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矽谷:你可能被史丹福大學的故事騙了

2020-12-01 中關村在線


題記:自201410月份開始,藍鯨TMT每年都會到矽谷採訪,並且以矽谷為中心,走遍了包括羅利、西雅圖、芝加哥等科技巨頭公司落腳的美國城市。《走進矽谷》提到的矽谷並不是狹義上的矽谷,而是一種美國高科技的代名詞。藍鯨TMT希望可以通過實地走訪,對這些影響全球的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進行解讀,並儘可能真實的還原給中國的讀者。本文為走進矽谷系列報導第二篇:走進史丹福大學。

(圖為藍鯨TMT創始人劉瑞剛在史丹福大學校園)

出於工作的需要,拜訪過多所國外的大學,比如杜克大學,芝加哥大學,內華達大學,華盛頓大學等。印象比較深的2家,一個是哈佛,一個是史丹福大學。之所以印象深刻, 是有原因的。

先說哈佛,從小就被灌輸了各種心靈雞湯,比如《哈佛校訓20條》之類的。事實證明,這些都是假的。按照一般邏輯,除非學校知名到一定程度,否則不會有段子手樂此不彼的瞎編。而哈佛之所以被段子手看上,是有原因的:這家學校的全球排名,經常排在第一,就好比手錶界的百達翡麗。

儘管哈佛聲譽如日中天,但在科技界,首屈一指的,卻是一個年輕的後起之秀,名字叫史丹福大學。這是一個神一樣存在的公司,它通常和矽谷聯繫在一起,並被認為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矽谷的繁榮。

關於史丹福大學的由來,有一個特別不靠譜的傳說,但因為非常勵志,所以流傳甚廣:

一對打扮得像農夫的老人夫婦,來到哈佛大學,想要求見校長。

雖然,美國的校長沒有行政級別,但是,校長也很忙呀。於是,助教就說,校長沒空。

老農民就說,我們有個孩子,名字叫斯坦福,之前在哈佛上學,很喜歡哈佛。現在,孩子不幸去世,為了紀念孩子,我們想在哈佛蓋個教學樓。

助教說,你知道蓋個大樓有多貴嗎?750萬美金。

老夫婦一聽:我靠!這麼便宜呀?那我們為什麼不自己蓋個學校呢?

於是,這對億萬富翁,就在加州蓋了一所大學,取名叫 史丹福大學。

這個故事流傳甚廣,但是,如同《哈佛校訓20條》,這個也是假的。下面,我們就開始一本正經的介紹史丹福大學了。

1,校園美如畫,這應該是最直觀的感受了

以北京大學為代表的東方大學,通常會體現一種園林美,比如小橋流水。要是哪個大學裡面沒有一座人工湖,或者一個假山石橋,就顯得不上檔次。

而史丹福大學,體現的則是建築之美,猶如壁畫般的建築,處處透露著宗教的色彩。需要注意的是,宗教並不具備迷信的色彩,很多西方的知名建築,都和宗教相關。

儘管風景優美,這裡並沒有像中國的大學校園一樣遊人如織。當然,這是美國大學的共同特徵,不像北大清華,都變成一日遊的景點了。所以,你在校園裡,能夠感覺到非常安靜,遠離喧囂。

2,矽谷的發動機

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提到,企業成長的關鍵是要有發動機文化。而發動機的核心,就是人。我們先來看看,史丹福大學,培育出了多少優秀的人才。

谷歌的創始人布林和佩奇,都是史丹福大學畢業的。谷歌高管,基本上算是史丹福大學校友會。

楊致遠,雅虎公司的創始人,當年的網際網路鼻祖級的人物,阿里巴巴和馬雲的貴人,也是這個學校畢業的。

戴維-帕卡德,這個名字有點陌生,但是,賈伯斯對這個人卻比較推崇,原因是年輕的時候,賈伯斯來這個人創辦的公司打工。這個人,參與創立了惠普,是惠普創始人之一。

思科創始人也來自這個學校,即使在東方,這個學校也有一批擁躉。比如,晶圓代工的世界大王張忠謀,臺灣教父級別的IT老闆,也是這個學校的。

鑑於這個學校這麼出名,很多人也慕名把孩子送到這兒來,比如曾經的華人首富李嘉誠,先後把兩個兒子送到這個學校來。

3,史丹福大學到底有多麼牛?

