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矽谷的印度人

2020-12-04 砍柴網

在中國人的印象裡,印度最著名的輸出是咖喱、瑜伽和寶萊塢電影。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印度也是世界頂級跨國公司CEO的輸出大國。矽谷的咖喱味早在2005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就顯示,矽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師是印度裔,矽谷各公司食堂裡的咖喱味一陣重過一陣,員工經常開玩笑稱,已經可以根據每家食堂裡的咖喱味,來判斷這家公司的印度人比例了。

近日,亞馬遜的董事會又添一名印度女性成員——百事前CEO盧英德(Indra Nooyi)被吸收進來,同時進入亞馬遜董事會審計委員會。選擇亞馬遜,也意味著盧英德放棄了川普建議的世界銀行行長一職。

盧英德 /

前百事公司CEO作為一名來自印度的女性,盧英德的個人經歷相當傳奇,但她被人們熟知,還是因為她在百事大刀闊斧的改革——1994年加入百事,2006年升任CEO,2007年被選舉為董事會主席,直到2019年2月卸任。長達24年的經歷中,她促成了百事的轉型,參與了每一項重大決策,也完成了「商界鐵娘子」的華麗蛻變。

近10年來,印裔在美國商界的表現極度搶眼,矽谷三巨頭——蘋果、谷歌和微軟,印裔已經收割後兩個的CEO寶座。此外,摩託羅拉、諾基亞、Adobe、百事可樂、聯合利華這些行業巨擘,都選擇聘用印度人擔任CEO。

美國的全球500強企業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10位是印度裔。

Satya Nadella /

微軟現任CEO巨人的土壤印度為何能產生這麼多頂尖公司的CEO?

語言是印度人進入中心舞臺的敲門磚。

印度曾受到英國190年的殖民統治,英語一直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印度人不但習慣於使用英語交流,更重要的是,他們懂得用英語來思考,精英階層西化程度很高。

1947年印度獨立,在20世紀50年代迅速發展,並且把發展管理能力作為印度振興的一項重要內容。50年代末,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幫助下,印度管理學院成立了加爾各答分校,在60年代又與哈佛商學院聯合創立印度管理學院艾哈邁達巴德分校,這使得印度的高等教育很早就與國際接軌。盧英德、聯合利華前CEO文迪·邦加、英國酒業巨頭帝亞吉歐CEO伊凡·梅尼斯等都是該校畢業的。

Sundar Pichai /

谷歌現任CEO印度不僅專業的管理學院長期持續發展,而且將MBA課程普及到了所有高校的所有專業學生中去了。在印度所有高校畢業生中,學習MBA也成了一個默認的必須選項。幾乎所有中國孩子在學校都打桌球,所以你就知道,為什麼世界桌球比賽最後的決賽基本就沒其他國家什麼事兒了。印度同理。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印度理工學院畢業生大批湧至美國。他們進入美國名牌大學如斯坦福、麻省理工學院深造,然後加入美國的高科技企業,繼而在風起雲湧的八九十年代,在電腦、金融、跨國公司等領域盡領風騷。如今,這些來自印度理工學院的精英分子,已在世界上形成一個龐大的「兵團」。擁抱山姆大叔

Shantanu Narayen /

Adobe現任CEO早期的這批追夢人很幸運地趕上了歷史性的機遇:印度脫離英國而獨立、美國民權運動(導致改變了美國的移民政策)以及全球性經濟的繁榮。盧英德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美國式成功故事:

1955年10月28日,盧英德出生於南印度港口城市金奈的婆羅門社區。她的家境算是中產階級水平,父親是一名會計師,母親是全職家庭主婦,共有姐弟三人。盧英德的父親從小就對她實施嚴格的傳統教育,母親桑塔雖然是位普通的家庭主婦,對孩子們實施的卻是開放式教育。

少年時期的盧英德良好的家境也使盧英德從小接受到了比較高水平的教育。在拿到金奈基督教大學的理工學士學位後,盧英德又進入了加爾各答管理學院深造。但她並不滿足於此,23歲時,她成功申請到了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的獎學金。

