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統治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看看他們的後院吧

2020-12-04 中外管理傳媒

矽谷是印度的,而印度是中國的。

作者:正解局

來源:正解局(ID:zhengjieclub)

網上有一類文章,標題很吸引人,比如,「印度CEO霸佔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印度輸出CEO,中國輸出廉價勞動力」……

文章往往焦慮地說道:在谷歌、微軟、Adobe等等這樣頂級科技公司,它們CEO級別的高管居然都被印度人給拿下了!

在矽谷,有1/3的工程師是印度人;矽谷中高層管理者15%是印度人:印度人正在統治矽谷。

相比之下,在矽谷的華人很努力,沉默寡言,一直埋頭苦幹,但就是得不到高層賞識。前段時間浙大學霸在Facebook總部跳樓,就被懷疑是遭受了印度裔上司的壓榨。

所以,有人抱怨:一向被視為高智商種族的華裔精英們,為什麼在矽谷佔不了上風,反而要在印度人手下幹活?

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

部分印度裔CEO

1

印度人的確在矽谷崛起,但背後是印度的人才流失

比如,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出生於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出生於印度特蘭加納邦,Adobe執行長Shantanu Narayen也出生在印度特蘭加納邦,美光執行長Sanjay Mehrotra也是印度人……

甚至有美國媒體說,10個印度裔CEO正在統治世界。

幾年前,有一個數據:在美國500強企業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排名第1的就是印度裔(籍)10位,比英國裔(籍)還多(9 位)。而中國香港、臺灣華裔(籍)分別有1位,大陸則無一人上榜。

這10位印度裔的CEO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到美國留學後出人頭地。

二是他們大多都在同一所大學接受教育。而培養他們的這所大學,叫做印度理工學院,被稱為全世界最難考的大學,錄取率只有3%。

2018年,印度理工學院的報考人數高達450000人,但錄取的人數只有13000(錄取率2.8%),毫不誇張地說:

全印度的學生都去考印度理工,考上的都是整個印度的精英。

甚至有一個流傳已久的段子:

在麻省理工學院,老教授遇到了一個優秀的印度學生。老教授感慨:「你們國家明明有印度理工這麼好的學校,為什麼你還會選擇我們麻省理工呢?」印度學生回答道:「我就是因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來麻省理工的。」

印度理工學院從誕生起,定位就是要培育精英。而為了培養他們,印度政府完全是不惜代價。印度理工學院學生不到全國大學生的1%,但卻拿到了15%的高等教育預算。

印度政府傾其所有培養這些精英,但印度理工2/3的畢業生卻選擇到美國留學,闖蕩矽谷。

這些人中的相當一部分通過努力,從底層一步步奮鬥,成為矽谷高管。但他們幾乎很少再返回印度,以至於印度的人力資源部部長大聲疾呼:

我們希望看到人才增長,而不是人才流失。

2

中國精英也曾闖蕩矽谷,如今正在中國建設自己的矽谷

其實在矽谷,中國人也有很多做到了高管的位置。比如,臉書的技術副總裁魏曉亮,Google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李飛飛,Microsoft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等等。

甚至像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英偉達(NVIDIA)創始人黃仁勳,以及YouTube聯合創始人陳士駿都是華人。

和印度精英遠赴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中國人在矽谷闖蕩一番後又回到中國。

張朝陽看到美國矽谷突飛猛進,回國創辦了第一家中文門戶網站搜狐;1998年他去矽谷挖人,回來了一個名叫李彥宏的年輕人,他後來創立了百度……最近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黃錚,在美國拿到計算機碩士學位後加入Google,不久離職創業,後來就有了拼多多。

引發微軟Google爭搶的李開復最後選擇在大陸創業

最為不同的是,今天年輕的中國精英更喜歡扎堆於中國本土科技企業。

今年4月,領英(LinkedIn)一份調查顯示,在中國排名前25位的「最理想的僱主」中,近60%都是中國本土企業,其中有13家是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巴巴、百度、字節跳動等成了畢業生找工作的「爆款首選」。

以往名校畢業生趨之若鶩的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等美國的科技巨頭們,並未成為新一代中國精英們的最理想選擇。

南華早報報導過兩代人的求職故事,直接展現了這種變遷。

上個世紀90年代,Molly Liu離開北京,在美國拿到碩士學位後,進入美國一家諮詢公司。

20多年過去了,Molly Liu的獨生子在著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學獲得計算機碩士學位後,放棄了連美國人都夢寐以求的波音公司工作機會,投奔小米。

