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體制內,一定要去爭更高的位置嗎?到底有什麼意義?

2021-01-14 騰訊網

點擊遠方阿黃關注我,加★星標★

本文經過原作者授權轉載,侵權必糾!

40年前,在高度計劃的經濟體制下,權力即一切、領導即親爸。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體制內工作是社會的絕對主流,房子、糧票、肉票都是單位分配,甚至結婚也要經過組織批准。

你想辭職去做生意?不存在的,那個時候沒有市場這個概念;你想躺平當個普通職工?那每個月的糧食配額可能都養不了家。那個時候,社會就是一條單行道,在體制內爭取高位是多數人必須的選擇,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著。

40年後,中國入世已經20年、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的趨勢不可阻擋,人工智慧、5G通信、中歐投資協定..........世界變了,中國也變了,當年的「體制內」也和現在不可同日而語了。

房子不分了,99%實行市場化供應(部委目前還有,但我傾向以後也會從「分」轉向「租」);公費醫療變成了城鎮職工醫保;曾經「大包大辦」的福利也變成了每年的一桶油、一袋米、一張生日卡.......更為深刻的變化依舊正在進行時。

以上的大的時代背景,說這些的意思是:感謝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能夠給予體制內乃至全社會的人,基於自身意願更多元化的選擇。40年前,你沒得選,只能往上爬;40年後,要不要往上爬,你自己決定。

向上爬,可以。能當領導是對自身努力的現實肯定,能讓你和家人更有「面子」,對於有理想抱負的人來講更是施展才華的舞臺。當領導並不容易:長期996+007無休假,小心翼翼揣摩領導心思,24小時隨叫隨到、看到電話響就心裡一緊,當然了還得承受被「關係戶」插隊,努力得不到回報的委屈.......

往平躺,可以。我們常常用「性價比」這個詞形容公務員,說的庸俗一點就是,幹最少的活、拿一樣的錢,還不用擔心失業。你6點準時下班回家,你的領導才開始新一輪的工作,你周末老婆孩子熱炕頭,你的領導在辦公室寫材料........這樣的生活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也不錯。

當然也有代價,那就是同事提拔的時候你可能心裡會擰巴、別人都已經是王處李處了你還是老陳。

跳出去,可以。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公務員就是一份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工作。為什麼?因為有太多各方面都要好於公務員的職業。高校教師、大廠經理、紅圈律師、投行VP......

這就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紅利,體制外的星辰大海同樣令人心潮澎湃。我所在單位有能力的年輕人,這幾年走的很多,因為確實外面有更吸引人的機會。跳出去的代價是,你失去了體制這個圍城的保護,有可能一路高歌、也有可能露宿街頭。

所以,我的觀點是:先想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麼,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並且能不能為之承受相應的代價,是上、是混還是走,一定要想清自己的生存策略。但凡能夠想清楚的人,都不會太差,混的差的人一般都是「既想摘桃、又想抱西瓜」。

這麼多年看同學也好、同事也罷,走的成功的都是主見十分明確的,人云亦云的人大都渾渾噩噩......

你要問我想不想往上爬?我的回答是:我會盡全力做好我的本職工作,對得起這份工資、對得起國家給的工作,但我也會保持自己的專業能力,並期待著外面的世界,無論是城內還是城外,我都想過的精彩......

關於作者:阿黃,市直單位公務員,閒暇之餘創辦了個人原創公眾號。領導不會告訴你的職場真心話,這裡都有;別人走過的彎路,你不用再走!可能是你見過,最敢說真話的真公務員!

