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稱公務員隊伍應「擠出」寄生蟲 留下奉公者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收入7年沒漲,職級7年沒變,能力是『聽話加寫報告』,社會關係是『領導加同事』。」近日,廣東、上海等地一些公務員辭職,迅速成為輿論焦點,也讓這一不少青年豔羨的職業,暴露出了「硬幣的另一面」。

  過去一年,在中央「八項規定」厲行下,有人慨嘆:「為官不易」,也有人擔心:「有能力的年輕人都走了,誰來當公務員?」

  而中青輿情監測室隨機抽樣2000條18~45周歲網民討論後發現,逾七成(72.6%)青年網民期待,公務員隊伍應該藉此「沙裡淘金」,「擠出」一部分寄生蟲、投機者,留下穩健奉公的群體。

  一些青年誤以為「公務員=貪官」

  馬文莉(化名)是河北某市的黨委宣傳部公務員,「從政」13年,剛到正科級。在她眼裡,基層公務員隊伍,可用3個詞來概括:「年輕,低薪,高壓」。

  「機關裡的典型景象是:幾個60後,帶著一群70後、80後幹活,平時『朝八晚六』,但基本不可能按點下班,值班、下鄉慰問、組織活動會佔去你的大部分周末。」她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我們的月工資是1000多元,加上所有福利,不到兩千元。」

  這似乎與很多人想像中的公務員生活,相去甚遠。

  「在現代國家,公務員隊伍一般由一批有志於為公共事業服務、視社會榮譽感高於金錢利益,並且有一定管理智慧和水平的人構成。但在中國,一些青年——包括他們的父母,誤以為『公務員=貪官』。」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國考」持續數年高燒不退,在竹立家看來,就不那么正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一位教授曾提供數字顯示,大學生中願意當公務員的比例,新加坡為2%,美國為3%,而在中國,76.4%願意考公務員。官方數據稱,2014年度,有152萬人參加了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考試錄用比例達77∶1,而在2003年,此報名人數僅為8.7萬,十年間「暴漲」近18倍。

  為什麼那麼多青年想當公務員?

  2012年年底,央視《新聞1+1》節目披露的調查結果,令人深思:排在第一位的是「穩定、有保障」,「福利待遇好」居第二,其後依次是「社會認同感」、「上升空間大」……而「為公眾服務」排在最後一位,所佔比例只有4.7%。

  「學而優則仕」,「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竹立家認為,受傳統「官本位」思想,以及現實中「貪官」、「懶官」、「庸官」等案例影響,至少兩類人進入公務員隊伍的動機,並不單純:「一類人寄望於升官發財、高高在上,一類人希望從此一勞永逸、『喝茶看報』。」

  而中央厲行反腐之後,附著在這一職業上的利益、尋租空間被壓縮,公務員系統內叫「苦」聲日漸高漲。有媒體擔憂,公務員隊伍會出現「辭職潮」。

  中青輿情監測室隨機抽樣的18~45周歲青年網民群體,卻對此表現得較為「淡定」。

  其中,超過七成人(72.6%)認為,對公務員辭職不該大驚小怪,而應視作「沙裡淘金」。如意見領袖王久辛評論稱:「本來就該讓『謀私的』出去,『擠出』公務員中的腐敗者。」網民「華富婧」則分析,也許「這個才是反腐敗真正的正面效果」。

  「公務員本來就不應該是『人人打破頭』都想得到的職業。」網民「向向0402」藉此反思。「山竹叢」建議:「既不專,又不勤,只是把官道當謀私之道的無能之輩,應該儘早離開公務員隊伍。」網民「飄緲孤鴻影」則借用黃埔軍校的門前對聯,警示欲進入公務員隊伍的年輕人:「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腐謀私,莫入此門。」