他做出這樣選擇的原因很簡單,「去了波音公司,可能每2-3年才有機會接觸另一款產品。但在小米,幾乎是每隔3個月,我們就可以推出一款新產品。」

報導中提到的另一個求職者也表示,「在美國矽谷工作時,我的任務就是不斷優化同一款產品的性能。而回中國之後,短短3年,我就被提拔為我們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帶領著數千人的團隊。」

同時,即便是那些留在矽谷的中國科技精英,也有了一個新選擇:

在矽谷,為中國公司工作。

抖音海外版TikTok在矽谷開設了辦事處,並開始從臉書等巨頭那裡搶人,提供的薪酬最多能夠高出20%。有統計,2018年以來,臉書超過24名員工被中國公司挖走。

大量中國科技公司已經在矽谷設立分支機構

在國外知名問答社區有個問題「是不是在美國的印度移民比中國移民來得更成功」引發了很多討論。

其中一位網友的回答得到了很多贊同,他說:

最聰明的印度人移民到了西方,但移民去西方的中國人未必是最聰明的中國人 。

因為,中國現在的確能為中國科技精英提供更多選擇。

3

印度精英在矽谷打工,中國科技公司拿下印度市場

再換個角度來看「印度裔CEO統治矽谷」這個現象。

先從CEO的職權說起,CEO全稱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翻譯過來的中文名稱就是「執行長」,對現代企業制度稍有了解的人就會知道:

一家公司,做什麼不做什麼,不是由CEO決定的,而是由董事會決定的,CEO是負責執行董事會決議的。說白了,CEO也是打工的。

印度CEO只是美國人搭建的企業平臺上的一顆螺絲釘,他既不能擁有企業,也不能提升印度本土的IT水平,它們的標籤仍然是「美國公司」「矽谷企業」,而不是「印度公司」。

事實上,全球範圍內創新能力最強的企業,很少有印度人一手創建的,印度精英階層幾乎都在為歐美資本家打工。

印度一處城市景象

印度有著接近中國的龐大人口,還有著眾多的IT人才,難道他們不想回去創業,把矽谷公司成功的模式Copy to Indian嗎?

他們當然想,但印度目前的商業環境還遠遠沒有成熟。

印度人均GDP目前2000美元出頭,是中國的1/5,相當於中國2006年水平,2006年的中國人會消費什麼?印度現在的消費能力可想而知。

印度網際網路在整個人口中的普及率低於10%,13多億人口中有近1億人用不上電,還有兩三億文盲。

印度的一些法律政策對商業發展也不夠友好,印度商業項目落地就很難。印度首條高鐵本來去年底就該完成徵地,由於有農民反對,至今只完成30%多。印度行政效率低也是舉世聞名的。

另外,光印度聯邦官方語言就有18種,這也增加了溝通成本。

這些營商環境問題,最終制約著印度創新甚至經濟發展。一個例證就是,今年年初印度鐵路系統招聘搬運工、清潔工、看門員等6萬多個低級別職位,應聘者卻高達1900萬,而且很多都擁有大學學歷。

印度不是沒有人才,而是人才沒有用武之地。

印度高學歷人才失業十分普遍

反觀中國,這幾十年來成了創業熱土,在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小米、網易、百度、360等IT巨頭之外,還有眾多垂直領域的佼佼者,比如美團、餓了麼、滴滴、京東、大疆等,細分起來有成百上千個,如雨後春筍般還在不停湧出。

創辦這些企業的,不就是真正的中國精英階層麼?

而現在,印度本土也正在被中國科技巨頭慢慢佔據。

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半壁江山被中國公司收入囊中,在品牌排行榜前五名中,有三個品牌來自中國,分別是小米、vivo和OPPO。

小米高居印度智慧型手機榜首

除此之外,滴滴投資了印度打車軟體Ola;今日頭條母公司領投了印度最大新聞聚合平臺Dailyhunt,攜程投資了印度最大在線旅遊公司MakeMyTrip和印度B2B旅遊平臺Travstarz Global Group……

有如此多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正在搶灘印度,我們完全沒必要妄自菲薄,不能看到有幾位印度人做了歐美跨國企業的CEO,就產生了「不如人」的感慨。