相關焦點

  • 體制內安逸,體制外高薪,到底哪個更適合生活?
    但是,他現在也想考體制內,他每天回到家裡都是9點多,回到家稍微弄一下就差不多11點多要睡了,經常把任務帶回家裡做,他說很累,沒有自己的時間做其他事,幹設計身體也越來越差了,好幾次通宵都感覺自己熬不下去了,沒辦法,設計就幾乎是這樣。我在這唯一好處是地方小,上下班十分鐘,空氣好,環境還行。真的我想去繁華大都市,可又怕吃苦,怕養不活自己,學校裡那些知識都忘了。
  • 體制內人員加班有加班費嗎?有什麼法律依據嗎?
    體制內加班也是常態,體制內人員加班有加班費嗎?一、關於加班費的法律的相關規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一條 加班 ……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二條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係的勞動者,依照本規定執行。
  • 不客觀,但有意義——「原創」與「抄襲」之爭
    「原創」好,「抄襲」不好,這道理人人都知道;但「抄襲」到底是什麼,應該如何對待「抄襲」?卻從來沒有什麼定論。這個現象背後的根源是,遊戲行業的「抄襲」根本就無法被定義,但「無法被定義」不意味著關於「抄襲」的那些爭論毫無價值。恰好相反,這些爭論既有輿論價值,迫使竊取他人創意者畏首畏尾;也能推動法治進程,有利於一個良性的市場環境。
  • 體制內單位究竟有什麼魔力?看完這篇就懂了
    聽說在山東,不有三,不考研(研究生)、不考編(事業單位)、不考公(公務員)。大多數父母都極其想讓孩子吃上「國家飯」,但孩子卻又特想逃離體制內,認為「外面」的待遇更好,發展更高。老一代的人認為,穩定是工作最重要的因素,但放到年輕人的眼裡,就變成了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 在體制內工作,一定要遠離「加班文化」
    「加班文化」這個詞,一度是公司專屬,是體制外的職場專屬,其實,在體制內的一些單位,也有一些「加班文化」存在,突出表現在單位上下,都以加班為榮,加班多,就是工作努力,不加班,就是工作態度不端正,這就是加班文化的主要表現。
  • 體制內,科技副職究竟是什麼職位?和一般副職有什麼區別?
    前幾天,小編一位朋友的孩子到一個部門去擔任科技副職。這位朋友並沒有聽說過體制內的科技副職,搞不清楚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崗位。對他兒子去擔任的科技副局長,不知道和那個單位的副局長究竟有什麼差別。所以來諮詢小編,今天,小編就體制內的科技副職和大家聊一聊。
  • 生命中的有意義和無意義(原創·隨筆)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中小學乃至幼兒園都有統一編制的教學大綱,教育界有一個重要的職能部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在牢牢的把著舵。像童話大王鄭淵潔那樣不把孩子送去體制內的學校讀書,而是在家裡接受教育極其個例,鳳毛麟角,絕大多數人都在接受著相似的教育,只是程度的深淺不一和高低有別罷了。
  • 文津街3號與北京飯店之爭:60年前中國科學家對科研體制的諫言
    其中的一些討論,至今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第二次學部委員大會會址——北京飯店老樓一、關於領導體制著名植物生理學家湯佩松(1903-2001)在生物學部的會議上放炮最響,他針對科學院的體制問題發表意見說:「科學院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人在專門搞『科學』,而另一部分人則在『辦院』。辦院的人辛辛苦苦,關著門搞,搞得機構重疊,形成了牆。
  • 在「體制內」工作是什麼感覺?網友:很有面子,好處太多了
    在「體制內」工作是什麼感覺?網友:感覺很幸福啊,公積金高的出奇,買兩套房子,年終獎加起來十來萬,可以出國旅遊,退休了還有退休金。兒女也對自己很好,雙休天可以一起休息,陪家人出去遠足,而且有共同話題,無論是在人前還是人後,都很有面子,好處太多了。
  • 小縣城裡的體制內剩女: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擇偶難」群體
    這樣的生活,有工資,不用過於勞累,還有充足的休假時間,按理說應該有很多時間找對象、談戀愛才對啊,那為什麼她們都成了剩女呢?其實還是因為小縣城體制內的男性太少,比如教師這個行業,放眼望去,大部分都是妙齡女子和中年老大爺,很少有正當青年的男性。那他們都去哪了呢?當然是留在大城市裡闖蕩了。但凡有能力留在大城市裡的男性,一般都不願意回到小縣城來過安分的生活。
  • 怎麼看體制內和體制外,各自的利弊情況