  什麼樣的青年適合當公務員

  馬文莉也是一個80後,她覺得當基層公務員「苦」,但並不後悔自己十幾年前的選擇。因為,她就在自己的家鄉服務,「而且,這份職業比較契合我的性格和價值觀。」

  什麼樣的青年適合留在公務員崗位上?在馬文莉眼裡,並非所有「叫苦」的公務員都是動機不純者,因為「這個職業,本來就只適合一少部分人」。

  「有句話叫『治大國如烹小鮮』,相比驚險刺激、收入頗豐的商界,政府公務員體系更多是一種『穩中求進』的工作。」她總結,「做基層公務員不太會有大風大浪,而是潛移默化地維繫、傳承、改變著這個社會,更需要一顆『公心』和『責任心』,認同這種價值觀、並能在『螺絲釘』崗位上發光發熱的年輕人,比較適合。」

  曾有職業規劃師分析,三類人不適合當公務員:一是追求事業上有快速回報者,二是不善於人際交往者,三是自身職業目標不清的「湊熱鬧」者;而最適合當公務員的年輕人,就是有從政理想,「願意用自己的才能,切切實實地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為國家做些事情」的人。

  但也有媒體擔心,在80後中,這樣的年輕人會不會太少?

  「成長於改革開放後的80後,普遍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個人夢想,更渴望聽從內心的召喚,從事自己喜歡和擅長的工作。」《工人日報》分析稱。記者也檢索發現,不斷有80後公務員在網上發帖慨嘆,成為公務員後的最大不適,不是福利待遇的「落差」,而是「難以彰顯存在感」。

  而在竹立家教授看來,在一個成熟的現代社會,「不是人人都想當公務員,也不是人人都不想當公務員」,這才是正常現象。

  「在西方發達國家,僅有3%左右的青年願意當公務員——這個比例本來就不高;而且,這一隊伍本身,每年也會有3%~5%的『流出率』,即這部分人退出公務員隊伍,尋找其他舞臺。」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隨著社會價值觀多元化,「公務員職業成為一些青年基於了解、認同之後的真正選擇,或是它回歸正常的第一步。」

  事實上,附著在公務員身份上的一些「曖昧想像」、「過高預期」,近年已在褪色。

  比如,記者注意到,在一向被認為是「肥差」的海關崗位,各省在近一兩年的招考中,多明確描述其工作內容為:「工作地點多在艱苦邊遠口岸、露天作業、工作強度大、體能要求高……」一些考生將其視作「史上最苦金飯碗」而望而卻步,也有人謹慎評估後,依然報考。

  對中央「八項規定」,也不是所有公務員均「叫苦不迭」。比如,一位來自安徽蕪湖的基層公務員發帖描述:「雖然取消了會議後的聚餐,令大家少了交流機會,卻節省了時間,讓年輕人不用專注於喝酒、研究『飯局文化』。」「公車管理嚴了以後,我的很多同事都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上下班,讓自己有更多流汗、鍛鍊的機會。」

  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公務員總數突破700萬,5年間增長近50萬人。竹立家教授認為,「有能力的年輕人都走了,誰來當公務員」是個偽問題。

  「我反倒認為,通過『擠出』謀私、寄生者,『釋放』志在別處者,『留下』廉潔奉公、樂於奉獻的人才,不僅能讓公務員的總數得到控制,而且,能實現一種良性循環。」他說。

  「到時候,公務員會作為一個普通崗位。任何普通崗位,都會有一批愛之如生命的人存在。」浙江網民「wuzhan0505」說。黑龍江網民「百了禪師」認為,公務員的成就感,更多時候,無法用金錢衡量:「做公務員沒有在公務員的位置上想問題,只想著升官、發財、貪汙、受賄的人,最好離開這個隊伍;公務員是為人民辦事的,如果把心擺正,多為人民做些好事,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公務員隊伍怎麼「留下更多精英」

  日前,「基層公務員該不該漲薪」引發社會爭議,而無論正反哪方,都認同的一點是:僅靠一個年輕公務員的奉獻精神和服務意識,顯然支撐不了這個隊伍的長遠、健康發展。

  在竹立家教授看來,公務員隊伍該怎麼「留下」更多精英?這或許是一個必須思考的問題。

  中國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儘管多數青年網民並不認同「一刀切」地給公務員漲薪,但也有一種聲音擔憂,若只用「低薪高壓」擠出謀私、寄生者,而不匹配上其他政策,這種方式會不會無形中提高從政的成本?

