」。可印度人卻不這麼認為這是頹勢。更令中國人糾結的是,美國人認為這恰恰體現了印度人很厲害。那麼,事實上,在矽谷戰場上,印度人在哪些方面比中國人厲害呢?
  • 印度「矽谷」與中國「矽谷」的對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最能體現中國科技實力的,就要數中國的「矽谷」深圳了。深圳的科技實力冠絕全國,華為、中興、大疆、騰訊等等知名的科技企業在此創業。對於這個發展僅僅40年的城市來說,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正因為如此強大的科技實力,深圳也被叫做中國的「矽谷」。
  • 美國矽谷人才開始「逃離」?我們的機會或將到來,留住人才是關鍵
    眾所周知,美國矽谷是非常出名的高科技人才集中地,但是在稅收和勞動力成本日益增長的雙重壓力下,惠普、 甲骨文這樣的科技巨頭也相繼決定離開。曾經被視為夢想地的矽谷,是什麼讓這些年輕人才決意離開?都說是不願意天天「加班」,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由於矽谷高負荷的工作讓人吃不消,高昂的生活成本也是不堪重負。比如特斯拉,年度離職率僅高管就高達40%左右。
  • 茶隊和VG在吉隆坡major上表現糟糕,他們和LGD的差距在哪裡?
    而他們將要面臨的將是BO1的殘酷對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淘汰回家。而VG雖然磕磕絆絆的進入了勝者組,但是死在面對秘密大魔王時,顯得有些不是對手,被人家乾淨利落的2:0打入敗者組。雖然茶隊和VG在最近的比賽中表現的也還不錯,但是他們給我的感覺卻總是差點兒東西。換句話說,就是他們沒有冠軍相。現在中國dota戰隊中,還是以LGD實力最強。
  • 矽谷入侵華爾街:銀行業要麼打敗他們 要麼加入他們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美股訊 隨著蘋果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開始涉足消費金融領域,華爾街突然意識到來自矽谷的一種無法忽視的威脅。科技巨頭們將需要有人來處理關鍵而複雜的銀行業務。而對於銀行業來說,要麼打敗他們,要麼加入他們。
  • 上海「矽谷」在哪裡?一個街區濃縮企業生命
    他的理由是:「這裡和矽谷相似」。  「矽谷靠近大城市舊金山,楊浦有五角場城市副中心;矽谷往南北都是公路,淞滬路沿線集聚著科創企業;最重要的是,矽谷依託史丹福大學而建,而楊浦有復旦、同濟、財大……」  從初創的「新生兒」,到「小學」、「中學」階段,陳曉榮的公司在創智天地已搬了三次家。「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在公司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能在園區內找到匹配的『安身之地』。」
  • 印度最自豪的「矽谷」,10年前與深圳相差300億,現在的差距呢?
    作為鄰居國,印度卻一直認為自己的科技比中國還厲害,他們為何會如此自信呢?「印度矽谷」——班加羅爾「矽谷」,作為高新科技產業園的代名詞,以美國舊金山灣區的矽谷而出名,矽谷其實是聖塔克拉拉谷的別稱,這個地方僅風險投資就佔到了全美投資總額的1/3,並且有近一千五百多家的計算機公司在這裡駐紮。
  • 印度人統治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看看他們的後院吧
    在矽谷,有1/3的工程師是印度人;矽谷中高層管理者15%是印度人:印度人正在統治矽谷。相比之下,在矽谷的華人很努力,沉默寡言,一直埋頭苦幹,但就是得不到高層賞識。前段時間浙大學霸在Facebook總部跳樓,就被懷疑是遭受了印度裔上司的壓榨。
  • 下一個矽谷明星獨角獸在哪裡?-虎嗅網
    矽谷獨角獸企業仍佔據「半壁江山」在PitchBook的這份名單中,矽谷的科技初創企業仍舊錶現亮眼。根據企業截止8月9日的估值來看,排名前十的企業中,矽谷企業佔據5席。估值前十的公司中,除了矽谷和中國的企業外,還有兩家來自德國的N26、Flixbus和一家印度公司Bigbasket上榜。
  • 剔除通脹後,矽谷 90% 員工收入還不如 1997 年
    12月5日消息,據CNBC報導,過去幾十年,矽谷一直是經濟增長的引擎,但這個行業的大多數工人並沒有分享到這些財富。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發布最新報告顯示,在剔除通脹因素後,矽谷90%的員工現在的收入低於1997年。其中,中產階級工人受到的打擊最大,他們的收入下降了14%。
  • 曾引起紐約商會人士恐慌,矽谷瘋傳手抄本的禁書,究竟牛在哪裡
    在比爾.蓋茨悄悄公布此書之後,人們才得以了解這一秘書,當時人們稱奇為《矽谷禁書》。在他們不知該如何應對,才能保住自己『人上人』的地位。而就在此時,哈尼爾又將這些『秘術』出版成書發售,這就令商會人士不安了起來。因此紐約商會的一些人開始聯合起來,通過給美國教會施壓讓其查禁《矽谷禁書》,從那以後這本書便開始停止銷售了。
  • 中國的育種科技差距在哪裡
    聊點科技【中國的育種科技差距在哪裡】洞見計劃 我國與發達國家在育種上的科技差距主要體現在基礎科學研究上,特別是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基因編輯技術的創新上。從功能基因的識別上看,發達國家在這方面起步較早,已經識別出了很多作物的許多重要功能基因,並都申請了專利。這就意味著只要我們使用了某些別人已獲得專利的基因進行育種和推廣,就要付給人家錢。還有就是基因編輯技術,通過什麼手段去改造基因也是一種專利。
  • 在中部再造AI矽谷,湘江智谷的底氣在哪裡?
    在包括AI技術領域在內的高科技實力對比中,一馬當先的仍然是美國,確切地說,是在美國矽谷。矽谷從最初的斯坦福工業園和半導體產業,再到後來的網際網路軟體,在矽谷50年的發展歷程中,「科技」永遠是它擴張發展的核心。服務於科技公司的發展,金融業也在這裡迅速擴張,形成科教——科技——資本——商業的成熟鏈條。
  • 成都文創矽谷在哪裡?在這裡!
    ▲四川省圖書館青羊文化高地,成都文創矽谷青羊區一條緊鄰寬窄巷子的老街區奎星樓街,在各種網紅小吃店的「簇擁」下,兩棟後現代風格的玻璃房子格外醒目,這是少城國際文創矽谷的項目之一——明堂創意工作區。▲少城視井文創園以少城文脈為底色的「少城國際文創矽谷」構建起一座富有蜀文化魅力的城市會客廳。
  • 矽谷理財:黃金空單怎麼辦?多單看到哪裡?是多還是空?
    矽谷理財:黃金空單怎麼辦?多單看到哪裡?是多還是空?操作上矽谷理財建議回踩做多為主,重點關注44.3-44.6一線支撐和上方46.0-46.2一線壓力。上方關注4980-5000一線阻力,以及5050上方阻力,下方關注4870-4890一線支撐;操作上矽谷理財建議以回踩低位做多為主。
  • 和太陽的差距在哪裡
    於是他們就準備造一個小的,這個人造太陽的大小遠遠小於地球,而且現在還處於試驗階段,由此可知,太陽和人造太陽基本沒有可比性,與其說它是人造太陽,還不如說它是一個核反應堆,它僅僅是有一部分原理和太陽相同而已,事實上,人造太陽和太陽八竿子打不著,它的真實名字叫ITER裝置,人造太陽只是它的俗名而已。那麼,人造太陽和真正的太陽差距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