類似於中國高校在牆上貼點名人照片,斯坦福也有這個好傳統。比如,我上學的時候,學校貼滿了名人,歐拉,法拉弟,牛頓,特斯拉,陳景潤等。

和中國學校不同的是,史丹福大學的牆上貼的很多人,是自己的校友。你可能會問,這個學校為什麼如此不謙虛?

怎麼說呢?如果你們學校在21世紀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能夠位居世界第一,如果你們去年有60位諾貝爾獎得主在你們學校工作或學習過,你也可以這麼驕傲。而史丹福大學,做到了。

當然,如果只是拿諾貝爾獎來說事,斯坦福比不上哈佛,論美國總統的產出人數,斯坦福也比不上哈佛,現在最火的商學院,斯坦福也比不上哈佛。

類似於中國家長喜歡自己的孩子當老師和醫生,美國人也有自己的專業選擇標準。有4個專業,在美國學生當中非常受歡迎,分別是:醫學、法學、工程和工商管理。在這四大領域,史丹福大學都不是第一,但是,史丹福大學都進入了前三名。

好比,哈佛是一個偏科的天才級的學生,在一些領域比如商學院有著其他學校無法企及的優勢,但斯坦福,卻是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4,史丹福大學和國內大學有什麼區別?

本著知行合一的原則,我們從碩博研習這個角度來說一下這個事。前幾天,在中國有一個悲劇,某個實習碩士去世了,原因是他去了導師參股的公司做實驗,碩士論文沒有按時發表,且還搭上了性命。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是一個個案!並不具備普適性,但是,碩博學生外出去企業實習這個事,還是司空見慣的。比如,我有一個朋友,就被分配到了比亞迪。用他的話說,就是感覺意義不是很大。

史丹福大學的年輕人,並不如此。不管是雅虎的楊致遠,還是思科創始人,當年的出發點很簡單,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然後,不知不覺中做成了一個產業。

5,一個誤區:車庫創業是糊弄人的

為了描述史丹福大學創業多麼艱苦,很多杜撰就出來了,比如車庫創業。說小夥子們很貧窮,沒錢只好租個地下車庫,然後創業。

中關村創業大街,開了一家叫車庫咖啡的咖啡館,不知道是不是和這個有關。但是,美國真正在車庫裡創業的企業,少之又少,為什麼 呢?

原因是,和現階段中國投資環境類似,矽谷的風險投資人手中有大把的金錢。不同於中國投資環境的是:國外的投資人不會借看項目之名去抄襲創意,然後自己山寨。

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在於:國外人視信用如生命,他們認為,山寨是毫無技術含量的,只能是低利潤的成本之爭。這讓我想到一個很搞笑的例子:曾經發生在中國的真假開心網之爭。本來,都是借鑑了國外的商業模式,一個借鑑得早,一個借鑑的晚,結果還撕個死去活來。

結束語:

中國全國各地都在上馬產業園區,希望複製美國的矽谷,並在尋找中國版的史丹福大學。學得有模有樣的不多,原因是中美兩地國情差別太大。這裡,我倒是覺得劉積仁老先生比較務實:培養個企業創始人難,弄個學校解決自己公司的員工用工荒問題,比較實際。