  「當『擠出去的』都是沒門路的,剩下的就是『官二代』和『富二代』了。」「當政治成為『富二代』們的專享,誰來替窮人說話?當下,權力被濫用是根本問題,工資高低影響的只能是守法的好公務員,這會不會造成『逆向淘汰』呢?」網民「Wanfe」等說。

  這個問題,馬文莉也一直在思考。

  「成為基層公務員的年輕人,首先是普通人,也要吃飯養家。」馬文莉向記者坦承,她身邊的80後同事普遍吃苦耐勞,「很皮實」,但在日漸高漲的生活壓力下,有人形容「幾年下來,存款沒有,提拔沒有,青春已不再」,「再崇高的理想,也有難以支撐的一天」。

  馬文莉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在她工作的城市,一個煎餅5元,從縣城到鄉鎮的車票一次20元,房價每平方米數千元。每月不足兩千元的總收入,「花起來很緊巴」。「以前逢年過節,會有兩三百元的過節費,每年會有1000多元的『年底雙薪』,今年形勢緊了,也沒發。」

  馬文莉說,上升通道的狹窄,也讓一些年輕公務員「鬱悶」。

  「在市級大機關的小部門,從來就不缺人,高學歷、肯吃苦的年輕人一抓一大把。唯一缺的是機會,部門的中層領導都是年輕的70後。所謂的發展空間,小到讓人絕望。」近日辭職的上海80後公務員的這段獨白,引得不少同行唏噓。

  「來自社會的認同感,對一名基層公務員也很重要。」馬文莉說,「很多從事公益慈善事業的人收入不高,但有很強的精神激勵,而公務員隊伍卻面臨『汙名化』問題——少部分貪官給社會的不良印象,被投射到了整個公務員群體身上。」

  竹立家教授認為,用體制保障公務員隊伍,留住精英,也應該從前述三點「發力」。

  「對一些基層且艱苦的崗位來說,適當提高薪酬是必要的。」竹立家表示,按照國際慣例,公務員薪酬大多參照社會類似機構的同一職業平均工資而定,「並不明顯高於普通人」。「但是,如果公務員的工資十年不變,明顯跟不上當地居民的收入增長水平,也不正常。」

  有網民認為,「在公務員隊伍中的年輕人,是當初的『天之驕子』,無論出於什麼樣的原因進入公務員隊伍,必須承認的是,基層公務員的生活待遇與工作內容、職責是不對等的。」但也有網民認為,現實中,一部分服務意識很差的公務員,「相比所提供的服務,他們已經拿得太多了」。

  「不搞『一刀切』很重要。」竹立家教授建議,在逐漸拉平公務員與社會其他成員醫療、住房、養老等福利的基礎上,可以適當漲薪,但更應向基層艱苦的公務員崗位傾斜,向工作認真、群眾口碑好的傾斜,「而且,這個程序一定要公開、透明,要接受公眾監督。」

  對上升通道,有專家建議,應在選人體制上改革,「不讓老實人吃虧」;竹立家認為,不妨考慮構建「能進能出」的公務員體制。

  人民網曾刊發評論稱,精英都當官,並非社會合理分工。「當前,社會正處於快速發展和轉型期,急需一大批專業人才的革新創業、勇於創新」,但一批批優秀年輕人紛紛參與坐機關、寫材料、下通知、跑腿辦事等相對簡單的一般政務工作時,是否也是一種人才浪費?