    走向社會選擇體制工作是選擇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應該是一個難題,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齡段,看法都不一樣。問題來了,什麼是體制內?什麼是體制外?概念弄清楚,才能說事情。體制內就是在國家正式編制內的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大中專院校、研究機構、社會團集內工作,體制內就是在吃皇糧的單位工作。體制外就是在私企、民企、外企、農村(含農民工)、國外工作。
  • 體制內如何混得更輕鬆?
    老秘書說 體制內有四種人: 爬蟲、跳蟲、混蟲和仙蟲。 爬蟲是一心想往上爬, 追求仕途升遷的; 混蟲就是在體制內混日子的, 對升遷提拔沒有什麼興趣; 跳蟲是想往更高的平臺走的, 比如遴選考走或者跳出體制;
  • 要點問答:什麼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點任務
    今日推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要點問答。如何認識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性?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有哪些新思路?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出口國,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發展沒有止境,改革開放不能止步。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必須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
  • 體制內的工作真的合適你嗎?看看吧,很多人都出來了!
    體制內工作到底有什麼?從古至今,體制內的工作一直都是鐵飯碗的代名詞。在體制內工作的人,仿佛天生自帶發光的光環。不僅家族裡的人可以雞犬升天,連那死去先人的祖墳都可以冒青煙。所以當今中國,仍有無數的年輕人擠破腦袋想進入體制內。
  • 不要想著鶴立雞群,和雞爭高低沒意思,要努力到更高的階層
    02 不要想著鶴立雞群,和雞爭高低沒意思,要努力到更高的階層。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你和一群雞爭高低,沒有任何的意義。你在哪個層次裡發展,那麼不論你發展什麼樣,你都脫離不了這個層次,你都不會有實質性的進步和成長。
  • 在體制內上班的中年男人,並不輕鬆
    一個人的歲數越大,能夠選擇的餘地就越小,常常是沒有了選擇,哪怕是咬緊牙關,也要活下去。小時候盼望長大,長大後盼望有好的工作。但是什麼 樣子的工作,才算好?如果你的農村出身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跳農門」,只要能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不再在土地裡尋找食物,就好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多人初中畢業時,選擇了讀中專,就是因為畢業後,可以國家包分配工作,成為體制的人。
  • 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
    什麼是體制內的人,什麼是體制外的人?體制內的人一般是指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國企職工等,是擁有「鐵飯碗」的人,工作和收入相對穩定。體制外的人,就是指私企打工、自主創業、自由職業者等,收入和工作不很穩定,隨時都可能失去「飯碗」的人。曾經和一位女老師聊到相親之類的話題。
  • 測繪無人機上RTK到底有什麼意義
    打開APP 測繪無人機上RTK到底有什麼意義 發表於 2019-06-21 17:00:30 據介紹如果採用普通GPS定位,為了校正誤差還需要派人去實地布設若干個像控點,而用了RTK則可以基本不用、或是只需要少量像控點。
  • 省直機關公務員十年經驗分享:什麼人可以在體制內脫穎而出
    轉瞬間,我已經在體制內工作十年,期間通過公務員考試從最基層進入目前任職的省直機關。說實話,個人並沒有什麼「秘籍」或「絕招」,只能給她提供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分享出來希望給想進入或剛進入體制內的朋友一點啟發。
  • 基層公務員怎麼保持離開體制內的能力?
    因為你在本行業都做不到前20%,卻想要跨行業去做到更好,你覺得可能嗎? 在另外的行業,別人有積累,有經驗,而你卻無經驗,甚至零基礎,你想要超過他們,你覺得可能嗎?毫無依據的讓人去轉行,這不是扯嗎? 其實這裡面蘊含著一個邏輯是,每一個行業,只有做到最前面的20%甚至10%,才會有更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