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戰場:印度人和中國人誰才更強?

2020-11-25 泡泡網

矽谷戰場:印度人和中國人誰才更強?

2014年12月22日 11:30作者:陳騁編輯:陳騁

    泡泡網CPU頻道12月22日 在美國,中國人與印度人之「爭」是繞不過的話題。很多在矽谷工作的華裔人士,都會吐過這樣的苦水:「印度人愛向上頭搶功,在辦公室拉幫結派,壓制中國員工」。可印度人卻不這麼認為這是頹勢。更令中國人糾結的是,美國人認為這恰恰體現了印度人很厲害。那麼,事實上,在矽谷戰場上,印度人在哪些方面比中國人厲害呢?

中高層管理能力——印裔高管遠遠多於華裔高管

    海外特別是在美國的印度人,在技術上絲毫不弱中國人,而在中高層管理領域,卻把中國人遠遠拋在後面。在高科技重地——加州矽谷,放眼望去,數萬家科技公司中的印度裔中高管比比皆是,而華裔高管非常罕見,中管也不多見。

    在美國,高科技領域的職場常態是「CEO——老美,中高管——老印,一線工程師——老中+老印」,多少年,仍然一成不變,趨勢很明顯,剪刀差日益擴大。

    有調查數據支撐了這一說法。位於矽谷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綜合調查表明,截止2012年,印度裔人才領導的公司佔到了33.2%。在美國矽谷的總人口中,而印度裔僅佔6%,但是創辦的公司佔到了矽谷所有公司的15%。

    在矽谷,華裔總人口佔到28%,清華大學在矽谷有一萬多校友,浙江大學有五六千校友,北大復旦交大武大南大等大陸名校的科技精英幾乎都在這裡,但管理階層的華裔人數與印度裔相比不是同一個數量級。如今印度裔人士在矽谷勢力如日中天,隨機看看世界頂級公司的兩位高管,那些掌管矽谷權勢的印度裔人士。

    例如微軟 CEO 薩蒂亞﹒納德拉。1967年,納德拉出生於印度海德拉巴,曾先後就讀於印度門格洛爾大學、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分別獲電氣工程學士學位、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在轉投微軟之前,他在SUN有過較短工作經歷。此後他效力微軟22年,負責雲計算業務。今年2月被任命為微軟新任CEO。

    又如,谷歌高級副總裁、Android掌門人桑達·皮恰。皮恰於2004 年加入谷歌,主要負責谷歌瀏覽器及應用部門。他在 Chrome 以及應用業務的成功,特別是包括郵件服務Gmail 和雲存儲服務 Google Drive,幫助他贏得了這一新崗位。

    他還一度成為微軟新任CEO 的熱門人選。皮恰就讀印度理工學院,為成績優異而獲得 IIT Kharagpur (印度理工學院卡拉格普爾分校)學院銀獎之外,賓夕法尼亞大學還向皮恰頒發了Siebel Scholar 等殊榮。10月25日谷歌重組公司管理,宣布所有核心產品管理交給Sundar Picha.

經濟實力——印裔強過華裔

    關於印度裔和華裔人才的經濟能力,傳統的觀點一直認為華裔更富有,其實不然,美國聯邦勞工部的最新數據,顯示在美的印度裔移民經濟實力強於華裔。

    美國聯邦勞工部8月28日公布2013年《全美亞太裔在蕭條復甦後的經濟地位》,亞太裔的薪資、教育水平和就業率都比白人及其他少數族裔表現佳,其中又以印度裔移民表現最為突出。25歲以上印度裔就業人口有76.1%有大學學位,華裔有56.8%;16歲以上勞動人口的平均周薪也以印度裔的1291元最高,華裔1093元,白人、非裔、西語裔分別是865、692、641元。這是根據勞工部三年前的「亞太裔勞動力與美國經濟復甦報告」所做的更新報告。

矽谷職場 印度人為何比華人更勝一籌?

