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從山寨大國變成為下一個矽谷?

2020-12-01 雷鋒網

《連線》雜誌科技編輯Clive Thompson日前在親身遊歷中國後發文表示,中國正從一個山寨大國,轉型成為下一個矽谷。那究竟是什麼吸引了他們的好奇?事實又真的是如此嗎?

一個年輕的程式設計師有了一個創意,而當時每個人都覺得那是異想天開。剛大學畢業,他就加入了歡聚時代旗下的平臺YY,成為一名負責編寫軟體的程式設計師。

這名程式設計師認為,YY應該嘗試一些新的東西:利用公司已成熟的流媒體技術運營一項約會服務——就像電視的相親節目那樣操作,讓主持人創建一個網絡聊天室,然後邀請一些單身人士加入,鼓勵他們進行互動,幫助他們脫單。

不過公司高管們都對這個想法很是懷疑。「CEO甚至差點扼殺了這個創意。」財務長何振宇回憶說。但是,在這個程式設計師的堅持下,高管們也同意了:儘管試試吧。

創新的精神逐漸生長

在中國,以往不會出現這樣的員工。十年前,高科技觀察者曾抱怨中國缺乏大膽的創新者。那時中國不缺少利潤豐厚的科技公司,但他們很少會冒險,而且大部分只是模仿矽谷:百度是谷歌的仿製品,騰訊複製雅虎,京東是中國版亞馬遜。年輕的中國程式設計師能夠編寫出首屈一指的程序,但缺乏像扎克伯格、賈伯斯那樣的先驅者。

不過,可幸的是,這種追求務實、圖個穩定的觀念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突破。他們不再滿足於小富即安,而更加意氣風發。如今越來越多年輕畢業生、甚至在校生都願意冒險,和矽谷的創業者一樣,他們不再渴望能夠進入Google、蘋果這樣的科技巨頭工作,而是更希望能夠創造出下一個Google或蘋果。

北京科技公司澤普互動(Zepp)的聯合創始人韓錚表示,在大公司工作可能比較穩定,但研發人員即使在某個項目上傾注了幾年的心血,也可能永遠無法讓它真正推向市場,拿出真實的產品。他坦言,在那種公司,成功不能由自己做主。

當然,這和中國的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定聯繫。隨著國內經濟增速逐步放緩,中國政府開始致力於尋求新的就業增長點,而科技行業正符合政府發展的需求。

中國科技行業進入新的繁榮時期,在線服務與硬體領域都有了極大的發展。比如手機製造商小米公司和網絡社交應用服務公司騰訊,都是最近的年代中本土企業成功的範例。這些本土公司熟悉國內用戶喜好,引進了西方的企業經營和生產系統,同時緊鄰東南亞新興市場,這些都是中國本土企業成功的因素。舉例來說,2014年,小米成為僅次於三星、蘋果和華為的全球第四大手機廠商。

而對前文的YY來說,如果沒有那個放手一搏的嘗試,該公司的盈利並沒有如此可觀。作為一個網際網路服務,YY不依靠任何廣告收入,而是用戶付款購買虛擬物品。2015年,該公司的市值仍達到了30億美元。快速試錯,常年試錯,力求找到那款能引爆的產品——這是美國西海岸的一貫信仰——而這對於接受傳統教育的中國學生來說,曾被認為是極為危險的。

山寨主墊起的「矽谷」已然出現——它就在東方

中國第一輪科技繁榮期發生於上世紀90年代末,並產生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個網際網路時代Web 1.0:搜尋引擎、電子郵件和博客工具、新聞門戶、在線購物商城。那個時期,中國本土企業有著極好的天時地利。因為當時同類型的美國公司都被政府的一些列複雜系統給限制了,比如著名的「中國防火牆(Great Firewall of China)」。而除此之外,當時美國公司也知道中國是個極大的市場,但來得的不是時候。比如還在十年前,中國網際網路尚未普及——本來eBay想一舉佔領中國市場,然而許多中小企業也未普及電腦。

在阿里巴巴,其創始人馬雲終於意識到這一點欠缺,於是他逐步組建了龐大的電商帝國,開啟國內線上交易生活。在中國,該公司旗下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遙遙領先於eBay的同類平臺PayPal。在Web 1.0時代,百度和阿里巴巴等企業成為中國科技領域的巨頭,就像上世紀90年代微軟、IBM等在美國一樣的地位。

「山寨」大公司的成功為後來者鋪平了道路。進入20世紀,雨後春筍般的小公司開啟了中國網際網路的2.0時代。先行發展起來的大公司為創業公司提供了模式參考,同時搭建起了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比如雲服務等等。