其實,矽谷不應該成為評價標準。

與其盯著中國、印度精英在美國矽谷幹得好不好,不如看看我們身邊每時每刻、實實在在發生的事。

最聰明的印度人去了美國,而有眼光的中國人卻悄悄進入了印度。

時代站在哪邊,顯而易見。

相關焦點

  • 印度人統治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
    網上有一類文章,標題很吸引人,比如,「印度CEO霸佔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印度輸出CEO,中國輸出廉價勞動力」……文章往往焦慮地說,在谷歌、微軟、Adobe等等這樣頂級科技公司,它們CEO級別的高管居然都被印度人給拿下了!
  • 「矽谷,我們是CEO,中國人是打工仔」印度人正吹著,後院已著火
    美國的矽谷一直是高科技的象徵,在這片寸土如金的地方,存在著許多高科技的企業。每一位美國留學生都渴望在矽谷站穩腳跟,無論是發展前景,還是技術帶來的便利,矽谷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科技中心。隨著大量留學生和技術人員的湧入,美國的CEO漸漸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逐漸取代美國CEO的是印度人。
  • 印度碼農統治矽谷,佔盡中國人資源?美國矽谷是否已成為印度谷?
    導語:印度碼農統治矽谷,佔盡中國人資源?美國矽谷是否已成為印度谷?美國矽谷一直以來,就是很多高科技人才追求夢想的聖地,中國被全世界公認的世界網際網路中心,就是一個科技聖地,在這裡,混的最好的應該就是我們中國人和印度人了,但是還要一點非常奇怪,那就是印度碼農在矽谷的待遇要比中國碼農好得多。印度碼農統治矽谷,佔盡中國人資源?美國矽谷是否已成為印度谷?
  • 在矽谷 印度人比中國人牛在哪裡?
    在美國,中國人與印度人之「爭」是繞不過的話題。很多在矽谷工作的華裔人士,都會吐過這樣的苦水:「印度人愛向上頭搶功,在辦公室拉幫結派,壓制中國員工」。可印度人卻不這麼認為這是頹勢。更令中國人糾結的是,美國人認為這恰恰體現了印度人很厲害。那麼,事實上,在矽谷戰場上,印度人在哪些方面比中國人厲害呢?
  • 矽谷戰場:印度人和中國人誰才更強?
    矽谷戰場:印度人和中國人誰才更強?很多在矽谷工作的華裔人士,都會吐過這樣的苦水:「印度人愛向上頭搶功,在辦公室拉幫結派,壓制中國員工」。可印度人卻不這麼認為這是頹勢。更令中國人糾結的是,美國人認為這恰恰體現了印度人很厲害。那麼,事實上,在矽谷戰場上,印度人在哪些方面比中國人厲害呢?
  • 印度人做美國矽谷高管,中國人卻多為打工仔,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大家有聽說過矽谷這個城市嗎?這個城市是美國的科技中心,同時也是世界上尖端的一個科技中心,在這裡不僅有美國本土的人才,還匯聚著全世界的人才,然而如果關注這個城市的人會發現,在這裡除了美國人之外,最多的人就是印度人。
  • 印度人已統治矽谷
    簡而言之,印度人或者印度裔,將控制三大移動互聯生態中除了蘋果之外的兩家。伴隨著納德拉將出任微軟CEO,印度人在美國矽谷的成就,引發了印度媒體和美國媒體的高度關注。在一般人看來,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軟體和後端服務外包大國,印度公司「代工」的軟體,被貼上了西方IT公司的商標,以高價轉售給企業客戶。不過,印度的IT領域的技術優勢,遠非軟體外包這麼簡單。
  • 印度人為什麼在矽谷混的比中國人好?背後原因竟是這樣
    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印度人在矽谷或者歐美的大公司混了給華人更好這個話題,普遍都認為在歐美的大企業裡面印度人混的僅次於白人,遠遠比咱的華人強,其實這個印象相信大家都有,因為別的不說,現在中國人最熟悉的歐美大公司像谷歌和微軟,這兩家大企業的現任ceo都是印度裔的。
  • 矽谷的中國人為什麼會輸給印度人?-虎嗅網
    谷歌總裁比才和微軟總裁納德拉,都是二十多歲才來美國念研究生院的印度新移民;在矽谷大部分公司,職位高的中國人鳳毛麟角,印度的副總裁、總監卻比比皆是。統計數據表明,印度人創投的高科技公司數量遠遠大於中國人,印度人的收入中位數中國人也比不上。很多中國人對此都憤憤不平,聚在一起時也經常對這種現象加以分析。
  • 為什麼印度人在矽谷如日中天,而華人卻很難進入高層?
    而中國卻不一樣,在中國目前擁有著可以比肩美國的網際網路市場,國家對留學海外的精英也有豐厚的補貼,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中國人比印度人多了一份家國情懷,我們願意回來建設自己的國家。對於現在在矽谷的華人來說,他們有著第二選擇,就是回到中國。從李開復到陸奇再到沈向洋,中國的科技公司提供的條件不比矽谷差。
  • 矽谷中國人的下一代會輸給印度人嗎?-虎嗅網
    最近寫了幾篇比較矽谷中國人和印度人職場表現的文章,儼然成了研究矽谷職場文化的專家。朋友聚在一起,經常有人提出這個話題來討論。討論來討論去,最後總會有人若有所思地想到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我們的下一代會不會重複我們的窘境?