在印度傳統家庭,結婚嫁人對年輕女人來說是頭等大事,女孩大都18歲結婚,過上相夫教子的生活。當時,盧英德已經是一名大齡「剩女」。當初申請耶魯大學時,父母沒有阻攔她,因為壓根沒想到她能拿到獎學金。盧英德回憶:「拿到獎學金後,父母很為難。把未婚的女兒送出國在當地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他們擔心我一輩子都嫁不出去了。」為此家人還召開了一次家庭會議,幸運的是,父母最終決定支持她,同意她追求夢想。

年輕時的盧英德於是,1978年,披著紗麗的盧英德只身前往美國,開始了異國他鄉的留學生涯,也告別了印度女性傳統的人生軌跡。

1980年,盧英德獲得耶魯大學公共和私營企業管理碩士學位後,步入職場,先後進入波士頓諮詢公司、摩託羅拉、ABB。她在這些公司中做出了驕人業績,成長為一名資深企業戰略家。盧英德於1994年加入百事,後面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相信榜樣的力量這讓印度人看到了榜樣的力量,知道自己可以大膽去模仿——谷歌現任CEO,Sundar Pichai就又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1972年,Sundar出生在印度南部城市馬杜賴的一個中產家庭,他的母親Labshmi是速記員,他的父親Regunatha Pichai是一個電氣工程師。而Sundar在獲得了印度商學院的學士學位之後,來到美國,就讀史丹福大學並獲得碩士學位,繼而攻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MBA。2004年他加入谷歌公司,2015年正式成為谷歌公司新任CEO。

Sundar Pichai一家這些印度CEO並不是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他們幾乎都出身於印度普通家庭,遠赴英美深造,通過上大學進入「國際化」軌道。出身的平凡使得他們跟白人比起來更謙遜,他們的管理風格不像蓋茨、鮑爾默或賈伯斯那樣強勢,而且他們更善於化解衝突,在行業內以「合作性和老好人式的管理風格」而著稱。西方的術,東方的道。印度的商業精英們做到了融會貫通。