  「一些有想法的年輕公務員,到更廣闊的舞臺上開拓,可能會更利於發揮潛能。」竹立家認為,到那時,公務員才可能慢慢脫離「汙名化」,回歸為一個正常職業。(本報記者 王夢婕)

相關焦點

  • 學生仔網民隊伍蔚為壯觀非家庭和社會之幸
    學生仔網民隊伍蔚為壯觀非家庭和社會之幸也就是說,有近2.23億網民還在讀書階段。(12月29日澎湃新聞)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網民大國,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人數已達9.40億。看來,網絡這張碩大無比的「網」已經讓大多數中國人陷入「網」中而難以自拔,這是時代的產物,對此不必大驚小怪。但讓人不安的是,19歲以下的網民中,學生佔比最多,高達23.7%。也就是說,有近2.23億網民還在讀書階段。
  • 杭州女子非洲寄生蟲蛆 人膚蠅大家都知道是什麼嗎?
    杭州女子非洲寄生蟲蛆 人膚蠅大家都知道是什麼嗎?時間:2015-09-19 13:13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杭州女子非洲寄生蟲蛆 人膚蠅大家都知道是什麼嗎?
  • 網民譴責貓頭鷹泡酒殘忍:連毛泡到雙眼發白(圖)
    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 港媒稱,內地網民日前在微博圖文並茂發貼,指有人以貓頭鷹泡酒,呼籲當局監管。網傳圖片顯示,被泡酒的貓頭鷹雙眼發白,死狀恐怖。據香港《東方日報》網站1月8日報導,記者隨後以「貓頭鷹泡酒」在網上搜索,發現不少網民公然展示以貓頭鷹泡酒的圖片,聲稱可治療各種風溼痛症,更有聲稱曾飲用貓頭鷹、眼鏡蛇泡酒的網民形容,貓頭鷹泡酒的氣味難聞。
  • 美國醫生提醒吃壽司應注意寄生蟲風險
    然而美國醫生提醒消費者,用生魚做的壽司攜帶危險的寄生蟲。醫生表示,越來越多的人吃壽司成為西方國家面臨的一個大問題。     據報導,《英國醫學雜誌》(BMJ)刊登了葡萄牙裡斯本一名32歲健康男子的病例。     該名男子胃痛超過一周,並有嘔吐和發燒現象。當醫生詢問他的病症時,他稱最近吃了壽司。
  • 對蝦體內有白色寄生蟲視頻被瘋傳 是真的嗎
    繼皮皮蝦注膠視頻熱傳後,一段「對蝦體內有寄生蟲」的視頻最近又開始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引發網友關注。視頻中,一名女子撕開對蝦的頸部,擠出幾小團白色線狀固體,並稱「這就是蝦體內的寄生蟲,每個蝦都有」。該女子還表示這種情況「嚇死人了」,以後不能再吃了。
  • 人事部:網上叫賣的公務員考試試題和答案都是騙人的
    2007年11月29日14時30分,人事部副部長楊士秋接受中國政府網和人事部網站聯合專訪,就「堅持依法考錄,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與網民在線交流。    [網友 我想成為公務員]楊部長,現在作弊手段不斷翻新,有人有網上叫賣無線電答案傳送設備,有的宣稱,前一天晚能發送試題,現在考試洩密事件頻發,請問如何保證試卷及答案的安全檢查?這畢竟關係到廣大考生的切身利益,也關係到考試的公正性。
  • 基層公務員:去年績效獎金都沒發 沒存到錢很丟臉
    但另一面,對於大多數基層公務員來說,如果連年終獎都沒有,或許是說不過去的。總之,『一刀切』亦不可取。」  事實上,也有很多人說,公務員隊伍的上述對比,與時勢有關。過去兩年,「反腐倡廉」幾乎成了公務員隊伍中「必須研究」的詞彙,多數學習內容也與這四個字有關,且中央高層一直對反腐採取「高壓態勢」。
  • 國家公務員考試綜合崗分數線查看_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官網
    重慶公務員考試網為方便考生查看2021年國家公務員面試信息,特為考生整理如下,考生可以通過此頁面查看國面名單。考生可以【Ctrl+D】收藏此頁面,隨時了解國家公務員面試資訊。更多國家公務員面試信息,請訪問重慶公務員考試網。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名單已公布,2021國考第一批面試名單也已公布。
  • CNN稱這位白人在肯亞「找到」了鯨魚,當地網民怒了
    肯亞當地媒體稱,CNN的報導被肯亞網民嚴厲批判,報導標題被稱為「垃圾」。眾多肯亞網民,在推特上諷刺CNN的這種白人至上的「殖民主義心態」,還停留在過去。
  • 香港公務員宣誓效忠期限在即 「新公務員工會」宣布解散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趙友平】多家港媒1月16日消息稱,香港公務員事務局15日發出通告,要求去年7月1日之前受聘的公務員須籤署聲明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他們須在部門發出有關信函的4個星期內籤妥及交回聲明。16日晚,「攬炒(同歸於盡)」組織「新公務員工會」在社交媒體發文宣布解散工會。