  • 美國矽谷公司的CEO,30%是印度人,為何印度人比中國人混得好?
    眾所周知,印度人(印度裔)的人在矽谷混得好已經是個公認的事實了,像谷歌,微軟,Adobe,Sandisk等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甚至據統計矽谷公司的CEO中,有30%的印度人。而和印度人在矽谷混得好對比,中國人(華裔)在矽谷就混得沒這麼牛了,之前最科技圈中職位最高的是陸奇,後面再是沈向洋,但都不是CEO的職位。那麼為何印度人在矽谷要比中國人混得更好,畢竟印度更窮,經濟更不發達,原因究竟是什麼?我們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 「入侵」矽谷的印度人
    在中國人的印象裡,印度最著名的輸出是咖喱、瑜伽和寶萊塢電影。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印度也是世界頂級跨國公司CEO的輸出大國。矽谷的咖喱味早在2005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就顯示,矽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師是印度裔,矽谷各公司食堂裡的咖喱味一陣重過一陣,員工經常開玩笑稱,已經可以根據每家食堂裡的咖喱味,來判斷這家公司的印度人比例了。
  • 淺談印度教育的人才流失:印度留學生在美國矽谷,比清華畢業生多
    很長一段時間,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類文章,比如「印度CEO霸佔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印度輸出CEO,中國輸出廉價勞動力」,在這些文章中,編者無不充滿焦慮和煩惱地說:如今在谷歌、微軟這樣的頂級跨國科技公司,CEO級別的高管都已出現印度人的身影,但是中國人卻缺乏這樣的機會!
  • 印度人在接管矽谷的時候,中國人在做什麼?
    早在2005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就顯示,矽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師是印度裔,高科技公司裡7%的CEO也都來自印度,中高層管理者中印度人的比例更高。今天的比例更是比10年前高得多。 相比之下,中國人在美國高科技企業中的能獲得管理崗位的不僅鳳毛麟角,而且還在全線潰退。
  • 為什麼在矽谷,印度人居高位,中國人卻只能是碼農?
    矽谷作為一個匯聚全世界高端精英的城市,是很多碼農嚮往的地方。可是為什麼在矽谷,印度人可以位居高處,而中國人只能當苦兮兮的碼農呢?印度的人才流失十分嚴重,因很多印度人的人生夢想就是去矽谷當高管,他們一旦離開就不會再回頭; 但中國人骨子裡的戀鄉情節不會讓他們一直留在國外
  • 在美國矽谷,印度人已經完全壓倒了中國人,不過網友卻拍手稱好
    曾經闖蕩矽谷成為了全球科技精英的一個夢想。當年也有無數的中國年輕人對矽谷十分嚮往。1995年馬雲正是在矽谷接觸到了最新的網際網路知識,隨後才開始回國創業。其實中國人曾經也在矽谷留下了不少的傳奇,比如說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英偉達的創始人黃仁勳還有youtube的創始人陳士駿等等。
  • 中國有那麼多人在矽谷,職位為什麼「比不上」印度人?
    中國有那麼多人在矽谷,職位為什麼「比不上」印度人?提到美國矽谷,它是世界網際網路的中心,而且在那裡也聚集了全球的人,因此在那裡就有很多中國人在那打工,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的印度人,但是卻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矽谷印度人的位置要遠遠高於中國人。
  • 美國矽谷,15%的高管是印度人!國人在矽谷淪落成印度的打工仔?
    昨日看過一篇文章,寫的是在美國的矽谷,印度人擔任著很大比例的美國跨國企業CEO,而中華精英卻在這些印度人手下打工,輸出勞動力,更有甚者稱印度人已經霸佔矽谷!文章中處處透露著擔憂、危機感這樣的氛圍,看的遊仙也是一陣揪心!
  • 一萬名清華畢業生在矽谷,仍然幹不過印度人!真相竟然是這樣!
    美國矽谷是公認的世界網際網路經濟中心,很多國家的精英人才都以在矽谷上班為榮,這其中混的最風生水起的莫過於咱們中國人和印度人了,但有一點很奇怪,那就是許多中國人在矽谷的待遇遠遠不如印度人。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像世界知名的谷歌和微軟,他們的CEO全都是印度人,並且除了這類頂級的職位外,矽谷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的中高層位置都坐著印度人。相反,中國人身居高位的極少,頂多出了李開復和陸奇,而這稍微能打的兩位,在矽谷上班時他們的頂頭上司仍然是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