來源:ZAKER

相關焦點

  • 印度人已統治矽谷
    簡而言之,印度人或者印度裔,將控制三大移動互聯生態中除了蘋果之外的兩家。伴隨著納德拉將出任微軟CEO,印度人在美國矽谷的成就,引發了印度媒體和美國媒體的高度關注。在一般人看來,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軟體和後端服務外包大國,印度公司「代工」的軟體,被貼上了西方IT公司的商標,以高價轉售給企業客戶。不過,印度的IT領域的技術優勢,遠非軟體外包這麼簡單。
  • 萬名清華精英在給印度人打工——矽谷終究是印度人的
    最終以納德拉拿下微軟的CEO告終,而到劈柴拿下谷歌的CEO後,這時候人們發現,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榜單的前三名的企業中(谷歌、蘋果、微軟)中,已經有兩家企業被印度人佔領了。那些總部設在美國的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除了微軟和谷歌,印度人還貢獻了數位CEO,包括百事公司的盧英德、花旗銀行的潘偉迪、諾基亞的拉吉夫·蘇裡等。至於在其他大企業擔任副職的印度人更是數不勝數。
  • 在矽谷 印度人比中國人牛在哪裡?
    在美國,中國人與印度人之「爭」是繞不過的話題。很多在矽谷工作的華裔人士,都會吐過這樣的苦水:「印度人愛向上頭搶功,在辦公室拉幫結派,壓制中國員工」。可印度人卻不這麼認為這是頹勢。更令中國人糾結的是,美國人認為這恰恰體現了印度人很厲害。那麼,事實上,在矽谷戰場上,印度人在哪些方面比中國人厲害呢?
  • 印度人統治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
    網上有一類文章,標題很吸引人,比如,「印度CEO霸佔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印度輸出CEO,中國輸出廉價勞動力」……文章往往焦慮地說,在谷歌、微軟、Adobe等等這樣頂級科技公司,它們CEO級別的高管居然都被印度人給拿下了!
  • 美國矽谷公司的CEO,30%是印度人,為何印度人比中國人混得好?
    眾所周知,印度人(印度裔)的人在矽谷混得好已經是個公認的事實了,像谷歌,微軟,Adobe,Sandisk等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甚至據統計矽谷公司的CEO中,有30%的印度人。而和印度人在矽谷混得好對比,中國人(華裔)在矽谷就混得沒這麼牛了,之前最科技圈中職位最高的是陸奇,後面再是沈向洋,但都不是CEO的職位。那麼為何印度人在矽谷要比中國人混得更好,畢竟印度更窮,經濟更不發達,原因究竟是什麼?我們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 矽谷戰場:印度人和中國人誰才更強?
    矽谷戰場:印度人和中國人誰才更強?很多在矽谷工作的華裔人士,都會吐過這樣的苦水:「印度人愛向上頭搶功,在辦公室拉幫結派,壓制中國員工」。可印度人卻不這麼認為這是頹勢。更令中國人糾結的是,美國人認為這恰恰體現了印度人很厲害。那麼,事實上,在矽谷戰場上,印度人在哪些方面比中國人厲害呢?
  • 為什麼印度人在矽谷如日中天,而華人卻很難進入高層?
    所以,有人抱怨:一向被視為高智商種族的華裔精英們,為什麼在矽谷佔不了上風,反而要在印度人手下幹活?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大可不必擔憂,印度裔抱團紮根矽谷表面榮光的背後是選擇的無奈和印度自身大量的人才流失。
  • 美國矽谷,15%的高管是印度人!國人在矽谷淪落成印度的打工仔?
    昨日看過一篇文章,寫的是在美國的矽谷,印度人擔任著很大比例的美國跨國企業CEO,而中華精英卻在這些印度人手下打工,輸出勞動力,更有甚者稱印度人已經霸佔矽谷!文章中處處透露著擔憂、危機感這樣的氛圍,看的遊仙也是一陣揪心!
  • 為什麼矽谷大佬大部分都是印度人,華人卻越來越少?
    眾所周知,美國矽谷是世界網際網路的中心,聚集了很多像谷歌、微軟這樣的世界知名公司。對美國網際網路比較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這類公司除了極少數頂級的職能外,中高層的高管大多都是印度人。有人統計過,美國的500強企業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有10位都是印度人,印度人創建的科技公司比英國人、日本人和華人創建的總和還要多。因此不少人感嘆,矽谷的高科技公司被印度人「霸佔」了。實際上每年有大量畢業於清華、北大、復旦、浙大等名校的學生湧向矽谷,這些人要是放在中國,分分鐘可以創造一個矽谷。
  • 中國有那麼多人在矽谷,職位為什麼「比不上」印度人?
    中國有那麼多人在矽谷,職位為什麼「比不上」印度人?提到美國矽谷,它是世界網際網路的中心,而且在那裡也聚集了全球的人,因此在那裡就有很多中國人在那打工,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的印度人,但是卻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矽谷印度人的位置要遠遠高於中國人。