  • 廣東省公務員面試真題解析(縣級以上)2015年5月17日下午
    廣東省公務員面試真題解析(縣級以上)2015年5月17日下午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面試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公務員面試,廣東省公務員考試成績查詢,公務員考試面試技巧,廣東公務員面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1國家公務員面試專業專項考情介紹:國考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
    福建國家公務員考試信息網為了讓大家備考2021國考面試時更具針對性,特將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考情進行整理,希望對考生們學習有所幫助。三、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面試核心特點(一)突出崗位特色,注重專業考查以滅火救援、災害處置為背景命制題目,高度還原消防部門的日常實際工作。考生想要答好此類題目,必須掌握火情偵查、火勢控制、警戒工作、常規技戰術等有關滅火戰術、搶險救援的消防指揮知識。
  • 巴黎聖母院大火後,網民們怎麼說?
    「一切都在燃燒,什麼都不會留下。」巴黎聖母院發言人安德烈·芬諾特對法國媒體時這樣說。那時,一座850年歷史的宏大建築正熊熊燃燒。無數外國遊客與本地民眾為之驚恐,為之祈禱。當地時間4月15日,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現場濃煙滾滾,火焰竄天。
  • 上班時間玩電腦遊戲 7家單位稱司機幹的
    7月初,在廣州市委禮堂大廳,「2013年廣州市整治"庸懶散奢"機關作風"曝光臺"(第一期)」展板擺了出來,佔了兩大板塊的「公務員上班時間在辦公室觀看與工作無關的視頻、玩遊戲、看股票行情等"庸懶散奢"案例」最搶眼。展板列明,監控時段是2013年6月3日至7日這一個星期,每天9時到11時30分、14時30分到17時兩段工作時間。
  • 舅舅坐過牢會不會影響我公務員政審?
    一名準公務員的疑問最近,多省公務員考試公示了體檢合格人員名單,接下來就是政審。本人一路過關斬將,最後一關卻犯了難。我舅舅因為和人打架坐過牢,會不會影響我本人政審?答:一般不會。政審審什麼?政審,或稱考察,是公務員考試錄用的最後一道程序,決定了考生能否進入公務員隊伍。
  • 杭州「教師收入高於公務員」,讓教師更有尊嚴
    1月17日,杭州市政府發布《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要率先實現教師平均工資收入高於公務員,對於經認定的「杭派」名校長、「教育家型」卓越校長,分別給予一次性40萬元、100萬元的獎勵。
  • 韓國電影《寄生蟲》:窮的味道
    奉俊昊電影《寄生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本片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李善均、趙茹珍、崔宇植、樸素丹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獲得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這是韓國電影首次拿下金棕櫚獎。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寄生蟲》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國際影片獎,並且創造歷史成為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片。
  • 巖士唐稱聰明服藥 網民指其極度虛偽
    巖士唐稱聰明服藥
  • 擠出機在擠出過程中的故障問題及處理辦法分析
    擠出機是塑料成型加工以及造粒的重要設備,擠出機的正常使用,可充分發揮機器的效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要堅持不懈地精心保養,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擠出機的主要故障是非正常磨損及傳動部件磨損或損壞、潤滑不良等造成的異常噪音及異常振動,以及異物卡死、環節堵料等。