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IBM新的CEO上任,阿爾溫德·克裡希納(Arvind Krishna),是一位印度裔美國人。
近些年出現了一個現象,印度人或者印度裔在美國大企業裡任CEO非常多。比如谷歌的桑達爾·皮查伊,微軟的薩提亞·納德拉,摩託羅拉的桑傑·賈,美光的桑傑·梅羅特拉等,這些都是科技巨頭,還有很多別的行業,比如諾華製藥、百事可樂、聯合利華、標準普爾、麥肯錫和星展銀行,如果算上高管則人數更多。
2012年印度裔只佔矽谷總人口的6%,但創辦的公司佔到了總數的15%,領導的公司更多,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美國企業的印度裔為何如此之多?是印度的教育很領先嗎?
我們來看看印度的教育,近些年,印度的小學入學率達到了97%,還是很不錯的。公立小學收費便宜,一年只要幾十塊人民幣,但即使這樣,也只有一半學生能畢業,輟學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家庭貧困,需要回家幫家裡幹活,照顧弟弟妹妹們。同時,公立小學設施簡陋,教師奇缺,教學質量很低,特別是邊遠地區。
據一份非政府組織的調查報告顯示,印度五年級的學生中,有一半人看不懂二年級學生的課文 ,75%的人不會除法。從2000年開始,印度最先發力的是中等教育,包括初中、高中、中專、職高。可是印度的十一五規劃,就是從2007年到2012年,提出大力發展高等教育,提高毛入學率。
毛入學率指的是有學上的人佔同齡階段所有人口的比例,比如大學的毛入學率就是18到23歲這個年齡段裡大學生的比例。由此印度出現了一個發展中國家裡比較古怪的現象——倒金字塔結構,即在教育投入佔GDP比例不變的情況下,把資金優先投入給高等教育。2009年,倒金字塔最為明顯,投資高等教育增速達到了26%,是當年GDP增速的3倍之多。
經過幾年發展,印度高校的數量增至世界第一,在校生人數世界第三。但這種跨越式發展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分化,很多人在初一之前甚至是小學三四年級就輟學了,再加上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和宗教因素,窮人不認為後代的教育能明顯改善生活,所以乾脆就提前放棄。
當然,印度也一直努力改善低種姓學生的處境。2006年起,印度教育部大幅提高「保留配額」比例,就是給低種姓學生更高的配額,增加接受教育的機會,印度幾所知名院校,如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管理學院、全印醫學院將低種姓學生的配額從原來的22%提高至49%,其他幾所普通大學提高到了27%。這一政策引發了姓學生的強烈抗議,但最終還是保留了下來。
谷歌現任CEO皮查伊是為數不多的幸運兒,由於家境貧寒沒有足夠的臥室,皮查伊小時候一直和弟弟睡在客廳的地板上。他剛到美國念書時,甚至一度買不起書包。皮查伊思維敏捷、記憶力非凡,平時學習也很刻苦,再加上家裡的重視,考入印度理工學院坎普爾分校,之後到史丹福大學,後來又拿下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MBA。
但是他一個人的光環無法掩蓋一群人的黯淡。印度擁有全世界最多的文盲人口,7歲以上人群裡,文盲率大概是26%,其中男性文盲率18%,女性35%。而且在各級學校中,依然到處散發著二元文化氣息:重視高種姓和上層階級,輕視低種姓和下層階級。
印度的高等教育也是二元的,精英私立學校主要為高種姓開設,公共系統教育主要為中、低種姓開設。印度的高校數量非常之多,共有760所大學,38000所學院,另外還有12000多個可以授予文憑的機構,在校生總計3400萬人。
中國高等院校2879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2595所,成人高等學校284所,在校生總數約為3500萬。中國可是過去幾十年經歷了多次擴招才達到了這個目標,印度是如何實現的呢?
2006年的時候,印度只有348所大學,學院17000所,在校生1050萬人,均不到現在的一半。印度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集中力量,進行高等教育規模大飛躍,那幾年平均每個月新開3.8所大學,每天新開6.2所學院,每年淨增在校生263.4萬,但印度仍然覺得這個增長率比較緩慢,尤其是學生的高等教育。對此,印度政府制定了一個目標:2024年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6%提高至40%。在金磚國家中,最高的是俄羅斯,達到了82%,中國接近50%,印度僅僅略微領先於南非。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已經看明白了,種姓制度和宗教原因,再加上貧富差距的極端化,導致了貧困人口不斷加劇。沒有辦法改變種姓制度和宗教,就想辦法從教育方面實現大躍進,造成的結果就是大量的私立學院、教育質量參差不齊、畢業生失業率居高不下、國內高端人才大量流往海外。
印度人「佔領」矽谷的背後其實是本土人才的大流量流失,以及國內營商環境的不成熟。曾經,華人精英在矽谷闖蕩的黃金盛世。李開復、張亞勤、楊致遠、陸奇等華人曾在矽谷呼風喚雨。而隨著中國國內的快速發展,還有美國一系列限制華人的政策,目前海外留學生畢業歸國已經佔到了總人數的80%,但是前一陣曝光的清華留學班事件不得不讓我們反思。
印度是一個永遠的話題,如果說中國的教育質量是階梯狀分布,那印度就是絕大多數學生處在「平地」,而精英高居「巴比倫塔」,更多的人連爬上平底的機會都沒有,永遠的沉默下去。
很高興和大家分享所見所聞,大家有什麼看法也可以在評論區發表意見,我是光哥,期待與你的下一次文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