  • 一萬名清華畢業生在矽谷,仍然幹不過印度人!真相竟然是這樣!
    美國矽谷是公認的世界網際網路經濟中心,很多國家的精英人才都以在矽谷上班為榮,這其中混的最風生水起的莫過於咱們中國人和印度人了,但有一點很奇怪,那就是許多中國人在矽谷的待遇遠遠不如印度人。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像世界知名的谷歌和微軟,他們的CEO全都是印度人,並且除了這類頂級的職位外,矽谷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的中高層位置都坐著印度人。相反,中國人身居高位的極少,頂多出了李開復和陸奇,而這稍微能打的兩位,在矽谷上班時他們的頂頭上司仍然是印度人。
  • 美國矽谷的印度人遠多於華人,這是實力的反映?真相卻值得高興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矽谷,它是高科技產地的代名詞,位於美國舊金山,最早是 生產以矽為基礎的半導體晶片的地方,所以被稱為矽谷。如今是電子工業和計算機的聚集體,共有包括谷歌、英特爾、臉書、蘋果等在內的計算機公司1500多家。可以說,矽谷曾經是很多科技精英的夢想地。20年前馬雲在創辦阿里巴巴的時候,也曾經到矽谷取過經。
  • 印度人統治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看看他們的後院吧
    它們CEO級別的高管居然都被印度人給拿下了!在矽谷,有1/3的工程師是印度人;矽谷中高層管理者15%是印度人:印度人正在統治矽谷。相比之下,在矽谷的華人很努力,沉默寡言,一直埋頭苦幹,但就是得不到高層賞識。前段時間浙大學霸在Facebook總部跳樓,就被懷疑是遭受了印度裔上司的壓榨。
  • 在美國矽谷,印度人已經完全壓倒了中國人,不過網友卻拍手稱好
    曾經闖蕩矽谷成為了全球科技精英的一個夢想。當年也有無數的中國年輕人對矽谷十分嚮往。1995年馬雲正是在矽谷接觸到了最新的網際網路知識,隨後才開始回國創業。其實中國人曾經也在矽谷留下了不少的傳奇,比如說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英偉達的創始人黃仁勳還有youtube的創始人陳士駿等等。
  • 印度人為什麼在矽谷混的比中國人好?背後原因竟是這樣
    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印度人在矽谷或者歐美的大公司混了給華人更好這個話題,普遍都認為在歐美的大企業裡面印度人混的僅次於白人,遠遠比咱的華人強,其實這個印象相信大家都有,因為別的不說,現在中國人最熟悉的歐美大公司像谷歌和微軟,這兩家大企業的現任ceo都是印度裔的。
  • 「矽谷,我們是CEO,中國人是打工仔」印度人正吹著,後院已著火
    美國的矽谷一直是高科技的象徵,在這片寸土如金的地方,存在著許多高科技的企業。每一位美國留學生都渴望在矽谷站穩腳跟,無論是發展前景,還是技術帶來的便利,矽谷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科技中心。隨著大量留學生和技術人員的湧入,美國的CEO漸漸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逐漸取代美國CEO的是印度人。
  • 矽谷的中國人為什麼會輸給印度人?-虎嗅網
    一在矽谷乃至整個美國職場,中國人不如印度人幹得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谷歌總裁比才和微軟總裁納德拉,都是二十多歲才來美國念研究生院的印度新移民;在矽谷大部分公司,職位高的中國人鳳毛麟角,印度的副總裁、總監卻比比皆是。統計數據表明,印度人創投的高科技公司數量遠遠大於中國人,印度人的收入中位數中國人也比不上。很多中國人對此都憤憤不平,聚在一起時也經常對這種現象加以分析。
  • 矽谷的最高年薪有多少?這個印度人拿了3個億
    這些都是獎金,想必網際網路大佬們的年薪也不少,那麼你知道矽谷的最高年薪是多少嗎?谷歌為了留住這個印度人,花了3個億。早先就有報導說,矽谷早就已經是印度裔工程師的天下了。在2014年,印度人薩提亞.納德拉出任了微軟的CEO。繼微軟之後,2015年穀歌也宣布,將會由印度人桑達爾.皮查伊出任谷歌CEO。
  • 矽谷中國人的下一代會輸給印度人嗎?-虎嗅網
    最近寫了幾篇比較矽谷中國人和印度人職場表現的文章,儼然成了研究矽谷職場文化的專家。朋友聚在一起,經常有人提出這個話題來討論。討論來討論去,最後總會有人若有所思地想到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我們的下一代會不會重複我們的窘境?
  • 印度人制霸矽谷?為什麼美國科技巨頭高管大都是印度人?
    阿爾溫德·克裡希納近些年出現了一個現象,印度人或者印度裔在美國大企業裡任CEO非常多。下方紅色區域為矽谷2012年印度裔只佔矽谷總人口的6%,但創辦的公司佔到了總數的15%,領導的公司更多,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