在第二波網際網路浪潮中,美團是成功的案例之一。在團購平臺 Groupon興起之前,該公司CEO王興曾模仿過Facebook等創建一些社交網站。而到了2008年,王興注意到Groupon的崛起,然後建立起美團。王興並沒有直接借鑑Groupon的模式,因為他發現了其中的缺陷——向合作商家抽取的佣金過高。為了解決這個痛點,他設定美團僅收取5%的佣金。短期來看,這個模式固然會降低其盈利,但是,由於商家能從中保持盈利,兩者間的業務合作也保持了長久的往來。

美團的成功固然不止模式上的優化,該公司還會自主開發電子商務技術。以購票系統為例,美團將全國的電影院購票系統聯繫了起來,為用戶的購票交易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據統計,2014年,通過該服務完成的電影票交易佔全國的三分之一。

這是一個順勢而為的舉措。如今,中國城市的中產階級對O2O等便利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行動裝置的普及也為這些服務型經濟的運行提供了可能。根據麥肯錫公布的數據,2013年,生活服務類消費在總消費額中佔比44%,而到了2022年,這個數字將上升至50%。即使在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休閒消費也並未萎縮。

電子商務受到歡迎,除了解決了便利性,同時也避免了線下交易的不透明問題。電子商務的經營比實體店要公開透明,這不得不說是經營模式的進步促進了服務型經濟的發展。

中國花費三十年的時間成為世界製造業之都,像深圳、廣州等城市聚集了大量的電子製造企業,包括從3人的小作坊到30000人的代工廠。因此,和美國相比,本土的創業者也具有了硬體上的優勢。

創客空間的興起

幾年來,中國也興起了一波「創客空間」運動。第一個創客空間——上海的新車間——於2010年由李大維成立。李大維當時發現,人們可以如何利用用一些簡單廉價的工具就有可能成為一名發明家。

各種切割、焊接工具、3d印表機、電腦、桌上足球、自動售貨機、小廚房……你所能想像到的一家創客空間裡該有的東西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如今,無論是中國還是海外各地的創客,他們都喜歡聚在新車間進行頭腦風暴。

與此同時,李大維也會帶這些人去參觀當地的工廠,了解中國硬體生態的運作流程。相比較之下,中國設備製造商具有更豐富的下遊生態鏈,比如小米,該公司的硬體並非自己設計生產,而是通過對小型公司的投資來實現。和Google那種親力親為曲線向前的方式相比,這樣的生態系統確實驚人。

當中國的創新一代正在向國際大品牌發起挑戰時,他們還享受著另一個機遇:越來越多西方創業者選擇來到中國工作。一般來說,他們都奔著沿海城市的硬體和軟體加速器而來。這裡,有他們在本國無法獲取的條件。

去年,一名法國女性來到上海,和中國的程式設計師搭建起了一支團隊,以當地時尚餐館為潛在客戶群,創立起一個法國紅酒的在線銷售市場。而在深圳,許多年輕的美國創客來到創業孵化器Hax,開發出GIF攝像機、機器人原型等一系列有趣的小發明……本質上來說,中國正轉型為「創業者的麥加」,吸引了一批有想法的人前來朝聖——就像上一代的矽谷。

「在中國造東西比別的地兒可容易多了」,確實,對創業公司來說,選擇在中國進行量產會容易許多。在新車間內,一群創業團隊圍觀著一堆產品模型。很多這樣的機會,在美國都沒有。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在這裡。