news.zol.com.cn true http://news.zol.com.cn/587/5874432.html report 5124 題記:自2014年10月份開始,藍鯨TMT每年都會到矽谷採訪,並且以矽谷為中心,走遍了包括羅利、西雅圖、芝加哥等科技巨頭公司落腳的美國城市。《走進矽谷》提到的矽谷並不是狹義上的矽谷,而是一種美國高科技的代名詞。藍鯨TMT希望可以通過實地走訪,對這些影響全球的科技...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史丹福大學校友迄今創立矽谷公司近4萬家
    新華社電 史丹福大學有「矽谷搖籃」之稱,被認為在矽谷誕生和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矽谷之父」傳奇:拯救史丹福大學、培養大批高科技人才、指導創立惠普
    弗雷德•特曼曾擔任美國史丹福大學校長,他不僅幫助並指導自己的兩位學生創立了惠普公司,更是將史丹福大學從學校缺錢、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困境中拉了出來。他一手促成了斯坦福工業園的建立,積極拉攏科技公司入駐,成為矽谷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源頭,因此被譽為「矽谷之父」。
  • 史丹福大學的計算機專業怎麼樣?
    史丹福大學全名為小利蘭史丹福大學,簡稱斯坦福,臨近世界著名高科技園區矽谷,是美國面積第6大的大學。截止至2015年共有60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史丹福大學工作或學習過。史丹福大學共有7個學院。大學能夠為學生們提供學士學位、碩士學位以及博士學位,專業設置廣泛。
  • 從史丹福大學園區的成功看中國高校改革
    人們是否想過一個道理很簡單,但今天的中國人卻可能感到非常奇怪的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那麼為什麼最大程度掌握第一生產力的大學卻只是伸手要錢的單位,而不是全社會最大的利潤生產單位和賺取的錢多到要向其他領域投資的單位呢?如果目標本身就錯了,一切結果都不可能正確。假如有誰現在提出要製造世界上第一流的蒸汽機車,這當然不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目標。
  • 前史丹福大學校長漢尼斯,如何成為傑出領袖?
    Hennessy),史丹福大學第 10 任校長,任期長達 16 年,帶領史丹福大學從地區性教育機構蛻變為世界頂級大學。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董事會主席,思科、創銳訊等科技公司的董事會成員。「矽谷教父」,矽谷創新生態的重要塑造者之一,親自推動史丹福大學和矽谷互通資源,共同發展為世界創新的引擎。計算機體系結構宗師。
  • 比哈佛還難進,如何「搞定」傲嬌的史丹福大學?
    走進斯坦福(2020 US News美國大學排名第6位)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位於加州斯坦福市,與世界著名科技中心矽谷遙相輝映。該校創立於1885年,是當時的加州參議員兼州長利蘭斯坦福和他的妻子簡聯合創辦,以此來紀念他們早逝的獨生子。史丹福大學經過百餘年發展已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高等學府之一,擁有著良好的學術聲譽和濃厚的創業氛圍。
  • 麻省理工學院VS史丹福大學!你pick哪個?
    對於意向學習理工科專業的同學來說,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都是dream school,前者從校名就可以看出其在理工方面的強勢,後者同樣是美國工程科技界的學術領袖之一。那麼這兩學校哪個更適合你?麻省理工學院素以頂尖的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而聞名;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以其深度和廣度而知名。看到這簡短的介紹是不是以為這兩所學校都挺好的,都很適合自己~~~但是這倆校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首先是天氣!MIT在波士頓,Stanford在加州,如果你受不了波士頓夏天又熱又溼、冬天冷到發抖的天氣的話,趕緊去斯坦福吧,你會被那裡的溫暖舒適深深感動。
  •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怎麼樣
    如果說哈佛大學是美國東海岸老牌常春藤名校的代表,那麼史丹福大學則是美國西海岸高科技實力的代表,在北加州和矽谷相互依託,也使得其成為畢業生就業最有保障的大學之一。下面就和選校帝了解一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怎麼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目前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在心臟移植和腫瘤治療等方面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現在國內的很多優秀醫學生和醫生也會到這裡來進行進修和學習。
  • 有家長問:我兒子考上了史丹福大學,這所大學怎麼樣?你怎麼答?