    曾經效力谷歌的印度裔軟體程式設計師馬尼什阿羅拉(Maneesh Arora)表示,越來越多的印度裔員工在矽谷科技公司擔任要職,這或許是因為印度人更善於交際,也更有語言優勢。

語言優勢——英語是印度通用語言

    首先英語是印度人從小教育就會接觸到的通用語言。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注重培養技術人才,並向海外輸出。如知名的印度管理學院阿默達巴德分校是在20世紀60年代與哈佛商學院聯合創立的。

行業優勢——印度人IT意識強烈

    其次印度 IT 外包產業發展比中國早,IT 教育環境與主動培養 IT 意識較強烈。

集團優勢——就是欺負中國人,咋樣?

最後印度人在海外發展習慣彼此互幫互助,在職場上比華人更為靈活、主動性更強。一位在矽谷呆了十多年的中國程式設計師直接地說,印度人拉幫結派是出名的了,往好了說這是團結;他們習慣於拱出一個人擔任主管,然後會罩著團隊裡的所有印度人,還會招募大量的印度同胞,阻礙中國人的發展;而中國人或許習慣各自為戰,缺乏印度人那樣的集團作戰。

印裔成功者注重提攜下一代

    早在1992年已在矽谷站穩腳跟的印度人聚集一起,籌辦印度企業家協會,這個協會的定位非常明確,建立人脈網絡,致力於培養下一代矽谷印度裔創業者。職能包括:印度企業家協會企業家指導項目,指導年輕人創業;此外還幫助其優秀項目進行早期孵化投資。目前這個協會,在13 個國家有 54 個分支機構,擁有超過 13 000 多名會員,其影響力早已超出矽谷,並逐步成為企業家和投資者之間最重要的交流平臺。