誠然,我們存在著讓他人好奇和稀罕的優勢,也存在著許多繼續完善的弱點,比如智慧財產權保護、對技術的信仰……這樣的願景在未來是否會真正實現,還要看如何去把握。

via wired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美國《連線》雜誌:中國正從山寨大國走向創新大國
    【編者按】中國以製造業聞名世界,「山寨」是過去幾十年中國無法逃避的現狀。然而,現在情況已經有所不同。美國著名雜誌《連線》記者Clive Thompson今年造訪中國,考察了幾個不同行業的科技創業公司,驚奇地發現中國已經走在了創新大國的道路上。「下一個矽谷已經誕生,就在東方」,他寫道。
  • 山寨式創新:中國如何從製造大國到品牌強國?
    「一個美國人從清晨起床到夜晚臨睡,幾乎每一個生活與工作細節都離不開『中國製造』。早晨,叫醒他們的進口鬧鐘有2/3印著『中國製造』;起床去洗手間裡的塑膠遮簾、體重秤、捲髮器以及吹風機大多來自中國;出門上班穿的衣服有17%是『中國製造』;路上使用的行動電話有27%來自中國;辦公室桌子上擺放的木製書框、各類小文具同樣來自中國……晚上臨睡前,需要關閉的檯燈或者吊燈約有5成也是來自『中國製造』。」
  • 日本山寨大國:在山寨上領先了中國五十年
    作為當時的山寨之王,日本山寨產品覆蓋了各個行業:食品、服裝、小商品、動畫、漫畫、影視、玩具、家電、汽車……族繁不及備載。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後,名震天下,「山寨王」的稱號便落入他人之手,且代代相傳。八十年代前後,韓國、「種花冥國」都有幸戴過這個帽子。我國山寨了這麼多年,現在總算有了要摘掉這個帽子的跡象。
  • 說中國是山寨大國的人 是你們沒見過國外有更多的山寨產品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是山寨大國,其實中國也很冤枉,山寨自誕生以來,就在全世界範圍發揚光大,畢竟不是每家公司都像迪斯尼一樣,可以告天告地告空氣。今天我收集了一些國外的山寨產品,也讓大家開開眼,看看國外都有哪些奇葩的山寨產品。
  • 誰說中國是「山寨大國」?現在國外也開始「山寨」中國網紅品牌了
    「喜茶」是中國現在的網紅品牌,不管開在什麼地方,總會有一大堆人在排隊,喝上一杯可真是不容易啊。所以這幾天我到了泰國曼谷,朋友說帶我去喝泰國「喜茶」,我很高興,心想「喜茶」這麼紅,居然都開到泰國來,應該不用像中國要排那麼久的隊了吧?結果,當我們來到所謂泰國「喜茶」的店門口時,我卻傻眼了,這是「喜茶」嗎?
  • 下一個「矽谷」在哪裡?可能還在矽谷
    2.下一個創新浪潮能否誕生在矽谷還不得而知,但矽谷的人才、技術、資本、文化、社交網絡等區位優勢毫無疑問能很大程度上助力其引領下一股浪潮。3.過去一年,矽谷獨角獸公司增加了一倍。矽谷融資額和交易量也不斷創下新高。4.資本在創造神話的背後隱藏著幾大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住宅成本不斷攀升、人才競爭慘烈、白人掌權缺乏多樣性,以及近期一直困擾矽谷的網際網路泡沫「狼來了」。
  • 外媒稱中國已非「山寨大國」:樂於保護智慧財產權
    參考消息網4月15日報導 外媒稱,人人都知道,中國人生產廉價的商品,也以製造山寨產品著稱,消費者利用這個機會以自己喜歡的價格買到商品。但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外界對中國的看法過時了。在中國,製造商可以通過專利保護把抄襲者告上法庭嗎?多數人不這麼認為。一般的共識是,中國依然鼓勵抄襲。但文章作者稱,這種觀點已經過時。五年來,很多客戶都涉足巨大的中國市場,並且樂於在那裡進行專利投資。為什麼這樣做合情合理呢?因為儘管中國經濟目前有所下滑,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中國的重點已經改變,並且樂於保護智慧財產權。
  •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在網上看到一篇題為《各地的山寨建築》的文章,寫得很不錯,文中作者痛苦地問道:「美國國會大廈掛上了中國國徽,埃及金字塔變成了賓館,奧運鳥巢搬進了地壇公園,天安門的『孿生兄弟』在銀川安家落戶……強勁的山寨風吹到了建築領域,總有或惟妙惟肖或粗製濫造的仿真作品讓人噴飯,這些山寨建築建設者的腦子裡都想啥呢?」
  • 中國的矽谷在哪裡?
    中國的矽谷在哪裡?這是個很多人都在問的問題,甚至更退一步問道:中國到底有沒有,或者將來會不會有,矽谷那樣的創業公司集中,並形成巨大產業的地方。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美國矽谷的產生。矽谷的形成現在的矽谷,Facebook,Twitter這樣的公司正野蠻成長中,這些團隊中,不乏Google這種大公司出來的員工。
  • 外媒:中國從"山寨大國"變創新中心 求安穩觀念漸消失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雄心勃勃的創業者正在使中國轉變為創新中心。圖為網際網路平臺運營商歡聚時代公司的工作人員在辦公。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 外媒稱,一名年輕的程式設計師有了個新點子,大家卻都覺得不靠譜。這種服務與電視相親節目類似,主持人可以設置一個線上聊天室,邀請一些孤獨的單身者加入並誘導他們彼此提問和作答,由此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對於這個想法,公司管理層並不十分看好。YY的財務長何先生告訴記者,總裁幾乎斃掉了這個提議。但這位年輕的程式設計師堅持自己的想法,最後總裁決定放手讓他試一試。報導稱,在中國,這種類型的員工並不多見。