    要知道我國每年去史丹福大學深造的人數並不是很多。以清華大學為例,2018屆畢業生共有34人到史丹福大學深造。其中本科畢業生27人,碩士生1人,博士生6人;北京大學2018屆畢業生有17人到史丹福大學深造,其中本科生12人,碩士生3人,博士生2人。可見,能去史丹福大學讀書的人真是鳳毛麟角。史丹福大學怎麼樣?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是世界名校,那麼到底有多出名?
  • 吳軍博士解密矽穀神話背後的秘密——《矽谷之謎》
    這就是發生在世界上最偉大科技中心——矽谷的一個故事。矽谷位於美國舊金山灣區因為早期盛產矽谷而得名,面積佔美國,總面積的0.2%,大約佔美國總人口1.5%,那就是這個小小的地方,創造出了人類科技史上和工業史上的奇蹟。
  • 下一個「矽谷」在哪裡?可能還在矽谷
    一、矽谷為何成為矽谷?幾波創新潮沉澱下的精神印記矽谷是個誕生奇蹟的地方,很長一段時間,紐約、波士頓、特拉維夫、倫敦、柏林、班加羅爾等創新之都試圖打造下一個「矽谷」,卻迄今只能冠名為「以色列版矽谷」或「印度版矽谷」。那麼矽谷的哪些獨特優勢是其它地區無可比擬的?為什麼這裡能在短時間內誕生如此多「獨角獸」公司?
  • 史丹福大學附近高中推薦
    史丹福大學,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南部帕羅奧多市境內,臨近高科技園區矽谷,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2020-21年度位列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3、QS世界大學排名第2。普林頓國際教育為大家整理了史丹福大學附近20英裡以內的頂尖私立高中推薦,供計劃申請美高的家庭擇校參考。
  • 史丹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全名小利蘭·史丹福大學(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南部帕羅奧多市境內,臨近著名高科技園區矽谷(Silicon Valley),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
  • 自由之風永遠吹拂——史丹福大學校訓
    史丹福大學的校訓是: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原文是德文,英文為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這句話傳自 16 世紀的德國人類學家修頓( Ulrich von Hutten ),中文可譯為:「自由之風永遠吹拂」。校訓的含義就是鼓勵和保證學校師生能自由無阻地從事教學和相關的學科研究。
  • 仙童傳奇——矽谷的故事
    之所以選擇這裡,是源於當時斯坦福工學院院長弗裡德裡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教授的熱心推薦。其中一張籤滿名字的1美元紙鈔其中一張籤滿名字的1美元紙鈔,目前被收藏於史丹福大學誰能想到,肖克利創造的「叛逆八人幫」一詞,後來竟然成為了矽谷傳奇的代名詞。這種叛逆文化,也成為了矽谷精神的象徵,被一代又一代矽谷人「傳承」下來。
  • 寰遊名校-矽谷的搖籃——史丹福大學
    飲食方面:在解決學生的就餐問題上,斯坦福和美國很多大學一樣,就是學校建好餐廳,交由社會知名且合格的餐飲企業競爭經營。史丹福大學就有很多家美國品牌餐飲企業在那裡經營。而且校園內基本每一塊小區域都有餐館分布,十分方便。大學引進社會力量解決餐飲問題,將品種、價格、衛生、食品安全等問題都交給社會來處理。
  • 清華EMBA赴美國史丹福大學學習考察
    日前,近50名清華EMBA同學匯聚到位於美國矽谷的史丹福大學開始為期一周的「創新領導力」學習和考察。此次活動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MBA教育中心主任王勇博士帶隊。 清華EMBA同學在史丹福大學合影  此次清華EMBA
  • 矽谷創業圈趨勢:說出你的失敗故事
    看到矽谷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取得成功,她感到很受挫,對於自己的創業前景也感到緊張不安。因此,她渴望從那些創業失敗故事當中獲得一絲慰籍。該為期一天的大會很成功。在FailCon創立的前四年裡,每年10月都會有多達500位創業者跟行業老兵聚集一堂,分享他們的失敗故事,進行諸如「當一切都偏離軌道時該怎麼辦」等主題的圓桌討論會。然而,今年,FailCon在舊金山的大會取消了。
  • 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崔屹專訪
    朱棣文教授2013年從美國能源部部長位置上退下來後到斯坦福任教,我們在鋰電池方面也有很多合作。4C Air去年底已經完成A輪融資,產品很快上市,公司總部在矽谷,中國總部放在深圳。有的事情你沒做過,不代表你不行,相反,由於背景不一樣,你看同樣一個問題的視角完全不一樣。 剛到斯坦福的時候,我是研究納米的,從沒有研究過電池。我當時想,電池很重要,就從零開始研究電池,雖然那時候全世界可能還沒有看到電池的重要性。但是我納米研究的背景,對解決鋰電池這個大問題,產生了很重要的作用。我開創了納米跟鋰電池結合這個領域,這個研究成果就讓我獲得斯坦福終身教授了。
  • 臉書,谷歌及矽谷頂尖創投對哪些大學、專業的畢業生最青睞?
    高考之後,大學開啟了人生旅途的下一步。而進入不同的大學,學習不同的專業,譜寫的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人生。那麼,著眼科技行業,什麼樣教育背景,會更有可能在科技界獲得重視呢?矽谷洞察特別策劃,用數據說話,深挖了全球科技巨頭在招聘人才時對候選者學校、專業的喜好及傾向。本文中,我們將回答這幾個問題美國科技巨頭FLAG最喜歡哪些學校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