(註:本文整理自新浪科技,作者克裡斯託夫-金 原文題目《海外中高層管理和經濟實力,華裔不如印裔》)■

相關焦點

  • 在矽谷 印度人比中國人牛在哪裡?
    在美國,中國人與印度人之「爭」是繞不過的話題。很多在矽谷工作的華裔人士,都會吐過這樣的苦水:「印度人愛向上頭搶功,在辦公室拉幫結派,壓制中國員工」。可印度人卻不這麼認為這是頹勢。更令中國人糾結的是,美國人認為這恰恰體現了印度人很厲害。那麼,事實上,在矽谷戰場上,印度人在哪些方面比中國人厲害呢?
  • 印度人統治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
    網上有一類文章,標題很吸引人,比如,「印度CEO霸佔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印度輸出CEO,中國輸出廉價勞動力」……文章往往焦慮地說,在谷歌、微軟、Adobe等等這樣頂級科技公司,它們CEO級別的高管居然都被印度人給拿下了!
  • 美國矽谷,15%的高管是印度人!國人在矽谷淪落成印度的打工仔?
    昨日看過一篇文章,寫的是在美國的矽谷,印度人擔任著很大比例的美國跨國企業CEO,而中華精英卻在這些印度人手下打工,輸出勞動力,更有甚者稱印度人已經霸佔矽谷!文章中處處透露著擔憂、危機感這樣的氛圍,看的遊仙也是一陣揪心!
  • 矽谷中國人的下一代會輸給印度人嗎?-虎嗅網
    ,自己認識的人不管多差都要包庇招進來;我兒子的印度同學參加機器人隊,什麼事都不做,搶起功來比誰都快;印度人沒什麼了不起,就是嘴皮溜,臉皮厚,馬屁拍得響;我的印度老闆是世界上最討厭的人,對下級兇神惡煞,一轉身對上級就是一臉媚笑。
  • 印度人為什麼在矽谷混的比中國人好?背後原因竟是這樣
    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印度人在矽谷或者歐美的大公司混了給華人更好這個話題,普遍都認為在歐美的大企業裡面印度人混的僅次於白人,遠遠比咱的華人強,其實這個印象相信大家都有,因為別的不說,現在中國人最熟悉的歐美大公司像谷歌和微軟,這兩家大企業的現任ceo都是印度裔的。
  • 印度人統治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看看他們的後院吧
    在矽谷,有1/3的工程師是印度人;矽谷中高層管理者15%是印度人:印度人正在統治矽谷。相比之下,在矽谷的華人很努力,沉默寡言,一直埋頭苦幹,但就是得不到高層賞識。前段時間浙大學霸在Facebook總部跳樓,就被懷疑是遭受了印度裔上司的壓榨。
  • 在美國矽谷,印度人已經完全壓倒了中國人,不過網友卻拍手稱好
    曾經闖蕩矽谷成為了全球科技精英的一個夢想。當年也有無數的中國年輕人對矽谷十分嚮往。1995年馬雲正是在矽谷接觸到了最新的網際網路知識,隨後才開始回國創業。其實中國人曾經也在矽谷留下了不少的傳奇,比如說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英偉達的創始人黃仁勳還有youtube的創始人陳士駿等等。
  • 矽谷的中國人為什麼會輸給印度人?-虎嗅網
    谷歌總裁比才和微軟總裁納德拉,都是二十多歲才來美國念研究生院的印度新移民;在矽谷大部分公司,職位高的中國人鳳毛麟角,印度的副總裁、總監卻比比皆是。統計數據表明,印度人創投的高科技公司數量遠遠大於中國人,印度人的收入中位數中國人也比不上。很多中國人對此都憤憤不平,聚在一起時也經常對這種現象加以分析。
  • 印度人在接管矽谷的時候,中國人在做什麼?
    如果說,在製造業和工作效率上,中國已經甩出印度十萬八千裡,那麼在管理能力上,印度人則已經甩出中國人二十一萬六千裡。如果印度有機會超越中國,關鍵可能就在管理能力上。之所以會如此,不僅因為此事本身重大,更因為中國人至今還完全意識不到會輸在哪裡。
  • 為什麼印度人在矽谷如日中天,而華人卻很難進入高層?
    矽谷,作為當今電子工業和計算機業的王國,是世界高新技術創新和發展的開創者和中心,該地區的風險投資佔全美風險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矽谷的計算機公司已經發展到大約1500家。 一個世紀前這裡還是一片果園,但自從英特爾 、蘋果公司、谷歌、臉書、雅虎等高科技公司的總部在此落戶之後,出現了眾多繁華的市鎮。在短短的幾十年之內,矽谷走出了大批科技富翁。
  • 「矽谷,我們是CEO,中國人是打工仔」印度人正吹著,後院已著火
    美國的矽谷一直是高科技的象徵,在這片寸土如金的地方,存在著許多高科技的企業。每一位美國留學生都渴望在矽谷站穩腳跟,無論是發展前景,還是技術帶來的便利,矽谷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科技中心。隨著大量留學生和技術人員的湧入,美國的CEO漸漸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逐漸取代美國CEO的是印度人。
  • 美國矽谷公司的CEO,30%是印度人,為何印度人比中國人混得好?