  • 西安楊森總裁:中國正從製藥大國走向創新大國
    安思嘉表示,「癌症這類重大疾病因為治療周期長、且患者相對因病致貧概率大,醫療負擔較重,由中國政府推動的抗癌藥物價格談判是中國政府推進全民健康的重要舉措,這對於中國患者來講是一個極大的福音,我們相信在中國政府的努力下,中國患者接受創新藥物治療的節奏將繼續加快,並進一步提高藥物可及性。」受益於中國政府在創新藥審批方面流程的加速,西安楊森更加積極地把創新產品全陣容帶到中國來。
  • 下一個矽谷明星獨角獸在哪裡?-虎嗅網
    在這份70強名單裡,有48家企業來自美國,中國有5家企業上榜,分別為地平線、360企業安全、蛋殼公寓、壹米滴答和零跑汽車。矽谷獨角獸企業仍佔據「半壁江山」在PitchBook的這份名單中,矽谷的科技初創企業仍舊錶現亮眼。
  • AMD另類發家史:曾以山寨為使命,寄生英特爾,創始人被稱銀色狐狸
    桑德斯的打算是讓AMD成為非正式的第二供應商,簡單說就是山寨,看起來不算光明正大,但只要操作得當,「山寨」別人的產品是可以避免法律糾紛的。 桑德斯和諾伊斯的這段特殊交情,在以冷血殘酷著稱的矽谷,是一抹難得的暖色,並最終影響了個人電腦CPU的發展格局。
  • 矽谷走下神壇,科技精英回流中國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一年之際,矽谷科技公司還在為「人才禁令」與華盛頓做著激烈的博弈,但是僱主們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作為「全球職員」中最重要的力量,在矽谷的中國員工的心思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2009年小張中途放棄了南京理工大學的碩博連讀,申請了美國的博士學位,畢業後,她連續兩年參加H1B工作籤證的抽籤,終於在決定回國的前一刻中籤,此後便留在矽谷工作,如今已經工作滿兩年。不過,小張卻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了回國的想法。她說道:「由於從事的工作行業的特殊性,每次回國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查,有一次因為審查持續長達一個月,甚至還作廢了機票。」小張邊說邊流露出了無奈。
  • 走進矽谷:你可能被史丹福大學的故事騙了
    ,並且以矽谷為中心,走遍了包括羅利、西雅圖、芝加哥等科技巨頭公司落腳的美國城市。《走進矽谷》提到的矽谷並不是狹義上的矽谷,而是一種美國高科技的代名詞。藍鯨TMT希望可以通過實地走訪,對這些影響全球的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進行解讀,並儘可能真實的還原給中國的讀者。本文為走進矽谷系列報導第二篇:走進史丹福大學。
  • 印度和中國,哪個會是下一個超級大國?
    印度和中國,哪個會是下一個超級大國? [美國媒體]Who will be the next superpower - India or China?印度和中國,哪個會是下一個超級大國?,印度就會是下一個超級大國.
  • 「印度矽谷」班加羅爾成了暴動之城,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北京,會變成...
    過去這一段時間,大家都把焦點放在「中國經濟趨緩」上,一個原因是在國際政治格局中,中國受到的敵意越來越強,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在 2008 年之前的經濟表現太強勁了。 很多人因此認為,印度將是下一個亞洲經濟成長率最高的經濟體。
  • 第三部分 山寨社會 山寨的雛形
    可與騎馬者溝通與交談,使騎馬變成人與馬交歡。草泥馬也因為其特有的文化價值而被載入聯合國物質文化遺產,它產自馬勒戈壁,因而生有濃鬱的塞外風情,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真乃「鉤月生塞外,夜騎草泥馬」也。同時,草泥馬也與蘭州燒餅譽為中國的兩大國寶,代表了中華文化的精髓,是大自然的瑰寶,大帝李毅也曾說過:「臥草泥馬勒戈壁,蘭州芝麻大燒餅。」
  • 印度「矽谷」與中國「矽谷」的對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而中國經濟的不斷提高,其實和中國許多成功的措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對於科技產業來說,中國在亞洲是非常有發言權的,這些年不但中國的許多科技企業走出了國門,成為了國際性企業,還有這非常強大的科研實力。最能體現中國科技實力的,就要數中國的「矽谷」深圳了。深圳的科技實力冠絕全國,華為、中興、大疆、騰訊等等知名的科技企業在此創業。
  • 巨頭企業逃離矽谷,疫情雪上加霜……中美科創大不同!
    作者:時代財經 谷霓裳 編輯:周明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影響了美國的政局,也改變了美國科創前沿陣地「矽谷」的生產和生活模式。一方面,加州的防疫頻頻告急,醫療體系面臨崩潰;另一方面,惠普、甲骨文和特斯拉等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先後「出逃」,雪上加霜下讓我們不得不反思,「矽穀神話」到底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