    眾所周知,印度人(印度裔)的人在矽谷混得好已經是個公認的事實了,像谷歌,微軟,Adobe,Sandisk等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甚至據統計矽谷公司的CEO中,有30%的印度人。近日有一則消息稱李彥宏跑到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學院,在該校一年一度的Shaastra 2020科技節上發表了題為"人工智慧時代的創新"的主題演講,大家解讀為想要和矽谷搶人才。
  • 一萬名清華畢業生在矽谷,仍然幹不過印度人!真相竟然是這樣!
    美國矽谷是公認的世界網際網路經濟中心,很多國家的精英人才都以在矽谷上班為榮,這其中混的最風生水起的莫過於咱們中國人和印度人了,但有一點很奇怪,那就是許多中國人在矽谷的待遇遠遠不如印度人。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像世界知名的谷歌和微軟,他們的CEO全都是印度人,並且除了這類頂級的職位外,矽谷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的中高層位置都坐著印度人。相反,中國人身居高位的極少,頂多出了李開復和陸奇,而這稍微能打的兩位,在矽谷上班時他們的頂頭上司仍然是印度人。
  • 印度碼農統治矽谷,佔盡中國人資源?美國矽谷是否已成為印度谷?
    導語:印度碼農統治矽谷,佔盡中國人資源?美國矽谷是否已成為印度谷?美國矽谷一直以來,就是很多高科技人才追求夢想的聖地,中國被全世界公認的世界網際網路中心,就是一個科技聖地,在這裡,混的最好的應該就是我們中國人和印度人了,但是還要一點非常奇怪,那就是印度碼農在矽谷的待遇要比中國碼農好得多。印度碼農統治矽谷,佔盡中國人資源?美國矽谷是否已成為印度谷?
  • 印度人做美國矽谷高管,中國人卻多為打工仔,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大家有聽說過矽谷這個城市嗎?這個城市是美國的科技中心,同時也是世界上尖端的一個科技中心,在這裡不僅有美國本土的人才,還匯聚著全世界的人才,然而如果關注這個城市的人會發現,在這裡除了美國人之外,最多的人就是印度人。
  • 誰是更好的程式設計師:中國人還是印度人?
    誰是更好的程式設計師:中國人還是印度人?本文譯自Quora,原標題:Who are better programmers: Chinese or Indians?問題不在於資金流向何方,而在於「誰是更好的程式設計師:中國人還是印度人」。爭論與討論的主題無關的事情是沒有意義的。4. Rana提出了一個關於中國在建立內部應用程式、軟體、作業系統和其他基礎設施的獨特觀點,以此來衡量他們的精通程度。這讓我想起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過去所有的東西都是內部製造的,當時,AT&T是一家大型的單一公司。
  • 中國有那麼多人在矽谷,職位為什麼「比不上」印度人?
    中國有那麼多人在矽谷,職位為什麼「比不上」印度人?提到美國矽谷,它是世界網際網路的中心,而且在那裡也聚集了全球的人,因此在那裡就有很多中國人在那打工,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的印度人,但是卻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矽谷印度人的位置要遠遠高於中國人。
  • 為什麼在矽谷,印度人居高位,中國人卻只能是碼農?
    矽谷作為一個匯聚全世界高端精英的城市,是很多碼農嚮往的地方。可是為什麼在矽谷,印度人可以位居高處,而中國人只能當苦兮兮的碼農呢? 其次,從行事風格來說,印度人大部分都比較外放,性格上和美國人很像,而且敢於爭取機會;相對而言,中國人含蓄的性格,在國外的生存環境裡會顯得不那麼有利。美國人還十分注重員工的演講能力,和中國人相比,印度人的演講實力會更強。
  • 「入侵」矽谷的印度人
    在中國人的印象裡,印度最著名的輸出是咖喱、瑜伽和寶萊塢電影。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印度也是世界頂級跨國公司CEO的輸出大國。矽谷的咖喱味早在2005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就顯示,矽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師是印度裔,矽谷各公司食堂裡的咖喱味一陣重過一陣,員工經常開玩笑稱,已經可以根據每家食堂裡的咖喱味,來判斷這家公司的印度人比例了。
  • 為什麼矽谷大佬大部分都是印度人,華人卻越來越少?
    相反,中國人身居高位的卻很少,像唐駿、李開復、陸奇這些中國人曾經熟悉的華人高管,也都離開這些科技公司回國了。有人統計過,美國的500強企業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有10位都是印度人,印度人創建的科技公司比英國人、日本人和華人創建的總和還要多。因此不少人感嘆,矽谷的高科技公司被印度人「霸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